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上传人:wan****21 文档编号:248236465 上传时间:2024-10-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2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Pag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让幼苗更加茁壮,基于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一、现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背景,(一)、出台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以下简称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基200117号)等文件,,,2006年秋季新学年开学起在全省整个初中阶段全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关于印发安徽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二)具体内容,1、,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前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后者在学生毕业时进行。两者的评价指标在丰富度和可比性上要有所侧重,但在基本内容上要保持内在一致性,即以通知中的有关要求为基本依据,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指标具体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要素、主要行为表现三级,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2、,评价主体 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评价中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或全班评价)、教师评价、统一测评(如全市统一组织的体育考查等)有机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专家评价和家长评价。日常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一般以评语形式呈现。每个班都应成立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小组,人数为57人。小组中的学生成员不参与教师评分,但应参加实证材料审核、评价细则讨论等决策过程。小组中的教师成员必须是任课教师,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诚信素质。毕业班总结性评价小组由学校评价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其教师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小组名单要在评价工作正式开展前一个月向被评班级所有学生公布,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或学生代表作为评价小组成员,则需要做相应调整。毕业班级总结性评价的小组成员确定后,要报学校和县(区)两级评价工作领导机构备案。,3、,评价过程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实证材料的提供务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证材料的内容,建议主要收集以下八类实证材料:,(,1,),、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2,),、考勤、教师观察等日常记录的统计资料;,(,3,),、关键性作品、作业;,(,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5,),、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6,),、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重要人士);,(,7,),、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医学检查等证明;,(,8,),、自我描述。,(,三,),、评价结果的使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定等级。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描述和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综合性评语应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以定性描述为主,准确反映学生五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综合性评语由班主任收集各方评价结果、与相关人员,(,不少于三人,),共同研究写出。评定等级是指每个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一般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毕业总结性评价中对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为,D,时应非常慎重,有基础性发展目标被评为,D,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机构进行审核。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和高中招生等的综合素质评价,各地要根据本地情况确定各学校各基础性发展目标评定等级的基本比例,防止出现,A,等级比例过大导致评价结果在评价反馈、质量监测和高中录取中失去意义的现象。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乃至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要进行解释或调研、处理。评定等级为,A,的要公示,建议不要将所有学生的评价结果公示或对外公布。,1、,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要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等发展性功能。学校要高度重视整理、分析各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及时、恰当地向学生、教师反馈,一方面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正视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及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监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各地要定期收集、整理、发布区域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评价信息,要组织专家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总目标对评价结果进行信息处理,诊断学生发展、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同时要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老师、校长、学校评价的衔接工作,选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有关指标信息应用到这些评价中去,调动多方面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主动性,多渠道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导向作用。,3、,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各地应该明确规定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要根据本地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初中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毕业标准和结业标准。,4、,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各地在高中招生时必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业考试等级一同作为录取的依据。具体方案可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高中招生的要求,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定。,(,四,),、组织领导,1、,县(区)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研部门负责人、初高中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1,),、制定评价方案、实施细则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2,),、组织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的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工作;,(,3,),、对全县(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4,),、组织专家对全县(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以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5,),、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质询、质疑与监督,并制定具体投诉方式与处理办法。县(区)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监察委员会,由教育纪检部门领导、初高中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监控本地区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建议各县(区)组织独立测评小组抽样检测各校的评价结果,接受咨询与投诉,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2、,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组,由校长、学校有关中层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1,),、确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2,),、对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解释工作。,(,3,),、指导班级成立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本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4,),、组织教师对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5),、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察小组,建议由学校党组织负责人(校长兼任书记的学校由校党支部推荐人选)、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建议学校组织独立测评小组抽样检测各班的评价结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如不能处理,应上报县(区)评价监察组织处理。,二、现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局限与不足,(一)、评价内容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从起源上说,“综合素质”是针对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而提出的,它在外延上包括了传统纸笔考试所能够考察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但在通常的意义上,则指的是学科测验所不能体现的其他各种素质的总和。综合素质是一个外延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是个体道德、情感、意识、智慧、身体等多方面素质的有机结合,由多种复杂的成分构成。,基于对综合素质的理解,很多省、市和地区都构建了在各自辖区范围内使用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这些评价指标体系所包含的维度,(,出现较多的是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沟通、体育与健康、审美情趣、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操作等,),和指标差异较大。现仅就以下几个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一,评价维度与指标选取的差异反映了教育工作者对综合素质的内涵缺乏应有的共识,特别是综合素质与学科素质的关系还没有厘清。有些地,(,市,),在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设计了“体育与健康”、“普通话”、“英语口语交际”等维度或指标,但这些指标基本上属于学科教育目标范畴,可以在相应的学科测验或课程评价中加以测评。把它们从学科测验中分离出来并放在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就使得综合素质与学科素质之间的关系变得混乱且难以区分。综合素质究竟是什么,?,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哪些重要成分,?,它们与学科素质的关系如何,?,这些都需要加以明确的界定。,其二,有些评价指标可能对中小学教育发挥不良的导向作用。在我国当前高中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中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原来的高中录取把分数作为唯一的依据,致使初中学生为分数而学,初中教师为分数而教,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令人堪忧;而改革之后的高中录取则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从多个维度或侧面评价学生。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本意在于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但是,如果选取的指标不合适,则可能导致学生庸俗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对学生发展产生误导。以“审美与表现”为例:有的地(市)规定在艺术比赛中获奖或参加艺术考级获得某一级别证书的学生,可以在“审美与表现”评价中加分。这无疑会促使(也可以说是迫使)大量学生涌入业余艺校或聘请家庭教师,学习自己未必真正感兴趣的声乐、器乐或美术。,其三,有些评价指标难以客观测评,缺乏可操作性。教育测量通常属于间接测量,就当前的测量与评价技术而言,我们还不能保证能够客观地测评综合素质的所有成分,.,如果不加区分地将一些难以客观测评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就必然影响整个评价的质量。例如:有些地,(,市,),在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设置了学习动机、意志、个性、心理健康等指标。但是,这些心理品质的评价难度很大,即便是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实施,在关系到能否毕业、升学的高利害情境下,也很难获得准确,(,效度好,),、可靠,(,信度高,),的评价结果。,应该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尚需要通过广泛的意见征询、深入的专家论证以及民主的决策机制加以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从理想的角度看,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导向性,即所选取的指标要符合新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反映新课程所倡导培养的各种素质或能力,能对正在实施中的课程改革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2)学科共通性,即所选取的指标应该是跨学科而不是某个学科所特有的。如果指标局限在某个学科范围内,那在学科测验中进行评价即可,不必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3)可测评性,即所选择的指标应该有操作性定义,可以进行既准确有效又可靠一致的测评。4)可比性,即收集来的反映某个指标的数据资料,可以在评价对象之间进行比较,能够区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5)可行性,即指标的选取或方案的设计要获得学生、教师、家长等各种利益相关群体的广泛认可,且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保证。,(二)、评价主体的公正性难以监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让学生、同伴和家长等多主体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已成为当前教育评价主体选择的重要发展趋势。很多地区实施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都十分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