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6/5/2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6/5/20,#,产权与制度变迁,组员:俞思源、庞慧、武熙媛、杨冰莹,本书简介,作者简介,内容分析,目,录,问题概述,本书简介,收入本文集的论文,除了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篇文章之外,全部都是基于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中央计划经济制度,公有制产权以及政府垄断市场,的改革与变迁。这是差不多,20,年来作者研究经济的重心所在。作者的学术研究始终与两类选择紧密相连:一方面不断观察计划公有制下人们形形色色的选择行为,另一方面不断选择可以解释这些行为的经济学理论。这种“问题主导”的学术习惯使得可选的学术传统和理论比较集中。,作者简介,周其仁,,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80,年代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在杜润生先生直接指导下从事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经济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先后到英国和美国多家大学访问、求学,后获美国,UCLS,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从,2001,年至,2005,年,每年春季受聘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近年的研究领域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制度变迁、人力资本和企业理论、垄断、管制和管制改革。,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一书里收录周其仁老师的多篇演讲报告、专题论文、课题组研究等,论著本身的事例详实、别开生面。我们小组选取书中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在进行解答的同时,并展开我们对此书的思考。,问题概述,1,、什么是企业?企业出现的边际条件?,既然市场上的价格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配置与交易,那为何会出现企业呢?企业出现的边际条件是什么呢?,首先,市场是由一系列产品合约组成的,而企业不过是由一些要素合约组成的,这里的要素包括生产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劳动力要素是其中一个非常特殊的要素,因为对劳动力要素的利用程度掌握在劳动力本人手里,在不同的激励环境中的利用效率是不一样的,而企业中的激励机制可以发挥劳动力要素的最大利用效率。其次,企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真实世界里的市场交易费用并不为零,相比个人生产的交易费用商品企业生产的交易费用更低。,2,、解放后中国何以选择集体经济?农民为何甘愿放弃自己对土地的私有产权?,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1949,年解放后,作为一个想快速工业化的政府,必须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而传统的依靠征收地租、税赋等方式扩充财政收入来进行工业投资无法满足政府的需求,所以政府的想法是通过调动全民资源能更快地按照政府所想的方向来利用农业剩余进行工业化。而农民之所以甘愿将自己的土地产权交还给国家,因为农民土地产权的获得本身就是依赖于共产党的革命,尤其是再经历了土地改革后,就把自己的意志铸入了农民私有产权,当国家的意志改变的时候,农民私有制就必须改变。,3,、集体经济为何低效?,从劳动者来看:在得不到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集体经济中的劳动者自然会有偷懒,因为最终自己所得并不与自己的劳动量挂钩,从监督者来看:对监督者的激励不足,因为不允许有经济剩余的私人保留;官职权利对于监督者来说可以作为一种其隐含的激励,但底层生产队队长等成员并不能进入国家行政官职体系,所以对于最底层监督者来说其实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的。,4,、中国为何从集体经济走向了改革开放?,虽然农民的温饱成问题、经济得不到发展,但作为统治集团的政府官员仍有其既得利益,为何会有足够的动机走向改革开放呢?从数据来看,,50,年代的大饥荒使得政府有过对经济进行短暂的小开放,但当收益问题暂时缓解之后便又走向了原先的老路,而到,70,年代政府的收益和成本再次到达一个临界点,而此时在集体经济的背景下,很小量的,“,地下,”,私有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能推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进行博弈的利益集团。尤其是越穷的地方更愿意进行一些变动的尝试,因为相比于富裕的地方来讲,他们面临的问题更为迫切。在小范围试点之后,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影响与范围也慢慢扩大。,总之,,“,国家保护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但是,国家通常不会自动提供这种保护,除非农户、各类新兴产权代理人及农村社区精英广泛参与新产权制度的形成,并分布通过沟通和讨价还价与国家之间达成互利的交易。中国的经验表明,有效的私产权利可以在原公有制的体系中逐步形成。,5,、改革中遇到的问题,1.,价格双轨制导致的价格波动大,对城市居民的变相补贴;,2.,土地市场开放初期,征地制度对农民利益变相的侵害,给了政府官员寻租腐败的空间;,3.,有关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如电力、电信、铁路、航空等行业是否放开、放开程度、如何放开的探讨。,4.,公有制企业转型过程中,企业产权无主、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的背离现象等。,6,、关于政府管制边界的思考?,简单来说,政府管理经济的形式包括以下五种:,1,)普通法(主要是财产法、合同法和民事法);,2,)反托拉斯法;,3,)宏观调控;,4,)管制;,5,)国有化。,总体来讲,管制的边界要根据政府进行管制和不进行管制的收益与成本来决定,永远不要低估市场竞争的力量,管制不应该对价格、资源配置等进行行政命令式地控制,而是需要为企业竞争提供公平、开发、有监督、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对于资源的配置也可创造性的采用拍卖等形式而非一味使用行政手段;对于垄断也要区分是行政垄断还是因为市场竞争等其他资源形成的,很多,“,自然垄断,”,的行业也并不一定必须得让国家控制、不让外资进入。,无论是人、企业、政府还是其他组织,从经济分析角度来看问题都离不开对成本和收益的考量,新制度经济学正因为对企业的本质和交易费用的认识使得我们能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和看待问题。,现如今,依靠人口红利、前期制度改革、工业化经济转型所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已经达到了顶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从供给来看需得依靠制造升级、产业结构转型、服务业的发展、国企改革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对创新的鼓励。从需求来看需要税收政策的调整、医疗养老制度的完善、户籍制度的改革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保障从而刺激居民消费。,内容分析,在中央计划公有制的体制下,生产和投资由政府指令控制,不可以自由择业,人力以外的要素也不能自主流动和重组。至于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更事关方向与道路,普通人问津不得。”也就是说私人选择“在制度上没有合理性。”,即便在不容自由选择的经济体下,私人选择仍然存在。,包产到户,公有制为什么可以维系很长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公有制下私产非常难以建立。,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所有权与国家,1.,农村改革背景,2.,论点:国家保护有效的产权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3.,所有权悖论:,一方面,所有权不能完全不要国家而得到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国家的引入又非常容易导致所有权的残缺。,斯诺难题,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二、国家控制的集体经济,(一)何谓集体经济,(二)国家工业化与剥夺农民私有权,(三)国家制造的所有权,(四)集体经济为什么低效,(五)行政等级替代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替代行政等级激励,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三、灾祸、退却和变通,(一)国家控制农村经济的收益和费用与政策调整,(二)喊叫、退出和怠工,(三)部门退出权,(一)第二次国家退却,(二)底层改革:包产到户,(三)分权决策,(四)地方合成的中央政策,(五)分步渐进的交易,(六)私产的确立,(七)全面退出与稳定性,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四、交易产生的所有权,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一、“企业”合约的特征,(,1,),“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2,)企业合约并不违背市场规律,(,3,)企业契约与市场价格机制的契约的区别,张五常(,1983,)指出,企业“这个契约”,发生在要素市场上,而价格机制的“那一系列契约”,则是产品市场上的交易,。,科斯认为企业除了是要素及其所有者的合约之外,本身还有其他特别之处。,在,1937,年的论文里,科斯就已经写道:“由于预测的困难,有关物品或劳务供给的契约期越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从而买房也越不愿意名确规定出要求对方感谢什么。”,(,1,)人力资本产权形式的特征,人力资本“所有权限于体现他的人”,(,2,)人力资本特性与“激励”必要性,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二、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三、企业里的人力资本,(,1,)人力资本的凸显,(,2,)不同人力资本与激励方式,计量和监督,(,1,)企业有多个所有权,(,2,),“资本雇佣劳动”错误,(,3,)“经理革命”与企业所有权,(,4,)发达的劳务市场与现代企业制度,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四、企业合约与企业所有权,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