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考点要求:,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2.“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点要求: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1,唐朝:,开元通宝,汉朝:,五铢钱,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货币的演变历程,商朝:,贝币,战国:,刀币,秦朝:,半两钱,宋朝:,铜钱、白银、交子,明清:,铜钱、白银、钞,中华民国:,银元,国民政府:,法币,唐朝:开元通宝汉朝:五铢钱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2,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1)商朝:,商人出现,(2)周朝:,商人的活动受到官府的控制。,(3)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地位提高。,(4)秦汉:,表现:,商业发展比较艰难。,原因:,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政府抑制商业发展的表现,:盐铁官营,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实行“贱商令”。,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沙场练兵(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4)“,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材料说明明初政府(),A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A,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1),3,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5)唐朝:,商业发展较为繁荣,表现:,邸店,柜坊,飞钱,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草市),原因,:(,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大运河的开通,(3)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6)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表现:,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交子的 出现;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材料一:,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但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5),4,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6)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材料一:,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观点:,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依据:,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被打破,交子出现。,思想:理学兴起,,文学:宋词的繁荣。,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古代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6),5,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明清:,城镇经济仍然繁荣,表现,:,(1)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3)商帮的出现,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明清:,6,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商帮:,(1)兴起原因:国际:,欧洲市场需要中国的大量商品;新航路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欧洲列强掠夺白银换取中国大量商品。,国内:,地理环境的影响,商品经济繁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士商相混”对传统,观念的突破。,(2)制约商帮发展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海禁的经济政策。,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材料一:,据德国人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记载:1545年到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据中国农史记载:18世纪中叶,中国每年出口(欧洲的)生丝约1万担,价值约140万两白银;据英国人斯当东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18世纪中叶,每年由外国商船运到欧洲的华茶约2000万磅,价值近400万两白银。,(1)阅读材料一分析明清主要商帮发展的国际原因:,材料:,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2)据材料,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心理: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商帮:,7,考点二:,“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卷二十,“,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考点二:“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8,宋朝,以前,宋朝以及以后,空间:,特定位置设市;“坊”“市”分开;,时间:,按时开市闭市;,管理:,官府严格管理。,空间:,市坊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时间:,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被打破,出现早市晚市;,管理:,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管理放松)。,考点一:,“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草市:,南北朝出现,唐朝:发展,宋朝更加普遍。,宋朝宋朝以及以后空间:特定位置设市;“坊”“市”分开;空间,9,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2),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A,练习尝试,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2)据A练习,10,2.(2015江苏南京三模2),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C,练习尝试,2.(2015江苏南京三模2)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11,考点二:,“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1)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重镇: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2)扬州、成都:“扬一益二”,考点二:“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1,12,拓展延伸:,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汉朝:,路上、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拓展延伸: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汉朝:路上、海上丝绸之,13,拓展延伸:,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汉朝:,陆路、海上丝绸之路,(2)唐朝:,广州称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立市舶使,(3)元朝:,泉州称为最为重要的贸易港口、市舶司,(5)明清:,朝贡贸易,对外贸易萎缩,拓展延伸: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汉朝:陆路、海上丝绸之,14,拓展延伸:,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5)明清:,朝贡贸易,对外贸易萎缩,朝贡贸易的定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2.朝贡贸易的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不计经济利益,3.朝贡贸易的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拓展延伸: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5)明清:朝贡贸易,对外贸,15,拓展延伸:,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5)明清:,朝贡贸易,对外贸易萎缩,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1)阅读材料分析朝贡贸易的影响?,(4)影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服务于政治的对外贸易。,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拓展延伸: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5)明清:朝贡贸易,对外贸,16,考点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2)商业受官府控制(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色彩较浓;,(3)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4)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考点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7,考点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2)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3)中外交往、民族交往,(4)交通便利(大运河、丝绸之路),(5)人民的辛勤劳动,(6)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7)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考点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