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第十七讲 文学接受过程,一、文学接受的发生,二、文学接受的发展,三、文学接受的高潮,一、文学接受的发生,1.,期待视野,2.,接受动机,3.,接受心境,4.,从隐含读者到读者阅读,1.,期待视野,内涵:,expectation horizon,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Hans Robert Jauss,,,1921-,),指,在文学阅读活动之前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和接受动机在心理上形成的关于作品未来的“想象图式”。,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或期待视界。,horizon,视界、视域、视阈,伽达默尔的历史视界和个人视界:一方面,“,第一个读者的理解将在这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和丰富,”;另一方面,,“,读者以往的阅读记忆也积累了阅读经验,这两方面的融合就形成一代代读者的期待视野,”。,1.,期待视野,层次,(,1,)文体期待,这是诗吗?这也叫小说?,(,2,)形象期待,形象往往是读者认同的对象、自我的投射,读武侠小说,希望看到武艺超群、刚正不阿的英雄形象。读言情小说希望看到风流潇洒、多情浪漫的白马王子或纯情少女。,正义的人希望看到秉直不阿的形象,奸邪小人希望读到心机颇深的人物形象。,读书就是读自己,为的是确证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1.,期待视野,(,3,),意蕴期待,指读者期待作品能够出现切合自己意愿和审美趣味的情感境界,期待文本能表现出一种合乎自己理想的人生态度,期待着与自己思想情感相通的思想倾向,以满足自己的接受动机。,直白浅露与意在言外,阿奇博德,麦克利什,诗艺,(Archibald MacLeish,,,18921982),一首诗应该默不出声但可以触摸得到象一只浑圆的果实它喑哑无声象拇指抚摸那古老的圆雕文饰它静悄悄的象那被衣襟磨损长出了青苔的窗台石一首诗应该缄默无语象群鸟飞翔一首诗应该在时间中凝然不动象明月攀登天穹象明月一个枝丫一个枝丫地解放那被夜色缠住的树林,诗艺,象明月遗忘残冬一片记忆一片记忆地从心头离去一首诗应该在时间中凝然不动象明月攀登天穹一首诗应该等同于虚妄对于一切悲苦的历史是一条宽阔的门道和一片槭树叶对于爱是慰籍的绿草和海上的两盏明灯一首诗不应该说明什么而是为了存在,1.,期待视野,形成因素,(,1,)接受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2,)文学艺术素养:,艺术家是天生的,鉴赏家是后天教养的结果,克罗齐:要了解但丁,我们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小说的历史变迁与对小说的不同鉴识,从,生活故事化,、,人物性格化,到,内心意识化,。,(,3,)生理机能:性别、年龄、气质类型,女喜言情、男尚武侠;年青人追梦、中年沉于现实、老年生活于回忆中。,1.,期待视野,类型,(,1,)个人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2,)集体性:,专业读者的相对共同的阅读取向。,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元)汤垕,画鉴,:,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敷染,然后形似,。,相对来说,普通读者的期待视野比较多样,而专业读者则体现出相对共同的阅读方式和体验模式。,期待视野的差异,欧阳修喜李白而不喜杜甫:李白“,天才自放,非甫可到也,”。,王安石喜杜甫而不喜李白:杜甫“,兼人所独专”,而李白诗歌“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本,琼生论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而伏尔泰却极讨厌莎士比亚。,歌德不喜欢雨果,托尔斯泰却反之。,2,接受动机,类型:,(,1,),审美动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忘我,忘身,自由,精神的满足和享受,精气神的提升。,(,2,),求知动机,:,了解文化,发现历史规律、社会本质,异域文化知识。百科全书和文献。,(,3,),受教动机,:,从文艺中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和精神鼓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以载道”,列宁:,电影是教育大众最好的工具,。,影响一代人的书,2,接受动机,类型,:,(,4,),批评动机,:,批评家、文学史家、文艺爱好者等,探讨文艺创作、发展、变化的规律。,(,5,),借鉴动机,:,作家或文艺爱好者,为了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创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博尔赫斯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福克纳之于莫言,卡夫卡之于残雪。,3.,接受心境,指影响读者阅读的情绪状态,主要有欣悦、抑郁与虚静三种情境。,虚静是更为必要也是更高的状态。“,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希形为“虚”,希声为“静”。,接受心境的形成原因:,社会生活状况及个人境遇(逆与顺、卑与荣),读者的身体状况(强与弱、健体与病身),自然环境因素(阴与晴、和暖与严寒),接受心境与阅读效果,苏东坡,送参寥师,: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抑郁还是振作、悲哀还是昂奋,4.,从隐含读者到读者阅读,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指文本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叙事学中的“隐含读者”,“理想读者”、“现实读者”,4.,从隐含读者到读者阅读,(1),作家的创作动机,直接设定隐含读者,创作是为了交流,作家创作时预设了隐含读者。,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强调“,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其隐含读者是天子和关注民生疾苦的士大夫。,柳永的词,“,凡有饮井水处,皆能歌柳词,”,隐含读者是歌楼妓馆中那些互相唱和娱情的人。,前卫和先锋面向将来的读者,“给尚未出世的你”,流行小说针对普通大众,青春小说。,柳永的词,柳永,鹤冲天,:“,忍把浮名,换得浅斟低唱,。”,青楼酒肆,偎红倚翠,蚀骨销魂。,仁宗皇帝放榜时将柳永除名,“,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酌,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自嘲为“,白衣卿相,”,以“,奉旨填词柳三变,”自号。,柳永的词,集贤宾,上阙:,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鸯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八声廿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4.,从隐含读者到读者阅读,(,2,),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规定了隐含读者,罗曼,罗兰:,“,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并不是写给文人们看的,”,“,但愿他直接接触到那些生活在文学之外的孤寂的灵魂和真诚的心,。”,(,3,),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要求着隐含读者,题材规定了隐含读者,视野和知识域的限制。,文体的通俗还是晦涩进一步规定了隐含读者的身份,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学者。,詹姆斯,乔伊斯的隐含读者是专业读者,是那些“,毕生研究,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而其他什么都不做的人,。”,彼得,汉德克的说话剧,侮辱观众,欢迎你。这部作品是开场白。,你将听到的不是你以前在这里没听到过的。,你将看到的不是你以前在这里没看到过的。,你将听到的是你以前在这里所听到的。,你将听到你通常看到的。,你将听到你在这里通常看不到的。,你将看不到什么景象。,你的好奇心将得不到满足。,你看到的不是戏剧。,今晚这里没有戏剧。,你将看到一幅没有图像的景观。,二、文学接受的发展,文学接受的发展即文学作品的具体阅读阶段,指读者以期待视野为基础,对文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是作品由“第一文本”向“第二文本”的转化过程。,1.,填空、对话与兴味,2.,还原与异变,3.,理解与误解,4.,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1.,填空、对话与兴味,(,1),“填空说”,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文学作品诸层次中语言层,即声音关系、词、句段的组合是不变的,但其表现的具体内容却是模糊的、不清楚的,至于思想观念更是混乱朦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文本要依靠读者自己去体会,去“填空”。,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文学文本是一个不确定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去丰富、补充文本。,1.,填空、对话与兴味,(2),“对话说”,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1900,2002,),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的个人体验之间没有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对话”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历史的、无限的。,文学作品的意义变得模糊,成了多重的、不确定的、变动不居的存在。,1.,填空、对话与兴味,(3),“兴味说”,孔子“诗可以兴”,朱熹“感发志意”,诗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体味诗中的意蕴。,钟嵘,诗品序,“滋味说”,诗“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唐司空图的“四外”,:“,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有限文字的无限意蕴和旨趣。,1.,填空、对话与兴味,“填空”、“对话”、“兴味”揭示的是文学阅读接受过程中的读者再创造性特征。,文学作品的再创造性与语言媒介有关:,一是文学语言不同于具象的色、线、形,形象是间接的;,二是文学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是一种描述性语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科学语言则强调能指和所指的一一对应性,。,2.,还原与异变,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异变。,异变的类型,:,(,1,),形象的异变,:,因人(年龄)、因时、因地而异,新版红楼林黛玉要露背?文学的影视改编最具时代性表征。,(,2,),情感的异变,:,新世纪的我们还能理解,1980,年代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吗?,“,尽管他们连一次手也没有握过,他们却完完全全地占有着对方,。”,(,3,),思想观念的异变,:,人性与兽性、幸福与性福、诗意与湿意,2.,还原与异变,异变的原因,:,(,1,),政治观念:,文革时的艳阳天,“黄光亮”,(,2,),文化观念,中西不同的英雄观念、爱情观念。,(,3,),文化视野,历史情境的差别,异变的原因:,(,4,),个人经验,陈继儒,读杜少陵集,“,少年莫漫轻吟味,五十方能读杜诗,”,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异变的原因:,(,5,),文学欣赏能力,将夸张等同于失真(燕山雪花大如席,雪中芭蕉),不同艺术观念导致对作品理解的失误(伏尔泰认为莎士比亚是一个粗鲁的野蛮人),当下的前卫和先锋们的创作,3.,理解与误解,(,1,)正解与误解,阐释学的“前理解”,是先入为主的成见,“正解”是“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构成的“对话”是顺畅的、相应的,“误解”即“前理解”与作品价值的不适应或相悖,读,安娜,卡列尼娜,,同情、理解安是“正解”;厌恶、谴责是“误解”。,误解分为“正误”和“反误”两种情况。,3.,理解与误解,(,2,)正误与反误,正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触,但合乎作品的客观实际。文本自有命运,正误是对作品意义更精到的发现和阐释,体现“作者未必然,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