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讲课用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什么是多重耐药菌?,(,MDROs,),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104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耐药率,(%),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苯唑,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761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耐药率,(%),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头孢吡肟,137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耐药率,(%),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头孢吡肟,医院感染中,MRSA,的检出率,:1975-1997,Year,Source:NNIS System Slide provided by Scott Fridkin,MD at CDC,HIP program,MRSA%,医院内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检出率,*,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NNIS)System,Data,1989-1999.,MRSA,超级细菌?,2007,年,11,月:,JAMA,刊登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为“超级病菌”,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感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1,位,,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2007,年,11,月:新华社记者内参报告,上海发现“超级细菌”感染患者,2007,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的通知,2007,年,12,月:卫生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中国,MRSA,的流行和危害可能超过美国,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耐药菌增加的原因,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预防传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预防感染,Campaign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ealthcare Settings,12,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11,隔离患者,9,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1,接种疫苗,2,拔除导管,6,专家会诊,7,治疗感染,而非污染,3,针对性病原治疗,8,治疗感染,而非寄殖,4,控制抗菌药物应用,5,应用当地资料,10,及时停用抗菌药物,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耐药菌愈演愈烈,,感染预防的价值越来越大!,多重耐药菌,与抗菌药物附加损害密切相关,MRSA,VRE,产,ESBLs,菌株,MDR,铜绿假单胞菌,MDR,不动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极少数文献报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与上述耐药菌株的发生相关,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号,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MRSA,、,VRE,、,ESBLs,、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国家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重点监测,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CON,(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重耐药,G-,杆菌。,多重耐药菌监测的重要性是什么,?,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和报告,临床科室:,接诊可疑或明确有感染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短时间发生,5,例以上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应立即电话报告医务科、院感科,节假日向院值班报告,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同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每天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当检测到异常的耐药模式时能够迅速通知感染控制人员和临床主任。,产,NDM-1,、,KPC,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应填写三联单,分别报告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每年至少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包括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或发病趋势。,临床医生基本知晓常见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CR-AB,的大致检出率和耐药率,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诱导产生,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必须达到100,。,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关规定。,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患者的隔离预防,:,临床医生下隔离医嘱,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它科室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进行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该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用黄色垃圾袋收集,3/4满时封口并贴标识。,利器盒的应用(不得复用),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洗 手,WHO,关于手卫生的六个指征,接触病人前后,摘除手套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身体部位,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物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洗手的依从性研究,“在接触所有病人的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前必须洗手”:研究发现依从性 40%,“在接触所有病人的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前必须戴手套”:观察研究结果 依从性达到80-90%,“我院的手卫生依从性监测10%”,(手术室和血透室执行很好)原因很简单,请领洗手液和干手纸巾太浪费。,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消毒措施,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75%,酒精进行擦拭三遍,消毒。,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和消毒用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1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消毒处理。,何时解除隔离,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解除隔离时应对房间进行彻底终末消毒。,院感科每天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到科室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并请科室负责人签名。,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