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郭德芳,一、目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文件依据:,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普通外科,I,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3.,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二、适用范围,1.,所有,围手术期需要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类,),2.,特别是,I类切口,手术和,重点手术,(,二甲标准第,7,章第,3,节第(,6,)条适用的手术与操作,),三、内容,(一)手术切口类别及预防用药原则,(二)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给药方案,(四)考核指标,(五)考核方法,(一)手术切口类别及预防用药原则,1.清洁手术(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手术医生应准确填写切口分类,(一)手术切口类别及预防用药原则,1.清洁手术(类切口),:,预防用药指征,:,(1)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需要使用时医生应在病历中写明前述理由,(一)手术切口类别及预防用药原则,2.清洁-污染手术(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如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一)手术切口类别及预防用药原则,3.污染手术(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此类手术,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一)手术切口类别及预防用药原则,4.污秽-感染手术(类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类,不属于预防,应用范畴。,(二)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二)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如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择,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二)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选用,克林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者,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二)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严格限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7.不同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见附件2.,围术期预防用药.doc,8.侵入性诊疗操作(如介入诊断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建议(见附件3)。,(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给药方案,1.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输注时间较长,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择期剖宫产在胎儿娩出(断脐带)后即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2.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抗菌药物。,3.I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外科、脑外科、骨关节置换等深部大型手术在手术结束后48-72小时,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给药方案,1.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输注时间较长,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择期剖宫产在胎儿娩出(断脐带)后即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给药方案,2.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抗菌药物。,3.I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外科、脑外科、骨关节置换等深部大型手术在手术结束后,48-72小时,,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四)考核指标,1.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I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的)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30%。,其中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白内障手术、经血管途径介入等手术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有感染危险因素时可预防性使用。,因专业和疾病谱不同,各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见附件4。,各科使用比例,心内科12 外三科30,外二科15 介入科35,外一科30 眼 科6,外五科50,外六科50,外四科90,全 院30,(四)考核指标,2.各类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正确率均应达100%。,3.择期手术预防用药给药方法正确率应达到100%,急诊手术围手术期需要预防用药者,应尽量遵循正确的给药方法。,4.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I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外科、脑外科、骨关节置换等深部大型手术在手术结束后,48-72小时,,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五)考核方法,院科两级管理:,院级:每季度统计一次,相关部门在院内公示,未达到目标值时,按照医院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等文件精神进行处罚。,科级(一级质控):科室自查、反馈、分析、持续改进并记录。,I,类切口手术,(省厅上报数据),4.关节镜检查术,5.颈动脉内膜剥脱术,6.颅内(骨)肿物切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清洁,无植入物),7.白内障手术,8.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冠脉造影、球囊扩张、导管内溶栓等),9.髋关节置换术,10.膝关节置换术,11.肾切除术,12.肾上腺切除术,13.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建、任何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心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心脏瓣膜手术,I,类切口手术,(指导原则中的,I,类切口),15.脑脊液分流术,16.脊髓手术,17.颌面外科(下颌骨折切开复位或内固定,面部整形术有移植物手术,正颌手术),18.截骨术,19.骨折内固定术,20.骨折内固定取除术,21.腔隙植骨术,22.脊柱术(应用或不应用植入物、内固定术),重点手术,(二甲评审标准),1.腹股沟斜疝修补术,2.甲状腺疾病手术(包括甲状旁腺),3.乳腺手术(乳腺癌、乳房成形术,有植入物如乳房重建术),23.半月板摘除术,24.子宫摘除术,25.剖宫产术,26.阑尾切除术,说明,早已按此执行,部分有争议的内容近期会组织院内专家讨论,欢迎提修改意见,考核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要求,需要掌握,1.,外科医生,2.,麻醉医生,3.,介入医生,科内培训按要求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