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4829304 上传时间:2024-10-0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塑性力学 Microsoft PowerPoin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弹塑性力学 Microsoft PowerPoin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弹塑性力学 Microsoft PowerPoin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例,.,一薄壁圆管,平均半径为,R,,壁厚为,t,,受内压,p,作用,讨论下列三种情况:,(,1,)管的两端是自由的;,(,2,)管的两端是封闭的;,分别使用,Mises,和,Tresca,屈服条件,讨论,p,多大时管子开始屈服(规定纯剪时两种屈服条件重合),解:将,Mises,和,Tresca,中的材料常数,k,1,和,k,2,都使用纯剪时的屈服极限表示,,并使得两种屈服条件重合,则有,Mises,屈服条件,:,J,2,=,s,2,Tresca,屈服条件,:,1,3,=2,s,(,1,)管的两端是自由的;,应力状态为,,z,=0,,,=,pR,/,t,,,r,=0,,,zr,=,r,=,z,=0,J,2,=(,z,r,),2,+(,r,),2,+(,z,),2,+6(),=2(,pR,/,t,),2,=(,pR,/,t,),2,1,3,=,=,pR,/,t,对于,Mises,屈服条件,:,对于,Tresca,屈服条件,:,1,3,=,k,1,=2,s,p,=2,s,t,/,R,2,2,2,=,s,2,=,k,J,(,2,)管段的两端是封闭的;,应力状态为,,z,=,pR,/2,t,,,=,pR,/,t,,,r,=0,,,zr,=,r,=,z,=0,J,2,=(,z,r,),2,+(,r,),2,+(,z,),2,+6()=(,pR,/,t,),2,1,3,=,=,pR,/,t,对于,Mises,屈服条件:,p,=2,s,t,/,R,对于,Tresca,屈服条件:,p,=2,s,t,/,R,例,.,一种材料在二维主应力空间中进行试验,所得屈服时的应力状态为,(,1,,,2,)=(3,t,,,t,),,假定此材料为各向同性,与静水压力无关且拉压屈服应力相等。,(,1,)由上述条件推断在,1,2,空间中的各屈服点应力。,(,2,)证明,Mises,屈服条件在,1,2,空间中的曲线通过(,a,)中所有点。,解:由于静水压力无关的条件得出屈服在以下各点会发生:,(,1,,,2,,,3,)=(3,t,,,t,,,0)+(,3,t,,,3,t,,,3,t,)=(0,,,2,t,,,3,t,),(,1,,,2,,,3,)=(3,t,,,t,,,0)+(,t,,,t,,,t,)=(2,t,,,0,,,t,),再由于各向同性的条件,很容易看出,1,2,空间中的以下五个应力点也是屈服点,A,2,:,(,1,,,2,,,3,)=(,t,,,3,t,,,0),B,1,:,(,1,,,2,,,3,)=(,3,t,,,2,t,,,0),B,2,:,(,1,,,2,,,3,)=(,2,t,,,3,t,,,0),C,1,:,(,1,,,2,,,3,)=(2,t,,,t,,,0),C,2,:,(,1,,,2,,,3,)=(,t,,,2,t,,,0),还有,由于拉压屈服应力相等,因而可得到,1,2,空间中的另外六个应力屈服点,A,3,:,(,1,,,2,,,3,)=(,3,t,,,t,,,0),A,4,:,(,1,,,2,,,3,)=(,t,,,3,t,,,0),B,3,:,(,1,,,2,,,3,)=(3,t,,,2,t,,,0),B,4,:,(,1,,,2,,,3,)=(2,t,,,3,t,,,0),C,3,:,(,1,,,2,,,3,)=(,2,t,,,t,,,0),C,4,:,(,1,,,2,,,3,)=(,t,,,2,t,,,0),因此,根据这些点的数据,可以作出在,1,2,空间中的屈服面。容易证明,Mises,屈服条件 通过以上所有屈服点。,考察图,5-11,中的角点,B,。它的两侧面,,AB,面和,BC,面的方程分别为:,对,AB,面,同理,对,BC,面有,角点,B,处的塑性应变增量可以,AB,面和,BC,面上的塑性应变增量的线性组合得到。,A,B,C,其中,1,2,3,四、几种理论的总结与比较,名称,类型,材料,应变,大小,屈服条件,应力应变关系,Levy-,Mises,增量,理想刚塑性,小应变增量,Mises,Prandtl-Reuss,增量,理想弹塑性,小应变增量,Mises,简单加载理论,全量,弹塑性强化,小应变,Mises,Hency,全量,理想弹塑性,小应变,Mises,Nadai,全量,刚塑性强化,小应变,Mises,与增量理论相比,全量理论应用起来方便得多,因为它无须按照加载路径逐步积分。全量理论的加载路径允许和简单加载路径有一定的偏离。这样造成的误差有时并不大,比如屈曲分析。,讨论,:,平衡方程为,:,几何关系为,:,本构方程为,:,弹性解,:,当,P,足够小时,三杆均处于弹性状态,应力与应变成比例,.,由于,故,因为,所以,杆,1,最先到达塑性状态,当,于是桁架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载荷为,P,1,称为弹性极限载荷,弹塑性解,:,由基本方程可得,当,桁架全部进入塑性状态,对应的载荷为,塑性解,:,由基本方程可得,在,P,由零逐渐增加(单调加载)的过程中,桁架变形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例一薄壁圆管同时受拉,扭和内压作用,有应力分量,泊松比求:,()当应力分量之间保持比例从零开,始加载,问多大时开始进入屈服?,()开始屈服后,继续给以应力增量,满足,及求对应的及值,分别对,Mises,和,Tresca,两种屈服条件进行分析,Mises,:,屈服准则为,代入上式得到,屈服后,增量本构关系为:,Tresca,:,因为,所以,屈服准则为:,将其展开后得,将该式微分,得,时达到屈服,简例,3:,讨论矩形截面梁的弹塑性纯弯曲问题,设截面高为,h,宽为,b,,材料是理想弹塑性的梁,两端受到弯矩,M,作用。,设梁无论是处于弹性状态还是塑性状态,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假设仍成立,且截面上只有正应力作用,其它应力分量都为零。对于纯弯曲情形,可以证明这两个假定在圣维南意义下是精确成立的。即满足平衡方程、应变协调方程、应力,应变关系和圣难南边界条件。,取,轴为中性轴,则由力的平衡关系可知,梁中正应力,满足如下关系,(5.4-1),式,(5.4-1),中的第二式表示轴向力等于零,正应力,应为对称分布,因此表示弯矩的第一式方可写成后一形式。,1),弹性阶段,由平面假设,(5.4-2),式中,分别为曲率和曲率半径。若规定挠度,向下为正,则在小变形条件下曲率与挠度的关系为,当弯矩,M,从零开始增加,梁的截面先处于弹性阶段,则其应力为,(5.4-3),将式,(5.4-3),代入式,(5.4-1),中的第一式,得,其中,(5.4-4),从,(5.4-4),式可知,弯矩,M,与曲率,k,呈线形关系,且,将它代入式,(5.4-5),式,(5.4-5),与材料力学的结果完全一样,表明应力,在梁的横截面呈线性分布,即与,成比例,且随着弯矩,的增加,梁的上下最外层最先达到屈服应力,对应的弯矩称为弹性极限弯矩,记为,。由,(5.4-5),式可得,弹性极限弯矩,为,(5.4-6),记梁处于弹性极限弯矩状态下的曲率为,,则由,(5.4-4),式得,(5.4-7),2,)弹塑性阶段,当,,梁截面中外层纤维的应变继续增大,而应力值仍你持为,塑,性区逐渐向中性轴方向扩展,但整个截面尚未完全进入塑性,其应力分布如图,(5.4c),所示,,(a)(b)(c)(d),图,5.4,梁横截面随弯矩增大的应力分布示意图,设弹塑性交界面为,,则各部分应力为:,(5.4-8),由于交界面处的应力为,,即,由上式可得相应的曲率,与,为,(5.4-9),显然,,是,的函数,其符号与,相同。此时,截面上的弯矩为,(5.4-10),得,(5.4-11),由式,(5.4-10),可见,随着,的增加,,将逐渐减小,最后,这时梁的整个截面的应力达到,,如图所示,记此时的弯矩为,并称为,塑性极限弯矩,。,由式,(5.4-10),得塑性极限弯矩,为,为截面形状系数。对于矩形截面,采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可求出其它对称截面梁的,值。如工字梁截面,,圆截面,,薄壁圆管为,(,.,-11),由,(5.4-11),的第一式可得弹塑性阶段的曲率为,屈服,阶段,但中间部分尚处在弹性阶段,根据平面假设的变形特性使塑性变形的大小受到了限制,即处于约束塑性变形阶段,且将随着梁的曲率而增大,这时梁的,曲率完全由中间的弹性部分所控制,。最后,梁的弯矩达到,塑性极限,弯矩,即整个截面都处于,塑性状态,.,需注意的是,当,后,上下边的部分区域己进入,塑性,习题,5-1,用逆解法求解圆柱体的扭转问题,3.3,悬臂梁受均匀分布载荷作用,不计自重的悬臂梁受到均匀分布的载荷作用,也可以采用多项式的叠加求解,现考虑另外一种方法,.,q,O,L,y,x,y,h/2,1,h/2,z,O,幻灯片,79,弯曲应力 主要由弯矩产生的,剪应力 主要是由剪力,Q,产生的,而挤压应力 主要由载荷,q,产生的,现因,q,为常数,所以,可以假定,对于不同的 的分布相同,也就是说,仅仅是,y,的函数,即,于是有,:,而,这里的 和 是,y,的任意函数,.,这个应力函数必须满足双调和方程,所以,代入双调和方程后,得,(a),函数,和 必须满足,这是,x,的二次方程,但是它有无穷个根,(,梁内所有的,x,都满足它,),因此,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应该等于零,即,根据前面两个方程,有,根据第三个方程,有,积分该式,(b),(c),将式,(b),(c),代入应力函数,(a),得,因此得到应力分量为,这些应力分量是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协调方程,.,(d),边界条件为,:,(f),(e),(g),根据边界条件,(g),的第三式可得,根据边界条件,(e),和,(f),可得,将系数代入应力分量得,幻灯片,75,再由边界条件,(g),的前面两式可得,代入应力分量,且有 可得,这个应力表达式和材料力学结果比较,可以发现剪应力与材料力学一样,正应力 增加了一个修正项,:,根据材料力学的方法,在圆拄体扭转时,截面上发生与半径垂直且与点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例的剪应力,这里 表示单位长度的扭转角,.,将 向,Ox,和,Oy,轴方向分解,其中,假设其余的应力分量全为零,则,上面的解在体力为零时,是满足平衡微分方程的,.,现在校核是否满足边界条件,.,边界条件,(,侧面,).,在圆柱侧面上,有,将应力代入上面,应力满足圆柱侧面上的边界条件,.,考察圆柱的两端,在,z,=,l,处,边界条件变为,:,即,:,如果他们也静力等效于扭矩,M,则应力分量,静力上等效于扭矩,M,而其具体分布情况是不清楚的,因此,对应力分量,也只能从放松的意义上要求它们满足,z=L,这一端的边界条件,根据题设条件,作用于,z=L,端面上的外力,就是圆柱体扭装时的解,事实上端面上的,主矢投影,为,:,端面上的,主矩,为,:,例,6.1,设一简支梁的中部上、下两表面,在,范围内对称地作用均布载荷,.,(,如图,6.7,所示,),。,如此梁的厚度为,1,个单位,不计体力,,试求其应力分量。,图,6.7,局部受均布载荷简支粱,解:首先将载荷展开为富,里叶级数,最普遍的情况下,,上部边界,(,),和下部边界,(,),的载荷分别表示为,(1),注意载荷实际作用区域为,(2),式中,表示整个梁的均匀分布载荷,式,(1),中的全部系数均,可用富里叶系数的公式求出。,由图,6.7,可知,所示载荷对称于,轴,是,的偶函数,故式,(1),的展开式只含,及余弦项,其中,(3),而系数,可由载荷展开式,运用通常求富里叶系数的办法,两边乘以,,并在区间,积分,有,由此可得,由于,为任意整数,所以可换成,,于是得,同理也可得,。,(4),将,代入上式可得,(5),由于常数,的存在,,该问题可理解为上、下分别作用均布载荷,,,再加上后面的三角级数所表示的载荷,。,于是,可以分别计算每一部分载荷所产生的应力,然后再叠加。,对于上、下面作用均布压缩载荷,,相应的应力分量为,(6),而,,,这些载荷所产生的应力分量,可依据应力函数表达式求得,即,(7),式中,,各个常数可由边界条件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