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待贾而沽》课件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2323360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选修《待贾而沽》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选修《待贾而沽》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选修《待贾而沽》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阅读思考,1.,在这一篇中,真正表明孔子热心仕途的是第,6,则,(,有美玉于斯,),。请大家朗读这一则,明确这里的“美玉”指的是什么?把美玉卖出去表明什么?,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 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 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注释】,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匣子。贾(,gu):,商人。沽:卖。,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当子贡一说到有美玉在这里时,,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于是作出了,“,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的回答。,子贡所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读书人出不出去做官的政治态上问题。,子贡给出的是两个选择要么,“,韫椟而藏,”,,珍藏在匣中;要,么,”,求善贾而沽,”,。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这两个选择实,际上就是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的,“,行,藏,”,问题。孔子在这里的回答是倾向于,“,行,”,的方面,即,“,沽之,哉!沽之哉!,”,卖出去吧,卖出去吧!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一方面,。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孔于说的是,“,我,待,贾者也,”,而子贡问话中说的是,“,求,善贾而沽诸?,”,一,“,求,”,一,“,待,”,,态度大有不同。,这里面的微妙区别,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范氏的看法:,读书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过厌恶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官,位罢了。,读书人等待被任用,,就像美玉等待识货的商人来买一样,以伊尹、伯夷、姜太公等人为例,如果没有成汤文王的任用,就,是终身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绝不会主动去炫耀自己以求做官。,简而言之,,读书人可以做官,但却不可以求做官,不可以,“,跑官,”,像后世有些人那样,一到,“,换届,”,的时候,东奔西跑,利用一切关系和纽带,削尘脑袋往上钻,千方百计向上爬。即便,不能往上爬,起码也要保住现有官位不变。,以,“,毛遂自荐,”,的观点来看,,“,待贾而沽,”,而不,“,求善贾而沽,”,,是不是有些迂腐了呢?何况,如果人人都待贾而沽,那我们今天那些铺天盖地的招 聘广告不就都白打了吗?,“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阅读,1-5,则,思考,2.,孔子为什么觉得匡人和桓魋不能拿他怎么样?,9-5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后来还是靠人帮忙,才算解脱了。(本来就是误会而已),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我认为是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巨大自信和强烈的神圣的使命感,。,但是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1,)其如予何?,”,【,小思,】,据,史记,孔 子世家,记载,这几句话,是孔子在逃跑途中说的。当时孔子从卫国去陈国,中间经过宋国。停留了一阵。宋国的司马(国防部长)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原因不明)。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就砍倒大树,而且扬言要杀孔子。于是孔子弟子们很紧张,连忙保护孔子离开了。孔子不慌不 忙,弟子们紧张的催促他,于是他就说,别着急,老天把德命给了我,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呢?,这句话和“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简直一模一样。,可见,孔子对自己还是有充分自信的,一个有巨大的历史责任感的人,超常的自信是必然的,。,3.,仪封人认为不需要为孔子失去官职担忧,理由是什么?“木铎”是什么东西?老天爷拿孔子当木铎是什么意思?,3-24,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注释】,疾:恨。,没(,mo),世:死亡。,那岂不是说人不出名,终生遗憾了吗?所谓人生在世,名利二字。一个,“,名,”,字,白了多少少年头,流了多少英雄泪!,“,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这是三闾大夫屈原的恐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慰安。,“,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这已把对,“,名,”,的追求推向了极端。,至于,“,功成名就,”,、,“,扬名显亲,”,等,更是铸造着中国读书人,的人格心理。就是孔子自己,如我们在前面已多次谈到的那样,,虽然反复申说,“,人不知而不愠,”,之类的话,但也感叹,“,没有人知道,我啊!,”,(宪问),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也仍然是孔子作,春秋也是为了,“,自见于后世,”,。(孔子世家)说穿了,正是,“,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因此,儒学并非不重名,并非不喜欢,“,令广誉施于身,”,(孟子语),而只是反对声闻过情,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罢了。,有道是,追名逐利。世不重名,则人尽趋利。如此说来,追,名倒也并不是坏事。至少可以使我们不生活在一条人人争权夺利,的单行道上吧!,.,因为孔子热心仕途,所以后面两则是写谁来召他去做官?他有没有应召?他的学生子路反对他去,可孔子为什么还是接受了邀请?,3.,孔子觉得自己去公山弗扰那里做官,不只是复兴东周的世道,那他还想干些什么?,(,1,)继续发扬周朝的礼乐制度,(,2,)发扬广大高尚的道德品行,(,3,)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4,)施展自己的才华,(,5,)使自己名扬后世。,17-,5,公山弗扰(,1,)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1,)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2,)末之也已:末,无。之,到、往。,17-7,佛肸(,1,)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2,)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3,);不曰白乎,涅(,4,)而不缁(,5,)。吾岂匏瓜(,6,)也哉?焉能系(,7,)而不食?,”,注释,(,1,)佛肸:音,,,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2,)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5,)缁:音,,,黑色。,(,6,)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7,)系:音,,,结,扣。,首先还是孔子通权达变的思想。按理说,莫说子路,就是我,们一般人对孔子要去应一个叛乱家臣的招聘也是不理解的。因为,孔子不仅对家臣执国政,就是对大夫执国政也是反对的,怎么还,会去为一个叛乱的家臣效力呢?但以孔子回答子路的话,我们可,以揣摸出,,他之所以想应佛胖之召,是想借家臣(佛胖)的叛乱,而反对大夫专权,恢复,“,礼乐征伐自诸候出,”,,甚而至于达达,“,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目的,并不是想和叛乱者同流合污。,这样说,起来,是不是有点,“,曲线救国,”,的味道了呢?,这段话中的第二个要点是孔子会不会和叛乱者同流合污的问,题,子路最不能理解的也是这一点。,“,老师您不是自己说过不能到,为非作歹的人那里去吗,现在怎么又出尔反尔,要到佛伴这个叛,乱者那里去了呢?,”,孔子于是以,“,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道理加,以回答,,就像我们说,“,出污泥而不染,”,一样。真正的君子,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坚守自己的节操的。,最后,孔子还说:我难道是个苦葫芦吗?只能挂在那里面不能供人食用!,这又一次表达了孔子积极入世,希望能够,“,行义以达其道,”,的思想。,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注释(,1,)见:音,,同现。,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5-21,子曰:“宁武子(,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注释(,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2,)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政治清明时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作贡献,政治黑暗时 便压抑自己,以求洁身自好,以免同流合污,以免遭忌妒遭迫害。,这就是大智若愚,这就叫难得糊涂。,清代名士郑板桥说得好:“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 糊涂更难。”所以圣人说宁武子的聪明是人们可以赶得上的,而他的那种“愚笨”却是没有人能够赶得上的。说穿了,发挥才智易,压抑自己难。好一个宁武子,愚不可及,实在是非寻常人可及啊!,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又所谓“鹤鹊安知鸿鹅之志!”其实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当然,“道”在这里的外延较广,,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观 念、学术主张等。,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司马迁感叹说:“道 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史记,伯夷 长齐列传,)这是政治态度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司马迁又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 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不是说的这种情况呢?”(,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这是思想观念、学术主张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贾谊的,鹏鸟赋,写得好:“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众庶凭生。”,孔子自己也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从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卡尔,马克思引用过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叫做,“,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不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吗?,“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 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 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6,)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阳货欲见孔子: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这时已把持季氏的大权,成为孔子所说的“陪臣执国命。”(,季氏,)“见”,在这里为使动用法,是阳 阳货想去拜见孔子去拜见他的意思。时其亡:等到阳货不在家。时:伺;其,代指阳货;亡,无,不在。,曰:以下几个“曰”字后面的话均为阳货自问自答。,后来的事实证明孔子并没有做阳货的官。所以,孔子 的答辞不过是虚与委蛇,敷衍应付他罢了。因为不愿意在大街上 受他胡搅蛮缠,又不愿意直接得罪他,甩开他就走。,有时候来一点虚与委蛇,应付应付也不是什么老于世故,圆滑取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