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社会性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411243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社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十三章社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十三章社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亲子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的发展,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什么是社会性发展?,它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社会性发展的内容,1.,亲子关系的发展,2.,同伴关系的发展,3.,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二、亲子关系的发展,什么是亲子关系?,它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是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什么是依恋,?,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狭义的亲子关系,称为依恋,它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的发展,(一)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1.0-3,个月:无差别社会性反应的阶段,2.3-6,个月:有差别社会性反应的阶段,3.6,个月,-3,岁:特殊情感连接的阶段,(二)婴儿依恋的类型(利用,“陌生情景”,实验),1.,安全型(较好的依恋类型),2.,回避型(无依恋的儿童),3.,抵抗型,4.,混乱型,如何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亲子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性?,(,1,)提供丰富的刺激,。,(沙袋婴儿、,孤儿院的孩子),(,2,)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直接影响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电影演员陈强和儿子陈佩思,葛存壮最好的作品:葛优,杨少华、杨议父子,亲子关系类型,1.,民主型,对孩子慈祥、诚恳,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孩子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2.,专制型,给孩子的温柔、培养、慈祥、同情较少,对孩子过多干预和禁止,对子女态度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的需要,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定有不同的表示;,3.,放任型,对孩子一般关怀过度,百依百顺;或是消极的,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或只看到子女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或任其发展;,美国合格父母,10,条标准,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2,、,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3,、父母之间互相,谅解,;,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7,、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9,、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气。,第三节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3,岁,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各玩各的;,4,岁,联系性游戏逐渐最多,偶尔出现联系;,5,岁,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二、影响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外表,社交技能,三、同伴交往有什么重要性?,同伴交往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习,社交,,待人友好,。,亲子交往儿童处在被关心的地位,同伴交往处于平等地位。,(,2,)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轻松、活泼、愉快。,旅游,同伴交往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3,)同伴交流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一起操作玩具,交流,(,4,)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同伴象一面镜子,幼儿一定要过集体生活。,三、学前期同伴关系中的问题儿童,(一)被忽视型幼儿,体质弱、力气小、能力较差;行为较少,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太活泼、胆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在交往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且不善交往;孤独感较重,对没有同伴与自己玩感到比较难过与不安;,(二)被排斥型幼儿,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会玩、性格外向、脾气暴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第四节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一、性别角色与学前儿童的性别行为,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它属于一种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一)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二)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三)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三、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一)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二)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进入,3,岁,后,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第五节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别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前提,也可以作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一、移情能力的发展,(一)移情的作用,1.,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2.,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羞愧感;,(二)学前儿童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1.,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2.,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3.,水平随着儿童完成任务难度而变化的,4.,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三)移情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1.,家庭教育因素,2.,同伴交往,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一)亲社会行为的萌芽(,2,岁左右),(二)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36,、,7,岁),1.,合作行为发展迅速,2.,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的对象的不同而变化,3.,出现明显的个性差异,三、亲社会行为的步骤,认识(受否认识到陷入困境中人的线索 ),决定:关系、自己的心境、自我认知,行动:观点采择、工具性知识,四、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的益处,可以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满足感;,建立能力感知;,提供融入社会情境的通道;,促进正在发展中的关系;,增加接受帮助或合作的机会;,营造积极的团体氛围;,五、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一)社会生活环境,1.,社会文化,2.,电视媒介,(二)儿童的日常生活环境,1.,家庭(榜样,&,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要原因,),2.,同伴(模仿,&,强化),(三)移情,(,根本的、内在因素,),六、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从哪些方面入手?,(,1,)移情训练,听故事、角色扮演,续编故事,(,2,)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当别人抢你的东西时,该怎么办?,武力推开。喊“讨厌”并拒绝。找老师解决。放弃。“别抢,一块玩”,游戏:,5,个孩子分,3,个苹果,学会分享和谦让,(,3,)善用精神奖励,口头表扬亲社会行为:如帮助别人,通过故事讲道理,不要频繁使用“红花”和“五角星”,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桌子上有,2,个机器猫玩具,三个小朋友都想玩,,该怎么办?请说出,3,种解决办法。,第六节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一)父母的惩罚,(二)榜样,(三)强化,(四)挫折,三、成人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时所使用的有效策略,模仿,强化,直接指导:,减少幼儿生活中的挫折感;帮助幼儿感到有能力;教给幼儿亲社会性的行为;通过,冲突协调,来教会幼儿代替攻击性行为的其他选择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