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ppt课件

上传人:wz****p 文档编号:252199203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5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第一节 国民收入及其分配,一、国民收入的定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可分为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下的部分;,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以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净产值。,国民收入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第五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 第一节 国,1,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MPS体系,SNA体系,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国民收入,GNP/GDP,(关系),NNP,(国民生产净值),NNP=GNP 折旧,(折旧depreciation:一年中已经消耗掉的资本设备价值),NI,(国民收入),(,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PI,(个人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MPS体系SNA体系社会总产值GN,2,GDP与GNP的关系,GNP=GDP常住居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非常住居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要素收入”指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GDP与GNP的关系 GNP=GDP常住居民在国外的要素收,3,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企业单位内部进行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国有企业的初次分配:税收、工资、企业利润。,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等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初次分配的途径:国家预算、社会保障等。,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企业单,4,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1。维持非物质生产部门,保证整个社会健康发展。,2。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加强薄弱环节,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3。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需要。,4。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5。调节个人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1。维持非物质生产部门,保证整个社会,5,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1。国家预算,。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2。社会保障,。三方共同承担。,3。价格体系,。政府通过价格体系的调整来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4。银行信用。,利息是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通过信贷和收付利息,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银行、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再分配。,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1。国家预算。是国民收入再分,6,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从国民收入主体来看,可以归之于三者:一部分归社会主义国家支配;一部分归企业支配;一部分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从最终用途来看,可以归结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从国民收入主体来看,可以归之于三者,7,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一、公平与效率:,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视角,两种观点:,“公平与效率冲突论”,“公平与效率协调论”,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一、公平与效率:个人,8,1。“公平与效率冲突论”,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涉及到两个方而问题:,一是如何以最小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效率问题);,二是这些财富如何在各社会成员之间恰当地进行分配(公平问题)。,据此,形成“效率优先论”和“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里德曼、哈耶克和科斯,其中以弗里德曼最为典型。,“公平优先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勒纳、罗尔斯以及英国的琼罗宾逊等。,1。“公平与效率冲突论”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9,2。“公平与效率协调论”,主张公平与效率是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和谐关系,试图寻找一条既能保持市场机制优点,又能消除收入差距扩大的途径,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协调。,“协调论”认为,公平并不是收入分配结果的绝对平均,而是“随着努力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收入上的差异,一般被认为是公平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存在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但政府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以平衡与协调。,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主要有凯思斯、萨缪尔森、布坎南、奥肯等。,2。“公平与效率协调论”主张公平与效率是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10,材料:复杂的公平观,一个关于分蛋糕的思想实验,兄弟二人分配由他们共同“生产”的一个蛋糕,他们为选择“公平”的分配规则而感苦恼,因为他们面临着10种以上的分配规则,而每一种选择似乎都是“公平”的:,1。二人均分从人头的标准上看是公平的;,2。谁劳动得多谁分得多从贡献的标准看是公平的;,3。哥哥多分,弟弟少分从年长的标准看是公平的;,4。弟弟多分,哥哥少分从年幼的标准看是公平的;,5。谁多出钱谁多分从购买力的标准看是公平的;,6。用抽签办法决定分配份额从机会的标准看是公平的;,7。谁爱吃蛋糕谁多分从偏好强弱的标准看是公平的;,8。谁是家长谁多分从地位或职务的标准看是公平的;,9。谁的工龄长谁多分从过去的贡献看是公平的;,10。谁的学历(或学位)高谁多分从掌握的知识标准看是公平的;,11。谁的职称高谁多分,从能力的标准看是公平的;,这个思想实验说明,所谓“分平的分配”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话题,分平或平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公平的、能够让所有人满意的分配规则是难以找到的。,材料:复杂的公平观一个关于分蛋糕的思想实验兄弟二人分配由,11,二、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及其构成,个人收入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来源所获得的,并能够自由支配的货币或可用货币来表现的财富的总和。,个人收入的构成:,劳动收入: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如工资、奖金、承包收入、经营管理收入、出售个人发明专利或技术所获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投资收入、福利性收入、利息收入、财产收入、其他收入等。,二、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及其构成个人收入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12,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胡锦涛在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主义初级,13,1。按劳分配,什么是“按劳分配”?,一般认为:按劳分配原则就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理论界有不同看法:,(1)按劳分配是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分配。或者说是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成果分配。,(2)只有在统一经营的公有制经济中的统一分配,才是按劳分配。,(3)按劳分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4)按劳分配是按活动的和物化劳动共同创造的价值分配。,1。按劳分配什么是“按劳分配”?,14,2。按生产要素分配,十六大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要素所有者凭借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应报酬(收入).,生产要素有:资本、技术、信息、企业家才能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1)资本收入:即凭借资本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参与劳动成果的分配而形成的收入。利息、股息、投资利润、租金等。,(2)土地收益:包括土地所有权收益和使用权收益。,(3)经营才能收入:企业家、经营者凭借经营才能获得的收入。,(4)技术要素收入。,2。按生产要素分配十六大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1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就必须建立、发展和完善要素市场。,(3)在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拥有个人收入的自主分配权。,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16,四、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现状的基本判断:,目前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城乡、地区、行业、部门、群体间收入差距拉大。,具体情况:,四、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现状的基本判断:,17,1。个人收入整体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反映个人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介于0与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越大,反之越小。,国际上通常认为,系数在0.2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之间比较合理,0.40.5之间为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收入分配状况的重要指标。,1。个人收入整体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反映个人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18,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人口百分比,财,产,百,分,比,A,B,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人口百分比财AB洛伦茨曲线,19,2005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此0.47水平,2005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此0.47水平,20,第五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ppt课件,21,年份,1978,2001,2002,2003,2004,2006,2007,2008,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元),133.6,2366.4,2475.6,2622.0,3234.2,3587.0,4140.4,4760.6,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元),343.4,6859.6,7702.8,8477.2,9421.6,11759.5,13785.8,15780.8,城乡差距,209.8,4493.2,5227.2,5855.2,6187.4,8172.5,9645.4,11020.2,城乡收入比,1:2.57,1:2.90,1:3.11,1:3.23,1:2.91,1:3.28,1:3.32,1:3.3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年份1978200120022003200420062007,22,3地区收入差距扩大,1998年东部与西部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4.8:1。,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上海,为8438.9元,是最低山西4989.9元的1.69倍,2000年这一比值增加为2.48倍。,2005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14584.60元、9418.36元、9295.57元和9393.22元。,20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34316元、25602元、25101元和24390元。,3地区收入差距扩大,23,4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和1990年相比,2000年房地产业、金融保险行业和技术服务行业收入增幅最高,分别达到470%,542%和466.8%,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增幅最低,仅为236.4%和206.8%。其他行业增幅在250%-400%之间。,“银行加证保,两电(电信与电力)加一草,石油加石化,看门的也拿不少”。,1990年收入最高行业的收入是最低行业的1.72倍,而2000年变为2.63倍。,2003-2008年行业收入情况,行业平均工资的极值比与极值差,4行业收入差距扩大,24,5不同所有制单位的职工收入差距扩大,历年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纵向,时间序列数据),2006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情况,(横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