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01/21,*,古诗词学习方法,初三语文组,2021/01/21,1,古诗词学习方法初三语文组2021/01/211,基本目标,感受诗词经典,追溯文化渊源;,提高审美品位,积蓄典雅语言。,2021/01/21,2,基本目标2021/01/,要点与方法,:,节律是特征,朗读以凸显之。,意象是风景,想像以再现之。,情感是灵魂,体验以沟通之。,语言是珍品,玩味以珍藏之。,2021/01/21,3,要点与方法:2021/01/213,五个环节,一、朗读全诗,力求读准感知作品,二、弄懂字词,理顺语句疏通作品,三、揣摩意象,领略意境领会作品,四、自我感受,独特体验感悟作品,五、赏析技巧,品味语言鉴赏作品,2021/01/21,4,五个环节 一、朗读全诗,力求读准感知作品2,第一环节 朗读全诗,力求读准 感知作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求读准,实质是求读懂。读准与读懂互为因果。读准了有利于读懂,读懂了,有助于读准。所以,听范读很重要。但范读不能代替自读;唯有自读,才能获得读诗体验。,2021/01/21,5,第一环节 朗读全诗,力求读准,第二环节 弄懂字词,理顺语句 疏通作品,初读之时,眼在字面上跑,嘴从字面上说,字面的意思未必连贯得起来,诗面的形象未必形成得起来。这是由古典诗词的高度凝练、精辟,加之语言组织的特殊性造成的。这就需要停顿下来,尝试着把每个词语的意思弄清楚,把词与词的意思联系起来,以求把大致意思搞清楚。就像叶老所说:先自行思考求解,不得其解再看注解;看了注解仍不懂再与同学商量;同学间商量不出再问老师。,2021/01/21,6,第二环节 弄懂字词,理顺语句,第三环节 揣摩意象,领略意境 理解作品,克服了文字障碍,理顺了句子关系,明白了诗句的大意,再读起作品,注意力就不会受到疑难字句的羁绊,想象力也不会因句意不通而阻隔,思维便可以摆脱字面而进入画面了,就有能力形成整体印象,或分解出一个个意象,进而再联系起来,统合起来,对作品作出一个客观的完整的认识。这就是解释作品。其基本原则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叶老所说:“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些什么。”,2021/01/21,7,第三环节 揣摩意象,领略意境,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意象是诗词的实体,是意境的单元;而一首诗词的整体意境就是由一个或若干个意象组合而成的,因此可以说是个意象系统。,下面来举例谈谈意象和意境。如苏轼的水调歌头:,2021/01/21,8,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是,明月几时有?,第一个意象,把酒问天,:一问明月几时,把酒问青天。才有,二问天宫今是何年。面对青天明,不知天上宫阙,月,心中无限怅惘。,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第二个意象:欲归又恐,。想追求又害怕,,又恐琼楼玉宇,矛盾心理。,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第三个意象:起舞自娱,。作出选择:,何似在人间。还是在人间好。,2021/01/21,9,2021/01/219,转朱阁,,第四个意象:月照无眠,。月光,低绮户,流转照离人,离人辗转思亲人。,照无眠。,不应有恨,,第五个意象;感慨月圆,。,何时偏向别时圆?缘情写景,别有滋味。,人有悲欢离合,,第六个意象:领悟圆缺,。,月有阴晴圆缺,自古皆然,万物一理。,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第七个意象:祝愿康健,。,千里共婵娟。亲人平安,千里共享。,2021/01/21,10,转朱阁,第四个意象:月照无眠。,显然,这里是“象”为实体,“意”为灵魂。作品正是用形象、画面来表达情思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既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的写照,也不是单纯的情感抒发或观点表达,而是生动具体、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通过对这一个个意象的把握及联缀,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词的,整体意境,描述为:上阙写作者酒后望月驰思,对天上人间的无限感慨;下阙写辗转不寐思念亲人,又感悟到万事万物自古难全的道理,由此得以自慰和宽解,并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2021/01/21,11,显然,这里是“象”为实体,“意”为灵魂。作品正,一般说来,诗词多以一个完整的韵句为一个意象,表达一个完整的形象及意思。如:,巴山楚水凄凉地,第一个意象:忆昔,凄凉经历,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第二个意象:抚今,悲痛感受,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第三个意象:想事,沉重比喻,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第四个意象:听歌,精神一振,暂凭杯酒长精神。,2021/01/21,12,一般说来,诗词多以一个完整的韵句为一个意象,表,诗词中的“象”一般有四指:人、事、物、景;“意”则有四涵:情、志、理、趣。于是便可以组合成16种基本意象,就全篇而言,即为16种基本意境。如下表,描景得趣,观景得理,绘景寄志,情景相生,景,及物成趣,咏物寓理,托物言志,托物寄情,物,叙事谐趣,叙事含理,叙事表志,叙事抒情,事,写人寄趣,写人达理,写人明志,写人传情,人,趣,理,志,情,意象,2021/01/21,13,诗词中的“象”一般有四指:人、事、物、景;“意”则有四,写人传情:写人明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南园,2021/01/21,14,写人传情:写人明志:故园东望路漫漫,男儿何不带吴钩,写人达理:,写人寄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村居,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2021/01/21,15,写人达理:写人寄趣:茅檐低小,烟笼寒水月笼沙,20,叙事抒情:叙事表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纵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021/01/21,16,叙事抒情:叙事表志:剑外忽传收蓟北,辛苦遭逢起,叙事含理:叙事谐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2021/01/21,17,叙事含理:叙事谐趣:常记溪亭日暮,昨,托物寄情:托物言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咏梅,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2021/01/21,18,托物寄情:托物言志:驿外断桥边,千凿万击出深,咏物寓理:及物成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2021/01/21,19,咏物寓理:及物成趣:半亩方塘一鉴开,鹅,鹅,鹅,20,触景生情:绘景言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2021/01/21,20,触景生情:绘景言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昔人已,观景得理:景富情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绝句四首,飞来峰上千寻塔,,闻道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2021/01/21,21,观景得理:景富情趣:两个黄鹂鸣翠柳,飞来峰上千,理解和解释作品,可有三个层次:,第一、“画面”再现。即把作品内容(或局部或整体)以完整的形象描述出来。这是突破文字障碍后,由字面向画面的转化,展现得越真实越具体,就越好。,2021/01/21,22,2021/01/2122,第二、“画意”揣摩。即探寻画面所蕴含的意义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由画面向画意的转化;越是客观本然,越是符合作者本意就越好。,第三、“画源”追溯。一种情况是意象成因的分析,如周振甫先生就曾对杜甫的意象形成,作过具体阐释。另一种情况是对作者心路历程的追寻,即要知道作者是在怎样的生活背景和心理情绪下写出这一作品的,。,2021/01/21,23,2021/01/2123,追溯作品意象之成因,有利于启发、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培养这方面意识和习惯;追溯作者的心理历程和写作动机、目的,有利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写作之本源:情动于衷而发于外。任何文章都是由感而发的。,三个层次,一层比一层深入,而以“画意”为核心,。,2021/01/21,24,2021/01/2124,第四环节 自我感受,独特体验 感受作品,理解作品,是将作品作为一种客观事物加以认识,得到的主要是关于作品内容的客观的共性的认识,其衡量标准是愈接近权威结论,其认识水平愈高。,但是,每一个阅读者的经历、经验、知识、认知方式和个性心理都不同,其对诗的意境及作者情思的感受也必然有所不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不仅是正常的合理的,而且是最具价值的。这价值对自身来说,就是生成了与已往经验相对接的真实可靠的感受,它有助于阅读者的精神成长;对他人来说,在于一经交流,各具特色的感受必然带来分享、碰撞或启迪,于是在彼此交流和吸纳中促进了公共认知和共同发展。,诗词研究专家周振甫先生说:“对作品解释是一回事,从作品中引起触发是另一回事。由于作品通过形象来表现,读者读作品时接触到作品中的形象,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赋予形象以各种新的意义这可以说是读者的再创造。”,2021/01/21,25,第四环节 自我感受,独特体验,THANKS FOR WATCHING,谢谢大家观看,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时间:,20XX.XX.XX,汇报人:,XXX,2021/01/21,26,THANKS FOR WATCHING谢谢大家观看为了方便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