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正性命-轴心时代政教思想的核心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4925040 上传时间:2021-07-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正性命-轴心时代政教思想的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各正性命-轴心时代政教思想的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各正性命-轴心时代政教思想的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正性命:轴心时代政教思想的核心 各正性命:轴心时代政教思想的核心 摘要:各正性命是轴心时代政教思想的核心,解释轴心时代政教视阈“各正性命的内涵,阐释为何各正性命是政教思想的核心。政教如何开启个人的“各正性命,主要实施礼乐教化、尊重、引导地方习俗,遵循无为的政治来实现。 关键词:轴心时代;各正性命;政教;礼乐;地方;无为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8-0021-02 “轴心时代的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贝氏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古波斯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这一时期由孔子、老子开创的思想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称之为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中国古代轴心时代的政教思想不同于现代性思维的政治模式,探讨轴心时代的政教思想,梳理政教如何各正性命对现代政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界定轴心时代政教视阈“各正性命的内涵,解释为何各正性命是轴心时代政教思想的核心,其次分析政治生活如何开启个人各正性命。 一、轴心时代政教思想视阈“各正性命的内涵 1.以“正解“政表达“正身为政教之始 古代中国思想中,以“正解“政出现在很多典籍中。?论语颜渊?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政也。子帅而正,孰敢不正??礼记哀公问?:“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正者,政也。君为正,那么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管子的著作中也有表达:政者,政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1】3。对“政的这种理解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而对政治的这种理解进而凸显出修身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传统儒家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是个人的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此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事业要靠修身完成。?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里表达众星四面环绕北极星而归向北极星。为政者亦是如此,为政以德、无为而治而民心归向为政者。为政以德就是使每个人各得其性,就像众星也发出自己的光芒一样,这自然导出各正性命中的“性命。 2.政教守护“天命之性 政治生活让存在者各正性命,那就把问题导向何谓“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谓性。这句中的“命在中国古代轴心时代语境表示天人关系,是“天授与人“受的结合。天之所命是个人无法把握的非意志的过程,所以人的存在称为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天命的流行。而个人在不可测度的天命过程中只能以“尽己之性的积极态度以“事天。这样个人在遭遇各种不可测度的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保持内心的和谐,不怨天,不尤人。由此在天命的进程中个人提升自我的人性水平,以德配天,尽性以至于命,他才走在自正性命的道路上,这是天命的内涵。而“性由“天之所“命,那人性中不可规定、不可强求的局部称为“天性。此原始、质朴的向度是一切政教应该尊重的。一切政教守护“天命之性,政教人文才能进一步引导个人的自作元命,通达天命之性,才是王道政治的根本。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政教以“正为本,政教守护、尊重“天命之性,所以各正性命为政教思想的核心。 二、轴心时代政教开启各正性命 1.政教责任借助“礼乐生活境遇提升人性 既然政教的核心在各正性命,那各正性命自然成为为政者的政教责任,为政者的责任就是构筑礼乐生活境遇,承当各正性命的使命。在各正性命构成的总体背景视阈中,真正的责任意识是在那种能够感动并滋养个人的流动着的“风气中酝酿发生的,在这种“风气中,眼耳鼻口整个身心皆能有养。这种氤氲漫在天地之间的“风气就是礼乐生活境遇【1】22。古典思想中,礼以别异、乐以合同。礼所别之异不是现成性的差异,是由人的教养表达的存在等级。乐所合之同是高度立体性和具有深度的世界境遇的统一体。政治生活正是借助于这一立体性的境遇提升人性。沐浴在礼乐境遇中,各正性命的个人正身活动才找到了场所。 2.政教尊重、引导地方习俗 不同的地方是政治活动展开的前提,因此政教活动不可防止涉及地方的风俗习惯,遇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习俗,政教活动尊重地方习俗。地方的解释,关键在“方。汉语中有关“方的词很多,“方式、“方法“方向,这向我们指出“方与“道有关,孔颖达曰:“隆,盛也;由,行也;方,道也。假设君子能隆盛行礼,那么可谓有道之士也。反此那么为无知之民,民是无知之称故也。政治就是塑造“有道之士,而塑造“有道之士的政治理想,是把居住不同地方的人们引向一种地方性的生活世界,此世界中人们的居住有一贯的方向,具有自身的生活法那么。将“方理解为“道,“地方就是“道路,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道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就是不同的“道,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没有地方,就没有道路,生命就会失去方向。这种具有地方性的风俗起源上是天地所“化生,它是自发的,是由“风化而“生,在不知不觉中像风潜入我们,我们就随风而化,因此风俗是天地之化流行于人而日生的天命。因此政教对多样性尊重,对不同习俗的守护,对人们的本性得到维护与彰显。 政教不仅是对风俗的尊重,更是对风俗的引导。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孔子告诫我们,王道政治主要表达在它所导致的“社会风气之上,古人没有“社会这个概念,所以把它称为“民风。因此,“民风是治政的开始,执政者不仅要尊重民众自发的习俗,同时还要承当起引导“民风的责任。这被称为“树之风声: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众隶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左传文公六年?)“民风源于自发,但上层君子对“民风的影响很大,所以孔子认为君子之德像风一样,引导、感化民众,使民众走上自正性命的道路。 3.无为政治引导个人自正性命 地方风俗是自发的,政治生活也是自发的,在古代思想世界是根本概念。政治秩序的运行过程不是工程规划的,而是天命自发的秩序。因此,政治活动要尊重民众自发的秩序,而不是违背这种秩序,这需要依照对象的本性加以引导。引导型政治的两种根本形态分别以儒家的德治与道家的无为之治为代表。从积极的一面说,引导性的政治是德治,从消极的一面说,引导性的政治是无为的政治。所以,程子言:“为政以德,然后无为。对于原始儒家而言,德性的政治必然是无为的政治。这种政治上的无为实质是自为,是让人们发现、建立自己的德性。由此可以发现德治不仅是为政者自己修身养性,更重要的责任是引导人们建立自己的德性。道家的无为思想更是主张政治无为。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人自在;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 ?老子?五十七章老子把无为的政治建基于道法自然的根底上。他认为,道自然自为,寂然不动。道德本性就是让事物以自己特有的存在方式存在。而人们在长期自然生活中形成的特有的秩序就是道的表达。这种天然的秩序是为政者应该尊重与护佑的,不能武力地破坏这种秩序。这就是老子所谓的“无为无不为。所以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假设能守,万物将自化。 要澄清的是,无为的政治,并非不为,而是一种为的方式【1】84。不管是儒家的德治与道家的无为之治,他们的有为最终通过“以德配天彰显出来。周朝取代商朝存在的合理性就是“以德配天,所以?尚书?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这里的“德不是后来人们认为的仅仅个人意义上的修身养性的道德,更是政治性的活动,德最终目的要“配天的。“配天的过程就是“有为的过程,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群体的生活和秩序。所以陈贇在?天下或天地之间:中国思想的古典视阈?一文中指出:“以德配天的观念在?尚书?那里是与天命眞忱,民情可见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1】85。所以“德本质上是对于民情形成的自发性秩序的尊重,更要求护佑这种秩序而不是阻碍。 各正性命是中国轴心时代政教思想核心,现代政治从古典视阈政教责任借助“礼乐生活境遇提升人性,从政教尊重地方习俗,从无为政治引导个人自正性命这些思想中借鉴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贇.天下或天地之间:中国思想的古典视阈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