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244880255 上传时间:2024-10-0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射覆,是古代研易高手常做的一种研易应用实践活动。射是猜测,覆是覆盖的意思。射覆也就是将某个物品,多数是小物品覆盖起来后,让预测高手通过占筮的取得卦象,通过对卦象的特点、以及变化分析,确定出被测物品的特征。,说一说:,中国有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考什么,),【本课知识网络】,【融汇贯通】,明确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把握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理解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掌握四大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该讲主要以“文化,纵向,的积累”为主线,立足传统文化,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形式及影响。立足怎样对待传统文化,主要分析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怎么考),1.,(,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1,),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2.,(,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A. B. C. D.,C,3.,(,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B,4.,(,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A. B. C. D.,D,5.,(,2016,全国卷,I,,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 B. C. D.,A,6.,(,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39,),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2013,课标,,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8.,(,2012,课标,I,,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文化的作用。(,12,分),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重点难点突破,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归纳总结】,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形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继承。,(3),特点,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影响,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必要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正确态度,:,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3,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从社会发展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2),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4,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2),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易错警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易错辨析,1.,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也会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内容,实现自身的发展。,2.,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则会在阻碍社会发展。,体验导行,1.(,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复习迎考训练三,),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D,2.,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 B,C, D,C,3.,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中。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习俗在不断发展,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B,4.,洛杉矶时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团圆的情怀,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在春节时回到家人身边。“一种叫做年夜饭的东西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一起,表面上是一顿饭,但实际上则是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稳定不变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A.B.C.D.,B,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A, B, C, D,D,6.,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2015,年戛纳电影节售出超过,1001,万元人民币的版权,创下中国动画国际销售的最好成绩。业内人士认为,其成功得益于这是一部自觉追求“中国化、东方美”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有着接续传统、兼收并蓄的努力。这说明(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既紧密相连又融为一体,A. ,B. ,C. D. ,A,2016,年,9,月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