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鼠 疫,啮齿动物分类与鉴定,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与概况,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目前分为十二种类型。,(,1,),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3,)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5,)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6,)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7,)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8,)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9,)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0,)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1,)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2,)准噶尔荒漠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表,1-1,中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主要传播媒介和分布,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km,2,),主要宿主,主要媒介,分布,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61918,达乌尔黄鼠,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黑龙江、吉林、辽宁、 内蒙古,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39912,长爪沙鼠,秃病蚤蒙冀亚种,近代新蚤东方亚种同形客蚤指名亚种,内蒙古、河北、宁夏、陕西,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628329,喜马拉雅旱獭,斧形盖蚤、谢氏山蚤,青海、甘肃、西藏,、新疆、四川,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18400,长尾旱獭,谢氏山蚤,新疆,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45600,灰旱獭、长尾黄鼠,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新疆,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8997,阿拉善黄鼠,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宁夏、甘肃,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66414,布氏田鼠,原双蚤田野亚种 光亮额蚤指名亚种,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35198,蒙古旱獭,谢氏山蚤,内蒙古,滇西山地齐氏姬鼠 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810,齐氏姬鼠、大绒鼠,特新蚤指名亚种,云南,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40730,黄胸鼠,印鼠客蚤,云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浙江,青藏高原青海田鼠 鼠疫自然疫源地,21000,青海田鼠,细钩黄鼠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四川,青海,准噶尔荒漠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60000,大沙鼠,臀突客蚤 簇鬃客蚤,新疆,12,类,14,种,16,种,19,省区,1,、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分布: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的,53,个县(市、旗),面积:,161918km,2,;,染疫动物,20,种,细菌学证实,17,种,血清学证实,3,种;,染疫媒介,12,种,主要媒介,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2,、长爪沙鼠疫源地,分布:内蒙古、宁夏、河北、陕西,29,个县市旗,面积:,139 912km,2,;,染疫动物,27,种,细菌学证实,24,种;血清学证实,3,种;,染疫媒介,27,种,主要媒介同型客蚤指名亚种、近代新蚤东方亚种 、秃病蚤蒙冀亚种。,4,、长尾旱獭疫源地,分布:新疆,2,个县,,面积:,18 400km,2,;,仅从长尾旱獭体内检出鼠疫菌;,染疫蚤为谢氏山蚤和腹窦纤蚤深广亚种,主要媒介为谢氏山蚤。,6,、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分布:宁夏、甘肃,5,个县,面积:,8 997km,2,;,染疫动物,4,种;染疫媒介,4,种(亚种);,主要媒介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8,、蒙古旱獭疫源地,分布:内蒙古的,2,个市,,面积:,35 198km,2,;,媒介:,谢氏山蚤。,9,、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分布:云南,3,个县,面积:,1 810km,2,;,染疫动物,25,种,细菌学证实,10,种,血清学证实,15,种;,染疫媒介,5,种,,1996,年确定特新蚤指名亚种为该疫源地主要传播媒介。,10,、黄胸鼠疫源地,分布:云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浙江的,100,个县市,面积:,140 730km,2,;,染疫动物,19,种,细菌学证实,15,种,血清学阳性,4,种;,染疫媒介,8,种,印鼠客蚤为该疫源地主要传播媒介。,11,、青海田鼠疫源地,分布:四川、青海,2,个县, 面积:,21 000km,2,;,发现,3,种染疫动物,青海田鼠为该疫源地主要贮存宿主;,发现染疫蚤类,3,种,主要媒介为细钩黄鼠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12,、新疆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2005,年 ,2006,年先后在准噶尔盆地发现自毙大沙鼠,并分离出鼠疫菌,首次证实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蚤,臀突客蚤,簇鬃客蚤,判定博乐、克拉玛依、奇台、吉木萨尔为新的疫源县,该疫源地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一、 鼠疫啮齿动物,(一) 分类阶元及依据,1,、分类阶元,动物分类所用的单位并非个体而是物种。由相近的种群集合而成,一级比一级大。,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2,、阶元依据,(,1,)目及目以上阶元依据,身体结构基型,一般为动物外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结构(头骨),(兔形目和啮齿目的依据是在门齿),(,2,)科的依据,科的分布范围一般相当广泛,适应的生境类型亦较广泛,身体形态、结构,(头骨),有比较明显突出特征,(松鼠科和鼠科,松鼠科一般生存在野外较多,鼠科生活在居民区较多,松鼠科体形一般较大,鼠科较小),。,(,3,)属的依据,以共有的形态特征为主,一般不单一依据一种特征,而要以特征综合为据,(如松鼠科的旱獭属,喜马拉雅旱獭、长尾旱獭等;黄鼠属的达乌尔黄鼠、阿拉善黄鼠等),。,3,、决定种的标准,(,1,)形态学标准,在任何两种(个体)之间必定应该存在明显的、稳定的形态差别,这是由种的遗传性所决定的,因而可以成为分类学上的标准,如个体结构,(形态、内部),、种群分布、地理适应、性别、年龄、季节性变化,(旱獭、黄鼠有冬眠期,长爪沙鼠、黄胸鼠四季活动),。,(,2,)地理学标准,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分布区,不同种的分布区可以相互重叠,但两个种类决大多数不能杂交,两个相近种可以分布在同一地区,也可以分布在不同地区,(达乌尔、啊拉善、长尾),(黄胸鼠、黄鼠、沙鼠、旱獭、鼠兔重叠分布),(,3,) 遗传学标准,在特殊困难情况下,才采取用遗传学的标准鉴定,(,DNA,),。能否繁殖及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是鉴别种的决定性的标准。,4,亚种,凡是野生的地方性种群,同一种中有与原种相异者,彼此间在分类上互有差异,而差异至少达到种群的,75%,,通称为亚种,,(有人认为达乌尔黄鼠的亚种是阿拉善黄鼠,但也有人认为达乌尔黄鼠是阿拉善黄鼠的亚种),。,(三)门齿特征,1,、具有发达的门齿,且无根而终生生长;它必须不断地磨损,否则会造成门齿过长而刺穿本身的口唇,影响进食;上下颌门齿需经常啃啮东西,特别是较硬的东西,以保持门齿的一定长度。,2,、门齿的前缘有较硬的珐琅质,其余的部分为齿质,由于珐琅质坚硬而齿质软,因此,在啃啮食物过程中使齿质磨损较快和较多,致使门齿形成锐利的凿形,有利于切割食物。,图,1,啮齿类门齿结构,1,釉质,2,髓腔,3,髓腔孔,4,齿质,5,磨损面,3,、 啮齿类的上下门齿各一对,而兔形目的上门齿为两对,即在大门齿的背面,还有一对小而圆柱的小门齿(图,2,)。,图,2,兔类门齿,4,、犬齿虚位,啮齿动物无犬齿,故称犬齿虚位。在门齿与臼齿(包括前臼齿)之间有个无齿区,这段空隙称之齿隙。,(四)外部形态,啮齿动物是哺乳纲中身躯较小的种类,多属于小中型兽类,它们的外貌由于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而它们的食性、栖息地、生活规律、生理状况不同,因此,反应在它们的形态和内部器官上差异很大。,啮齿动物的体型就其大小差别很大,小型种,如蹶鼠属,Sicista,三趾跳鼠,Salpingotus,体长一般不超过,80mm,,大型种,如河狸,Castar,体长近,1m,。但有明显的可以区分头、颈、胸、腹、尾、四肢六部分,全身被以密毛。,图,3,鼠体各部位名称,1,唇,2,吻,3,颊,4,眼,5,额,6,耳,7,下颌,8,颈,9,背,10,腰,11,臀,12,尾,13,肩,14,前胸,15,胸,16,腹,17,鼠鼷,18,臂,19,肘,20,前臂,21,腕,22,前足,23,股,24,膝,25,胫,26,跗蹠,27,后足,28,爪,1,、体型,啮齿动物的体型的大小差别很大,小型种体长一般不超过,80mm,,如蹶鼠亚科的蹶鼠属。大型种体长近,1m,。如河狸鼠,如猪一般大小。,2,、体毛,柔毛,短而密柔软。,普通毛,毛软而密长。,针毛,扁长似针状。,棘毛,坚硬粗疏(豪猪科动物具棘毛)。,如生活在地下的鼢鼠只有绒毛,无针毛。豪猪的针毛坚硬而粗长,是防御敌人的武器。,3,、体毛的色泽,是因鼠种不同而差异也很大,就是同一种动物,常因年龄、季节变化、分布区域不同,其毛色也有变化差异。毛是鉴别鼠种标志之一,但是凭毛色鉴别种类,往往会出差错,如同一种的喜马拉雅旱獭在同一生活区少数个体就存在褐色、白色。在描述啮齿动物个体毛色时,一般常用:灰、银灰、黑灰、黑、黑褐、褐、白、污白、黄、棕、红、铁红等色调。,4,、头部 啮齿动物头部有发达程度不一致的眼和耳,通常地下生活的鼢鼠和鼹形田鼠眼耳都极度退化,甚至连视网膜和视神经也发育不全。有的种类退化无眼,如盲鼠科(我国无此科)。旱獭、黄鼠、跳鼠耳大眼大,嘴边的触须极发达。,5,、颈部 颈部的划分,在鼢鼠和鼹形鼠中较差,其它鼠类较为明显。,6,、胸腹部,(,1,)雌鼠 在胸腹部有数目不等的(一般,36,对)成对乳头,后部有尿道,还有阴道、肛门三个开口。,(,2,)雄鼠 在肛门之前可见黑色的阴囊和埋于包皮中的阴茎。,(,3,)雌雄两性 外部形态鉴别主要是乳头和睾丸,另一方面是腹部末端的开口数,雌性,3,个,雄性,2,个,7,、四肢 四肢长短约略相等,但生活在地下的鼠类前肢要比后肢发达(鼢鼠属)。有的前肢短、后肢长,如跳鼠科的三、五趾跳鼠等。,8,、尾 啮齿动物的尾,有的无、有的短、有的长,尾的形状有扁、圆、还有胡萝卜状等。尾上的鳞片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尾毛的疏密与长短,以及末端是否可形成特殊的“旗帜”状等,是常用鉴别种类的特征。,( 五)、内部构造,啮齿动物的头骨结构是最为复杂的,但是分类鉴定物种,可靠,的依据。因为了解头骨形态的解剖特征是进行分类研究最基本的条件。头骨由上颌骨(颅骨)、下颌骨构成,其中上颌骨在啮齿动物鉴定分类上有重大意义,次之为下颌骨。,图,4,头骨构造,图,5,头骨构造,图,6,头骨构造,1,、颜面部:,(,1,)鼻骨,1,对,狭而长的平行条状骨片,位于头骨最前上方,最前端有,1,对鼻孔,图,7,鼻骨背面观,(,2,)前颌骨,1,对,位于鼻骨的两侧下侧缘,该骨和鼻骨构成吻部,前端有鼻孔。前颌骨的前下方有门齿着生。,图,8,前颌骨侧面观,(,3,)上颌骨,1,对,与前颌骨相接,位于鼻骨两侧下面,该骨前方有眶前孔及眶前突,其侧方向后延有,1,个颧弓突起,称上颌骨颧突。上颌骨内侧下方有,1,个着生臼齿的齿槽突起和,1,个腭突(口盖突起) ,腭突和腭骨相连接,形成硬口盖(硬腭),硬口盖前方有口盖孔,与门齿孔合并,1,个大孔。硬口盖两侧有颊齿着生,颊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图,9,上颌骨背、腹面观,(,4,)犁骨(锄骨) 位于门齿孔中央,硬腭前方的,1,块长方形的梭状纵形骨片。,(,5,)泪骨,1,对,小而薄的骨片,附贴于眼眶上壁前缘。跳鼠科和沙鼠科泪骨较大,往往突出于上颌骨颧弓突起后缘。,(,6,)鄂骨 硬口盖后缘的,1,块横行的长条骨,是组成硬鄂的一部分。鄂骨有两个鄂孔。,(,7,)棘突 腭骨的后缘一个小突起。,2,、头盖部,由颅顶部、颅后部、颅底部、颅侧部组成。,(,1,)颅顶部,额骨,1,对或,1,块,位于顶骨之前,鼻骨之后,构成脑颅顶部及眶壁上部,在两侧眼壁上缘形成的骨质突起或骨嵴,称眶上突或眶上嵴。如鼠科、松鼠科眶上突有两个棘(眶前棘和眶后棘),旱獭属眶后棘很发达。,图,10,额骨背、侧面观,顶骨,1,对,位于额骨后缘,该骨与鳞骨相连,后缘与顶间骨及上枕骨相连。,图,11,顶骨背面观,顶间骨 位于顶骨之后,或大或小的,1,块骨片,有些鼠种此骨与其较近的骨片愈合已不复存在,有的仅为骨嵴,如旱獭。有的种类则此骨很大,如褐家鼠,顶间骨较为明显。,图,12,顶间骨,(,2,)颅后部,上枕骨,1,块,位于后头部。,图,13,枕骨后面观,侧枕骨,1,对,位于后头之侧,其下伸的突起称为副枕突。,基枕骨 位于两鼓骨之间。,上述,3,块枕骨的连接缝愈合较好,界线很不清楚,连接围成,1,个大孔(枕骨大孔),,脊髓由此通过。枕骨大孔两侧,1,对蚕豆状的扁平突起称枕颗,与颈椎的环椎相关节,形成头颅与脊柱活动的关节。,乳骨,为听泡的附属部分,左右各一。有的种类乳骨较为膨隆,形成骨泡,在外面明显可见;有的种类较小,未形成骨泡,只能见到与副枕突紧靠在一起的乳突。,(,3,)颅底部,基蝶骨,1,块,位于基枕骨之前,形成脑颅基底的部分。,图,14,基蝶骨腹面观,前蝶骨,1,块,位于基蝶骨之前。,上述两块骨片与基枕骨构成脑腔的基底。,图,15,前蝶骨腹面观,翼蝶骨,1,对,位于基蝶骨和前蝶骨两侧下方,与鳞骨相连。,眶蝶骨,1,对,位于前蝶骨两侧上方,与额骨连接。由上颌骨的后缘及上颌骨颧弓加上泪骨,形成眼眶前壁。眶蝶骨和额骨的一部分、翼蝶骨、颧骨及鳞骨突起形成眼眶后壁。,翼骨 基蝶骨下缘。与腭骨连接,形成翼间窝和翼间孔。,(,4,) 颅侧部,鳞骨,1,对,位于顶骨两侧,在前下方有一个粗大的鳞骨颧突,构成颧弓的后部,在鳞骨颧突的下方,有一个关节窝与下颌骨的关节突形成颌关节。,图,16,鳞骨侧面观,颧骨,1,对,位于上颌骨颧突与鳞骨颧突之间的条状骨片,构成颧弓中部。,由上颌骨的颧弓,+,颧骨,+,鳞骨颧突就形成了啮齿动物特有的颧弓。,鼓骨(听泡),1,对,为啮齿动物所特有的巨大的球形鼓室泡,位于基枕骨与鳞骨之间,听泡腔内有互为关节的锤骨、砧骨和蹬骨三块听小骨,听泡外侧方有一个大而圆的听孔。,图,18,鼓骨腹、侧面观,(,5,)下颌部,下颌部只有下颌骨,1,对,前端连接,后端分开,着生下门齿、下臼齿的部分为下颌体,上升部分为下颌支。下颌支末端有三个突起。喙状突、角突、关节突,与颅体的鳞骨关节窝相关节。,图,19,下颌骨,(,6,)骨孔,门齿孔 门齿后缘有一个小孔。,口盖孔 位于硬口盖前方(多数种类与门齿孔合并)。,眶前孔 吻部两侧上方、上颌骨颧弓突起基部前。,眶下孔 由颧弓围成的眼窝下方一个大孔。,眼窝孔 眼球所占据的孔。,枕骨大孔 位于枕颗中间。,(,7,)骨嵴,颞嵴(顶嵴、前头嵴) 眼眶上缘、顶骨边缘连接两条骨嵴。属于额骨部分的称眶上嵴,属于顶骨部分的称顶嵴。,眶间嵴 额骨眶纵行的一条骨嵴。,人字嵴(枕嵴) 顶骨、鳞骨与上枕骨之间的一条如“人”字的骨嵴。,矢状嵴 位于两顶之间一条纵行骨嵴。人字嵴、矢状嵴在旱獭属、黄鼠属的头骨均为发达明显。,(,8,)骨缝,矢状缝 二顶骨之间的纵行一条骨缝。,人字缝 枕骨、顶骨、鳞骨相连接的一条骨缝。,冠状缝 额骨与顶骨之间的骨缝。,(,9,)牙齿,特征 啮齿动物犬齿虚位是本类动物的特征。,1,)牙齿 门齿、前臼齿、臼齿(前臼齿与臼齿也叫颊齿)。,2,)牙齿形态和数目在动物种群中相当稳定。,3,)齿突 牙齿表面的突起叫齿突。在臼齿咀嚼面上突出部分形状及结构是识别鉴定物种种别主要依据。,4,)门齿 粗壮发达。,、珐琅质(釉质) 坚硬,磨损慢。,、齿质 松软,磨损快,经磨损后,呈前高后低形成凿形,易切割食物。,、无根,终生生长。,、啮齿目门齿,1,对,兔形目,2,对。,、门齿前面有,1,条或,2,条纵沟(大沙鼠,1,条)。,5,)齿隙 门齿与臼齿之间很宽的空隙称齿隙。,6,)颊齿 前臼齿,03,对(一般均在,2,对),有的有,有的无,小于臼齿,是乳齿脱落后生长出来的。臼齿,3,对,大于前臼齿,咀嚼面宽而大。,7,)多数种类臼齿有根,但田鼠亚科的种类臼齿则无根( 鼠属除外),可以终生生长。,8,)齿冠 啮齿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为槽生齿,牙齿露在齿槽外部分称齿冠。,、低齿冠 有根,有发育良好的齿突。一般来说,具有发达齿根的臼齿,多为低齿冠。,、高齿冠 无根,齿面多为平坦的齿环结构(田鼠亚科无齿根)。,9,)咀嚼面 有分类鉴定十分,重要,的意义。,鼠科、仓鼠科咀嚼面比较原始,臼齿咀嚼面有一系列高出的齿突,。,松鼠科种类的臼齿咀嚼面为釉质横嵴结构,。,田鼠科、沙鼠亚科、鼢鼠亚科咀嚼面平坦,,有数目不等的各种形状釉质环。即为一些相对交错三角形齿环。,一般来说,低齿冠齿,齿面具有发育良好的齿突,因而咀嚼面起伏不平,具有齿突或横嵴结构;高齿冠其齿面大多数为平坦的齿环结构,咀嚼面也是鉴定动物年龄的重要依据。根据咀嚼面的磨损程度,鉴定鼠龄。,啮齿动物臼齿数目多少不一,一般包括前臼齿,,上颌骨,612,枚,下颌骨,610,枚,齿列,表示牙齿排列的顺序。,门齿,I,表示;,犬齿,C,表示;,前臼齿,P,表示;,臼齿,M,表示;,例:松鼠科齿式,1,、,0,、,2,、,3,(上颌牙齿),1,、,0,、,1,、,3,(下颌牙齿),拉丁文:右上角或右下角加写阿拉伯数字,表示上下臼齿的齿序。,如:,I,1,C,0,P,2,M,3,I,1,C,0,P,1,M,3,(六)、啮齿动物分类方法,1,、标本采集 在采集后,在标签上填写采集时间、地点、性别、栖息生境、海拔高度以及体长、尾长、耳长、后足长等。,2,、标本分类鉴定 进行啮齿动物分类鉴定时,一般主要是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头骨结构),首先确定是啮齿动物,然后在,中国啮齿动物检索表,中进行检索。,3,、啮齿类的测量 单位:克(,g,)、毫米,(mm),。,外形测量,体重,整体体重,体长,自吻端至肛门或尾基部的直线距离,尾长,尾基至尾端(端毛除外),后足长,自后跟至最长趾端(爪除外),耳长,耳孔下缘至耳壳顶端(端毛除外),颅骨(头骨)测量,颅全长,从吻端至枕骨最后端,枕鼻长,从鼻骨前端至枕骨最后端,鼻骨长,自鼻骨前缘至鼻骨后缘,颅基长,从前颌骨前端至枕颗最后缘,基长,前颌骨前端(上门齿前面)至枕骨大孔下缘,腭长(腭桥长),中间门齿槽后缘至腭骨后缘(不包括棘突),颧宽,左右颧弓外缘间的最大宽度,口盖长,中间门齿槽前缘至腭骨后缘,上齿隙长,上门齿后缘至第一颊齿前部,上齿列长,上颌骨前面的颊齿前缘至最后面的颊齿间的距离,后头宽,颅骨后部最大宽度,听泡宽,听泡的最大宽度,听泡长,听泡的最大长度,乳骨宽(乳突宽),颅骨后部左右乳突之间宽度,眶间宽,两眼眶间最小的距离,眶后宽,眶上突起后方,额骨的最短的距离,颅高,顶骨最高点至听泡底间的距离,翼内窝宽,腭骨后方翼内窝(翼间窝)宽度,下颊齿列长,下颌骨颊齿列的最大长度(前臼齿和臼齿),下颌骨长,下颌骨连门齿的最大长度(水平长)。,图,20,外部形态,(七)、啮齿动物生活习性,1,对环境的适应,啮齿动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而生物量最大的哺乳类,几乎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可见到啮齿类的踪迹,它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中,从酷寒的极地到炎热的赤道,从平原低地到高山峻岭,从绿洲沃土到戈壁沙漠,从旱地到水域,到处都有不同种群的啮齿动物栖息繁衍,如家鼠、黄鼠、沙鼠、田鼠、仓鼠、旱獭等。,2,、生活方式,大体可分为家族式群居和单居两类,有的有冬眠期,有的是四季生活在地面上。,家族式群居鼠类,大沙鼠、红尾沙鼠、旱獭类(冬眠期)、草原兔尾鼠、黄兔尾鼠、社田鼠等。,单居式鼠类,黄鼠类(冬眠期)、,褐家鼠、跳鼠科等。它们除哺乳期以外,平时皆过独居生活(单洞独居)因此洞穴分布零散,不形成密集的洞群,啮齿动物活动有的有季节性,有的是昼夜活动的规律。如旱獭类、黄鼠类是季节性活动;荒漠毛足鼠、小家鼠、黑线仓鼠、跳鼠类等是昼夜活动的鼠类。,3,、生活习性,(,1,)、冬眠 啮齿动物类冬眠有旱獭类、黄鼠类、花鼠类等。冬眠时,体温下降,散热明显减少,呼吸、心跳次数减慢等。,鼠疫的宿主动物冬眠习性有一个很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那就是冬眠期的动物其生命过程进行的相当缓慢,肌体对入侵的疾病病原体的敏感性变得很弱,故有利于病原体的保存,是冬眠保菌维持自然疫源性的重要的机理之一。,3,、食性 啮齿动物绝大多数为草食性动物,以多种植物和作物的颈、叶、根、种子、果实为食物,家栖鼠类几乎是无所不食,而成为杂食性。如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等。,4,、繁殖 啮齿动物一般来说,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不同的种群其反繁殖能力差异很大,小型鼠类性成熟较早,出生后两个月即达到性成熟,并能反繁殖。如小家鼠、姬鼠、田鼠、仓鼠、林平、山平等。,中型鼠种性成熟也只有,23,个月,如沙鼠类、花鼠等。黄鼠类、跳鼠类出生后的第二年春才开始繁殖生育,性成熟最晚的是旱獭类,要经过,23,个冬眠期方能生育繁殖。,总体看,啮齿动物仍属于早熟类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除冬眠类啮齿动物年繁殖一次外,其它绝大多数鼠种一年至少,23,次,每胎产仔,57,只,多的 可达,10,只以上,,5,、巢区 啮齿动物活动范围较小,一般多限于其洞口或洞群附近,只有在栖息地食物条件恶化或繁殖过剩,大的自然灾害(火、水灾),生存环境的改变(开荒、兴修水利)等情况下,才会出现迁移现象,这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洞穴 结构多种多样,有临时洞;居住洞;冬眠洞如图,1,、,2,、,3,图,1,临时洞,图,2,居住洞,图,3,冬眠洞,二、中国啮齿动物检索表,分目检索,1,、上门齿,2,对,颊齿每侧,6/5,或,5/5,兔形目,上门齿,1,对,颊齿每侧,5/43/3,啮齿目,兔形目的特征,包括兔科和鼠兔科。无犬齿,门齿与颊齿之间形成齿隙,上门齿在幼子初生时为,3,对,不久外侧的,1,对消失只剩,2,对;外侧,1,对大;内侧,1,对很小,呈圆柱型。大的上门齿长在前颌骨内,其前方表面有,1,纵沟。下门齿,1,对,齿式为,2.0.3.3,(,2,),/1.0.2.3=28,(,26,)颊齿数比啮齿目多。上颊齿列外侧呈弧形,内侧直,下颊齿列内外侧都直。上颊齿列之间宽度明显比下颊齿列之间宽大。,门齿孔甚大。占硬腭的达部分,硬腭很短,呈,1,横向狭窄骨桥,称为腭桥,耳一般狭长或短圆尾短小或缺如。上唇中部有纵裂。草食性。,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也有分布。我国大多数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以记载的有,27,种,本目有两科,兔科、鼠兔科。,鼠兔科:,体型小,体长,12.530.0cm,;体重,113400g,;头短;耳短而圆;无尾或仅有痕迹;四肢均短;前足,5,趾;后足,4,趾。适于掘土,营穴居生活。毛细而柔软。有颊囊,脑颅扁平。上颌骨两侧各有,1,达孔;鼻骨向前扩大;无眶上突;颧骨后部远超过鳞骨突后方;顶间骨形状因种类(达乌、大耳、红耳)不同,有的呈“梯”形,前缘短,后缘宽,有的为“钟”形,也有的为“楔”形,眼眶大,眶间宽窄,门齿孔与腭孔汇合或隔开, 腭骨呈,1,狭窄骨桥,称为腭桥。听泡相对较兔科的大,其长超过颅全长的,25%,。,颊齿,5/5,,齿式为,2.0.3.2/1.0.2.3=26,,第三上臼齿完全退化,第一对上门齿前方各有,1,宽的纵沟,门齿端切缘各有,1,深的缺刻。雌性乳头,2,、,3,对,鼷鼠腹部,1,对,胸部,1,对或,2,对。,主要分布亚洲、北美洲、欧洲部分。生活在草原和高原地区。,兔科:,体型较大;体长,2570cm,;体重,4007000g,;雌体比雄体大;耳一般狭长;基部管状;尾短;后肢较前肢长;前后肢均,5,趾;但第一趾甚小;足底有毛;有颊囊;颅骨上面弧度较为明显;鼻骨向后扩大;有眶上突;鳞骨略为伸出鳞骨突后方;眼眶近乎垂直;门齿孔很大;后部汇合;硬腭也呈,1,狭窄骨桥;颊齿列外侧呈弧形;听泡小;长不到颅全长的,16%,;,颊齿,6/5,;齿式,2.0.3.3/1.0.2.3=28,;最后上臼齿很小;门齿四周均为珐琅质;第一对上门齿齿端切缘各有,2,个不甚明显的弧形齿突;下颌骨后部甚为发达;既宽又高;关节突和角突部分均较大;但喙突退化。,栖息在森林、灌木丛生地区、草原、动土地带、高山斜坡等生境。,本科分布广,在我国各省(市、区)均有分布。,啮齿目的特征,啮齿目是哺乳类中最大的,1,个目,种类多,数量大,形态多样,适应性强,分布广,除南极地带外,编及全球各大陆,一般个体都比较小。本目特征是:上下门齿各,1,对,甚为发达,,前端呈凿形,无齿根,能终生生长,仅前方表面覆有珐琅质;无犬齿;门齿与颊齿间也有很宽的齿隙;前臼齿每侧不超过,21,个;齿数一般不超过,22,枚;上下颊齿列约等长;鳞骨与下颌喙突相关节的窝臼较为宽松,在咀嚼时,下颌不但能前后移动,而且也能旋转运动。门齿除前方表面有一层坚硬的珐琅质外,其余部分为齿质,齿质在啃啮食物时磨损较快,而珐琅质磨损较慢,从而使上下门齿保持凿形不变。,啮齿动物上下门齿经常相互研磨或啃啮硬物,以保持一定长度和正常锐利状态。,门齿孔适中或较小,后端不汇合,前足通常有,5,趾,第一趾不发达或完全退化,后足,35,趾。,栖息地 :草原、高山、丘陵、平原、荒漠、沼泽地带等生境。,习性 :跳跃、攀爬、奔跑、滑翔、游泳等。,食物:植物的果实、叶、颈、根等。,本目许多种类对人类危害很大,如它们能传播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保存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对农业、牧业、林业和食品以及人类建筑物、运输业等也都有危害。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种类的皮毛是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啮齿目由于种类繁多,形态复杂,系统分类不易,因此动物学家对此目的分类,特别是亚目和科方面,意见不一,分法各异。,过去一般是根据咬肌、头骨、颧弧的差异将啮齿目分为,3,个亚目,(,1,)松鼠形亚目;(,2,)鼠形亚目;(,3,)豪猪形亚目。现在就目前结论将啮齿类动物分为两个目,兔形目、啮齿目。它们的分类区别在门齿上,兔形目,上门齿两对;啮齿目上门齿,1,对。在形体上兔形目较大,而啮齿目相对较小。在毛、毛色、尾、体重、体长、头骨等都有区别。但它们都是以门齿啃啮食物的啮齿动物。,简述我国啮齿动物检索表,举例叙述啮齿目的松鼠科检索,1.,下颌骨之角突部分位于门齿根齿槽之外侧;体表被粗长棘刺,豪猪科,下颌骨之角突部分位于门齿根齿槽之内侧或在同一侧面内,体表无粗长棘刺,2,2.,额骨之眶上突发达而尖;臼齿数,5/4,3,额骨之眶上突不发达;臼齿数少于,5/4,4,3.,前后肢间连有被毛的皮褶;适于滑翔,鼯鼠科,前后肢间不具皮褶;不能滑翔,松鼠科,松鼠科、属种检索,松鼠科:,特征:有一般可分大、中、小三种类型,以中形类最多,毛长而蓬松,前肢拇指极小,其余,4,趾发达,后足,5,趾,颧骨有发达的眶后突,眶间距离较宽,眶下孔小,颊齿一般为,5/4,,个别的种类,4/4,,如巨松鼠、白纹岩松鼠,齿式为,1.0.2,(,1,),.3/1.0.1.3=22,,,主要分布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1.,外形适应于半地栖或树栖,第三趾不长于第四趾,耳壳显露,尾长超过体长之半,,,第 一上臼齿,P,退化或消失,2,外形适应于地栖,第三趾长于第四趾,耳壳退化,尾长不达体长之半,臼齿,P,较大,10,10.,体形大、体长超过,300mm,,形粗壮;颅全长超过,80mm,,矢状嵴显著,旱獭属,旱獭属分种检索,1.,尾较长,连端毛平均为体长之半,长尾旱獭,分布:新疆西部、前苏联、阿富汗、印度北部,尾较短,连端毛平均小于体长半,2,2.,背面不杂黑色,体背呈褐色,蒙古旱獭,分布:内蒙古、黑龙江、前苏联、蒙古,背面杂有黑和淡棕色,体背非褐色,3,3.,体腹面呈淡黄或浅棕色,吻部近黑褐色;耳通常显赭棕色,喜马拉雅旱獭,分布:藏、青、新、甘、滇西北,体腹面呈土棕或深棕黄色,吻部为深棕褐色,耳一般显沙黄色,灰旱獭,分布:新疆北部天山、前苏联、蒙古,黄鼠属分种检索纸,体较小,成体体长小于,400mm,,后足长短于,60mm,,颅骨不甚扁平颅全长超,800mm,,无矢状脊,黄鼠属,17.,尾较长,不连尾端毛超过体长的,1/3,,连尾端毛约为头体长的,1/2,或稍短,长尾黄鼠,分布: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山脉、黑龙江北部,尾较短,不连尾端毛小于体长的,1/3,,连尾端毛则少于头体长的,1/2,18,18.,后蹠及趾基附近均有被毛,最大颧宽通常小于鼻骨后缘至枕骨脊间的距离,达乌尔黄鼠,分布:冀、鲁、辽、吉、黑、陕、宁、青、甘,后蹠裸露,仅在侧面和后跟有被毛,最大颧宽多超过鼻骨后缘至枕骨脊间距离,19,19.,体型较大,颅基长一般大过,45mm,,体背与腹部毛色基本一致,背上无浅色斑点,沙黄鼠,分布:椐栽于新疆南部喀什地区,体型较小,颅基长一般不到,45mm,,上体和腹面的毛色有显著差别,背上或有浅色斑点,20,20.,颊部有棕黄色班,尾上方或稍端边缘不掺以黑色,听泡长小于听泡宽,颞脊呈较狭窄的杯形,赤颊黄鼠,颊部无棕黄色班,尾上方或稍端边缘掺以黑色,听泡长大于听泡宽,颞脊呈较宽的杯形,小黄鼠,分布于新疆的北部。,鼠科啮齿动物基本特征,本科为啮齿目中种类最多,分布广,数量繁多,,是人类接触密切的一科。最小体型,47mm,,体重,5g(,巢鼠,),,最大的体长,450mm,,体重,1500g,(麝鼠),尾长短不一,四肢一般化,趾不减少,齿式一般为,1.0.03/1.0.0.3,16,,本科臼齿咀嚼面齿突排成,3,纵列,也有的种类齿突排成,2,纵列。大多数种类臼齿有齿根,通常为低齿冠。,中国鼠科、属种检索(鼠属),1.,臼齿不具齿突,而由平直的板状横脊构成,上门齿斜向前方伸出,颅基长约等于枕鼻长,2,臼齿具清晰的丘状齿突,纵行排成三列,上门齿直向下伸出,颅基长约小于枕鼻长,3,3.,前足或连同后足之第一趾无爪而扁甲,并与其余各趾对握,4,前后足之第一趾均具正常尖爪,不与其余各趾对握,7,7.,第一、二上臼齿内侧后端具发达的齿突,8,第一、二上臼齿内侧后端无发达的齿突,9,9.,体大(大鼠形)颅全长超过,28mm,,后足长超过,23mm,,上门齿后端不具缺刻,第一上臼齿齿冠不及第二、三臼齿齿冠总和,鼠属,13,鼠属检索(褐家鼠、黄胸鼠),13.,体形甚大,后足长超过,45mm,,枕鼻长大于,50mm,14,体形中等或甚小,后足长不及,45mm,,枕鼻长小于,50mm,15,15.,头骨之腭部较短,腭长显著小于枕鼻长之半,听泡长小于枕鼻长之,15%,,腭孔亦短,等于或小于枕鼻长,15%,王鼠,不同时具备上述三项特征,头骨之腭部较长,腭长大于枕鼻长之半,或听泡小于枕鼻长之,15%,,或腭孔长等于或超过枕鼻长之,16%,16,16.,听泡较小,不超过枕鼻长之,15%,,但其腹毛染麦黄色调,17,听泡较大,超过枕鼻长之,15%, ,21,21.,尾短,不及体长,左右颞脊几近平行,褐家鼠,分布:全国,尾长,约等于体长或超过之,左右颞脊呈弧形弯曲,22,22.,腹毛毛尖染棕黄色调,黄胸鼠,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和藏南,田鼠亚科、属种检索,1.,体型大,成体后足长逾,65mm,,颅基长大于,55mm,,尾侧扁且被有鳞片,后足趾间半蹼,麝鼠属,体型小,成体后足长不及,35mm,,颅基长小于,55mm,,尾圆有被毛,后足趾间无半蹼,2,2.,体型较大,成体长不小于,150mm,,后足不小于,25mm,,颅基长逾,32mm,,,水,平?,属,分布:仅见于新疆,体型较小,成体长小于,150mm,,后足不,25mm,,颅基长一般不小于,32mm,,,3,3.,耳壳退化而不显露,上门齿强烈前倾, 突出于口外,鼹形田鼠属,分布:我国仅一种,新疆、内蒙古,耳壳正常而多显露,上门齿不甚前倾,不突出于口外, ,4,4.,前肢内则第一趾的爪大而扁平,颧弓显著外凸,第三臼齿具,4,个横齿脊,林旅鼠属,分布:大、小兴安岭,前肢内则第一趾的爪小而尖,颧弓不太外凸,第三臼齿前端具一横脊,,其后为,2,或多个交错的三角形环,5,5.,腭骨后缘在鼻后孔(鼻咽腔)与翼突的基部截然断,6,腭骨后缘在鼻后孔(鼻咽腔)与翼突的基部处向后延伸,连接于翼间窝的前缘,8,8.,尾极短,小于后足长,后足掌面全被密毛,第三下臼齿咀嚼面形成封闭三角形,兔尾鼠属,尾较长,超过后足长,后足掌仅后部具毛,第三下臼齿咀嚼面未形成完全封闭三形,9,9.,门齿前面具有纵沟,第三上臼齿内侧仅有一个凹角, ,沟牙田鼠属,分布:仅一种沟牙田鼠,仅见川北、甘南,门齿前面平滑无沟,第三上臼齿内侧,有,2,个凹角,10,10.,第一下臼齿前叶和后横叶之间有,45,个封闭的三角形,田鼠属,第一下臼齿前叶和后横叶之间有,3,个封闭的三角形,松田鼠属,田鼠属检索,23.,体型较大,颅基长大于,26mm,白尾松田鼠,分布:新疆、西藏、青海,体型较小,颅基长小于,26mm,松田鼠,分布:甘、青、藏、川、滇等地,24.,头骨狭长,颧宽几为颅全长之半,眶间宽为,3mm, ,左硖颅田鼠,分布:翼、新、蒙,头骨较宽,颧宽大于颅全长之半,眶间宽大于,4mm,25,25.,脑壳膨大,后头宽与颧宽接近,听泡的乳状突后缘达到或超过枕髁后缘,社田鼠,分布:新疆,后头宽小于颧宽,听泡的乳状突后缘明显在枕髁后缘之前,26,26.,尾短,不及后足长的,1.5,倍。第三上臼齿咀嚼面简单,在前后叶间有,2,个封闭三角形(内外侧各,1,),后叶末端直向下,27,尾长,超过后足长的,1.5,倍。第三上臼齿咀嚼面复杂,在前后叶间有,3,个封闭三角形(内侧,1,,外侧,2,),后叶末端向内弯,28,27.,体较小,背面棕黄褐色,头骨无眶间脊,棕色田鼠,分布:晋、翼、陕、蒙,体较大,背面沙黄色,成体头骨有眶间脊,布氏田鼠,仓鼠亚科属、种检索,1.,体型甚大,体长超过,200mm,,头骨具发达的骨脊,眶间部显著狭缩,颅脑部基窄,原仓鼠属,分布:仅见于新疆北部,体型较小,体长不及,200mm,,头骨骨脊不发达,眶间部及颅脑部不狭缩,2,2.,后足较宽,整个足掌有被毛,无掌垫,尾与后足等长或更短,毛足鼠属,后足正常,近足踝部被毛而足掌前部及趾下均裸出,掌垫清晰可见,尾至少长于后足,仓鼠属,仓鼠属检索,3.,体型较大,颅全长达,33mm,以上,头骨之眶上脊发达,大仓鼠,体型较小,颅全长小于,33mm,,头骨无眶上脊,4,4,尾较短,接近或略超过后足长,顶间骨退化,其宽为长之,45,倍,短尾仓鼠,尾较长,其长至少超过后足长,顶间骨正常,其宽约为长之,3,倍,5,5,背脊隐约有一黑色宽纹,黑线仓鼠,分布:东北、华北,背脊不具隐约黑纹,6,6,腹毛全白或仅腹部毛基深灰色,灰仓鼠,分布:新、甘、宁、青、蒙,腹毛全具深灰毛基,仅毛尖呈白色,7,三、啮齿动物各论,(与鼠疫有关的啮齿动物),喜马拉雅旱獭,(松鼠科旱獭属):,分布: 西藏、青海、甘肃、新疆,体形: 粗壮,体重,3.515kg,,体长,570mm,左右,尾短,135150mm,,四肢粗壮,爪强大而锐利,耳壳短小,有乳头,5,对。,毛色: 背部毛色深褐或草荒色,具有分散的黑色斑纹,腹毛灰褐色,尾背色同体背,尾末端黑色,两侧边针毛具黄色毛尖,眼眶上方有一条黑纹,耳壳深黄色,嘴的四周具一白圈,吻端上部具黑色班。,头骨: 外形粗壮,略呈方形,颅全长,110mm,,颅基长,104mm,,鼻骨前后膨大,中段狭窄,侧面与前颌骨相接处略向中央倾斜,枕骨大孔背缘成半椭圆形,颧弓粗壮,略向外突,听泡较大,齿隙略长于上齿列之长,齿式为,1.0.2.3/1.0.1.3=22,,门齿沟较深。,生态: 喜马拉雅旱獭为高山、高原啮齿动物,一般分布在,25004300m,的高山草甸草原、高山森林草原、高山草原阳坡山地。,生活习性: 喜马拉雅旱獭是以家族为单位群居啮齿动物,每一个家族拥有一个区域性的洞群,区域性的洞群内的旱獭各自在洞口之间进行活动。有的家族与家族之间互有来往,和睦相处,个别的个体之间接触频繁,常有相互迁入或迁出重组家庭的现象。,繁殖:,喜马拉雅旱獭是一种冬眠啮齿动物,它有冬眠洞,夏季有临时洞,一般是年度早春的,34,月出蛰,,910,月入蛰。上午,9,点钟,下午,3,点钟活动。出蛰后开始交尾。 年度繁殖一次,妊娠期,56,周,每胎,19,仔,以,46,仔为多见。寿命长达,913,年,在分布区域内数量较为稳定。,灰旱獭,(天山旱獭) (松鼠科旱獭属),分布: 新疆,体形: 灰旱獭体形粗壮,体长,480650mm,,体重可达,5.5kg,,尾长,90130mm,,后足长,7487mm,,颅全长,87101.5mm,,颧宽,5666mm,,乳突宽,39.746.7mm,,眶间宽,29.234mm,,鼻骨长,29.834.7mm,,上齿隙长,22.527mm,,上齿列长,2124.2mm,,,毛色: 毛长而松软,体背面沙黄色,杂以黑色或黑褐色波纹,头顶毛色近似体背面或为深暗,体腹面毛色与体背面有明显区别,色较深暗,呈赤褐色或深赤褐色,尾背面毛似体背部,尾腹面同体腹面。,生态:灰旱獭为典型的草原啮齿动物,栖息于干燥向阳坡山麓缓坡、小丘、河谷阶地,其栖息范围较为严格地限制在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山地森林、草甸草原。栖息地垂直分布范围大体处于,11003000,米之间。,头骨:颅骨较宽,颧弓甚为扩张,宽约颅长的,63%,;颅上面略呈弧形,鼻骨内缘比外缘短,鼻骨的后端约与前颌后端在同一水平线或略有超出,左右上齿齿列之间距离前端较后端宽,枕颗较长尾旱獭的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