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52854141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八上,浣 溪 沙,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有,珠玉词,。,作者,简介,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理解词意,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品读赏析,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工巧浑成、流利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然而暮春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花落、燕归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一联系,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了。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采 桑 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公元,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思颍诗后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创作背景,采 桑 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理解词意,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品读赏析,采桑子,这首词写的是颍州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词人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景色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相 见 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了一个时期。,朱敦儒,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创作背景,相 见 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理解词意,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品读赏析,词作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如 梦 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理解词意,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品读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几个片断以优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全词最后一切都统一在白色鸥鹭苍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动作和情绪,起伏变化,很富于节奏感。词人把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生活画面,在清新之景中渗透了野逸之情。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过关检测,1.,晏殊的,浣溪沙,中,“,_,_,”被誉为“千古奇偶”。,2.,朱敦儒的,相见欢,“,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借代;代指达官显贵。,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也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背诵并默写,诗词五首,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2.,完成本课的过关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