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上传人:hknru****knru 文档编号:252204429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提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提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提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剖析题型 提炼方法,实验解读,构建知识网络 强化答题语句,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必修,1,单元综合提升,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1单元综合提升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纵横,热考命题聚焦,内容索引,专题知识纵横热考命题聚焦内容索引,专题知识纵横,专题知识纵横,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1.初步形成:,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专题二古代中国加强地方管理的制度演变,时代,知识定位,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专题二古代中国加强地方管理的制度演变时代知识定位周代实行分,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宋朝,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政权收归中央,削弱地方行政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宋,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积极影响,(1),特点,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2),积极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积极影响,专题三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沿革及趋势,1.,沿革,(1),先秦:从西周到春秋,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标准从血缘到军功,),(2),西汉: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3),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突出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对仕途的垄断地位。,(,标准为门第,),(4),隋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隋朝产生科举制,唐朝加以完善。,专题三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沿革及趋势1.沿革,(5),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特点:更严密;人数增;更实用,),(6),明清: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限制,严重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5)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名,2.,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血缘、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2),选官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3),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2.趋势,热考命题聚焦,热考命题聚焦,考向,1,时空逻辑:,“,三晋,”,地名的历史渊源,(2018,青岛高三检测,,24),山西省因历史上出现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C.,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D.,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答案,解析,考向1时空逻辑:“三晋”地名的历史渊源答案解析,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其原因在于晋国是西周分封制下周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国,周成王弟唐叔虞属于西周宗室,这体现了宗法制正统观念,故,D,选项正确;,晋国的历史悠久的原因仍然在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故,A,选项错误;,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故,B,选项错误;,晋国没有统一中国,故,C,选项错误。故选,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答案,解析,考向,2,论从史出:周代,“,族坟墓,”,的价值观念,(2017,武汉四调,,24),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A.,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答案解析考向2论从史出:周代“族坟墓”的价值观念,解析,“,族坟墓,”,意为同宗族的人死后,活着的族人会让其归葬本族墓地,有利于凝聚宗族,维护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故,A,项正确;,周朝尚未实现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故,D,项错误。,解析“族坟墓”意为同宗族的人死后,活着的族人会让其归葬本族,考向,3,唯物史观:透过历史表象看本质,(2017,武汉四调,,25),有学者曾提到,秦始皇为何不以大规模的人像代替数目繁多的兵俑?为何不用超人的神像,每座几丈高,有如今日俯视阿斯旺水坝的努比亚大石像?或者制造出来三头六臂,有如印度教的传统?兵马俑的这些独有特色,反映了秦朝,A.,皇权的至高无上,B.,神权色彩明显,C.,按军功授予爵位,D.,人文气息浓厚,答案,解析,考向3唯物史观:透过历史表象看本质答案解析,解析,材料反映出秦朝的君主专制逐渐摆脱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浓厚的神权色彩,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选,A,,,B,错误。,按军功授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材料的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神权至上,故,D,错误。,解析材料反映出秦朝的君主专制逐渐摆脱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浓,考向,4,主干知识: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侍中在秦代是由丞相派赴殿中往来奏事的府史,因其在宫殿内供职,故称侍中。汉代成为加官,凡加此官号者,便可出入宫禁,为皇帝左右侍从,备顾问,参与决策。下列对该现象理解准确的是,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B.,参与机要,取代中朝,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D.,类似外朝,皇权独揽,答案,解析,考向4主干知识: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答案解析,解析,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相权,,A,项正确;,“,侍中,”,是中朝的组成之一,不是取代中朝,故,B,项不正确;,C,项,“,掌控决策,”,不符合史实;,“,侍中,”,属于中朝,不是外朝,故,D,项不正确。,解析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考向,5,关注热点:社会阶层的流动,史学家许倬云在历史分光镜一书中探讨了中国历朝社会控制的得失,列出了下面的一系列标题: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那么,关于唐代的标题最有可能是,A.,中层的变化,B.,中下层的整合,C.,上层的分裂,D.,上下层的缓和,解析,唐代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大量的社会中层人员通过科举制进入国家政权中,所以唐代最恰当的标题是中层的扩大,故选,A,。,答案,解析,考向5关注热点: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解析,考向,6,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寒门是否不再出贵人,(2018,洛阳检测,,26),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这种做法,A.,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B.,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答案,考向6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寒门是否不再出贵人答案,本课结束,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