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泌尿系统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369580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泌尿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生理学泌尿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生理学泌尿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生理学泌尿系统,*,第十三章 排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理学泌尿系统,第十三章 排泄,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肾的结构,第三节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第四节 尿的生成过程,第五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第六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第七节 排尿,生理学泌尿系统,第十三章 排泄第一节 概述生理学泌尿系统,一、泌尿系统组成,泌尿系统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是重要的,排泄器官,。,第一节,概 述,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尿酸、尿素、水和无机盐等代谢终产物。,人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生理学泌尿系统,一、泌尿系统组成泌尿系统组成肾是重要的排泄器官。第一节 概,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排 泄 器 官 排 泄 物,肾 脏 水、尿素、肌酐、盐类、,药物、毒物、色素等,肺 脏,co,2,、水、挥发性药物等,皮肤及汗腺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消 化 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胆色素,毒物等,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二、排泄的途径,生理学泌尿系统,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二、排泄的途径生理学泌尿系统,三、肾脏功能,(,一,),泌尿,:,排泄,;,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二,),内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生理学泌尿系统,三、肾脏功能生理学泌尿系统,第二节 肾的结构,一、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二、肾的组织结构,三、肾的血循环及特点,生理学泌尿系统,第二节 肾的结构一、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生理学泌尿系统,肾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长轴向外,下倾斜,呈“八”字型布置。左右肾高度不同,其上、下端和后方,与椎骨、肋骨关系,重要,前方与部分腹腔器官相,毗邻,。,1.肾的位置,一、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生理学泌尿系统,肾位于腹后壁、1.肾的位置一、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生,肾的位置与形态,生理学泌尿系统,肾的位置与形态生理学泌尿系统,2.肾的形态,肾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外形似蚕豆状,,每侧肾长约11.5,cm,,平均重量120150,g。(,左重于右,男重于女)。,上、下两端;,肾 前、后两面;,内、外侧两缘。,肾的外形上有,肾门、肾蒂和肾窦,三个重要结构。,生理学泌尿系统,2.肾的形态 肾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外形似蚕豆状,每侧肾,3.肾的构造,被膜,(纤维膜),肾实质,皮质,皮质:,颜色较深,髓质:,颜色较浅,肾盂:漏斗状,生理学泌尿系统,3.肾的构造被膜(纤维膜)皮质皮质:颜色较深肾盂:漏斗状生理,肾脏的一般结构,肾实质分,皮质:,皮质迷路:,肾小体,髓放线:,直的肾小管,肾柱,: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髓质,:,肾锥体,(1520个),(23个),肾乳头 肾小盏,(78个),(23个),肾大盏,(23个),(23个),输尿管 肾盂,(1个),髓放线,生理学泌尿系统,肾脏的一般结构肾实质分髓放线生理学泌尿系统,皮质迷路,髓放线,皮质,髓质,肾小叶,生理学泌尿系统,皮质迷路髓放线皮质髓质肾小叶生理学泌尿系统,包括:,肾单位,集合管,乳头管,二、肾的组织结构,生理学泌尿系统,包括:二、肾的组织结构生理学泌尿系统,(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约有,80-12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但由于其在尿液浓缩与稀释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可把集合管视为肾小管的终末部分。,生理学泌尿系统,(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理学泌尿系,1,、肾单位结构,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髓袢细端,远,端,小管,袢升细段,袢升粗段,远曲小管,袢降粗段,近曲小管,袢降细段,生理学泌尿系统,1、肾单位结构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近端小管髓袢细端远端小管袢升,肾单位,肾小球 分布在,肾小囊 皮质,分布在皮,质和髓质,肾小体,肾小管,肾 单 位,肾小囊,肾小球,肾单位,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管,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 单,(,1,),肾小体,球形,,直径约150250微米,大小不等。,两个极,,血管极和尿极。,由中央部的,肾小球,和包绕其外的,肾小囊,组成。,生理学泌尿系统,(1)肾小体球形,直径约150250微米,大小不等。生理学,肾小体的结构,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尿极,壁层,脏层,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小体的结构入球小出球小动脉尿极壁层脏层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反复分支形成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网。,为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间的毛细血管网,属于,有孔毛细血管。,由于入球动脉的压力较高,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从毛细血管壁滤出,生成原尿,,进入肾小囊。,平均一昼夜可生成,180升,原尿。,肾小球,生理学泌尿系统, 肾小球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小囊:,是近球小管的盲端膨大凹陷形成。分内外两层 ,内层紧贴毛细血管壁,外层与肾小管壁相连,两层之间的腔隙称,囊腔,,与肾小管管腔相通。,电镜下的结构,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脏层:包在血管球外面,又称,足细胞,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 2040,nm,裂孔膜,(,裂孔上的一层薄膜,),毛细血管内皮有孔,孔径50100,nm,壁层,脏层,足细胞,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小囊:壁层脏层足细胞生理学泌尿系统,组成,(三层),:,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足细胞裂孔膜,滤过屏障(滤过膜),位于血管球毛细血管腔到肾小囊腔之间的结构。,足细胞是肾小囊脏层,生理学泌尿系统,滤过屏障(滤过膜)足细胞是肾小囊脏层,(,2,)肾小管,位于肾小体 和集合小管 之间。,肾小管平均长约,30,50,mm,,,均由单层上皮构成,生理学泌尿系统,(2)肾小管位于肾小体 和集合小管 之间。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小管,肾小管长而弯曲,分为三段:,近端小管,,包括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前者与肾小囊相连。,髓袢细段,,分降支和升支两部分。,远端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其远端与集合管相连。,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小管肾小管长而弯曲,分为三段:生理学泌尿系统,近曲小管,此管上连肾小囊腔是肾小管中最粗的一段,盘曲在所属肾小体周围。,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小而不规则,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重要部分。细胞的游离面有,刷毛缘,。,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刷毛缘是由微绒毛组成。这些结构都扩大了细胞表面积,有利于,重吸收作用,。,生理学泌尿系统,近曲小管 此管上连肾小囊腔是肾小管中最粗的一段,盘曲在所属,髓袢降支和升支,髓袢为一,U,字形,小管,由三段组成:第一段为降支粗段;第二段为细段呈,U,形;第三段为升支粗段。第一段及第二段的降支部分又统称为,降支,,第二段的升支及第三段又统称为,升支,。,它们分别由扁平和立方上皮构成。不同部位的肾单位髓袢的,长度不同,。,皮质肾单位的髓袢较短,,薄壁段很短或缺少。近,髓肾单位的髓袢则较长,,一直深入髓质可达锥体乳头。,这类髓袢对尿的,浓缩有特殊的功能。,生理学泌尿系统,髓袢降支和升支 髓袢为一U字形小管,由三段组成:第一段为降,远曲小管,较短。,迂曲盘绕在所属肾小体附近,与近曲小管相邻。,管壁由立方形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大而规则。其末端与,集合管相连,。,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生理学泌尿系统,远曲小管 较短。生理学泌尿系统,肾皮质,(高倍),近曲小管有,刷毛缘,(是由微绒毛(电镜可见)组成),刷毛缘,生理学泌尿系统,肾皮质(高倍)近曲小管有刷毛缘(是由微绒毛(电镜可见)组成),近曲小管超微结构模式图,生理学泌尿系统,近曲小管超微结构模式图生理学泌尿系统,2,、肾单位的种类,皮质肾单位,占90%,(,髓袢较短),髓质肾单位,占,10%,(,髓袢则较长),生理学泌尿系统,2、肾单位的种类 皮质肾单位 占90%,两种肾单位比较,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数 量,多,(85-90%),A,口径,少,(10-15%),体 积,较大,较小,A,入,A,出,21,A,入,A,出,A,出,后的毛细血管,袢长度,分布于皮质部,的肾小管周围,还形成,U,形,的直小血管,肾素含量,短,长,多,少,生理学泌尿系统,两种肾单位比较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数 量多(85-90%,(二),集合管与乳头管,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管在皮质内陆续汇集到,集合管。,集合管为一直管,从皮质直行通过髓质。,管壁由立方或柱状上皮构成。现认为集合管亦有与远曲小管,同样,具有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许多集合管汇入,乳头管,,然后通到,肾小盏。,生理学泌尿系统,(二)集合管与乳头管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管在皮质内陆续汇集到集,肾髓质,细段,集合,小管,毛细,血管,生理学泌尿系统,肾髓质细段集合毛细生理学泌尿系统,(三),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位于肾小体三角区。,生理学泌尿系统,(三)肾小球旁器生理学泌尿系统,球旁复合体模式图,致密斑,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生理学泌尿系统,球旁复合体模式图致密斑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生理学泌尿系统,1、球旁细胞:,球旁细胞是入球小动脉壁中膜,平滑肌,分化成的肌上皮细胞。,生理功能:,分泌肾素:体积甚大,内含分泌颗粒,可分泌肾素,与调节血压有关。,肾素分泌:受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刺激肾素分泌。,生理学泌尿系统,1、球旁细胞:球旁细胞是入球小动脉壁中膜平滑肌分化成的肌上皮,2、致密斑,(,化学感受器),致密斑是远曲小管起始部,贴近入球小动脉球旁细胞处的上皮细胞,。,生理功能,:,调节肾素的释放。,致密斑可感受远曲小管液中,NaCl,含量和小管液流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邻近的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生理学泌尿系统,2、致密斑(化学感受器)致密斑是远曲小管起始部,贴近入球小动,3、球外系膜细胞,又称间质细胞、极垫细胞、系膜细胞。,生理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与吞噬和收缩功能有关。,球旁细胞,系膜细胞,生理学泌尿系统,3、球外系膜细胞又称间质细胞、极垫细胞、系膜细胞。球旁细胞系,三、肾的血液循环及特点,1,、肾的血液循环,肾,动脉 叶间动脉 弓状动脉 小叶间动脉 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球后毛细血管网,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肾静脉,体循环,肾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动脉直接起自于腹主动脉,所以血流量很大。,生理学泌尿系统,三、肾的血液循环及特点1、肾的血液循环肾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生理学泌尿系统,生理学泌尿系统,2,、肾血液循环特点,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粗,流量大,,流量心输出量,1/4,1/5,;(利于原尿的形成),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利于滤过;,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血压,低,利于重吸收, 血流量相对稳定,生理学泌尿系统,2、肾血液循环特点生理学泌尿系统,第三节 尿液及其形成过程,一、尿液,正常尿液为,淡黄色,比重在1.015 - 1.025之间,渗透压一般,高于血浆,呈酸性,,pH,值在,5.0-7.0,之间,正常人的尿量 24小时, 为1000-2000,ml,,一般为,1500,ml,。,多尿,:24小时 尿量超过 2500,ml.,少尿,:24小时 尿量在 100 - 500,ml,之间。,无尿,:24小时 尿量少于 100,ml。,生理学泌尿系统,第三节 尿液及其形成过程一、尿液正常尿液为淡黄色生理学泌尿,尿的生成分三个连续环节:,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二、,尿的生成过程,生理学泌尿系统,尿的生成分三个连续环节:二、尿的生成过程生理学泌尿系统,(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三要素,:,屏障,动力,阻力,生理学泌尿系统,(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滤过三要素: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肾小球滤液的过程,。,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生理学泌尿系统,滤过的实验证据,:,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而且,渗透压,和,pH,值,也与血浆近似。,原尿,=,血浆的超滤液。,生理学泌尿系统,滤过的实验证据: 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生理学泌尿系统,1、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1,)滤过膜的结构组成,(,2,)滤过膜的通透性,(,3,)滤过面积,生理学泌尿系统,1、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1)滤过膜的结构组成生理学泌尿,(,1,)滤过膜的,结构组成,内皮(有孔),基膜(融合),裂孔膜(足细胞),血尿屏障,厚,0.1 m,分子量小于,69000,的物质可以通过。,内皮细胞,基膜,足细胞,裂孔膜,生理学泌尿系统,(1)滤过膜的内皮(有孔)血尿屏障内皮细胞基膜足细胞裂孔膜,(2)滤过膜的通透性,机械屏障,:指由滤过膜,三层结构,上孔道所构成的屏障。,小分子的物质易通过,(分子量小于,69000,)。,电荷屏障,:滤过膜三层结构的表面都覆盖有一层,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这就使带,负电荷,的物质不易通过,而,带正电荷的物质较易通过,。,人体两侧肾脏的肾单位总数达,200,万个,总滤过面积约1.5,m,2,,,十分有利于滤过。,(3)滤过面积,( 1.5,m,2,),生理学泌尿系统,(2)滤过膜的通透性 机械屏障:指由滤过膜三层结构上孔道所,滤过膜,滤过屏障,外层,中层,内层,水分子,阳离子,葡萄糖,小分子阴离子,白蛋白,蛋白质,滤液组成,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生理学泌尿系统,滤过膜滤过屏障外层中层内层水分子阳离子葡萄糖小分子阴离子,2、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动力基础,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取决于滤过力量与抗滤过力量的,差值。,有效滤过压由三种力组成,根据三种力作用方向的不同,可列出下式:,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生理学泌尿系统,2、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动力基础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入球端,有效滤过压,=45(25+10),=10mmHg,0,有滤液生成,出球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0,无滤液生成,2,、,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生理学泌尿系统,入球端 出球端2、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3,、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滤过膜的通透性及滤过面积的改变;,有效滤过压的改变;,肾血浆流量的变化。,生理学泌尿系统,3、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滤过膜的通透,(,1,),滤过膜的变化,滤过系数的变化对肾小球滤过率具有重要影响,在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与通透性都是比较稳定。,当,肾疾病,引起滤过膜面积和通透性发生改变时,肾小球滤过率也将发生显著变化。例如:,肾小球炎症,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可出现,蛋白尿,甚至血尿,。,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滤过膜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造成,少尿,甚至无尿及,水肿,。,生理学泌尿系统,(1)滤过膜的变化滤过系数的变化对肾小球滤过率具有重要影响生,(,2,)有效滤过压的变动,有效滤过压决定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三者之中有一个因素改变都会引起滤过压的变动。不过,最经常变动的因素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 ,滤过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 ,滤过量减少。,生理学泌尿系统,(2)有效滤过压的变动有效滤过压决定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3,)肾血流量的变动,肾血流量受,自身调节,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双重作用。在不同生理情况下(如静息、体位变化、肌肉运动和情绪激动等),可使肾血流量在不同水平上保持相对恒定,但肾血流量的变化也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发生明显改变。,生理学泌尿系统,(3)肾血流量的变动肾血流量受自身调节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双,4,、原尿是超滤液,生理学泌尿系统,4、原尿是超滤液 生理学泌尿系统,滤过膜(滤过屏障),肾小体功能,:形成滤液(原尿),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分子量(小于,69000,),电荷(正电荷),滤过膜结构因素影响,生理学泌尿系统,滤过膜(滤过屏障) 肾小体功能:形成滤液(原尿) 有孔内皮分,(,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重吸收,:,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主要在,近曲小管,。,生理学泌尿系统,(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重吸收: 指小管上,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水,900 980 960 1.1,蛋白质,80,微量,0 -,葡萄糖,1 1 0 -,Na,+,3.3 3.3 3.5 1.1,Cl,-,3.7 3.7 6.0 1.6,K,+,0.2 0.2 1.5 7.5,尿酸,0.02 0.02 0.5 25.0,尿素,0.3 0.3 20.0 67.0,肌酐,0.01 0.01 1.5 150.0,氨,0.001 0.001 0.4 400.0,重吸收的证据,:,比较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分的质和量可见:,蛋白质、葡萄糖原尿中有终尿中无,(=,重吸收,),;,比较原尿与终尿量:,原尿量,=125ml/min60,24=,180L/d,终尿量,=,1,2L/d,(=,重吸收,),生理学泌尿系统,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重吸收的证据: ,重吸收的方式,被动:,尿素和水,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葡萄糖、氨基酸、,Cl,-,、Na,+,、K,+,等。,血管腔,生理学泌尿系统,重吸收的方式 被动:尿素和水血管腔生理学泌尿系统,重吸收部位与功能,(,1,),近曲小管:是物质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Na,+,、,K,+,、,Cl,-,、,HC0,-,3,等绝大部分在此段重吸收。,(,2,),髓袢:主要吸收一部分水和氯化钠。,在尿液的浓缩稀释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Na,+,等,主要功能为,参与机体对体液及酸碱度的调节等,,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起主要作用。,生理学泌尿系统,重吸收部位与功能(1)近曲小管:是物质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原,重吸收的几种物质,氨基酸、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90%,以上的,Na+ Cl-,、,85%,的,HCO3-,被重吸收。,H,2,O,绝大部分被重吸收。,70%,的,K+,被重吸收。,生理学泌尿系统,重吸收的几种物质生理学泌尿系统,1,、葡萄糖的重吸收,(,1,),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曲小管,(,尤其前半段,),。,(,2,),重吸收机制,:,继发主动(协同转运)。,葡萄糖,小管上皮细胞内,K,+,Na,+,(,3,)重吸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可能与协同转运载体的数目有限有关),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值,:,160,180mg/100ml,(,8.9,10.1mmol/L,),生理学泌尿系统,1、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小管上皮细胞内 K+Na+(3)重,2,、,氨基酸、蛋白质的重吸收,吸收的部位:主要在近曲小管。,吸收的方式:,主动吸收。,3,、,水的重吸收,(,1,)重吸收率,99%。,(,2,)除髓袢升支对水分不通透外,其余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均能重吸收水: 6570在近端小管; 10在髓袢降支细段; 10在远曲小管; 10在集合管。,(,3,)重,吸收的方式:,被动。,生理学泌尿系统,2、氨基酸、蛋白质的重吸收吸收的部位:主要在近曲小管。3、,泌尿小管各段在肾内的分布,生理学泌尿系统,泌尿小管各段在肾内的分布生理学泌尿系统,(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分泌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中的过程。,现已证明,能够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物质主要有,H,+,、 K,+,和,NH,3,等。,排泄作用,:指管腔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质直接转入管腔中的过程。,生理学泌尿系统,(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分泌作用:肾小管和集合,(,1,),H,+,的分泌和,H,+,-Na,+,交换,部位:,H,+,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都能分泌,H,+,,,80由近曲小管分泌。,H,+,的分泌机制:,H,+,-Na,+,交换,:,H,+,的分泌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在小管细胞内生成的,H,+,与小管液中的,Na,+,以,1,1,经管腔膜的载体,逆向同步转运,,即,H,+,进入小管液,,Na,+,进入小管细胞内,这一过程称为,H,+,-Na,+,交换。,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生理学泌尿系统,(1)H+的分泌和H+-Na+交换 部位: H,意义,肾小管每分泌一个,H,+,入小管液,就可从小管液中重吸收一个,Na,+,和一个,HCO,3,-,入血,实现,排酸保碱,作用,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泌,H,+,是有限度的,:,当小管液,pH,值,4.5,时,泌,H,+,则停止。,生理学泌尿系统,意义肾小管每分泌一个H+入小管液,就可从小管液中重吸收一个,H,+,的分泌和,H,+,-Na,+,交换,排酸保碱,维持对体内,酸碱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理学泌尿系统,H+的分泌和H+-Na+交换排酸保碱维持对体内酸碱平衡具有十,(,2,),K,+,的分泌和,K,+,-Na,+,交换,部位:主要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K,+,的分泌是一种顺浓度差,被动,转运,过程。,K,+,的分泌机制:,K,+,-Na,+,交换:,K,+,的分泌与,Na,+,的重吸收有密切联系。因为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在重吸收,Na,+,的同时伴随有,K,+,的分泌,两者转运方向相反,且互相关联,故为,K,+,-Na,+,交换,。,生理学泌尿系统,(2)K+的分泌和K+-Na+交换 部位:主要在远曲小管和,K,+,-Na,+,交换,生理学泌尿系统,K+-Na+交换生理学泌尿系统,(3),NH,3,的分泌,来源: 谷氨酰胺脱氨,,NH,3,扩散入管腔中,NH,3,H,+, NH,4,+,NH,3,的分沁与,H,+,的分泌密切相关,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H,+,分泌的增加可促使,NH,3,分泌也增多,在排出大量铵盐的同时,还尽量把,Na,+,转换回血,从而起,排酸保碱,作用。,生理学泌尿系统,(3)NH3的分泌 H+分泌的增加可促使NH3分泌也增,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小管分泌,H,+,、 K,+,和,NH,3,功能的意义,(1) 保持正常的血浆,NaHCO,3,浓度:肾小球滤出的,NaHCO,3,和,NaCl,等所解离的,Na,+,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 由肾小管细胞生成的,HCO,3,-,也扩散回血液,与,Na,+,重新结合为,NaHCO,3,。,(2) NaHCO,3,是血浆中对固定酸起缓冲作用的最重要,弱酸盐,。因此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及其与,Na,+,的交换,在机体的酸碱平衡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理学泌尿系统,肾小管分泌H+、 K+和NH3功能的意义(1) 保持正常的,(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作用,(1) 正常机体产生的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既从肾小球滤过,又能由肾小管排泄;,(2),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则主要通过近端小管的排泄,排到小管腔,再排出体外。,生理学泌尿系统,(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作用 (1) 正常机体产生的肌酐、,血液,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血液,物质的滤过,原尿,物质的重吸收,终尿,毛细血管,小结:尿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形成,终尿,尿的生成过程是在肾单位进行的,生理学泌尿系统,血液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血液物质的滤过 原尿物质的重吸,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一般为300,mmol/L,),相比较而确定的。,尿渗压血渗压高渗尿尿浓缩,(体内缺水),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尿渗压血渗压低渗尿尿稀释,(体内多水),如:大量输液、饮水多水,尿渗压血渗压等渗尿肾功,(体内多缺水),如:肾衰,正常尿液的渗透压:,600,1000mmol/L,概述:,生理学泌尿系统,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了解肾的浓缩和稀释能力,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主要在,肾脏髓质中进行,,髓质内层越发达,髓袢越长者,浓缩能力亦越强。,尿液的浓缩、稀释与肾髓质保持,高渗状态,和呈现,高渗梯度,现象有密切关系。,肾髓质高深梯度现象,则依赖于髓袢的,“,U”,型结构,所造成的,“逆流倍增”,作用。而高渗的维持,则有赖于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生理学泌尿系统,了解肾的浓缩和稀释能力,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有重要的,一,肾脏分层切片:,肾皮质,组织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比值相等,=1.0,从肾皮质向髓质逐步深入时,比值不断升高,分别为,2.0,,,3.0,,,4.0,。,一、肾髓质高渗梯度现象,生理学泌尿系统,一 肾脏分层切片:一、肾髓质高渗梯度现象生理学泌尿系统,逆流,逆流倍增,逆流交换,二、,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和保持,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与物理学中逆流系统的原理近似。,生理学泌尿系统,逆流二、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和保持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靠,髓袢“,U”,结构,逆流倍增,肾髓质高渗梯度维持靠,直小血管“,U”,结构,逆流交换,Na,+,和尿素再循环使,肾髓质保持高渗状态。,(,1,),Na,+,重吸收,(,2,)尿素再循环,生理学泌尿系统,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靠髓袢“U”结构肾髓质高渗梯度维持靠直,研究发现,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决定于:,髓袢、集合管,U,形结构的,逆流系统,(结构基础);,肾髓质高渗梯度,的状况,(,先决条件,),;,血液,ADH,的浓度,(对水重吸收的调节作用)。,生理学泌尿系统,研究发现,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决定于:生理学泌尿系统,小结:,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物质:,外髓质:,主要是,NaCl,。,内髓质:,主要是,NaCl+,尿素,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决定因素:,逆流系统,+,各段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逆流倍增现象。,生理学泌尿系统,生理学泌尿系统,生理学泌尿系统,生理学泌尿系统,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尿的生成:由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与排泄作用三个环节构成。机体对尿生成的调节是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实现的。,前文已述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因素,本节主要讨论影响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因素:即肾内,自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生理学泌尿系统,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尿的生成:由肾小球的滤过,一、肾内自身调节,(,一,),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对水重吸收的力量,(,排出,1g,溶质,,约需溶解于,15ml,水,),。,当,溶质,渗透压肾小管,(,尤其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晶体性利尿,),。,如,:,糖尿病的多尿;,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山梨醇,(,可被滤过而不被重吸收,),。,生理学泌尿系统,一、肾内自身调节生理学泌尿系统,(,二,),球,-,管平衡,指近曲小管对溶质、水的重吸收量与肾小球滤过量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的现象。,实验证明,,无论肾小球滤过率,或近曲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量是,定比重吸收,的:,即:重吸收量,/,滤过量,65,70%,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依靠,自身调节,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维持正常泌尿功能;,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肾脏血流转移到心、脑或活动的器官)。,生理学泌尿系统,(二)球-管平衡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依靠自身调节保持肾,二、神经和体液调节,(,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肾交感,N,兴奋 入球与出球小,A,收缩 肾毛细血,管压、肾血浆流量有效滤过,肾小球滤过率,;,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NaCl,的重吸收。,生理学泌尿系统,二、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N兴奋 入球与出球小A收缩,(,二,),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视上核,(,主,),、室旁核,(,次,),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分泌,尿 量 ,生理学泌尿系统,(二)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视上核(主)、室旁核 (次),血浆晶渗压,(1-2,),循环血量,(5-10,),动脉血压,低血糖,疼痛、应激,中枢渗感器,心房容感器,动脉压感器,下丘脑,:,视上核,(,主,),室旁核,(,次,),+,+,+,A D H,+,下丘脑,-,垂体束,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管周膜,V,2,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激活蛋白激酶,A,水通道从胞浆镶嵌到管腔膜上,内髓集合管尿素通透性,袢升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内髓高渗梯度,尿浓缩,尿 量 ,水重吸收,+,注:,ADH,缺乏,垂体性尿崩症,生理学泌尿系统,血浆晶渗压循环血量动脉血压低血糖中枢渗感器心房容感器动,循环血量,等适宜刺激,(,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作用:排,K,+,、保,Na,+,和保,H,2,O,血管紧张素原,生理学泌尿系统,循环血量(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作用,肾素分泌的刺激因素,:,循环血容量,肾动脉压,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肾动脉压,肾血流量,球 旁 器 细 胞,肾交感,N,兴奋,肾小球滤过率,远曲小管,Na,+,、,Cl,-,负荷,循环血容量,心房容量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肾 素,反射性,+,+,+,+,+,+,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生理学泌尿系统,肾素分泌的刺激因素:循环血容量入球小动脉致密斑感受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血,K,+,、,Na,+,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最小浓度刺激近曲小管重吸收,NaCl,;,中等浓度进一步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与释放醛固酮;,较高浓度进一步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另外:刺激肾上腺髓质和交感,N,分泌释放,NE,、,E,;刺激,ADH,、,ACTH,释放。,醛 固 酮,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排,2K,+,、保,3Na,+,、保,H,2,O,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理学泌尿系统,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血K+、Na+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第六节 尿的排放, 尿的生成是连续的,,但排尿是间歇的,。,生理学泌尿系统,第六节 尿的排放 尿的生成是连续的, 生理学泌尿系统,一、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一)输尿管,1.,输尿管的位置与形态特点,2.,输尿管的行程与功能,3.,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生理学泌尿系统,一、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一)输尿管生理学泌尿系统,1.,输尿管的位置,与形态,输尿管位于腹后壁腹膜深面。为成对细长肌性管道,能做蠕动性运动(,1-5,次,/,分)。管径0.50.7,cm,长度平均为:,男性为26.5,cm,女性为25.9,cm,。,生理学泌尿系统,1. 输尿管的位置 输尿管位于腹后壁腹膜深面。为成对细长,2.,输尿管的,行程与功能,输尿管上端与肾盂相连,在,腹膜后,腰椎两侧,下行,到盆腔,开口于膀胱,。,功能:,输送尿液。,生理学泌尿系统,2. 输尿管的 输尿管上端与肾盂相连,在腹膜后腰椎两,生理学泌尿系统,生理学泌尿系统,3.,输尿管有,三个狭窄,1.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2.输尿管与髂血管交叉处,3.穿入膀胱壁入口,处,生理学泌尿系统,3. 输尿管有1.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2.输尿管与髂血管交,(二) 膀胱,1.,膀胱的形态和位置,2.,膀胱的粘膜特点,生理学泌尿系统,(二) 膀胱1. 膀胱的形态和位置生理学泌尿系统,1.,膀胱形态,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囊状肌性器官,其形状、大小和位置,随尿液充盈的程度而变化,,空虚的膀胱呈锥体形,充盈的膀胱呈卵圆形。位于盆腔的前方。,尖,底,体,颈,膀胱,尖,底,体,生理学泌尿系统,1. 膀胱形态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囊,生理学泌尿系统,生理学泌尿系统,2.,膀胱的粘膜特点,膀胱三角,: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光滑区,无粘膜皱襞,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输尿管间襞,:两侧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镜检呈苍白带,是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生理学泌尿系统,2. 膀胱的粘膜特点 膀胱三角: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三) 尿道,男性尿道,特点:,细长18-22,cm,分为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兼有排精作用,生理学泌尿系统,(三) 尿道男性尿道 特点:,女性尿道,特点: 短-5,cm,直,宽,开口于阴道前庭,生理学泌尿系统,女性尿道特点: 短-5cm,尿液的产生和排出途经,肾小体,(产生),肾锥体 肾小盏 肾大 盏 肾盂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生理学泌尿系统,尿液的产生和排出途经 肾小体(产生) 肾锥体,生理学泌尿系统,生理学泌尿系统,二、排尿反射的神经支配,生理学泌尿系统,二、排尿反射的神经支配生理学泌尿系统, 膀胱内基础压力(0.98,kPa,10cmH,2,O);, 膀胱有,较大,的伸展, 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过程;, 感受器为,膀胱内壁压力感受器,;, 初级中枢是,骶髓,;, 高位中枢包括脑干和大脑皮层;, 排尿反射是一种,正反馈,过程。, 尿频 尿潴留 尿失禁,生理学泌尿系统, 感受器为膀胱内壁压力感受器;生理学泌尿系统,三、排尿反射,尿的生成是,持续性,的,但尿的排放是,间断性,的,因有膀胱的贮存和排尿反射的活动。,当膀胱内尿量,300ml,时,膀胱内压基本保持稳定;,当膀胱内尿量,400,500ml,时,膀胱内压急剧上升。,正常成人,当膀胱贮留尿液,100,150ml,充盈感,,,150,250ml,尿意,,,350,450ml,不适感,,,700ml,胀痛感,。,(,一,),膀胱内尿量与膀胱内压的关系,生理学泌尿系统,三、排尿反射 当膀胱内尿量300ml时,膀胱内压基,盆,N,盆,N,阴部,N,膀胱内尿量内压骤然,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兴奋,骶髓初级排尿中枢,膀胱逼尿肌收缩,盆,N,盆,N,盆,N,正反馈,膀胱颈和内括约肌松驰,尿液进入尿道,骶髓初级排尿中枢,阴部,N,传出冲动,尿道外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体外,盆,N,脑桥、中脑和皮层,(,二,),排尿反射,生理学泌尿系统,盆N盆N阴部N膀胱内尿量内压骤然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兴奋骶,(,三,),几种排尿异常,1.,遗尿,:,夜间不能控制排尿,(,小儿皮层的发育尚未完善,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2.,尿频,:,尿失禁排尿次数多叫尿频,(,膀胱炎症或膀胱结石,),。,3.,尿潴留,:,膀胱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叫尿潴留,(,损伤初级排尿中枢或排尿反射通路、尿路受阻造成,),。,4.,尿失禁,:,主观意识不能控制排尿叫尿失禁,(,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功能联系,),。,生理学泌尿系统,(三)几种排尿异常生理学泌尿系统,1,、尿液的产生和排出途经,肾小体,(产生),肾锥体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小结,2,、泌尿系统的卫生,每天要喝适量的开水,有了尿意要及时排尿,保持尿道外口的清洁,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除是间断的,为什么?,生理学泌尿系统,1、尿液的产生和排出途经 肾小体(产生) 肾锥体,谢谢聆听,生理学泌尿系统,谢谢聆听生理学泌尿系统,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生理学泌尿系统,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生理学泌尿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