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

上传人:nu****n 文档编号:252635102 上传时间:2024-11-1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2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教育管理哲学与基础理论,教育管理的哲学基础,一、马克思主义与教育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坚持实事求是。根据物质的本性是运动的,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随之发展和变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是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科学水平的需要。第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具体体现在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来分析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解决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体现在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来分析、批判、借鉴和吸收一切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同时,我们还要防止把马克思主义机械化、教条化、僵化的倾向,更要防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取代教育管理科学的倾向。,二、人本主义与教育管理,(一)人本主义哲学的内涵,“人本主义”(Humanism)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和“万物之灵”。人本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形态是和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联系在一起并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来完成的。人文主义者高举起人的旗帜,热情歌颂人的力量,向往世俗的幸福。他们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发展到现代,其思想主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都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重要内容。,(二)人本主义哲学对教育管理学的启示,第一,“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本质属性及客观规律的反映与体现。,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管理者校长、主任等是人,被管理者教师、职工等是人,学校的产品即受教育者学生也是人。,第二,“以人为本”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管理活动提出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从根本上改变了管理活动的存在基础,它要求现代管理必须以劳动者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尤其是重视知识持有者在知识的生产、重组和转换生成中的作用。可以预见,未来学校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地域或环境的竞争,也不再是设施、经费、生源和办学传统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第三,“以人为本”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第四,“以人为本”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三、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管理,(一)后现代主义哲学内涵,1979年,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一书,标志着后现代主义正式走上了哲学舞台。作为对现代哲学发起的后现代批判,后现代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阿多尔诺等人,它是指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具有反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哲学思潮。“后现代哲学”主要有后结构主义(福柯、德里达等)、哲学解释学(伽答默尔)、新实用主义(奎因、罗蒂)、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格里芬、霍伊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詹姆逊等)等各种思潮和学派。,后现代哲学要求结束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放弃对绝对真理体系的向往,宣告理性原则和真理体系终结;否定理性的权威性、合法性,攻击理性的工具性、极权性、压制性、操纵性;由此否认客观真理和真理的客观标准,宣扬非理性主义。后现代哲学作为反理性主义的启蒙心态与思潮,强调非理性、情感性、差异性,主张打破同一性和整体性。,后现代哲学否定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宣告主体死亡和人类中心地位的结束;否定人的中心性、优越性、自主性、创造性,否定永恒不变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并由此反对人道主义、宣扬非中心主义。后现代哲学反对主体主义,宣告主体已经死亡。继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之后,福柯又宣称“人死了”,也就是说主体已经死亡。,(二),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于教育管理学的启示,第一,价值性更甚于事实性。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重视教育管理过程的价值性更甚于事实性,强调教育组织的主体性更甚于客观性,强调教育管理知识的多元性和发展性更甚于单面性和静止性,强调教育管理方法的多样性更甚于标准化,特别重视理解、对话、分权和解释等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从封闭走向开放。权力中心主义、自上而下式的教育管理组织被后现代教育管理组织所替代,并主张要尊重组织中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创造性,教育管理组织开始出现“去中心化”的倾向,管理的民主性和个性化方式成为了教育组织结构的鲜明特征,强调教育组织要为个人提供更多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机会,尊重个体与小规模团体的创造与创新能力。,第三,从权力中心到权力下放。学校应该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强调适度分权,在赋予组织成员决策权力的同时增强其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要求决策者必须依靠群体的智慧去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四、系统科学与教育管理,系统科学是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笼统称呼,又简称“三论”。,系统论(Systematology),简单地说就是撇开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研究系统的一般原理的科学。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anfy)。1937年,他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学说概念。他认为:“系统是互相作用着的诸种成份的综合体”。,系统的共性:集合性、有序性、相关性、整体性,系统的特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环境改造性,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本质并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储存的科学。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申农(Shannon,C.E.)。他认为信息是关于环境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包括数据(字母、符号和数字)、代码、图纸、报表、指令等反映出来。,并提出“信息量等于消息中被消除的不确定性的数量”。它解决了管理跨度问题,即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多少人为最合适?信息量公式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答案。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管理跨度是受其处理信息的能力所限制的,并通过计算得出人处理信息的能力大约为每秒钟5-17比特。由此便推断出上层管理者直接控制的下层人数一般在4-15人之间为宜。,信息论的另一个理论贡献是提出了信息系统的模型。,(三)控制论,控制论是研究各种系统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探讨各类系统所共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等方面的共性,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形成一套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共同语言、概念、模型和方法。控制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教学家、电讯工程师维纳(Wiener,N.)。,控制论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提出这一过程中的反馈原理。,控制论的另一理论贡献是提出了控制的基本方法。信息方法、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法、人机对话法,五、教育管理学与相邻学科,(一)教育管理学与教育学,(二)教育管理学与管理学,(三)教育管理学与心理学,(四)教育管理学与经济学,(五)教育管理学与法学,(六)教育管理学与统计学,教育管理学还应广泛地吸收社会学、人类学、运筹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主要流派,一、,管理思想的演变,(见附件),二、教育管理学在当代的新进展,教育管理科学论教育管理科学论最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伴随著名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而成长起来的一个主导性理论流派。早期代表人物主要以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管理学家哈尔品、格林菲斯、坎贝尔和盖茨尔斯等人最为重要和著名,后期代表人物以美国教育管理学家西弗尔、霍伊和米斯格等人影响甚巨。教育管理科学论首先对传统的教育管理学进行了严厉批评,认为在泰罗、法约尔等管理理论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教育管理学,根本不能算作科学,至多只能看作是逸闻轶事和民间智慧。传统教育管理学肤浅粗俗,用哈尔品的话说,它属于“赤裸裸的经验论”(naked empiricism)。而教育管理科学论则致力于构建一门真正科学的教育管理学。这里所说的真正科学的教育管理学,其意是指教育管理学以物理学、天文学这样一些科学为榜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门与自然科学毫无分别的科学。教育管理科学是价值无涉的和客观的,它的旨趣只在于研究正确的决定和做正确决定的过程。,教育管理主观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格林菲德是该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教育管理主观论继承了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传统,体现了康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追求、批判精神、调和论倾向以及伦理观点,吸收了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思想。,教育管理价值论:大致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霍基金森是该理论最重要的发言人。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将价值从科学王国中武断地涤除出去的做法,主张对价值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教育管理批判论:大致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澳大利亚的著名批判理论家、教育管理学教授贝茨和美国印地安纳大学的教育领导学教授福斯特,是该理论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教育管理学应是一门关注入间正义、道义、平等和公正的道德科学。而且当代管理科学的一个严重失误是它对本真的教育问题视而不见。这个本真的教育问题就是,学校组织管理活动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管理整合论: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教育管理学教授埃弗斯和墨尔本大学的教育管理学教授拉科姆斯基是该理论最重要的倡导者。他们认为,教育管理整合论的根本旨趣是企图建立一门新型的管理科学。应重视运用自然科学的成就来理解人的主观性。倡导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之间的统一,强调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建立一种更富成效的关系,反对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作简单的二元区分,呼吁从一元的、整体的观点审视它们的关系。,总之,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管理学理论主要是以客观主义为取向,重点关注的是事实、效率等问题,而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管理学理论开始向主观主义转向,重点关注的是价值伦理问题。教育管理学理论将从单一简化体系走向多元综合模式,将从以“管”为中心的研究走向以“理”为中心的阐释,将从物化、被动、惟利是图的人的假设走向现实的互主体的人的假设,将从描述解释取向走向批判反思,将从效率理性追求走向价值伦理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