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15-诫子书-1优秀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52793497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15-诫子书-1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七年级语文15-诫子书-1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七年级语文15-诫子书-1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诫子书,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新课导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诫子书,座右铭,解题,诫 子 书,由此看来,这是一篇古代传播修身治家教子的诫体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劝诫,劝勉,儿子,诸葛瞻,书信,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无句朗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你是怎么来断句的呢?有什么窍门吗?,1.寻找标志词。如:“夫“也。“夫为句首发语词,出现在句首。“也多为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2.可以看特定的句式对称句式、双重否认句式。,3.可以根据句意的完整性断句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这些句子划分节奏。,读,出节奏,体会韵律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提示:“夫多为句首发语词,诵读时稍微停顿。“也多为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诵读时要读得稍微悠长一点。,诸葛亮到汉中后写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瞻今已八岁,聪明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读出情味,47岁才老来得子的诸葛亮对儿子是疼爱有加。第六次北伐,他深知北伐是凶多吉少,在临终之前,54岁的诸葛亮给当时年仅8岁的孩子留下了这封信。,假设你就是诸葛亮,你会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读每句话呢?,读出情味,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读出情味,明确:第一句读出慈祥叮嘱;第二句读出诚挚与劝诫;第三句读出严肃与郑重;第四句读出告诫与警示;第五句读出语重心长慈怜悲愤。,感悟理味,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对儿子的期盼,完全融于短短的,86,个字中。诸葛亮在信中给儿子讲述了哪几方面的道理?,活动: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重点字词,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方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方法到达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奉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全文翻译,品读课文,把握内涵,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儿子谆谆教诲和无限的期望。,2.,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志是成才的前提和根底,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什么?“俭以养德与之有何关系?,核心:“静,关系:因为节俭可以使人清心寡欲,可以让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所以“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根底上的美德,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4.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那么缺乏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那么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理清思路,借鉴手法,1.本文说明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比照,增强了论述的效果。,3.,本文论述的思路如何展开的?,开篇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接着阐发“静的价值“明志和“致远;,然后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第四句从反面论证,不“静“淫慢与“险躁的害处;,最后再从反面总结,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板书设计,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阐发价值“明志和“致远,论证过程,正反论证,反面论证,归纳总结,强调珍惜时光,有所作为,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课堂小结,拓展延伸,2.,长大后的诸葛瞻是否如父所愿呢?,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诸葛瞻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十七岁时即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是备受蜀国人民爱戴的英雄。他三十七岁时和他儿子诸葛尚一起在绵竹战死沙场,可谓国之栋梁。诸葛亮对他的早期教育起到了重大影响,诸葛瞻一生也很有成就。,古今异义,夫君子之行 ,夫君子之行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今义:丈夫,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指环境安静,非学无以广才 ,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险,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惊险,治,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一词多义,去,以,意与日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静以修身 ,歌以咏志 ,可以为师矣 ,消失,离开,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介词,用,介词,凭借,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文言句式,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