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一课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4412447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2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2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6.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西安市第三中学,课前默写:,1.三大类成因不同的岩石,2.看图写出字母及数字表示的含义:,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参考答案,【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B 2.D 3.C 4.D 5.B 6.A 7.C 8.D,二、综合题,矿物 矿产 岩石,【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B 2.B 3.B 4.C 5.B 6.A 7.D 8.BC 9.BD 10.AD,二、综合题,1.(1)石灰岩 沉积岩 (2)是,(3)大理岩 (4)喀斯特(或岩溶),2.(1)(2)岩浆岩 沉积岩,温馨提示,课前准备:,课本、,导学案、双色笔、笔记本、地图册等,课堂目标:,激情高效,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一课时),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结合实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识别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学习目标,内容,根据学案和教材,个人独立完成学案“自主学习”,要求,1.,全力投入,合作高效。,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尽力得出自己的结论,。,目标,梳理课本知识,勾画出重难点。,将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填写到“我的疑问”处。,(自主学习 10分钟),要求:,惜时高效,个人独立完成,保持安静。,重点讲析,难点点拨,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变化的,2.,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板块理论,六大板块,板块与地貌,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 极 洲 板 块,注意: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范围。,、板块张裂生长边界,、板块碰撞消亡边界,海上,:,海岭,陆上,:,裂谷,eg,:,东非大裂谷,eg,:,大洋中脊,.,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海上:深海沟,eg,:,马里亚纳海沟,海陆交界处:岛弧或弧形列岛,海陆交界处:海岸山脉,eg,:,落基山脉(北美)、安第斯山脉(南美),.,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巨大的山脉,eg,: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的定义,2,、褶皱,3,、断层,4,、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褶 皱,形成原因?,基本形态?,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背斜(中间向上拱起),向斜(中间向下凹陷),因碰撞或挤压作用,使沉积岩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背斜,向斜,1,2,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1.,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褶皱形成初期,由于岩层受侵蚀很小,,背斜形成山,向斜形成谷,背斜,向斜,1,2,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2.,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在经受外力侵蚀的过程中,,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的影响,,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而侵蚀程度较小,反而成为山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背斜,向斜,1,2,3,一段时间后,由于差别侵蚀,背斜部位反而低于向斜部位,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所以,我们无法用地形特征来准确判定是背斜还是向斜。,背斜,新老新,背斜构造图,老,-,新,-,老,向斜构造图,断 层,形成原因?,地表形态?,断层线,断层面,地垒,:,庐山、华山、峨眉山等,地堑,:,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地垒,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地堑,断层线,断层: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构造地貌,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洞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背斜,储油构造,向斜,储水构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地堑是,。,(2),从地形上看,,C,处是,,形成原因是,。,(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处。,(4),图中五个部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是,。,山,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内容,根据学案和教材,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要求,1.,全力投入,合作高效。,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尽力得出自己的结论,。,目标,1.,各组:组长调控高效学习状态,。,2.,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评价,1.,组长记录好本组成员的学习表现,做好评价。,2.,自主学习效果好,表现较好的小组,可适当加分。,(合作探究,5,分钟),要求:,1.,起立讨论,小组长先安排任务,再小组内集中讨论,解决好全部展示问题。,2.,讨论时,手不离笔、随时记录。,3.,总结归纳未决的疑难和新生成的问题,做好记录,准备质疑。,目标:全部参与,讨论高效,每个同学都能谈出符合自己目前水平的看法。,要求:,1.,快速写出本组结论。,2.,注意语言规范。,3.,其他同学关注展示,记录、修改完善自己的结论。,我的课堂我做主,(展示,5,分钟),展示内容,展示小组,位置,探究,1,2,组,5,后黑板,探究,2,5,组,5,后黑板,10,组,5,补充,锦上添花我来评,(点评,5,分钟),展示内容,展示小组,点评小组,探究,1,2,组,5,5,组,2,探究,2,5,组,5,8,组,2,点评要求,:,1.,点评者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并给展示、补充小组赋分。,2.,未点评的同学(可拿好纸笔,离开座位,找到合适位置)注意倾听,认真记录。对展示点评的内容可进行补充或拓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点评最精彩?,据科学家计算:两千万年来,珠穆朗玛峰地区一共抬升了约两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现在只有,8 844.43,米;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按这样的速度,用,2 000,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可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和深度基本未变。,1,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2,有人说外力作用是地球表面的雕刻师,这一说法是否有道理?,3,“坚如磐石”、“稳如泰山”是否符合科学道理,简要说明理由。,探究点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珠穆朗玛峰在受内力作用抬升地壳的同时,又受外力的侵蚀作用,但仍以内力作用为主;渤海地区在受外力泥沙沉积的同时,地壳又在不断下沉,所以出现了这两种看似错误的地理事象。,2,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发生隆起或凹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对地表进行精心雕刻,使地形多样化。,3,不符合。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即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使地壳物质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某些岩石被破坏,某些新的岩石又会重新生成。,探究点二,用竹片代表岩层,当竹片受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向上拱起,表示背斜,背斜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表示向斜,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火山和地震常出现在岩层易断裂处,即活跃的断层处或板块交界处。,3.(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7(2)背斜山岭向斜谷地或盆地,(3)活跃的断层处或板块交界处,8(1)木片、塑料泡沫或三合板(材料需要既有刚性又有塑性)。,(2)向上弯曲处,顶部受张力作用,材料易破碎。,2.2,(第二课时)参考答案,【,课堂检测,】,1.B 2.A 3.A 4.C 5.B 6.B 7.A 8.C 9.C 10.C 11.B,【,课后练习,】,1.A 2.C 3.C 4.B 5.D 6.C 7.B 8.C,(1)A,南极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非洲板块,F,亚欧板块,(2),和,板块的消亡边界,(3),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学 案 装 订 线,1.3,地球的运动(复习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 2 C 3 B 4 A 5 D 6 D 7 C 8 C 9 D 10 A 11 D,二、综合题。,序号,二分二至,的名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北半球),A,夏至,北回归线,昼长夜短,B,春分,赤道,昼夜等长,C,冬至,南回归线,昼短夜长,D,秋分,赤道,昼夜等长,2,、(,1,)南极点(,S,)(,2,)东南(,3,)晨昏线 晨线(,4,)冬至,12 22 17,(,5,),18 3,3,、(,1,)(,23.5S,,,120W,),90 16:00,(,2,)正北 北温 冬至(,3,)西 东 自转,4,、(,1,),10E,北(,2,),A,一半(,3,),2 2,(,4,)东南,课堂小结,1,、自我总结学习内容。,2,、完成,【,我的知识网络图,】,。,3,、评出课堂表现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