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250530371 上传时间:2024-11-03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知识点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知识点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作:心灯长明,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华文明早期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具有“一元”宇宙观和“有中心多支一体”的格局。“元”是根本源头之意,距今,8000,多年中国大部地区有着“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一元”宇宙观,这是文化上的中国能够融为“一体”、政治上的中国“分裂时向往统一、统一时维护统一”的根源所在,是将具有共同基础的多个支系的区域文明社会统一起来形成的特殊文明,可称为“天下文明”模式。“天下文明”模式,以及敬天法祖、诚信仁爱、和合大同等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跌宕起伏而仍能连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根基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如果仅立足断代史,秦汉文明的特色似不鲜明;如果立足整个中国史乃至世界史,秦汉文明的特征则极为显著。秦汉一统天下,终结了春秋战国持续数百年的纷扰动荡之局,中国古代文明获得巨大飞跃,在政权体制、社会面貌、文化思想等方面奠定了其后,2000,余年中国社会的基本框架。认真总结秦汉王朝的作始之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鲜明特征。,历史评论,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素养达成目标,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内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全面理解百家争鸣的出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东周的建立与东周的历史分期,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周平王迁都洛邑,镐,西周首都,(,前,1046,前,771,年,),东周,首都,(,前,771,前,256,年,),前,770,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河南洛阳)后,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诸侯纷争不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返。,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此后诸侯纷争不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返。图为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gu)国墓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戈,戈上有,“,虢太子元徒戈,”,六字铭文。是当时的格斗兵器。,(,1,)东周的建立,周平王迁都,(,2,)东周的历史分期,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古书中有不同说法,一说:齐、晋、楚、吴、越;,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规范作答,原因:,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目的:,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权地位,影响:,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为社会发展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华夏族进一步发展壮大。,齐,晋,楚,吴,越,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2.,列国纷争,(,1,)春秋称霸,【,探究,分析,】,分析说明春秋称霸的原因、目的和影响,战国七雄,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鲁、卫、郑、宋),三家分晋(,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2.,列国纷争,(,1,)战国争雄,【,拓展提升,】,从三个角度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霸的区别,1.,所处时代: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2.,战争性质:奴隶主争霸、新兴地主兼并,3.,战争结果:冲击奴隶制、推动封建社会确立,奠定统一基础,3.,列国纷争的影响,战国形势图,(,1,)周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发展潮流,(,2,)民族融合加强,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并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 甚,万乘(shng)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to)无耻,竞进 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书录,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4.,华夏认同,战国时期混乱局面,春秋战国民族融合,【,史料实证,】,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原因,中原各国发展先进,相邻的蛮夷戎狄与中原交流频繁,(,2,)表现,春秋时,戎狄蛮夷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战国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3,)影响,战国后,内迁少数民族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奠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有利于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认同感,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1,)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都江堰,A,郑国渠,B,商贾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公田不治,私田开拓,农业进步,工商业繁荣,铁农具出现,牛耕推广,水利工程修建,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农业,手工,业,冶铁技术,分工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商业都市兴盛,不少工商业主富比王侯,2.,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引起经济基础变化,(,1,)背景,(,2,)概况,战国形势图,李 悝,吴 起,申不害,齐威王,燕昭王,赵烈侯,(,3,)代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商鞅,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政治需求:兼并战争需要富国强兵,理论基础:法家思想推动变法改革,商鞅变法(前,356,年),使秦国富兵强,奠定统一基础,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什伍连坐;行县制,长官由君主任免,习俗:强行将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4,)结果,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对封建制度的建立起决定性作用。,(,2,)建立二十级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沉重打击了旧贵族。,(,3,)建立县制,对中国地方行政影响深远。,2.,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思考提升,】,(为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战国变法的必然性,结合所学阐释战国时期诸侯变法的必然性,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引起经济基础变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政治需求:兼并战争需要富国强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基础:法家思想推动变法改革,社会意识作用于社会存在,统治阶级的需求和意志,地位,重农抑商自战国商鞅变法开始,后来一直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根源,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及,“,封闭式大陆,”,的独特地理环境,理念,限制农民弃农经商,鼓励商人弃商务农;限制私商,发展官商,表现,战国时期强调耕战。,汉代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唐宋以来有所松动,推行官商分利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明清时期,矿禁、海禁、闭关锁国和重征商税等,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发展小农经济,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2.,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概念解读,】,重农抑商政策,2.,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治理国家不能用一种方法,富国不必效法古制。,(,2,)合乎秦国的国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史记,商君列传,(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思考提升,】,(,1,)材料中“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是什么意思?,(,2,)概括出现第二段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规范表述,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3,官员选拔,(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的贵族官位世袭制度。,(2),举荐和军功爵制,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授予官职。,军功大小,【,拓展提升,】,先秦时期选官制度的演变及现实意义,提示:,(1),演变: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从禅让到世袭,再到举荐和军功爵制的过程。,(2),意义:,原始社会后期的,“,选贤与能,”,标准,注重德才兼备,禅让制注重考绩,“扶上马,送一程,”,至今仍有重要意义。,战国时期扩大人才选拔范围,不拘一格,用人不求全责备,对国家兴盛起了重要作用。,虽然世袭制的借鉴意义不大,但商汤选用伊尹、武丁选用傅说、文王选用姜尚的做法发人深省。,_,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鲁国,_,家庭出身。,政治,核心观念是,“_,_,”,;主张,“,_,”,;主张恢复,_,;承认制度随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教育,主张,“,_,”,;推动,_,发展,文化,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其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_,当中,儒家,没落贵族,仁,为政以德,周礼,有教无类,私学,论语,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三、孔子与老子,1,孔子,(1),地位,(2),成就,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仁,(思想核心,即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德,(,“,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礼,(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思考,:,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他的思想又有哪些局限性?,进步:,孔子,“,仁,”,、,“,仁政,”,、,“,德治,”,思想,主张以爱人之心处理社会关系;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等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消极:,主张,“,礼,”,,即主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这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三、孔子与老子,1,孔子,【,史料实证,】,孔子思想的内容,史料孔子博物馆馆藏的,孔子讲学图,中,孔子居主体位置,左侧一名弟子毕恭毕敬,拱手聆听孔子教诲。右边三名弟子侍立,山下绘十六弟子,或手捧竹简,或抚琴瑟,或相互交谈,三五成群,正沿山路向孔子施教处行进。图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衣纹简练,用色主宾有别,主体人物设色厚重,将观者的视线牢牢引向孔子。,摘编自彭伟民,孔子讲学图,:名通古今 万事师表,注:引文中的“万事师表”应为“万世师表”,为尊重原文,故不作改动。,你从史料中能看出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提示:,(1),信息:,孔子讲学图,中,孔子居主体位置,弟子毕恭毕敬,拱手聆听孔子教诲;山下绘十六弟子,或手捧竹简,或抚琴瑟,或相互交谈,三五成群。,(2),思想:,孔子重视,“,礼,”,,注重尊卑等级;,体现了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哲学:,“_”,是世界本原;天人合一;朴素,_,。,政治:,_,,小国寡民。,道,辩证法,无为而治,知识点,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