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五千年文明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52792008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五千年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五千年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五千年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1,、五千年文明,2,、百年沧桑,3,、百年抗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了解博大的中华文化,懂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而感到自豪,形成民族认同感。,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典型成就,如天文历法、军事、医学、文学等方面的代表著作或成果。,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查找资料,。,说说看,请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人类文明遗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中华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中华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中华文明是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农业、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医学、政治等都对当时乃至今天的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文明成果大都被保存或继承了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历史回顾,从新石器时代到中国最后的王朝,中华五千年的历史。,1.,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文物、河姆渡文化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最早王朝的浓缩。,2.,百家争鸣,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群星璀璨的百家争鸣时代。孔子儒家思想的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逐渐促进 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3.,一统天下,秦始皇兵马俑昭示着秦王朝的威严,长沙马王堆展示了汉王朝的富足,大一统秦汉王朝时期,开始了以帝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4.,书圣诞生,集艺术之大成者,书圣王羲之,兰亭序记,美不胜收。,5.,佛道盛行,魏晋南北朝,一段虔诚的岁月,庞大的石窟、石刻,到处都是佛的身影。,6.,长安之春,工程浩大的隋唐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的动脉,长安城的辉煌从此开始,唐太宗、唐明皇的历史、遗址显示出中华文明的鼎盛。,7.,大唐遗风,颜真卿的书法,李白、杜甫、王维的诗词,以及华清宫的富丽留给现代人的无限遐想,丝绸之路构建中西文明交流的通道。,8.,汴京梦华,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北宋开封的繁荣,“,寒食贴”表现了苏东坡当时的心情,定窑白瓷,汝、官窑青瓷标志其工艺水平的精美。,9.,盛世畅想 南北朝后,隋唐、北宋皆为中国史上的鼎盛时期。,10.,锦绣江南,淹没在福建水域的一万多件瓷器,反映了南宋王朝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发达,皇帝亲耕八卦田,保国土平安,遁八方邪气;名垂千古、精忠报国的岳飞,成为民族英雄的象征。,11.,文人书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元大都(北京),城市规划十分细密,赵孟、黄公望、倪瓒、王蒙等书画大家各展风采。,12.,紫禁风云,凤阳寒民朱元璋灭元建明称帝而千古流芳,始建于永乐年的紫禁城把皇权推到至高无上的极顶,郑和下西洋,满载着明王朝的力量和愿望。,13.,最后王朝,康熙、雍正、乾隆是最后王朝的全盛时期,强化边疆统治,团结蒙、藏等少数民族,使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四库全书,集书籍之大成。千年回顾,中国古代社会跨越了千年历史,积累了五千年,文明,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宝藏,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1,、,中华民族具有哪些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2,、,时间,事件,影响,殷商时代,用天干地支搭配来计算日子,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察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最早记录哈雷彗星,战国时期,最早,如何评价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中国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小结:,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2,、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