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课件——席勒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357423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课件——席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方哲学课件——席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方哲学课件——席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席勒的思想,考试方法:写一篇小论文或随笔,题目是:,我喜爱的一位西方哲学家,。,5000,字,,2010,年,12,月,24,号交。要求:不能抄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书面论文,占总成绩的,70%,。,内容概述,(,一,),席勒的生平与著作,(,二,),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三,),秀美与尊严:审美教育,(四)审美教育与自由教育,(,一,),席勒的生平与著作,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Christoph,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生,,1805,年逝世,,46,岁,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一,),席勒的生平与著作,(,1,)文学作品:,阴谋与爱情,等。,(,2,)史学作品,:,尼德兰的反叛,、,三十年战争史,等,(,3,)美学作品,:,审美教育书简, ,秀美与尊严,(,二,),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席勒从文学史的归纳分析中,提出了两种基本的诗学思维方式:即素朴的与感伤的。这两个概念很难界定,因为,它是日常话语,要想上升到理性高度去把握,存在不少含混之处。由于席勒从文学史中提炼出这两种思维方式,因此,不少人简单地把“素朴”的当作“古典的”或“希腊的”,把感伤的当作“近代的”或“浪漫的”。在席勒的诗学文本中,这两个问题确实没有真正理清,他的论述方式,易于形成这种误解。其实,形成这种误解,很容易贬低席勒诗学的价值。,(,二,),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每个真正的天才必定是素朴的,否则,他就不是真正的天才。”,(,2,)他是端庄贞洁的,因为自然始终是这样的;他是明智的,因为自然决不能相反。他忠实于他的性格和爱好,但是,不仅因为他有原则,而且因为自然在产生任何获得时总是移向以前的位置,所以永远把古老的需要送回来。他是谦逊的,甚至是羞怯的,因为天才本身永远保持着秘密,他不是胆怯的,因为他不知道他们改变的道路的危险。,(,3,)我们在无理性的自然中只看到幸福的姐妹,她留守在慈母的家里,而我们放纵我们的自由从这个家中出来冲进异乡。我们一开始经受文化的烦恼困苦,就痛苦地渴望重新回到那里去,并在遥远的艺术异邦听到母亲动人心弦的声音。,(,4,)素朴的美,它就像一片田园风光那样环绕着你,在这田园风光中,从艺术的迷途中,重新为你自己找到路径,在这田园风光那里,你使勇气和新的信仰汇集成潮流,而且理想火焰在生活的狂飚中那么容易熄灭,你把它在你的心中重新燃起。他以希腊人的艺术的素朴的美为例:他们社会生活的整个结构建立在感觉之上,而不建立在艺术的拙劣制品之上,他们的神学甚至是素朴感情的灵感,是兴奋的想象力的产物,不像现代民族的教会教义是苦思冥想的理性的产物。,(,三,),秀美与尊严:审美教育,艺术是自由的女儿,她只能从精神的必然,而不能从物质的最低需求接受规条。可是,如今是需要支配一切,沉沦的人类都降服于它那强暴的轭下,有用是这个时代崇拜的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侍奉它,一切才智都尊崇它。在这架粗糙的天平上,艺术的精神功绩没有分量,艺术失却了任何鼓舞的力量,在这个时代的喧嚣市场上艺术正在消失。,(,三,),秀美与尊严:审美教育,文明远没有给我们带来自由,它在我们身上培植起来的每一种力都只是发展出新的需要。物质枷锁的束缚使人越来越胆战心惊,因为怕失去什么的畏惧,甚至窒息了要求上进的热烈冲动,逆来顺受这个准则被看作是最高的生活智慧。,(,三,),秀美与尊严:审美教育,现在,国家与教会,法律与道德习俗都分裂开来了;享受与劳动,手段与目的,努力与报酬都彼此脱节。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孤零零的小碎片上,人自己也只好把自己造就成碎片。他耳朵听到的永远只是他推动的那个齿轮发出的单调之味的嘈杂声,他永远不能发展他本质的和谐。,(四)审美教育与自由教育,理性从人身上夺走的是人实际占有的,没有了这些,他就一无所有。为了补偿,理性给人指出的是人可能和应该占有的。假使人对理性的崇拜是以牺牲感性为代价,那么,为了人能富有人性,人还必须解放自身。在工具理性那里,缺乏人性并不妨碍人的存在,所以,它最终甚至会夺走获得人性的条件。这样,人还没有来得及用自己意志来握紧生命法则,理性就已经从人的脚下把自然的梯子撤走了。,(四)审美教育与自由教育,感性活动有其独有的领域,理性活动也有其独有领域,将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结合在一起可以构成第三个领域,即审美冲动的领域。感性活动要求变化,要求时间有内容;形式冲动要废弃时间,不要求变化。因此,这两个冲动在其中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那个冲动,即形式冲动。它所指向的目标是,在时间中扬弃时间,使演变与绝对存在,使变与不变合而为一。,(四)审美教育与自由教育,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得不为物质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劳作,同时,也不得不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遵守法律制度和道德原则,以保证个人生活的社会自由,这些生活形式本身,既是对人的挑战,也是对人的约束。在国家和社会团体中生活,人不得不面对这些束缚。任何束缚,尽管是为了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但是,它毕竟对个体生活本身形成了某种强制性。因而,人们常常通过游戏来调节生活的匆忙与紧张,这种调节生活的基本方式,往往不带任何直接功利目的,或者,它唯一的功利目的即在于快乐本身。在游戏中,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在同一游戏规则下的游戏,既带有新鲜的刺激,又是对人的智性的挑战,游戏冲淡了生活的紧张,改变了忙碌的生活节奏,它在一瞬间使人释放出强力,又通过快乐的情绪刺激活动本身,使人们置身于强制性生活法则之外。因而,游戏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确实是人类最自由的表达方式。游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通俗高雅之分,有技巧难易之别,但都渲染着生活的自由本质。遵守游戏规则的游戏本身也带有严肃性,即使是戏谑也只是出自游戏规则,决不可能是胡作非为。所有的游戏,都是在惯例法则下的自由表现,它可以通过大型狂欢庆典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小型娱乐的活动方式,它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形式。当儿童不能承受正规的社会生活形式时,儿童的唯一工作方式即是游戏与学习。游戏本身只是生活的间奏,它决不是生活本身,如果所有人的生活本身只有游戏,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瓦解崩溃。,哲学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上有多重意义上的自由,或者称之为“实在的自由”与“精神的自由”。实在的自由是由物质生活和国家形成决定的,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就有可能在物质强制中获得自由,使人的身体所受到的物质性奴役减轻,这是实在的自由。与此同时,实在的自由则是促使国家机器、法律制度减轻对个体的束缚,使个体葆有更多的社会权利,享有更多言论自由与活动自由。这样,人的社会生存压力就会被减轻,就可能享受更多的法权意义上的自由。这种实在的自由,从总体上说是有限的,它需要通过抗争去争取,甚至需要通过牺牲才能获得。这种实在的自由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象征形式。缺少实在的自由,人类的精神自由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实在的自由之所以是有限的,不仅由于实在的自由是约束下的自由,而且由于实在的自由受制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分配,千百年来,人类千方百计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这种实在的自由。然而,这种实在的自由,如果没有精神的自由的启示和指导,就永远不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因而,精神的自由对实质的自由具有指导和启示作用,而实在的自由则决定了精神的自由的发展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