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提升卷人口[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45555885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提升卷人口[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提升卷人口[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提升卷人口[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提升卷7 人口训练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35年,胡焕庸先生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将中国人口区划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平壁,之后该线被命名为“胡焕庸线”,它是反映中国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发现之一。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年东南半壁西北半壁面积比重(%)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km)面积比重(%)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km)198243.2494.23230.2556.765.7710.82199043.2494.13259.0056.765.8712.40200043.2493.89283.9856.766.1114.18201043.2493.68303.9256.766.3215.721西北半壁人口比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面积较小B开发历史晚C交通不便D自然环境恶劣2导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重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南半壁人口死亡率较高B西北半壁大量人口迁入东南半壁C西北半壁人口出生率较高D东南半壁大量人口迁入西北半壁下图中a、b两条曲线代表19502050年中国和日本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反映出()A1975年以后,日本人口增长量多于中国B1995年日本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C2010年以后,中、日两国人口变化特点相同D2010年以后,中、日两国劳动人口比重变化趋势相同4图中()A19501970年a曲线变化与人口老龄化有关B19952050年a曲线变化与战争有关C19501970年b曲线变化与人口迁移有关D19752010年b曲线变化与计划生育有关5今后至21世纪中期,两国()A社会抚养负担将会逐渐加重B劳动人口就业压力逐渐增大Ca国社会抚养负担小于b国D劳动人口比重差距将大幅度缩小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较2010年增加76986324人,增长192.66%。下图示意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A区际产业分工转移B市区老龄化现象严重C市区基础设施完善D城镇化政策差异显著7201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城镇劳动力过剩B城镇产业结构失衡C农村老龄化加重D农业发展水平降低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东邻陕西省西部、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南与甘肃省相连。下表为宁夏各市理论综合承载力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项目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基于经济承载力人口容量217.7678.03138.10114.77122.04基于土地承载力人口容量210.35115.31238.74169.78203.79基于可供水资源人口容量180.1464.3132.1912.1913.94基于人均建设用地人口容量247.9284.8673.2161.5659.908宁夏各市中环境人口容量最高的是()A石嘴山市B中卫市C固原市D银川市9影响宁夏各市人口承载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A建设用地B水资源C经济水平D矿产资源读某四个地区人口“三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0关于图示四个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B乙地应大力鼓励人们生育C丙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D丁地人口平均寿命较短11与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相符的是()A甲B乙C丙D丁读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12由图可知()A迁出重心的位移变化比迁入重心明显B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C两重心位移在南北方向上始终保持同向变化D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一直迁往东南方向13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的移动,最可能的原因是()A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B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C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14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1970年前后B1990年前后C2010年前后D2030年前后15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A20年左右B40年左右C60年左右D80年左右16“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D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七普”人口结构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结合所学,对上图理解正确的说法是()人口增长结构影响了资源的消耗,引导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使用效率人口年龄结构驱动服务要素变化,使教育产业中幼师培养力度增大人口分布结构导向产业要素变化,导致优质产业要素集中于大城市人口城乡结构助推城乡要素变化,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模式ABCD18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取消了300万人口以下城市落户限制。下列从人口结构与国土空间规划要素角度理解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城市产业出现空心化,引导生产要素集中于中小城市B中小城市人口适度发展,需要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C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人口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中小城市发展D帮助中小城市产业崛起,与大城市产业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合理配置并不断调整人类活动,能够使水能源粮食(W-E-F)系统压力处于最优状态。下图为19972015年我国W-E-F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A随时间呈升降稳的变化B与能源压力指数变化完全一致C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下降D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上升20在1999年后,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低耗能产业增多C产业转移频繁发生D人均资源消耗量减少第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省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板块,秦岭、渭河横贯东西。目前陕西省常住人口约3870万,是西北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省区,省会城市西安总人口突破1000万大关。下图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区域人口数量分布图。(1)简述陕西省人口分布特点。(2)指出陕西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并分析人口密度小的自然原因。(3)西安市总人口突破1000万大关,就此作出合理解释。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4月,联合国公布的最新世界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印度人口总数达到14.28亿,正式赶超中国(14.25亿),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下图示意印度和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含预测)。(1)分析印度人口超过中国人口的主要原因。(2)推测印度人口大量增长对其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3)请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出印度为控制人口增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2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西海固( 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包括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宁夏南部山区是生态移民的主要迁出区,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灾害频发,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1972年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宁夏南部山区的66万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平原灌溉区。其中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也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累计迁入19.5万人,昔日的沙荒地变成了万亩良田。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材料二:如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图。(1)分析说明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3)简析红寺堡移民开发区能够成为生态移民重要迁入地的主要自然原因。(4)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达吉斯坦共和国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最南端,是俄罗斯在北高加索地区最大的共和国。在俄罗斯整体人口普遍减少的背景下,达吉斯坦共和国人口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这种人口发展趋势同时又伴随着以俄罗斯族人口为主的外来民族减少,即新增人口主要为当地少数民族。下图示意达吉斯坦共和国位置及周边地区。(1)推测达吉斯坦共和国俄罗斯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2)指出达吉斯坦共和国俄罗斯族人口外流产生的负面影响。(3)请你为缓解达吉斯坦共和国俄罗斯族人口外流提出可行性建议。答案【答案】1D 2C【解析】1西北半壁面积较大,开发历史悠久,AB错误;交通不能影响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甚至闭塞地区人口多数增长更快些,C错误;西北半壁人口比重小的原因是西北地区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很多地方不宜人居,导致人口较少,人口占比小,D正确。故选D。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东南半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西北半壁人口比重在上升,这是因为东南半壁经济发展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而西北半壁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C正确;东南半壁经济发达,医疗水平先进,因此人口死亡率较低,A错误;西北半壁大量人口迁入东南半壁会造成西北半壁人口比重下降,与表中数据矛盾,B错误;东南半壁人口不会大规模迁入西北半壁,D错误。故选C。【答案】3D 4D 5A【解析】3根据中国与日本的劳动人口增长情况分析,图中a曲线是日本的劳动人口变化曲线,b是中国劳动人口变化曲线。由图可知,1975年以后日本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中国,但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于日本,日本的人口增长量不一定多,A错误。由图可知,日本在1995年日本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但日本总人口数未知,因此劳动人口数量不一定达到最大值,B错误。由图可知,2010年后中和日本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趋势相同,但据此推测不出两国人口变化特点,C错误。a、b两条曲线自2010年后变化趋势相同,D正确。故选D。4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a是日本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b是中国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19501970日本劳动人口比重较高,与该国的出生率低有关,A错误。19952050日本的劳动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与老龄化有关,与战争无关,B错误。19501970年我国劳动人口比重较小,与我国的出生率高有关,与人口迁移无关,C错误。19752010年中国劳动人口比重逐渐增大,与中国出生率逐渐降低有关,是我国计划生育的结果,D正确。故选D。5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a是日本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b是中国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到21世纪中期,日本和中国的劳动人口比重都逐渐下降,日本的劳动人口比重小于中国,说明日本的社会负担大于中国;两国都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状况,社会抚养负担会逐渐加重,就业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两国劳动人口比重差距变化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6A 7C【解析】6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与转移,使不同职业的人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进行迁移,从而导致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快速增长,A正确;市区老龄化现象、基础设施建设与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关系不大,BC错误;一般情况下,市内各区的城镇化政策是一致的,D错误。故选A。7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减少,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这会加重农村人口老龄化,C正确;城镇劳动力过剩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A错误;城镇化会促进工业化发展,促使城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B错误;农村劳动力流失并不意味着农业发展水平降低,D错误。故选C。【答案】8D 9B【解析】8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判断出银川市经济、土地、水资源和建设用地的承载力人口容量都比较高,所以为宁夏各市中环境人口容量最高的城市,因此宁夏各市中环境人口容量最高的是银川市,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9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判断出影响宁夏各市人口承载力的诸要素中,水资源的承载力人口容量最低,因此影响宁夏各市人口承载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资源,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10D 11C【解析】10读图可知,甲地区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1.5%,自然增长率为2.1%,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A错误;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自然增长率较高,不应大力鼓励生育,B错误;丙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错误;丁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较高,但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人口平均寿命较短,D正确。故选D。11我国目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与丙地相符,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12C 13B【解析】12从图中重心迁移的纬度跨度或经度跨度可知,迁出重心的位移变化不如迁入重心明显,变化幅度小,故A不符合题意;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主要表现在南北方向,故B不符合题意;从图中看出两重心位移在南北方向上始终保持同向变化,故C正确;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方向不是朝着一个方向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大约在北纬31度,东经114度到东经115度,通过经纬度可以判断本地区是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使人口大量迁入,B正确;ACD不符合中心所在方位,错误;故选B。【答案】14C 15B 16A【解析】14人口负担系数数值越低说明社会负担越轻,人口负担系数 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根据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判断,人口负担系数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所以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2010年前后,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15图中日本人口负担系数低于50%的时间段:1965年2000年,其约为35年,所以日本“人口机会窗口”期约为35年。图中中国、韩国人口负担系数低于50%的时间段:1990年2030年,其约为40年,所以中国、韩国“人口机会窗口”期约为40年。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40年左右。故选B。16人口老龄化加剧,会使人口负担系数数值增大,不是“人口机会窗口”期的人口特征,故D错误;生育率迅速上升,使得少年儿童增多,使人口负担系数数值增大,不是“人口机会窗口”期的人口特征,故B错误;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 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此时适龄的青壮年劳动力充足,但劳动力不是过多,故C错误;“人口机会窗口”期则表示14岁及以下人口数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较低,适龄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多,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此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故A正确。故选A。【答案】17B 18C【解析】17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结构可以决定资源要素,进行空间规划,进而决定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使用效率,正确。年龄结构是出生率降低,老龄人口比重上升,使教育产业中有关老年人服务业培养力度增大,错误。从图中可看出,人口空间增长呈多极化,城市人口更集中,使优质产业向大城市集中,正确。人口城乡结构助推城乡要素变化,但并没有说流向城市,错误。综述B正确。故选B。1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明显向城市集中,A错误。中小城市人口适度发展,需要优质产业的布局,农产品附加值低,需要技术人才及相关产业发展,B错误。大城市发展较好,会对周围邻近中小城市具有带动作用,促进经济、文化等要素的交流,带动中小城市发展,C正确。中小城市产业崛起与大城市产业应该是相互促进,并不是竞争,D错误。故选C。【答案】19C 20B【解析】19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在1999年之前是上升的,之后下降,故A错误;由图可知在2005年以前总压力指数取决于能源压力,所以总压力指数和能源压力指数大致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尽相同,故B错误;总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而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故能源压力大于西北,C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20由材料可得1999年之前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后期压力指数减小,说明东南沿海发展了低耗能工业,能源压力减小,故B符合题意;由材料可得我国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且人口总数持续上升,人均资源消耗量增大,故A、D错误;区域区位条件的变化导致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不可能频繁发生,故C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22【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关中地区人口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省会西安市;陕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少;陕南地区居中。(2)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等。(3)西安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连接处,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共同促使西安市的发展壮大;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稳中向好,城市化水平提高;创新活力加速释放,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城市辐射功能增强,国家政策支持等,从而吸引大量人口集聚。【解析】(1)读图可知,陕北560万人,关中2200万人,陕南880万人;说明陕西省人口分布不均;关中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其他两个地区人口数量较少。(2)读图可知,陕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数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原因是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受流水侵蚀作用,水土流失导致地表沟壑纵横,耕地面积有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等。(3)西安具有连接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优越位置,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古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地处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众多,城市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较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城市辐射功能增强,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政策支持等吸引大量人口集聚。23【答案】(1)印度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量大;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鼓励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水平提升,人口死亡率降低。(2)扩大市场规模,增强经济实力;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市场扩大,成为更加重要的贸易伙伴,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等。(3)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教育水平,改善人们的生育观念;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解析】(1)读图可知,印度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印度大部分人信奉印度教,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鼓励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水平提升,人口死亡率降低等。(2)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扩大,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增多;经济实力增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加强等。(3)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提高结婚、生育的年龄,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和执行,鼓励人们少生优生,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增加;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降低生育率等。24【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2)低;地形崎岖;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4)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可以更好地开发资源;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解析】(1)据材料“宁夏南部山区是生态移民的主要迁出区,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结合图示信息,南部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故南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量较小,人口相对稀疏;读图可知,北部地区海拔较低,以平原为主,靠近黄河,水资源丰富,环境承载量较大,人口分布较稠密;整体上看宁夏人口空间分布不均。(2)根据材料二“1972年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说明西海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从材料“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是:山大沟深,地形崎岖;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3)生态移民迁入地要自然和社会环境良好,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的地区。据材料“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可知,该地区通过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说明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面积较大;人口密度较小,环境承载量较大;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较多;靠近西海固地区,风俗习惯相近等。(4)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减少后,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人口容量恢复到合理水平,可以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西海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人口数量减少,可以更好地开发资源,发展多种经营,脱贫致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等。25【答案】(1)达吉斯坦共和国经济发展滞后,失业问题严重;受到战争的波及,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突出,社会治安存在隐患;当地俄罗斯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趋势明显等。(2)人才流失严重,社会发展受阻;达吉斯坦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其他地区的联系减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文化割裂加深,不利于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等。(3)提升经济水平,缩小达吉斯坦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其他地区的差距;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提升跨境合作潜力;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运输通道”作用;加强社会治安,改善社会环境等。【解析】(1)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从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自然增长两方面考虑。就人口迁移而言,俄罗斯族人口减少即意味着人口外流比较严重,由此结合俄罗斯的相关背景知识可推断:达吉斯坦共和国经济发展滞后,失业问题严重;受到战争的波及,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突出,社会治安存在隐患等。这些原因导致了大量俄罗斯族人口外迁。其次,可以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结合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可知,当地俄罗斯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趋势明显等造成俄罗斯族人口减少。(2)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对迁出地或迁入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有利或不利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题干要求分析对迁出地的负面影响。人口外流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劳动力减少,人才流失,社会发展受阻;由材料“达吉斯坦共和国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最南端”可知,人口的大量外流会让达吉斯坦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其他地区的联系减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由材料“在北高加索地区”和“以俄罗斯族人口为主的外来民族减少,即新增人口主要为当地少数民族”可推断,这种外迁可能会带来文化割裂加深,不利于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等。(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缓解达吉斯坦共和国俄罗斯族人口外流可以增强该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经济方面,提升经济水平,缩小达吉斯坦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其他地区的差距,增加就业机会;开放程度方面,利用周边有邻国的区位,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提升跨境合作潜力;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运输通道”作用;社会方面,加强社会治安,改善社会环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