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七单元第21课,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1,苏联冷笑话两则,苏联时期莫斯科政府大楼外。,一个愁眉苦脸的男子一边走路一边自言自语:肥皂没有,电池没有,袜子也没有。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看起来象是便衣警察的人小声对他说:公民同志,您要是再这样诋毁我们伟大的国家,我就要拿手枪把敲你的脑袋了!那个男子愣了十秒钟,看看这个警察,继续自言自语:看看,连子弹也没有。,苏联冷笑话两则 苏联时期莫斯科政府大楼外。,2,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3,苏联曾经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苏联的30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16%。但60年代后苏联增长势头开始减弱,70年代增速大幅下降,80年代丧失了速度优势。苏联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0年为11.45%,1985年为10.2%,1990年 7.7%。苏联的国民收入1975年为美国的67%,1985年为66%,1987年为64%,但如不按官方汇率而按实际购买力计算,只相当于美国5038%。,为什么苏联经济在50年代实现了高增长,但在此后增速却逐渐下降?,苏联曾经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苏联的3050年代,4,为什么要改革,内,外,斯大林模式弊端明显的暴露,两极对峙、美苏争霸,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农、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忽视市场调节、忽视经济客观规律,为什么要改革内外斯大林模式弊端明显的暴露,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但是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最终一个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何改革如此艰难?我们中国的改革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逝世后,6,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背景,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4),苏共二十大(,1956,“秘密报告”),(3),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3,),(1)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背景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在什,7,19131955年俄国和苏联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甲类)和消费资料(乙类)所占比例:,苏联国民经济第52页,19131955年俄国和苏联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甲类,8,(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0年为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00、116页,(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9,2.内容:,农业,工业,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1.背景:,一、赫鲁晓夫的改革,2.内容:农业工业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废弃部,10,2.内容:,农业,工业,1.背景:,一、赫鲁晓夫的改革,3.结果,及原因,原因:,结果:,有一定成效,最终失败,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2.内容:农业工业1.背景:一、赫鲁晓夫的改革3.结果原因,11,1.改革没有结合国情,2.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3.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4.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通过以上的学习,讨论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1964年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1.改革没有结合国情2.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3.改革缺乏,12,4、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其积极作用在于: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生产的发展。1954-1958年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到60年代初,耕地、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均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其局限性在于: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缺乏深思熟虑,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4、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13,赫鲁晓夫的墓碑,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14,勃列日涅夫,(1906-1982),改革前期:,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重点放在工业方面,1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美苏两国力量对比,战略核武器,军备上赶上美国,常规武装力量,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16,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后期经济逐渐停滞:,70年代为维持超级大国地位,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改革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进入僵化状态,苏联社会陷入因境。,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后期经济逐渐停滞:,17,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971-1975,1976-1980,1981-1985,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6.4 4.2 3.3,5.7 3.8 3.2,7.4 4.4 3.7,2.5 1.7 1.1,4.5 3.3 3.1,5.7 3.7 3.2,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971-19751976-198,18,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19,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20,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85%。,材料三:,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材料三:1、戈尔巴乔,21,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材料四:,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22,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重点在经济领域:,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原因:,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仍未放弃苏联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重点在经济领域: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23,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1)从经济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转而进行政治改革。,(2)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3)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24,材料: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年均为28%,1989年下降到26.4%,而1990年则出现负增长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3%。,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长,负9%,,国民收入增长,负10%,。,材料:1991年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95%缺货;在200多种食品中,180多种缺货。许多大城市不得不实行凭票供应、凭身份证供应和限量供应。在物价暴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1989年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达4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7,1990年达1/3,失业人口达2000万人。,材料: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25,材料:,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材料: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26,苏共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未能得到人民包括1000多万苏共党员的积极响应,军队也拒绝执行命令,甚至发生倒戈。,八一九事件,苏共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未能得到人民包括1000多万苏,27,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1991年月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1991年月12月25,28,5、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下滑,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5、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29,苏联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下的问题长期没 有得到纠正,2、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的民族高压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3、外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4、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苏联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下的问题长期没,30,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冒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同:都是为了,31,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改革,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