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发热的护理,主要内容,诊断与临床表现,2,肿瘤发热,3,概述与热型,1,发热的护理,4,概述,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生理变化:体温存在波动,幅度不超过0.5-1,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有:昼夜因素、年龄、性别、环境温度、活动、饮食等,概述,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发热时相,大致可分为三个时相,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发热的时相和热代谢特点,分 期,特 点,临 床 表 现,体温上升期,(寒战期),体温散热,乏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高热期,(热稽留期),体温=调定点水平.产热=散热,皮肤发红,温度上升,出汗(热病容),体温下降期,(出汗期),体温调定点水平,产热散热,皮肤潮湿(大量出汗),体温下降,发热的热型,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体温持续在3940及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是指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底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发热的热型,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然升高到39以上,然后下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再反复发作;,4.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指发热病人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稽留热,弛张热,不规则热,间歇热,根据口表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正常体温:,正常成人清醒状态口腔温度为36.3-37.2,腋温,36.037.0,肛温,36.537.7,低热 37.,537.9,中等热 38.,038.9,高热 39.,040.9,超高热 41以上,发热的诊断,高热原因未明:发热超过两周,体温超过38.5而未明确致病病因者,少于两周为急性发热,长期低烧:长期低烧超过一个月以上,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小时常导致休克以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则很少存活。,发热的诊断,伴随症状,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现象,肝脾肿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和意识障碍,辅助检查,血白细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比列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尿常规,便常规,其他:根据病史、症状、体征提供做相应检查,发热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常贯穿于整个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发热,药性热,炎性热,癌性热,癌性发热,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原因,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组织相对缺血缺氧而坏死;,由于治疗引起肿瘤细胞大量破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导致机体发热;,恶性肿瘤细胞本身可能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如肿瘤内白细胞浸润引起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细胞内释放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而发热。,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如类癌产生,5-,羟色胺、嗜铬细胞瘤产生儿茶酚胺、肝癌细胞产生甲胎蛋白,以及许多肿瘤细胞能产生异位激素等,都对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其中有些物质可引起发热。,在肿瘤治疗中放疗、化疗,应用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肿瘤疫苗等制剂也可引起发热,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多由于恶性肿瘤引起脏腑虚损或阴阳失调,痰瘀湿毒,蕴久化热所致,;,癌性发热的特点,热程或短或长,有的可达数月之久,可呈间歇性,;,常为不规则热或弛张热,少数呈稽留热,体温,37.538.5,。,发热时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患者不能自知或无明显不适。,抗感染治疗无效,对解热镇痛药反应较好。,单纯的癌性发热常以低热为主或仅自觉身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大多正常,;,癌性发热患者多不伴有恶寒或寒战,表现为中低度发热,以下午或夜间发热为主。,发热的护理,监测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尤其已有循环衰竭、呼吸窘迫均提示病情危重,更应密切监测,降低体温,病情观察,定时测体温,补充营养和水分,加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发热的护理,降温的护理,中医降温,西医降温,癌性发热的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对于癌性发热的降温效果判定国家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1.,口服中草药汤剂、中成药,2.,针刺疗法,3.,灸法,4.,直肠给药法,5.,膳食疗法,中医,降温,西医,降温,物理,降温,1.ONE,药物,降温,2,.,TWO,物理降温,头部及血管丰富处冷敷:用冷毛巾及冰袋放于患者头部,同时也可将冰袋放于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酒精或温水擦浴:用30%-50%酒精或32-34温水,擦浴患者颈、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腹股沟、下肢脚背等部位,以促进机体蒸发散热。,10%,氯化钠溶液冰袋降温,:10%,氯化钠溶液在,-18,呈冰霜状且低温时间长,在溶化过程中形态为霜水结合,制成的冰袋松软,接触体表充分,易于固定,患者感觉舒适。,药物降温,柴胡注射液,2,毫升或安痛定2毫升肌注,临床多用于高热的临时处理。,消炎痛栓一枚置肛,阿司匹林0.3-0.6克,每天3次,哮喘患者及有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患者禁用;,扑热息痛:0.25-0.5克,每天3次,肝肾功能受损者禁用。,应用非甾体药萘普生、消炎痛等,年老体弱者注意剂量,防止虚脱和休克现象,癌性发热是机体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所致,所以用临床上常用的降温方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疗效而仅作为辅助方法。,解热镇痛药、激素类效力尚可,但维持时间短。,许多学者静脉应用中成药制剂,如痰热清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丙酸诺龙,注意事项,及时观察降温处理后病人反应,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并测量体温记录,应避免大量应用退热药物,尤其对于老年病人,以免脱水、循环衰竭,关于抗生素的应用:应在病因明确或有证据支持的前提下应用,不可滥用,病情观察,测体温:每4小时测一次,正常3天后,每天一次,观察热型、呼吸、脉搏、血压,伴随症状,治疗效果,观察饮水、饮食量,定时测体温,普通病人每天测1次;新病人每天测量3次,发热病人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新收病人连测3天或高热病人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天一次。,补充营养和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以每天3000,ML,为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增加身体抵抗力。,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清洁与舒适,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口唇),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及床单,;,安全护理,高热发生抽搐时应注意安全防护,给予约束带或加床栏,防坠床,预防并发症发生,,高热伴有惊厥可给予人工冬眠治疗,心理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正确评估发热时病 人的心理状态,对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给予合理的解释,缓解其紧张情绪。,经常巡视病人,给予精神安慰,解除不适,满足病人的需要。,向病人介绍肿瘤发热的机理、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等配合医生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