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学(节选)剖析课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52719487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大学(节选)剖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8.大学(节选)剖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8.大学(节选)剖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大 学,(节选),礼记,阅读导引,儒家修德为政之道,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灵,时至今日,它仍然在人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请沿着儒学的“三纲八目”,寻其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的阶梯吧!,礼记简介,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系,中国,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本。内容广博,门类杂多,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等的问答,论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该书的最初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他们各自辑录一个选本,分别被后人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来大戴礼记散佚不全,而戴圣选编的小戴礼记流传下来。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注解,简称礼记,流传至今,盛行不衰,西汉时列为五经之一,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小戴礼记,大学简介,“经”一章,孔子的原话,曾子记录,“传”十章,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初读感知,理解下列词语:,大学之,道,明明,德 在,亲民,知止,而后有定,致知,在,格物,壹是,所,薄者厚,注意文言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即:,未有之也,第一层,阐述“三纲领”的内涵和意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道德高尚,并且能够把这高尚的道德推广于全民和天下的人。,第二层,阐述“八条目”的内容和相互关系:,八条目是实现上述所说的教育宗旨或目的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第三层,指出,修养性格是所有人的根本。,“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道德修养、修心炼己是治理人心和德治社会的前提。,修心炼己、实践道德的目的,是为了以德治国,使天下太平安定,使民族复归道德社会的状态。,阅读探究,大学提出的为学修德的“三纲领”是什么?,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提出的为学修德的“八条目”是什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既是为达到“三纲领”而设计的条目功夫,也是儒家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步的阶梯。,这个进修过程包括“内修”和“外治”两个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大学把修身规定为自天子以至于庶民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这既指明了没有特权置身于修身之外,又提出普通百姓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把修身当做无关紧要的事。修身就是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完善发展自我。可见以修身为本就是将培养、完善、发展自我的自觉性置于极端重要的地位,这种思想能极大地增强个体自强不息的内在的精神生命力。,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境界。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格、致、诚、正、修、齐、治、平”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总是或隐或显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经”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艺术特色,一、是用词精警,句式简短,语言简洁,含义深邃,具有诗的韵味。,二、是排比和蝉联句法的运用,读来语气连雄辩滔滔,具有强烈的逻辑感和不容置辩的气势。,三、教义深刻,提出修身是治家、治国、治理社会的根本。,阅读拓展,大学“传文”第五章 释“格物致知”,【原文】,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译文】,这就是懂得道理的根本,这就是认识事物的最高境界了。,【朱熹补文】,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谓知之至也。,【译文】,上面一段是传文的第五章,是解释“格物致知”的意义的,然而“传”的原文现今已经缺失了。我闲来曾私自采用程颐先生的观点,把它补足如下:“经文中所说的致知在格物的意思,是说我们想要达到认识的极致,在于接触事物并极力探求其中的道理。一般的说,人们的头脑是灵敏的,无不有认识事物的能力,而天下的事物也无不包含着各种道理。只是对于这些道理有的人还没有穷尽,所以他们的认识才有些不完全。因此,大学首先教导的是,一定要让那些做学问的人接触天下所有的事物,无不根据他们已经认识的道理,而进一步深入探求,以求达到认识的极致。如此长期努力,而一旦突然领悟,那么,一切事物的表象与内涵、微观与宏观,没有认识不到的;而我们的认识在总体的运用上也无不洞察明白了。这就叫做认识事物,这就叫做认识的极致。”,谢谢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