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安史7、第三章中国古代治安思想的演变第二节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53044507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治安史7、第三章中国古代治安思想的演变第二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治安史7、第三章中国古代治安思想的演变第二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治安史7、第三章中国古代治安思想的演变第二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中国古代治安思想的演变:,从诸子百家到综合为治第二节、汉以后的“综合为治”治安思想,“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既是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概括、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概括,也是对中国古代治安思想及其实践的高度概括。,.,论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1994,,秋季号,.,郭成伟 姜晓敏,.,依法治国方略与综合治理措施,20002,期,一、综合为治的思想渊源,1,、“综合为治”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文明之初:,皋陶“明刑弼教”,舜在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曾赞扬担任“士”之职的皋陶,能“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皋陶!臣民没干犯政事,是因为您作士官,能明五刑以辅助五常之教,合于治道。施刑是为了达到无刑,人民合于中道。这是您的功劳,做得真好啊!” ),安徽六安皋陶墓,被誉为中国司法鼻祖的皋陶(明代画像),2,、周公的“明德慎罚”与制礼作乐,建立西周“德政礼治”的周公像(明代画),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成王乐舞图。推行礼乐教化、预防犯罪,是周公的发明。,河南三门峡市出土的西周铜编钟。西周以礼乐治国,铜编钟是礼乐文化的象征。,3,、春秋战国诸子的综治思想,儒家,:德主刑辅,先教后诛,法家:崇尚法治,不忘礼义,道家:清静无为,因循简法,名家: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治世之术,墨家:尚同,兼爱,节用,尚贤,崇尚法治又倡遵礼义的秦始皇像,云梦秦简,为吏之道,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韱(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怒夬(决)。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兹(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间(谏)勿塞。审智(知)民能,善度民力,劳以 (率)之,正以桥(矫)之。反赦其身,止欲去 (愿)。,云梦秦简,为吏之道,为官一定要清洁正直,谨慎坚定。审察的过程要公道不偏,小事也要细致明察,处理过程要妥当平静,不要烦苛,结果要赏罚分明。庄严刚猛但不能凶恶残酷,行事廉正但不伤人,不要一味的想压过别人,不要凭意气来判断事物。对人宽容忠信,平和而不怨愤。改悔过去的错误以后不要重犯。多听取别人的劝诫不要闭塞。清楚百姓们的能力,擅於量度百姓们的力量,用辛劳的方式来做人民的表率,用公正的方式来矫正百姓的错误。经常反省自己,遏止私欲。,(儒家之道德),二、司马迁的总结,“,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史记 乐书,礼是用来引导民众的志向,乐是用来和谐民众的声音,政是用来整齐规范民众的行为,刑罚是用来预防民众的违法犯罪,礼、乐、刑、政四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使民众的行为不邪僻,同心同德,从而达到治理之道(王道)。,司马迁地方治理的理想:酷吏与循吏(以道家统一百家),酷吏列传评论汉初酷吏:一方面,法令是治理的工具,却不是达到治安的根本手段,法令越严酷,盗贼,越多,因此,实现治安在于道德而不在法律之严酷;另一方面,在治安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不用强健有力之人和严酷法令,怎么能胜其任而愉快呢?如果让倡言道德的人来干这些事,一定会失职的。,司马迁地方治理的理想:酷吏与循吏,(以道家统一百家),循吏列传,: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酷吏典型:王温舒。少时椎埋为奸。已而试补县亭长,数废。为吏,以治狱至廷史。事张汤,迁为御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温舒复为中尉。督盗贼,素习关中俗,知豪恶吏,豪恶吏尽复为用,为方略。吏苛察,盗贼恶少年投缿购告言奸,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循吏典型:黄霸。为颖川太守。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悌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义,可谓贤人君子矣。,“天之生物也有序,其序之也亦无先设之定理,而序之在天者即为理。物之既形也有秩。小大高下分矣,欲逾越而不能。知序然后经正,经即义也。敬长为义之实,推而行之,义不可胜用矣。知秩然后礼行。尊尊、贤贤之等杀,皆天理自然,达之而礼无不中矣。秩序人所必由,而推之使通,辨之使精,则存乎学问,故博文约礼为希天之始教。”,三、中国古代“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实践,古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 重在实践,三个方面,:,(一)多角度、系统、整体的解决治安问题,(二)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三)多元化社会治安主体,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日:“盗可除乎,?”,对日:“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日:“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也。,宋文鉴,卷九十五刘敞,患盗论,(,二)多种手段综合运用,1,、不同的角度需要不同的手段;,2,、不同的手段有不同的作用;,3,、各种手段之间彼此联系,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如:儒家重视“礼”的作用,“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各种手段都包含了“礼”的原则和精神。,如:乐需与礼配合;刑要按照“礼”的原则制定,即“以礼入律”,唐律为宋元明清所沿袭,而唐律就是“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得古今之平”;政(即国家行政),也以礼为本,“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古人“综合为治”所使用的手段,(一)官府强制手段,官府,通过以国家强制力为主所谓各种手段。,经济手段是富民以预防犯罪;,政治手段主要是行政管理,包括设立官职、制定制度、强制民众承担警察义务等;,文化手段是制礼,作乐,统一意识形态,宣讲圣谕;,法律手段是制定法律和刑罚,侦查、打击犯罪;,古人“综合为治”所使用的手段,(,一,),官府强制手段,教育手段主要是通过兴办学校,宣扬礼教,来预防犯罪;,军事手段主要是通过驻防各地的军队,震慑、打击犯罪;,监督主要是采访民间舆论,风闻奏事,预防和打击官吏犯罪。,此外,,有些朝代还使用秘密力量。,古人“综合为治”所使用的手段,(二)是民间的治理手段,即民间安全防范的各种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是邻里、行业、同乡等的互助,如唐代私人结社,宋代的行会,明清的会馆等;,教育手段主要是家庭教育、私学社学等;,古人“综合为治”所使用的手段,(,二,)民间的治理手段。,民间治理手段,以乡规民约、家规、行规、帮规等形式出现,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直接或间接的具有治安功能。,民间治理手段灵活,适应性强,但,强制力不如官府手段,,需要以官府为依靠。,官府一般是默许民间使用,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默许、倡导、甚至强制民间使用上述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组织、制度。如家族、什伍、保甲、里甲、团练、乡约、乡社、乡地、地方等。,(,三)多元化社会治安主体,“综合为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不同的手段有不同的主体,由此导致了“综合为治”的主体多元化,即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社会治安。,1,、国家治安主体,国家组织而言,从中央各部门,到省级各机构,再到府州县衙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或多或少都有警察职责。这里要特别注意军队的警察作用。,州县行政与“军镇警察”:汉代的郡太守与郡都尉,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与都督府,隋唐的州县与折冲府,宋代的州县与巡检,明代的府州县与卫所,清代的府州县与八旗兵、绿营兵。,中国古代基层治安主体的演变趋势:,从以官治民到以民治民,从乡官到乡役(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从国家治安组织到社会治安组织为主,转变发生唐宋之际。,中国的历史演进隐含着一条虽时有起伏、但总体保持向上的自由线索,体现在社会发育的层面上,,秦汉之后,传统社会的自组织与自治能力,都可以说呈现出越来越发达的趋势,到了宋代,在士绅群体的倡立与组织下,民间结社更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其中包括在一代大儒朱熹手里完善起来的“社仓结保”之法。,在朱子的规划中,社仓由地方士绅组织并管理;人户是否参加结保也采取自愿原则,“如人户不愿请贷,亦不得妄有抑勒”。抑勒,就是强制、摊派的意思。,朱熹的社仓,则显然具有,NGO,的性质,其运作保持独立于官方权力系统之外,地方官员只在放贷及还贷时应邀前往监督,对社仓的业务并不能干预。朱熹相信,只要“官司不得抑勒,则(社仓)亦不至搔扰”。,吴钩:朱熹的,NGO,实验,四、“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经验和教训,“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提出,较为准确的概括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治安思想和治安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管理创新以及国家治理,搞好公安工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什么?,四、 “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经验和教训,古代“综合为治”中存在的问题,:,其一、以礼为本,强化等级贵贱,与,当今平等意识不相符;,其二,强制民众,漠视权力,详订义务,民众,无积极性;,其三,前提是维护君主专制,与现代民主意识不相容,;,其四,在古代“综合为治”的实践中,基层无国家机构,放弃了国家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监管,。,乡约之失,清代,福惠全书,中的“乡约”内容。,康熙名臣于成龙评价:,“年高有德鄙为奴隶,殷实富家视为畏途,或情或贿,百计营脱,而寡廉丧耻之穷棍兜揽充役。”,乡约内“一事未结,复兴一事”,致使乡约长“终朝候讯,迁延时日,无归家之期。离县近者,犹可朝来暮去。其远在百里外者,即以点卯论,两日到县,一日点卯,再两日归家,是半月内在家不过十日。加以协拏人犯、清理区保,手忙足乱,无一宁晷,彼乡约曾未家居,何由而劝人为善去恶?”,贺长龄、魏源,:,清经世文编,中华书局, 1992,年,第,1832,页,乡约之失:请总结有何弊端?,思考题:,1,、简述司马迁“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治安思想。,2,、概括中国古代 “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治安实践。,参考书:,1,、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朱绍侯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2,、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法律出版社,,1997,。,3,、中国传统治安思想史,王瑞山,法律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