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稠油热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6768759 上传时间:2024-10-15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_稠油热采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第三章_稠油热采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第三章_稠油热采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稠油热采,主要内容:,第,1,节 稠油热采概论,第,2,节 稠油的定义、物性及分类标准,第,3,节 水、蒸汽的热特性,第,4,节 蒸汽吞吐,第,5,节 蒸汽驱,第,6,节 火烧油层,第,1,节 稠油热采概论,石油资源存在于天然形成的油藏之中,其开采技术随油藏类型、原油特性不同而不同。稠油也称,重油,,即高粘度重质原油,在油层中的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甚至不能流动,因而用常规技术难以经济有效地开发。最近,10,多年我国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有效地开发了一批稠油油田,打开了稠油开发的新局面。,1.1,我国稠油的特点及稠油资源的分布,一、我国稠油的特点,(,1,)粘度高,而相对密度低(我国稠油胶质成分多,一般为,20,40%,,沥青含量少,一般为,0,5%,。);,(,2,)含硫较低,一般仅为,0.5%,左右;,(,3,)轻质馏分少,,300,时轻质馏分约为,10%,;,(,4,)金属钒(,V,)、镍(,Ni,)含量低。,“双高原油”是指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石蜡含量高的原油,。,二、我国稠油资源的分布及特点,我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重质油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斜坡带、凸起边缘或凹陷中断裂背斜带的浅层。陆相重质油由于受成熟度较低的影,响,沥青含量低而胶质含量高。,目前,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克拉玛依油区。,1.2,我国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历程,从,1980,年到目前,我国稠油开发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1980,1985,(六,五):以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为目标;(,2,),1986,1990,(七,五):以稠油蒸汽吞吐技术推广应用与稠油蒸汽驱先导试验为目标;(,3,),1991,1995,(八,五):以改善蒸汽吞吐、蒸汽驱开采效果为目标。,另外,,1966,1967,年在克拉玛依油田、胜坨油田及扶余油田开展了三个火烧油层的先导试验,由于“文革”而中途停止。,1.3,主要技术成就,总结起来,稠油热采有,十项重大技术成就,:,一、油藏描述技术取得很大进展;,二、热采数值模拟及物理模拟技术在稠油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深井井筒隔热及保护套管技术;,四、丛式定向井及水平井钻采技术;,五、稠油油井防砂技术(机械防砂、高温化学防砂);,六、分层注汽及注入化学剂助排技术;,七、稠油热采井机械采油技术;,八、井下高温测试技术(辽河油田研制的温度、压力双参数测,试仪);,九、注蒸汽专用锅炉及热采井口设备;,十、稠油集输、计量、脱水及输送技术。,1.4,基本理论,热力采油方法是指利用热能加热油藏,降低原油粘度,将原油从地下采出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热力采油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和火烧油层三种常规的方法。,蒸汽吞吐,是指,将蒸汽注入到生产井中,然后关井一段时间,重新开井生产的稠油热采方法,。注入的蒸汽,一方面加热原油,降低原油粘度,降低油流动阻力;另一方面,注入的蒸汽为油藏提供了一定压力,使稀化的原油能够流到地面,蒸汽吞吐的一个最大优点是油井几乎可以一直生产,因为注入蒸汽及关井时间很短,而且投资少,成本低。,蒸汽驱,是指,蒸汽从注入井进入油层,加热油层及原油,蒸汽穿过整个油层,把原油推向生产井而产出地面,。蒸汽驱需要至少一口注入井和一口生产井,而不像蒸汽吞吐只需一口生产井即可,蒸汽驱与蒸汽吞吐相比能更大范围地加热油层,从地层中产出更多的稠油,采收率更高。,火烧油层,的过程指,将空气注入油层,然后在井底点火,使部分原油产生就地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油层,产生的燃烧气体驱动原油,。火烧油层方法是在地下就地产生热,量,而不像蒸汽驱一样地面用锅炉产生热蒸汽。,热力采油涉及到油藏岩石、油藏流体、注入水和蒸汽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热力学参数,下面介绍与水、蒸汽、油层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1,),比热,:定义为是,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用,C,表示,单位为,kJ/(kg),。比热越高说明原油的吸热量越多,放热量越大。对于液态物质来说,除了氨水以外,水的比热最高,为,C,W,=4.187 kJ/(kg),。由于水比其他任何液体能载更多的热能,因而可作为热力采油中的热载体。,(,2,),汽化潜热,:,当温度达到液体的沸点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再上升,吸收的热量完全用于使液体汽化的热能称为,为汽化潜热,,用,L,V,表示。单位为,kJ/kg,,汽化潜热用于把液体分子从其表面“拉”出来进入气相,同时因体积膨胀做功。汽化潜热随压力而变化,压力越高,汽化潜热值越小。当压力增加到临界压力时,汽化潜热为零。此时为饱和蒸汽,即在蒸汽中完全不存在雾状的分散水滴。,(,3,),焓,:是指一定量的物质在高于规定的蒸汽温度和压力下,所具有的热能参数。,单位质量所具有的焓,称为比焓,,它由单位质量的内能和流动能组成。焓用,H,表示,单位为,kJ/kg,。,(,4,),蒸汽干度,:,是指蒸汽质量与被加热液体的总质量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1-1),式,中,1,,,3,分别表示体系中液体和气体的密度;,V,1,,,V,3,分别表示体系中液体和气体的体积;,(,5,),饱和液体,:在可产生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下只存在液体。这种液体是被蒸汽完全饱和的,其蒸汽干度为零。,(,6,),饱和蒸汽,:是在某一温度和压力下,液体,100%,由液体转化为蒸汽。,(,7,),显热,:,对一定质量的液体,要提高其温度又不能使相态变化,必须添加的热量,。它和潜热的最大区别在于显热体现温度变化,相态不变;而潜热体现温度不变,相态变化,如图,1-1,所示。,(,8,),饱和水的热焓,:水和蒸汽在不同压力下所含的热量,图,1-1,水的热焓,压力关系,不同,水从冰点温度加热到某一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为饱和水的焓。显热通常用,H,W,表示:,H,W,=,C,W,T,S,(1-2),式中,C,W,水的比热,,kJ/(kg,);,T,S,饱和温度,;,H,W,饱和水的焓,,kJ/kg,。,(,9,),湿蒸汽的焓,:含有水的饱和蒸汽为湿蒸汽。湿蒸汽焓表示为:,H,=,H,W,+,XL,V,(,1-3,),式中,H,湿蒸汽焓,,kJ/kg,;,H,W,饱和水焓,,kJ/kg,;,L,V,蒸发潜热,,kJ/kg,;,X,湿蒸汽的干度,,%,。,(,10,),过热蒸汽,:是指,蒸汽温度超过饱和压力下温度的蒸汽,。过热蒸汽中没有液相,热采中采用的蒸汽一般都是湿蒸汽,即蒸汽干度小于,100%,的蒸汽,而不是过热蒸汽。,(,11,),比容,:,单位质量的饱和液体占的体积称为比容,,用,V,表示,单位,m,3,/kg,,湿蒸汽的比容(,V,ws,)为干蒸汽和饱和水的比容之和。即:,V,ws,=,X,s,V,s,+(1-,X,s,)V,w,(1-4),式中,X,s,蒸汽干度,小数;,V,s,蒸汽比容,,m,3,/kg,;,V,w,饱和水比容,,m,3,/kg,;,(,12,),热容,:是,单位体积物质的温度上升,1,所需热量,。热容与比容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指体积,后者是指质量,油藏岩石的热容量用,C,r,表示,即:,C,r,=,c,r,r,(,1-5,),式中,c,r,岩石的比热容,,kJ/(m,3,),;,r,岩石的密度,,kg/m,3,;,C,r,岩石的热容,,kJ/(m,3,),。,(,13,)热扩散系数:热扩散系数是导热系数与热容之比,即:,(,1-6,),式中,导热系数;,C,r,热容。,(,14,),导热系数,:,是指在稳态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温度梯度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导热系数高的物体为热导体,导热系数低的物体为绝热体。导热系数用,表示,单位为,W/(,m,K,),。导热系数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15,),反应热,:,指单位质量的反应物在化学反应期间所释放的或吸收的热量,。氧气与原油在燃烧期的反应就会释放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而石灰岩的热裂解是吸热反应。,(,16,),油层有效热容,:包括固体岩石、原油、水和气,4,个相的热容。,1.5,水蒸气及原油性质,一、蒸汽性质,热力采油中采用水作为热载体将热量引入油藏,来加热油层。图,1-1,是水的压力,热焓图。,图中两相包络线和临界点将水的相态分为蒸汽相、液相和汽液两相三个区。泡点线左侧为液态水,露点线右侧为过热蒸汽,而两相区内为湿蒸汽。蒸汽的临界压力为,21.8MPa,,临界温度为,374.1,。由于汽化潜热是液体转化为蒸汽时温度不变而产生的热量,在热焓,压力图中,汽化潜热是在一定压力下露点线与泡点线之间横坐标的差值,如图所示。临界点不存在汽化潜能。,图,1-2,水的比容,压力关系图,右图是水的压力,比容关系图。包络线内为水,蒸汽两相区,两相区内有等组成线(或称等蒸汽干度线)。包络线左侧为饱和水,即蒸汽干度为零;右侧为饱和蒸汽线,蒸汽干度为,100%,。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蒸汽的比容要比饱和水的比容大得多,而且干度越高比容,越大。因此,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无论是蒸汽吞吐还是蒸汽驱,注蒸汽干度越高比容越大,蒸汽带的扩展体积越大,加热范围越大,开发效果越好。,二、原油粘度温度关系,稠油的粘度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温度上升,稠油的粘度急剧下降,这就是稠油热采的加热降粘机理。稠油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满足,Andrade,方程。即:,(1-7),式中,T,绝对温度,,K,;,o,稠油粘度,,mPas,;,A,,,B,常数,不同稠油,A,,,B,常数不同。,Andrade,方程(,1-7,)表明,稠油粘度与绝对温度的倒数关系为指数关系,在半对数坐标中,粘度与时间的倒数的,关系为直线。由于稠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范围非常大,不能采用常规的等坐标纸作出粘温关系曲线。通常采用,ASTMD341-43,标准坐标纸。图,1-3,为中国主要稠油油田的原油粘度(,ASTM,坐标)关系。,图,1-3,中国几个稠油油田的原油粘温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稠油油田的原油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大幅度地下降,变化规律满足,Andrade,方程,其斜率十分接近(如图中直线的斜率)。,第,2,节 稠油的定义、特性及分类标准,2.1,稠油的基本定义,稠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或者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34,(我国,0.9200,)的原油。我国一般采用稠油的定义,西方国家一般采用重油的定义,以原油重度(,API,)作为第一指标。原油重度与相对密度的换算关系为:,2.2,稠油的一般特性,1,、,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少。高粘度和高相对密度是稠油最主要的特性;,2,、硫、氧、氮等杂原子含量较多。例如: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的重油中含硫量高达,3%,5%,;,3,、稠油中含有较多的稀有金属,如:,Ni,、,V,、,Fe,、,Mo,等;,4,、稠油中石蜡含量一般较低,但也有极少数“双高原油”;,5,、同一稠油油藏中,原油性质在垂向油层的不同井段及,取样井段(,m,),50,下脱气原油粘度(,mPa,s,),1541-1545,895,1548-1575,1334,1582-1601,4012,1606-1618,9406,1652-1663,10202,平面上各井之间常常很大的差别;在同一油田或油区,原油性质相差更大。例如辽河高升油田高,3-5-13,井不同深度原油性质如下:,2.3,稠油的热特性,1,、,稠油的粘温特性(是稠油热采的理论基础);,2,、稠油的蒸馏特性(蒸汽驱、火驱采油机理之一);,当温度升高到泡点(原油开始汽化时的最低温度)时,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将分离为气相,重组分仍保持为液相;,3,、稠油的热裂解特性(在火烧油层过程中表现的比在蒸汽驱过程中更加突出);,稠油的热裂解是指当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时,稠油中的重质组分将裂解成焦炭和轻质组分;,4,、稠油的热膨胀特性;,原油的热膨胀系数最大,相当于水的,3,倍多,岩石的,10,倍。,原油、水及岩石的体积膨胀将产生不可忽视的驱油作用。,2.4,稠油的分类标准,一、国际上对重质原油的分类标准,表,2-1,,表,2-2,列出了联合国训练研究署和委内瑞拉的分类标准(如下)。,表,2-1 UNITAR,推荐的分类标准,表,2-2,委内瑞拉的分类标准,突出强调以下几点:重油的粘度下限值为,100mPa,s,,上限值为,10000mPa,s,,超过,10000mPa,s,称为沥青。,二、我国稠油的分类标准,表,2-3,列出了刘文章推荐的稠油标准(如下)。,表,2-3,中国稠油分类标准,注:*指油层条件下的原油粘度;无*者为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突出强调以下几点:,1,、分类标准尽可能和国际标准一致,以便进行国际交流,便于进行稠油资源评价和开发方法的研究,但还要考虑,到我国稠油的特点,粘度高,相对密度小,国际标准不适用。,2,、以原油粘度为主要指标,以相对密度为辅助指标。,3,、分类标准与油田开发方法相联系,更有实用性,将稠油分为普通稠油、特稠油及超稠油,有利于开发方法的选择。,a,、,普通稠油,(,Conventional Heavy Oil,),粘度在,150mPas,以下的可以先注水开发,高于,150mPas,则适宜于注蒸汽开发,这类油藏是最好的注蒸汽开发的对象。,b,、,特稠油,(,Extra Heavy Oil,),蒸汽吞吐是成功的。,c,、,超稠油,(,Super Heavy Oil,),估计这种稠油的资源超过全部稠油资源的一半以上,采用非常规的蒸汽驱技术,如水平井热采等,(,例如,SAGD,技术,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4,、考虑到注蒸汽技术已有了新的发展,将特稠油及超稠油的粘度上限值较国际标准提高了。(,10000mPas,50000mPas,),2.5,我国稠油热采筛选标准,本节讨论的是蒸汽驱筛选标准,如表,2-4,所示。,如表,2-4,所示,主要考虑以下五组参数:,1.,原油粘度和相对密度,随着技术的进步,适宜于蒸汽驱的原油粘度上限值有所提高。相对密度是次要的。,RIPED,(石勘院)“双模”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粘度越高,注蒸汽开发效果越差,蒸汽驱开发指标随粘度增大而显著降低。,2.,油层深度,对蒸汽驱,油层深度存在最小极限值和最大极限值。油层太浅,注汽压力不能超过油层破裂压力,因而注入压力低,注入速度低(热损失大),蒸汽温度低,蒸汽驱采收率低;随着油层深度增加,井筒热损失率增大,井底蒸汽干度降低,套管温度高,超过安全极限而受损。,我国注蒸汽开采深度是世界上少有的,国外现有商业性注汽开采深度一般在,1000m,以内,尚未达到,1400m,,我国进一步技术提高后可达到,1800m,。,3.,油层纯厚度(,h,n,)、纯厚与总厚比(,h,n,/h,t,),蒸汽驱油藏最重要的油层条件是必须有足够的油层厚度,而且油层中的非含油致密夹层(页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层等)要尽量少。,4.,,,S,oi,,,S,oi,,储量系数,OSR,:原油蒸汽比,是指注入单位水当量蒸汽所产出的原油量。下图是,OSR,关系曲线(取可流动油饱和度,S=,S,oi,-S,or,=0.35,)。,对,10m,厚油层,经济极限(,OSR=0.15,)(蒸汽驱成功与否最直接的标志)时的孔隙度(,)下限值为,0.20,。,S,oi,含油量,它是判断热采项目是否合算及能否补偿实际燃料需要量的重要依据。,S,oi,=0.10,,即相当于每公顷,米岩石中含有,1000m,3,原油。,1,公顷,=10000m,2,。,5.K,及,Kh,/,值,原油粘度很高时,油层渗透率不能太低,,K,值下限值推荐为,200,10,-3,m,2,),传导系数,Kh,/,大于,(,1.5,30,),10,-3,m,2,m/mPa,s,。,补充,:,稠油储量品位分级标准,对稠油储量,除了按探明程度分级外,还应按储量的质量和品位分等级,这样有利于择优部署,多找高质量的储量。储量分等和热采筛选标准的基础是一致的,因而,为了便于使用,将两个标准统一起来。,储量分等标准分为四等,主要是,按油藏地质参数适宜于热采的程度及工艺技术水平,确定的:,一等储量,,即优质储量,是目前能成功进行蒸汽吞吐及蒸汽驱开发的普通稠油,也是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最好的油藏。,二等储量,,即中等储量,是能成功进行蒸汽吞吐开采的特稠油,但蒸汽驱开采技术还须提高。,三等储量,,即较差储量,属于天然沥青或油层较薄、油层物性较差,或油层深度超过,1600m,,热采技术难度大的油藏。,四等储量,,即等外储量,凡不够三等储量的油藏。,第,3,节 水、蒸汽的热特,性,在注蒸汽开采稠油技术中,向油层注入的是高温高压湿饱和蒸汽,实践证明注热水的效果不如蒸汽好,更不能注入过热蒸汽。本章是注蒸汽开采稠油的基础知识。,3.1,水、蒸汽的热物理特性,一、注热载体的选择,若将水连续加热,水吸取热量,水温升高,当液态水吸取的热量达到饱和点时,水开始沸腾,此时对应的温度叫做某个压力下的沸点或饱和温度,此时的压力称饱和压力。图,3-1,是不同压力下水的饱和温度或沸点(如下)。,图,3-1,不同压力下水的饱和温度线,当外压力为,0.1MPa,时,此沸点称为常压沸点(,99.1,)。,换算:,1at=0.098MPa,=1Kg/cm,2,若在某个稳定压力下,水的温度低于此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则水是热水(如点,A,);水的温度等于饱和温度,则称作饱和水(如点,B,)。,若将饱和水继续加热,液态水开始汽化,成为水与汽两相混合液体,此时温度并不增加,但是吸收的热量用于水的汽化,水的汽化所需要的热能很大,通常称作汽化潜热(,Latent Heat of Vaporization,)。例如在绝对压力为,0.1MPa,时,水的,L,V,=2259.2KJ/Kg,,远比此压力下饱和水的比热焓(,H,W,=C,W,T,W,=415.29KJ/Kg,)高。和其它任何液体相比,水具有最大的比热焓及汽化潜热焓,因此水是最好的注热载体。(除了液态氨外,比热为,1.125Kcal/Kg,,其它任何液体的比热都比水小,水的比热为,1.0Kcal/Kg,,,1cal=4.1868J,,液态氨的汽化潜热,L,V,为,1370KJ/Kg,。,)当将蒸汽注入油层时,加热油层所需热量主要来自蒸汽中的潜热,蒸汽释放潜热时,它的温度并不降低。水相的热量通常称作显热(,Sensible Heat,),蒸汽凝结水(热水)释放显热时,它的温度要降低,。,若将饱和水继续加热到完全汽化时,此时的蒸汽称作饱和蒸汽。若继续加热饱和蒸汽吸收更多的热量后,在固定压力下蒸汽温度将升高,超过了饱和温度,此时的蒸汽称作过热蒸汽(如点,C,)。,蒸汽的饱和温度(,T,s,)与饱和压力(,P,s,)的对应关系式为:,T,s,=35.6784P,s,0.2350,,,P,s,Kpa,(,3-1,),而修正式:,T=210.2376P,0.21,-30,,,P,MPa,(,3-2,),既可计算蒸汽的,T,s,、,P,s,,又可判别实测压力、温度下的饱和状态:是湿饱和蒸汽还是热水。,补充:,蒸汽状态的判别式,1.,饱和蒸汽(湿饱和蒸汽),实测温度,T,实,及实测压力,P,实,完全与蒸汽特性表(见表,3-1,)中温度,T,t,及压力,P,t,相等,即,T,实,(,P,实,),=,T,t,(,P,t,),2.,过热蒸汽,实测温度,T,实下,,,P,t,P,实,或者,实测压力,P,实下,,,T,t,T,实,3.,欠饱和蒸汽(热水),实测温度,T,实下,,,P,t,P,实,或者,实测压力,P,实下,,,T,t,T,实,表,3-1,饱和水及饱和蒸汽的热力学特征,二、湿饱和蒸汽的特性,1.,蒸汽干度(,x,),若继续加热饱和水,则饱和状态的水部分汽化,直到完全汽化。,汽相占有的质量分数称作蒸汽干度,。稠油油田注入的蒸汽干度在注汽锅炉出口处一般控制在,80%,85%,,以防结垢。完全饱和状态的蒸汽,其干度为,100%,,也叫干蒸汽。,2.,湿饱和蒸汽的热焓,湿饱和蒸汽的热焓,H,t,由汽化潜热焓,L,v,及水的显热焓,H,w,组成,即,H,t,=,H,w,+xL,v,(,3-3,),湿饱和蒸汽的热焓随压力变化很大,如图(,3-2,),图,3-2,不同压力下湿饱和蒸汽的热焓,从图,3-2,可以看出,,L,V,随压力增加而减小,,H,W,随压力增加而增加,潜热和显热之和(总热焓)在较低压力下最大,随压力升高而减小。当压力达临界点时,,L,V,=0,,总热焓降至最,低点。,3.,湿饱和蒸汽的比容,单位重量的饱和蒸汽(干蒸汽)占据的体积称作,饱和蒸汽的比容,(,V,s,);单位重量的饱和水占据的体积称作,饱和水的比容,(,V,w,);湿饱和蒸汽的比容(,V,ws,)是干蒸汽与饱和水的比容之和,即,V,ws,=,xV,s,+,(,1-x,),V,w, ,(,3-4,),结论:,V,w,V,s,;干度越高,,V,ws,越大,蒸汽带的扩展体积越大,加热范围越大,开发稠油效果越好。,4.,湿饱和蒸汽的密度, ,(,3-5,),饱和蒸汽的密度,s,非常小,例如在,T,s,为,200,、,250,300,时,,s,分别为,7.8,、,20.0,、,46.2Kg/m,3,,饱和水的密度,w,分别为,864.7,、,799.2,、,712.4Kg/m,3,。,由于蒸汽的密度非常小,因此,,注入油层中的蒸汽很容易发生重力分离(蒸汽与凝结水),引起蒸汽向油层顶部超覆,,这是注蒸汽开采稠油的普遍规律,也是不利因素。,第,4,节 蒸汽吞吐,4.1,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一、蒸汽吞吐过程,蒸汽吞吐(,Puff and,Haff,)是单井作业,每口井既是注汽井又是生产井。它有时又称油井激励处理,(Steam Stimulation),、循环注蒸汽,(Cyclic Steam Injection),、周期注蒸汽、蒸汽浸泡等。蒸汽吞吐这一工艺技术的每一循环包括三个步骤(如图,4-1,所示):,1.,注汽阶段,(,吞蒸汽,),;,2.,关井(焖井)阶段;,3.,采油阶段(先自喷,后下泵转抽,当抽油生产达经济极限后开始下一循环。),图,4-1,蒸汽吞吐过程示意图,1.,注汽阶段,注汽阶段是油层吞入蒸汽的过程。根据设计要求的施工参数(注入压力、注汽速度、蒸汽干度、周期注气量),把高温高压饱和蒸汽注入油层。注入蒸汽优先进入高渗透带,而且由于蒸汽与油藏流体的密度差,蒸汽,占据油层的上部。油层内的温度,分布并不均匀,靠近井眼处的地层及油层的上部温度相对较高,随着注汽过程的进行,被蒸汽加热的区域越来越大。当注入蒸汽量达到设计的周期蒸汽注入量时,油层平均温度达到最高。,2.,关井阶段,注完所设计的蒸汽量后,停止注汽,关井,也叫焖井,焖井的时间一般为,2,7,天,如图,4-1,。焖井的目的在于:,(,1,)使注入近井地带的蒸汽尽可能地扩散到油层深部,加热那里的原油;,(,2,)腾出时间准备回采条件,如下泵等。,在焖井阶段,由于蒸汽的热损失(上下盖层油层深部)导致蒸汽扩散区域的蒸汽冷凝,变成热水带,该热水带温度较高(有一定的压力)仍然可以加热地层和原油。,3.,回采阶段,油井注完蒸汽关井达到设计的焖井时间后,开井生产进,入回采阶段,如图,4-1,。在回采阶段,由于油层压力较高,一般油井能够自喷生产(尤其是首轮蒸汽吞吐),装上较大的油嘴以防止油层出砂,开井生产最初几天,通常是含水率很高,有的甚至全是热水,但很快出现产油峰值,气产量为常规产量的几十倍。当油井不能自喷时,立即下泵生产。,随着回采时间延长,由于注入地层的热量损失及产出液带出大量的热量,被加热的油层逐渐降温,流向井筒的原油粘度逐渐升高,原油产量逐渐下降(如图,4-2,所示)。当产量降至某一极限产量时,结束该周期的生产,重新进行下一周期的周期吞吐,如此多周期地吞吐作业,最后转入蒸汽驱开采。,在多周期吞吐中,前一周期回采结束时留在油层中的余热对下一周期的吞吐将起到预热作用,有利于下一周期的增产。,图,4-2,蒸汽吞吐生产动态示意图,总的生产有规律时,原油峰值产量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在同一生产周期内原油回采产量随回采时间增加而降低,其原因在于油层产量在逐渐下降,产出的油来,自同一加热层;即使在注入相同量,的蒸汽时,由于加热带的增加而使热损失增加,因此,为了增加下一周期的原油产量,需逐次增加周期注汽量,以扩大加热带,同时及时把地层中的冷凝水回采,降低热损失。,二、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机理,1.,降低原油粘度(稠油的粘温特性);,图,4-3,温度对原油粘度的影响,这是蒸汽吞吐增产的一个重要机理。相油层注入高温高压蒸汽后,近井地带相当范围内的地层温度升高,将油层和原油加热,加热带中原油粘度将下降,1,2,个数量级,从几千甚至几万毫帕秒降至几百个毫帕秒(如图,4-3,所示)。,2.,改变岩石润湿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上升时,水与石英的接触角将变小,亲水性增强,相渗曲线右移(如图,4-1,);,图,4-4,温度对接触角的影响,24,下的水与,600mPa,s,的油,含,3%NaCl,的盐水与,130mPa,s,的,Kaydol,含,3%NaCl,的盐水与,68mPa,s,的,Protol,含,3%NaCl,的盐水与,2mPa,s,的十四烷,3.,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温度上升时,界面张力略有减小的趋势);,4.,流体和岩石的热膨胀特性,;,注入的蒸汽以及注入蒸汽后原油的受热膨胀使油层的弹性能大为提高,原来油层中少量的溶解气以及游离气,加热后溶解气驱作用增加,5.,解除井壁附近污染物,降低流动阻力,;,稠油油藏在钻井、完井、井下作业及采油过程中,外来的钻井液及油藏的石蜡、沥青质很有可能污染地层甚至堵塞地层,造成严重的地层伤害。在蒸汽吞吐注入过程中,注入蒸汽的高温使沉积在井筒附近孔隙中的沥青胶质的相态发生变化,使其由固态变为液态,溶于原油中。在回采过程中,,由于液流方向的改变,在放大压差下高速流入井筒时,油、蒸汽、水产生了对井筒附近地层的冲刷作用,将堵塞物排出地层,大大改善了井筒附近地层的渗透条件,提高了原油的流动能力。如图,4-5,为不同伤害程度油层蒸汽吞吐效果的对比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油层伤害越严重,蒸汽吞吐效果越好。,图,4-5,油层伤害程度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6.,岩石的压实作用,(随着蒸汽吞吐的进行,油层压力,岩石的有效地应力增加,胶结疏松或沥青胶结的沙粒可能发生重排,孔隙度减小,从而增加原油驱动能量。),此外,回采过程中的蒸汽驱动作用,以及冷凝水的闪蒸作用也是蒸汽吞吐增产的机理。而高温下油层原油产生某种程度的裂解,使原油的轻馏分增多,表现为采出原油的馏分随回采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变重,而且后一周期比前一周期变重,这种蒸汽使部分原油轻度的裂解无疑对油井的增产起了积极作用。,4.2,影响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因素,一、油藏参数,1.,原油粘度;,原油粘度对蒸汽吞吐的效果影响很大,原油粘度越高,蒸,汽吞吐效果越差。图,4-6,为相同条件下不同粘度的蒸汽吞吐效果对比图。,图,4-6,原油粘度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原油粘度越低,吞吐的峰值产量以及周期累积产油量都增大,增产期也相应地延长。,原油粘度对吞吐效果影响结果的解释如下,一方面,尽管原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油层温度高到某一程度,高粘原油的粘度仍比低粘原油的粘度高,但高粘原油的流动阻力较大;另一方面,在同样的蒸汽加热半径内,低粘原油的泄油半径大,供油量多,而高粘原油的泄油半径小,供油量少。当原油粘度高,到不加热不能流动时,冷原油很难进入泄油区,因而产出量有限。原油粘度不仅影响蒸汽吞吐时原油的产量,而且影响原油的累积产量和最终采收率。,2.,油层厚度,(厚度越小,热损失越大,开发效果越差);,图,4-7,为油层厚度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结果。,图,4-7,油层厚度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油层越厚,吞吐效果越好,油层越薄,效果越差。这是因为油层越薄注入的热能向上下层的热损失越大,油层中的汽油比越小,热能利用率越低。这一现象尤其在蒸汽驱中更加明显。,3.,油层渗透率,(,K,20010,-3,m,2,的油藏不适宜于热采,);,4.,原始含油饱和度,(,S,oi,直接决定蒸汽吞吐开采效果);,油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增产效果越好,蒸汽吞吐的峰值产量越高,反之亦然。这是由于油层含油饱和度较低时,相对来说油层中可动油量和可动油相饱和度较小,水相饱和度较大,由相对渗透率曲线可知,水相渗透率增加,产出水量较大。另外,由于水的比热比原油大很多,相同热量情况下,加热半径就比较小。因此,在蒸汽吞吐的油藏筛选时,要确定,出含油饱和度的下限。一般含油饱和度下限为,0.5,。,5.,底水,(稠油油藏油水粘度比大,底水锥进十分严重,蒸汽吞吐效果差。完井时应将水层可靠地封闭,在注蒸汽开发过程中避免打开含水层)。,二、工艺参数,1.,蒸汽干度(蒸汽干度,峰值产油量和周期产油量,,,OSR ,;采水周期愈短,存水率愈低,回采水率愈高。)图,4-8,为蒸汽吞吐生产动态示意图(如下)。,注蒸汽,注蒸汽,常规,图,4-8,蒸汽吞吐生产动态示意图,从右图可以看出,峰值产油量递减,这是因为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而增加,存水量过高。,蒸汽干度是影响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总蒸汽量相同的条件下,蒸汽干度越高,回采期原油峰值产量越,回采水率:是指采出的水量与注入地层中的水量的比值。正常回采水率为,40%,60%,,越高越好。提高回采水率的途径:,a,、举升能力要足以将油井动液面降至油层附近,大压差生产;,b,、周期注汽量不能超过最优值;,大。而且整个回采期的累积产油量越高。因此,在现场操作过程中尽可能保证注入蒸汽干度较高。原因主要如下:,(,1,)在相同注入汽量下,蒸汽干度越高,热焓越大,加热油藏体积越大;,(,2,)由湿饱和蒸汽性质可知,在相同压力下,干度越高,比容越大,这种情况在高压油藏明显。,c,、提高井底蒸汽干度至,60%,以上,切忌注低干度蒸汽;,d,、采用化学剂防止粘土膨胀及改变岩石表面性质,有利于增油排水。,2.,周期注汽量(一般每米注汽,100,130,(,t,),记为注汽强度,100,130t/m,,针对具体油藏有一个最合适的注汽量,与油层厚度有关。),在其他因素条件相同时,注入蒸汽量增加,吞吐增产油量也增加,但原油蒸汽比下降。对于某一具体油藏,注入量越大,肯定是加热范围越大,热油产量越高。但注入量太大,原油蒸汽比下降,油井停产作业时间延长,对生产不利。注气量也不能太小,否则峰值产量低,增产周期短,周期累积产量低。,3.,注汽速度,(,针对具体油藏有一个最合适的注汽速度,过,小时使热损失增大,过大时会压破地层。),蒸汽吞吐中注汽速度主要受两个因素控制,一是井底蒸汽干度,二是地层破裂压力。注汽速度过小,井筒热损失会增加,导致井底干度降低,从而降低吞吐效果;注汽速度不能过大,否则注入蒸汽就会压裂地层,造成裂缝性气窜,使下一周期的蒸汽吞吐以及后续的蒸汽驱开采效果恶化。,在油层破裂压力以内,注汽速度高,可以提高蒸汽干度,缩短油井停产注汽时间,有利于提高增产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注汽速度还要受地层的吸汽能力所控制,吸汽能力取决于油层厚度、原油粘度、油层压力、水汽相渗透率。,4.,焖井时间,(焖井进行热交换,并使蒸汽完全凝结为热水,避免开井时将过多的热量带出地面。),5.,完井井段,(对厚油层一般只打开油层下部的,1/3,1/2,,以抑制蒸汽超覆。);,6.,注汽压力,(,尽力降低注汽压力,以保证有足够的注汽速度为下限,此时有足够高的井底蒸汽干度;严格防止超高压、超高速注蒸汽导致油层压裂,形成蒸汽窜流。),注汽压力对吞吐效果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生产压差的大小,增大生产压差,有利于提高吞吐效果。对于气举生产来说,井口压力对吞吐效果的影响,如图,4-9,所示,井口压力越小,吞吐周期内累计产油量越高。,焖井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会增加油层热量向上下层损失量,降低热能利用量。而焖井时间太短,会导致注入地层的蒸汽在回采阶段吐出来,降低了蒸汽的加热范围,因此焖井时间存在一个最优值,一般该值为,3,6d,。,图,4-9,井口压力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7.,生产气举速度,在蒸汽热焖后油井开井生产,一般来说,加热原油会自喷或下泵生产而产出地面。,有时采用气举方法能够提高油井产量,气举速度的大小之直接影响油井蒸汽吞吐效果,气举速度越大,吞吐周期内累计采油量越高,,如图,4-10,所示,油,4.3 “,汽窜”现象实质分析,一、“汽窜”现象,“汽窜”现象的现场表现有三种。,井不进行蒸汽吞吐,油井产量要低得多,。,图,4-10,气举井气举速率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1,)相邻井注汽时,生产井产油量增加,井口温度上升,有时可从井口(闸门刺漏处或取样口)看到蒸汽冒出来。,(,2,)相邻井注汽时,生产井产液量上升,含水上升,井口温度上升,此时从井口可看到蒸汽冒出来。,(,3,)最严重的情况是:相邻井注汽时,生产井产水量急剧上升,甚至含水接近,100%,,此时从井口可看到蒸汽冒出来。,二、“汽窜”现象的实质,三维渗流理论认为,垂向渗透率一般小于水平渗透率,所以不管注入的什么流体都会出现往,方向推进更快些的局面,从而出现椭圆形推进形状。蒸汽吞吐过程中方向性“汽窜”的形成示意图(见图,4-11,)。蒸汽驱过程中的“汽窜”示意图如下:,中心井,A,井注汽一段时间后,,A,井和,B,、,C,井之间形成热通道,,B,井和,C,井出现“汽窜”,而另外一个方向上的,D,、,E,井收效甚微,产液速度、井口温度都低于,B,、,C,井。,“汽窜”现象实质:邻井注汽导致本井生产压差增大,产液速度增加,必然导致井口温度上升,一旦井口温度大于,100,(对应压力下饱和蒸汽温度),则可从井口见到闪蒸出,图,4-11,蒸汽驱过程中的“汽窜”示意图,1.,常规方法,a,、降低注汽速度;,b,、关闭汽窜井;,c,、注泡沫段塞。,共同的局限性:,蒸汽渗流规律不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方向性汽窜。,2.,新对策,a,、蒸汽吞吐一旦出现汽窜,则应高于地层破裂压力高速注汽;,三、解决方向性“汽窜”的对策,来的蒸汽,这些蒸汽并非注入的蒸汽直接窜到了相邻生产井,而是由于热水闪蒸所致。热水在井口闪蒸成为蒸汽,即显热向潜热的转换。,b,、蒸汽驱过程中出现汽窜现象之后,也应周期性地或脉冲式地高于地层破裂压力高速注汽。,岩石力学研究表明:,油层温度对油层地应力有影响,高温区域地应力大,低温区域地应力小,裂缝优先在低温区形成。,第,5,节 蒸汽驱,按驱动方式,可将稠油注蒸汽开采分为,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个阶段,这是国外通常的做法。,蒸汽吞吐:方法简单,经济风险性小,每口井可进行,5,8,周期的吞吐作业,采油速度高达,3%,8%,但原油采收率仅,10%,20%,,损失大量可采储量。蒸汽吞吐有效加热半径小于,30m,。(数模结果),蒸汽驱,(steam Drive),:高技术、高投入、高速度、高能耗,是否高收益、高水平取决于油藏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的先进性。,5.1,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一、蒸汽驱过程,蒸汽驱是指从注汽井持续注汽而从相邻生产井持续产油的过程。,Steamdriver,和,Steamflood,都是指的蒸汽驱,蒸汽驱过程示意图(如图,5-1,)所示,从注汽井到生产井之间形成了五个不同的驱替带:蒸汽带;凝结混相带,也叫凝析带;热水带;冷水带;冷油带。,图,5-1,蒸汽驱过程示意图,1,蒸汽带;,2,凝结混相带;,3,热水带;,4,冷水带;,5,冷油带,二、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对于蒸汽驱过程中的每一个区带,其驱替机理都不同,因此,由注入井到生产井,形成了一个含油饱和度和温度不同的剖面(如图,5-2,所示)。,图,5-2,蒸汽驱的温度及饱和度分布,蒸汽驱过程中的含油饱和度主要取决于它的热力学性质,蒸汽带中的残余油因经受的温度最高而降至最低的饱和度;凝结带中,由于蒸汽带前缘形成的溶剂油带的抽提作用以及蒸汽带的温度也较高,因此,其残余油饱和度远远低于冷水驱。蒸汽带和凝结带的不断推进,推动可动原油前进,因而形成了前面原油饱和度高于原始值的油带及冷水带,此处的驱油方式和水驱相同,在油层原始区,温度和含油饱和度仍是最初状态。,蒸汽驱机理有降粘作用、蒸汽的蒸馏作用、热膨胀作用、重力分离作用、相对渗透率及毛管压力的变化、溶解气驱作用、油相混相驱动、以及乳状液驱替作用。这些机理的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原油及油层的特性。目前比较公认的蒸汽驱及其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如图,5-3,所示。,图,5-3,稠油蒸汽驱机理对采收率的贡献,1,、降粘作用,向地层中注入热的蒸汽,油层温度升高,原油粘度下降,大大地改善了稠油流动能力,这是蒸汽驱开采稠油的主要机理,。高粘度的重质原油在孔隙介质中流动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粘度过高,粘滞力即渗流阻力过大,在油层的原始温度下,高粘度原油具有不同于达西渗流的流变特性,甚至于根本流不动,只有在油层压力与井底压力的压力差大于一定的压力(启动压力)时,高粘度原油的流动才符合径向流动或才开始流动。在蒸汽驱过程中,油层的温度升高,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启动压力减小甚至消失。,在高温下代表地层渗流能力的流动系数,K,o,h/,o,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o,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油层有效厚度,h,中进入产油状态的实际动用厚度增加了,,此外,油的相对渗透率(后面要讨论的内容),K,ro,也增加,这样,流动系数,K,ro,h/,o,大大增加,故油井产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在油层温度升高后,水相的粘度,w,随温度上升其下降幅度非常小,可近似为常数,而且,随温度的升高,水相对渗透率,K,rw,也有所下降,这样,大大改善了流度比:,(5-1),这样,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都得到了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原油采收率。,2,、热膨胀作用,地层中的油、水、岩石在注入的热蒸汽作用下,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其中,油水的体积膨胀系数分别为,110,-3,和,310,-4,,相对而言,岩石的体积膨胀系数非常小,相对于油水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岩石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可忽略不计。油水体积的膨胀驱动流体流向生产井,而油相的体积膨胀较水相的体积膨胀明显得多,因此,大大降低了残余油饱和度。当温度增加,150,,原油体积将增加,15%,,残余油饱和度将减少,10%,30%,,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轻质油的热膨胀系数较稠油大,因此,热膨胀作用对轻质原油油藏的蒸汽驱替开采更具优越性。,3,、蒸汽蒸馏作用,蒸汽蒸馏是指某种液态混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在直接引入蒸汽时,可以在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蒸发为气态,也称“汽提”作用,。在汽提过程中蒸汽从原油中把比较轻的组分抽出,被汽提的轻烃蒸汽与水蒸汽混合后一道向前流动,这种混合蒸汽,在凝析带内凝结为液态的水和轻质油,轻烃与当地原油混合,原油粘度降低,被驱向下游,导致异常低的残余油饱和度,从而增加了原油的采收率。,B.T.Willman,等人的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见表,5-1,)进一步验证了蒸馏作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表,5-1,不同可蒸馏组分含量原油的采收率,4,、气驱作用,在蒸汽带内流动着的水蒸汽因不断地向毗邻地层散热,干度下降、水分增加,实际上逐,渐形成一种气,-,液联合驱动的状态,。并且由于温度的大幅度提高,原油中溶解气溶解度降低而分离出来,体积膨胀对原油产生驱替作用,而提高采收率。,5,、溶剂萃取效应,由于蒸汽蒸馏作用,在蒸汽前缘下游的原油不断增加轻质含量,形成并维持一个“溶剂”带,即,轻质馏分富集带,,起到油相的混相驱替作用,从而有助于降低热水带的残余油饱和度,提高蒸汽驱的最终采收率(可提高重质原油采收率,3%,5%,)。室内岩心流动试验结果表明,当蒸汽前缘接近岩心出口时,产出油中轻质组分急剧增加。,6,、重力分离作用,在蒸汽驱过程中,由于蒸汽的密度远远小于原油和水的密度,因而要发生气水分离,进入油层的蒸汽发生,超覆现象:,蒸汽聚集于油层顶部,并向平面方向扩散,蒸汽凝结水从油层下部向前推进,。上部的原油在蒸汽加热条件下,粘度降低很快,原油变轻膨胀,促进超覆于油层顶部的蒸汽向前推进的速度上升,并先于热水带突入生产井。由于热水驱的效率低于蒸汽驱,且热水带在油层下部推进,因而采收率远低于蒸汽驱。,7,、高温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温度升高引起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而提高原油采收率,主要原因有:,(,1,)温度升高,油水粘度比大幅度下降,油水流度比得到改善,引起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如图,5-4,所示);,图,5-4,相对渗透率与温度及含水饱和度的关系,(,2,)温度升高,吸附于岩石颗粒表面及油,水界面上的沥青胶质等极性物质解附,使油,水界面张力减小,岩石润湿性发生反转,从而导致油的相对渗透率升高,水的相对渗透率降低,促使水驱残余油饱和度降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8,、稠油的热特性,是蒸汽驱开采稠油的基础。,总之,温度升高,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束缚水饱和度增加,水相渗透率降低,油相渗透率增加。另外,有些文献还提出了气体脱油作用,乳化液驱油作用等蒸汽驱驱油机理。不同类型的原油,起主导作用的蒸汽驱机理不同。图,5-5,为热水中各种机理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贡献。,图,5-5,热水驱中各种机理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5.2,影响蒸汽驱开采效果的主要因素,一、油藏地质特性,1,、原油粘度,(对常规蒸汽驱,,5000mPa,s,),高粘原油是热采的首要选择对象,然而原油应在地下有一个起码的流动度。随着原油粘度的增大,蒸汽驱的采收率下降,低粘度下原油的粘度大小对蒸汽驱的效果影响并不大,但对于高粘原油,加热可使其粘度大幅下降。但过高的原油粘度(如超过,5000mPa,s,),不能用蒸汽驱工艺开采,只能用坑道法开采,因此,常规蒸汽驱的原油粘度一般,5000mPas,。,图,5-6,原油重度对蒸汽驱效果的影响,由于粘度与重度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且粘度越高,重度越小。因此原油重度对蒸汽驱效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出原油粘度对蒸汽驱效果的影响结果。图,5-6,为不同重度原油蒸汽驱采收率,粘度较小(,API,重度较大)的稠油蒸汽驱采收率值较大。,2,、油层厚度,及纯总厚度比,油层厚度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非常大,如图,5-7,所示。蒸汽驱取得成功的,最佳油层厚度为,10,40,米,。油层厚度主要从两方面影响蒸汽驱:,a,、,hn,,向上下盖层热损失,热效率,蒸汽驱效果好;),b,、,hn,过大时,蒸汽超覆现象,纵向动用程度,效果差。,图,5-7,油层厚度对蒸汽驱采收率的影响,3,、含油量,含油量定义为含油饱和度和孔隙度的乘积(,S,o,),,随着含油量的增加,蒸汽驱的采收率增加,在含油量的表达式中,孔隙度涉及需要加热的储层岩石体积的多少,如孔隙度小,则加热所需要的能量也就相应增加,含油量是判断热采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否合算和能否补偿实际的燃料需要的重要依据。实际上,稠油砂岩孔隙度一般都较大,而且孔隙度值大都在,0.25,0.30,之间,因此,在研究中可把孔隙度看做常数,只考虑饱和度的变化,。原油饱和度降低时增产效果差,这时用于可动油量减少,水相渗透率增加,产出液含水率高。因此,对蒸汽驱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平均含油饱和度至少,0.45,),。,4,、油藏埋藏深度,油藏埋藏深度对蒸汽驱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油层热损失随油藏深度增加而增大,如图,5-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注入蒸汽速率为,450kg/h,下,如果井深超过,2000ft,,注入井底的蒸汽就变为热水。,(,2,)油藏的压力与温度与其深度有关,温度随油藏的深度增加而升高,由于已经有较高的油藏温度,注蒸汽增产的效果就不明显;较高的地层压力需较高的蒸汽发生器,必然会增加注蒸汽期间井筒损坏的机会,,因此在蒸汽驱的方案中,深度较小的油藏更具有竞争力。,图,5-8,不同注入速度下热损失随深度的变化,5,、油藏压力,油藏压力是影响蒸汽驱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图,5-9,所示,随着油藏压力的升高,蒸汽驱的采收率和净产油量均显著下降。,图,5-9,油藏压力对蒸汽驱采收率的影响,图中的结果显示,在油藏压力小于,5MPa,时,压力的变化对蒸汽驱效果的影响比油藏压力大于,5MPa,时压力的影响大。这是由于一方面,相同蒸汽量条件下,油藏压力越高,蒸汽体积,越小,蒸汽的波及体积越小,波及效率越低,采收率越低;,另一方面,在井口注气干度相同条件下,油藏压力越高,井口注汽压力越大,蒸汽温度越高,热损失也越大,蒸汽的潜热越少,蒸汽的质量变差;同时进入较高压力油藏的低质量蒸汽会有更多的蒸汽凝结成水,使本来就低的蒸汽干度降低的更低,蒸汽体积进一步缩小,驱油效率变差。,6,、油层的非均质性,油层的非均质性对蒸汽驱的开发效果影响非常大,。蒸汽驱数值模拟结果认为,如果均质油层蒸汽驱采收率为,50%,,那么对于非均质变异系数等于,0.8,的油藏,蒸汽驱采收率仅为,35%,。在实际油层的非均质范围内(渗透率变异系数从,0.4,0.8,),蒸汽驱采收率与渗透率变异系数基本是线性关系。这是由于,在非均质性的油层中,注入的蒸汽易发生气窜,单层突进,从而造成蒸汽的波及效率不高,所以驱油的采收率也较低。,7,、油层韵律性,由于蒸汽超覆作用,对正韵律(从上到下渗透率由小到大)油藏蒸汽驱开发效果好,。研究结论:对某些巨厚块状油藏,以及渗透率极差大,韵律性不利的因素,虽然有注蒸汽超覆或窜流,但认为不应该轻易放弃蒸汽驱开采,应采用一切可能的工艺技术进行注汽剖面的调控及改善蒸汽体积波及系数,这些技术包括:,控制注采井射孔井段;采用限流射孔技术;采用封隔器分层注汽;蒸汽中注入,N,2,泡沫剂进行井内及层内调剖;注入高温堵剂封堵高渗带等。),8,、油藏中的边底水层,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由于油层降压,边水推进加剧,油井见到地层水后,注入的热流体与边底水连通,在油井周,围形成严重的水锥现象,这是稠油注蒸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