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短文两篇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24706971 上传时间:2021-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短文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短文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短文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短文两篇 行道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能力目标: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形象化的语言,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教学重点1、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2 、了解选材的典型性。教学难点:行道树的形象。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城市道路旁种着一行行的树我们把他们叫做“行道树”,每天我们都从行道树身旁走过却很少注意它们, 关心它们。 在我们心里它们仅仅是一棵树而已。但在作家张晓风笔下,他们却是有思想、有性格、有情感的人的化身。那么,就让我们去看看,行道树究竟有怎样的思想和情感。二、朗读课文1)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 的问题。2)识记字词三、作者介绍:张晓风, 1941 年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著作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霜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四、整体感知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 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 从个人利益角度讲, 这便是 “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五、研讨赏析1、 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 自我牺牲、 奉献人类、心系社会2、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3、“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 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1、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采用了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 .与人类的盲目和无知行为对比。5、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6、行道树和奉献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托物言志, 借助行道树的自白, 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 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六、作业与练习。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 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 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七、教学反思:第一次真好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能力目标: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形象化的语言,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教学重点1、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2 、了解选材的典型性。教学难点: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第一次上学的情景吗?还记得第一次被老师提问的感受吗?人生有无数个第一次, 这些第一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周素珊说 “第一次真好” ,第一次好在哪里呢?你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现在请大家来阅读这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了文章的真谛。二、检查预习请学生上黑板书写重点字词, 对于难读的字词注上拼音, 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请其他同学进行解释。老师可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朗读,思考: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四、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1、课文从详略上看,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提示: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 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 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2、在这两件事情上作者得到的情感体验是一样的吗?3、通过以上两种的情感体验,你认为作家周素珊所说的“第一次真好” ,究 竟“好”在哪里?明确:好在“奇妙” “低回品味” “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新鲜而刺激” “回 味无穷” 。五、研读赏析1、“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能否调换一下它们的位置?2、如何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六、拓展引申1、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2、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3、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七、课堂总结同学们, 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 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 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八、作业布置: 以难忘的第一次为话题,写一篇周记。九、教学反思:八、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寓言的含义。能力目标:感受优美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点:寓言含义的理解。教学重点:优美词句的感受。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前准备: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人人准备一则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读书、看电视通过各种媒体读到或听到过许多关人生的寓 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有的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则人生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听,让大家 和你一同分享。刚才大家介绍了自己心中喜欢的寓言故事,生命历 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下面让我们一 起学习寓言白兔和月亮,一同领略人生的际遇。二、简介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 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 善,多充满智慧哲理。三、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这则寓言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边勾画、边思考: a、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复述一下故事吗?b、白兔赏月前后心情发生了变化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结合课文说说你的 看法。c、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d、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四、品味精美语言哪些语言最能形象写出白兔赏月前后的心理变化?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五、探讨研究: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属于白兔, 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刀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又是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对比,后一个转折体现了寓意。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白兔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 , 所以放弃了所有权。3、 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六、拓展延伸:小白兔经历了人生的一次磨炼后, 终于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不再接受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巨大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大家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七、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2 题八、教学反思:落难的王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能力目标:感受优美的语言,练习口头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点:寓言含义的理解。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 ,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二、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 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 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 具有普遍的意义。 通读寓言故事, 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思考品味:1、 “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 “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四、问题探究:1、 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 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3、 “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 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4、 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 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五、拓展延伸: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 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 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 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 ( “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 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 ( 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 。而白兔和月亮 在叙事的基础上, 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且多议论; 落 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六、体验反思: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2、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 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课堂结语: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 ;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七、教学反思:九、 我的信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 、品味本文质朴又富于哲理的语言。能力目标:1、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2、抓取警辟、关键的语句,探究居里夫人的人格和心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教学重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教学难点:通过梳理、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方法 : 1 、朗读梳理法。2、讨论探究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为什么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如此之高?今天我们就走进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从中寻找她伟大的人格魅力。二、学生解决疑难字音:盛名(sh也g ) 报酬(chou) 估量(li mg)尽量(li mg) 纯粹(cu i ) 迷醉(zui) 蹂蹒(r cu l in )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猝然(c )突然。三、整体感知:1、解题:题目叫“我的信念”,结合实例理解“信念”的含义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当某个人确认某种思想、某种理论或某种事业是正确的,并去自觉维护这种思想理论和事业,就确立了信念。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学生讨论:朗读结束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可 以用原文的话,也可以自己概括)老师整理:坚韧不拔的精神致力于科学研究:沉醉于世界的厂品质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J优美中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信念(人格魅力)简陋I生活条件1艰辛 工作环境宁静简单 师生交流:在这些信念中,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四、探究研读(结合幻灯片)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 什么力量?明确:这种力量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首先在第一段中提到的“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即完成事情决心,这是因素之一;第三段”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一一对真理的渴 求;“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身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一一科 学魅力的吸引。进行科学研究,造福人类的使命感。2、“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 “梦想家” 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明确:作者并没有否认“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作者更倾向于“梦想家”,用作者自己的话就是 “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 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所以梦想家的基本特征就是为了理想,为了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放弃专利。 “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 (第五自然段)3、“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 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明确: “世界的优美” ,不是说景色优美。科学家所认为的“优美”是指物质世界的规律、奥秘被揭示出来后,他们所感受到的世界的奇妙。 “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指随着研究的深入,成果的不断出现,世界也越来越展现出它的优美。4、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明确: 科学本身具有无穷魅力, 科学家在科学世界里, 就好象小孩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反映了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五、品味语言:本课的语言质朴、真诚,又富有哲理,有一些甚至可以作为警句或者格言,运用到你们的作文当中。请同学们找出给你以启迪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参考:1、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2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3、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六、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韧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希望同学们在学习、 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 能够以此为楷模,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七、教学反思:第十课 论语十则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弄清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 、 老子 、 孟子 、 庄子 、 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 论语十则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人, 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 。论语是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 对话体、 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包括哲学、 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二、诵读 , 整体感知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3、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 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 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2、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 6)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y u n),不亦君子乎?”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 “同班”相近。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2)曾子曰:“吾日三省(x 1 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 “三省” ,多次反省。文言文中, “三” “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解: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解: 最后的“知”字当破读, 通“智”。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 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思考: 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生交流后, 教师概述: 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 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2)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四、拓展体验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五、课堂练习: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六、作业布置:背诵,翻译全文。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弄清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 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3、交流:(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讲解: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 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讲解: “士” ,在论语中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 ,胸怀宽广; “毅” , 意志坚强。 “仁” , 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讲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4、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 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体验反思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 ?谈谈感想。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 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 应怎样改进?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教师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 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 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 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五、板书设计: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人五、课堂练习: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在班上交流。六、作业布置:背诵,翻译全文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