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基础知识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3013799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基础知识,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基础知识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基础知识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基础知识,使用玻璃仪器,的原因,玻璃仪器具有一系列可贵的性质,它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绝,缘性能,玻璃原料来源方便,可以用多种方法按,需要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产品。,摘要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句简单的话蕴含着很多道理,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意义。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团队合作意识比较薄弱。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初中生接触化学的时间很短,因此,需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有难度的课程,化学在九年级才开设,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容易感觉到吃力。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比较独立,很少有机会与他人团结合作,在课堂上,团结合作意识非常薄弱,这对于化学学习有很大阻碍。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一、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俗话说,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团队的力量远远胜过一个人的力量。初中生在九年级开始接触化学,面对很多专业复杂的知识点,学生有时会觉得吃力。为了提高化学教学效果,需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初中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化学课程里包含很多难懂的知识点,比如酸碱中和反应,电解质等等,这些专业术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如果学生碰到不明白的知识点,自己一个人抓耳挠腮,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打击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老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方法融入进去,无意识的情况下为学生营造出分组合作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一人一个脑,做事没商讨;十人十个脑,办法一大套。和同学共同合作探讨化学问题,可以想出更多有效的方法,尽快解决遇到的化学问题,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二)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可以缩减学生化学水平的差距,不同的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如果化学基础好的同学总是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与其他同学交流,化学学习的思维无法得到更广阔的解放;如果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遇到问题选择逃避,不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那么,只会使得化学水平越来越差,慢慢的,丧失去化学学习的兴趣。如果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基础不一样的学生互相交流,这样,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对化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习水平也提高,大大缩减了学生化学水平的差距。,(三)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在化学课堂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是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很难有创新,只有在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更多的突破口,不断创新。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不仅在化学课堂上学会合作,在其他学科也善于与他人合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初中化学教学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应用的注意事项,初中生处于心理发育初期,爱玩好动,同时课业负担重,化学教学要想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一)合作小组分组合理化,在实施合作学习分组时,教师要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中要将化学基础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配在一起,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较差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解决化学问题。,(二)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化,在每个小组中,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来分配学生任务,比如在氧气制备实验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来分工,一部分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一部分学生负责记录实验过程,一部分学生负责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谐地进行合作学习。,(三)合作与竞争并存,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合作完成化学探究,还要让合作小组之间存在竞争性,每个小组有一个共同目标,激发小组成员朝着目标共同努力,增强合作团队的凝聚力。,三、总结,“一个拿不起,两个抬得动;三个不费力,四个更轻松。”初中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加强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非常有必要。化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提升化学教学水平。,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预期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它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成败的基本标尺。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多指处于最低层次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完成后,还需正确表述,否则不仅无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误导。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本不是什么新话题,但中学历史教学的现实却不容乐观。,一、中学历史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中的常见问题,1目标表述的内容错位、宽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混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往往照抄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大,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等,这是历史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绝非一节历史课所能完成的。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即教学中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在教学设计中类似于“引导学生”的目标表述较为普遍。这些表述隐含的行为主体都是教师,描述的是教师的行为,因而设计的目标就不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了。这不仅仅是词汇运用的问题而是教学观念的问题。如果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其教学过程必然趋向于秉承教师中心主义,其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内涵理解存在误区,如经常出现照搬教师用书上的单元教学目标到课时教学目标中的现象,有的甚至将目标表述为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把历史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如“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这样的目标表述对象宽泛,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操作,更无法实现。,2目标表述的方式含糊、机械,教师经常使用诸如“了解、知道、理解、掌握”等词表述目标,如“了解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理解1787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等常见的目标表述。“了解、理解”等动词表明的是一种比较含糊的内在感觉,往往难以观察学生学习后获得的变化。另外,目标的表述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和程度的限制,如“说出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和主要成就”,这样的表述往往使人难以评价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而“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等较为常见的目标表述,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不易操作,也可适用于其他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失去了作为特定教学内容的目标意义。,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的。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三维要求,将三维课程目标误解为教学目标,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时不管是否恰当,有没有教材内容的载体,也从上述三个方面分开表述。这样机械地按照三个维度来表述,打破了课时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也容易误导人们以为历史认知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是分别进行的,需要一个一个地实现。,二、中学历史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与策略,1明确目标表述的四个要素,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杰的行为目标观点,提出了ABCD目标表述法,其内容表述包括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ur)、行为条件(Coditions)和表现程度(Degree)四项基本要素。ABCD目标表述法能够使教师围绕目标授课,减少教学的盲目和随意,是目前最契合历史新课程要求、运用较为广泛的目标表述方式。,目标表述要正确定位目标对象,其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表述时可用“学生能列举”“学生能解释”“学生能写出”等表述。很多时候,其行为主体“学生”可省略,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对象应是学生这点是明确的。1,好的教学目标要用具体明确、可观察或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如“描述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行为动词“描述”就具有可观察性。如“用自己的语言解释1787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这样的目标是外显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教师在表述目标时,必须指明目标达成所需要的条件与情境,即行为条件,如“说出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和主要成就”能加上行为条件“结合教材,利用图片,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表现程度是学生通过学习应当达到的表现水平,如“准确无误地说出”等。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何种水平,教师在对学生准确分析后进行判断,既不让行为表现程度停留在过去,也不应让学生连“跳一跳”都够不着目标。2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以从五个不同的历史观点与视角来分析,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个角度,可以这样来表述:“至少从三个视角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行为目标表述的四个要素完全具备,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灵活掌握,但一般地讲,行为动词和表现程度是要准确、具体地表现出来的。,2选择恰当的目标表述方法,ABCD目标表述法可以克服目标表述的含糊,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但它强调行为结果而忽视学生内在心理情感变化,有使教学局限于某种具体行为训练的危险。另外,ABCD目标表述法也确实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表示一些心理过程。为此,以格朗伦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述教学目标。,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讲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课题的时候,要求学生理解1787年宪法中的权力制衡原则。这样的目标可以表述如下:,总体目标:能理解美国 1787 年宪法中体现的权力制衡原则。,(1)能在课文中找到权力制衡原则的具体内容。(2)能结合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说出权力制衡的运作过程。,(3)能设计权力制衡图示,并用自己的话解释权力制衡原则。(13为具体行为),上述目标首先表述的是总体目标,侧重描述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反映教师总的教学意图,然后侧重描述学生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行为,表明怎样才算是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时,人的认识和情感变化并不是学了一两节课以后便发生变化的。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时期教学活动后学生将会发生的变化,所以采用ABCD目标表述法和内外结合目标表述法都有局限,尤其是表述高级认知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此,美国学者艾斯纳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表述法,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要处理的问题,但不确切规定每个学生应从中习得什么。,如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一课为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这样设计:通过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的精神。通过采用表现性目标表述策略,用“过程性”动词“体会”来表述,不提出可测量的学习结果,而规定与之有关的活动,目标就具有可操作性。3与强调统一性的行为目标不同,表现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其弊端在于不能作为检测学生的预设标准。作为主要用于表述长期才能实现的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