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4335405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态度及其改变,“,态度决定一切,”,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社会态度的科学,”,2,第一节 态度及其形成,一、什么是态度,态度(,attitude,)是姿势、姿态;态度是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或预先的倾向。,态度的成分说,(,1,),单成分说,:态度是情感的表现。,“态度是对某种对象或某种关系的相对持久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3,(,2,),双成分说,:态度是情感和认知统一的表现。,“,对于态度客体的情感反应是以对客体进行评价的信念或知识为依据的,所有态度既有感情部分,也必须包括认知部分。,”,(,3,),三成分说,:态度包括情感(,a,ffection,)、行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三种因素。,“态度是由感情、认识和行为的成分组成的,它们与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评价、知识与行为的心理倾向是符合的。”,行为是指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sion,),4,态度的界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1,)认知成分:,评价,。如,好,坏;赞成,反对;有益,有害等。,(,2,)情感成分:,好恶,。如,喜欢,讨厌;接纳,排斥;愉快,不愉快。,(,3,)行为意向成分:,行为发生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如,想靠近,想远离;想占有,想丢弃。,5,态度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三个成分彼此协调一致。,当三者发生矛盾时,情感成分将成为态度的主要决定因素。,6,二、态度与行为,态度会影响行为。,态度与行为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Lapiere,(,1934,)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一般态度预示一般行为;,特殊态度预示特殊行为;,态度测量与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越小,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有更多的一致性。,7,合理行动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Fishbein,和,Ajzen,提出,9,理论要点:,对行为最有影响和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是个体的行为意向,即打算去采取某种行为的企图。,行为意向又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态度;主观规范和对行为控制的知觉。,态度:赞成或反对这样做;,主观规范:个体对他人将会对此行为如何评价的信念;,对行为控制的知觉:个体知觉到的完成该行为的难易程度,10,态度与行为是有联系的,但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11,第二节 态度形成的理论,一、学习论,经典条件作用,态度的形成是一个中性概念与一个带有社会积极和消极含义的概念重复匹配的结果。,操作性条件作用,观察学习,三阶段论:顺从、认同和内化。,12,二、诱因论,诱因论(,incentive theory,):态度的形成是由诱因的相对强度决定的。,认知反应理论(,cognitive response theory,):人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个体对于信息会产生认知反应(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认知反应将决定个体的态度。,13,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U=VP,14,三、认知相符论(,cognitive consistency theory,),(一)平衡论(,balance theory,),Heider,(,1958,),POX,模型,15,P,O,X,16,P,:我,O,:鸡,X,:糠,17,Newcomb,的,ABX,模型,不必确定谁是认知体系中的主体;,强度问题。,18,(二)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onance theory,),Fistinger,(,1957,),“失调”是指当一个人同时拥有在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识(信念、思想、态度)或拥有一种与其行为不一致的信念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是令人不舒服的,因而人们将被激发去减小这种不协调。,减小认知失调的途径(,P208,),19,Fistinger&Carlsmith,(,1959,)的实验,实验任务:一项单调乏味的工作,实验操纵:,20,美元(高奖赏组);,1,美元(低奖赏 组),因变量:评价喜欢该任务的程度;再次参与,预期:高奖赏组低奖赏组,结果:?,解释,20,第五章 态度及其改变,第三节 态度的改变,一、类型,congruent change,incongruent change,二、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21,谁(,communic,a,tor,、,source of information,),可信性,喜爱性,什么(,communication,),对谁(,target,),环境与情境(,environment&situation,),22,(一)信息源,可信性(,credibility,),专长性(,expertness,),Aronson,等(,1963,),高可信性能更多地转变被试的态度。这表明,信息源的可信性往往比信息本身的逻辑性与合理性更重要。,可信性的持续性(,continuity of credibility,),Aronson,等(,1953,),睡眠者效应,(,sleeper effect,):低可信性信息源对态度改变的效果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23,对信息源的遗忘比信息本身的遗忘更快。信息本身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长时间来说更重要。,可靠性(,trustworthiness,),Walster,等(,1966,):,22,的实验设计,传达者所提出的主张越是与自身利益相反,就越具有说服力。,喜爱性(,lik,e,ability,),吸引力(,attractiveness,),Norman,(,1976,),2,2,的实验设计,尊重的得失(,gain-loss of esteem,),你肯定别人,别人也喜欢你;你否定别人,别人也不喜欢你。你先否定别人,再肯定他,他会喜欢你吗?,24,Aronson&Linder,(,1965,),相似性(,similarity,),Brook,(,1965,),(二)沟通,差异(,discrepancy,),Brchner&Insko,(,1966,),在一定范围内,差异越大可能态度改变越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可能效果甚微。,25,恐惧唤起(,fear arousal,),Dabbs&Leventhal,(,1966,),Janis&Feshbach,(,1953,),迴返效应(,reversion effect,),Rogers&Mewborn,(,1976,),reassurance,说服宣传必须晓以利害,但必须提供避免危险的建议。,一面性或两面性论述(,one-sided vs.two-sided arguments,),26,新颖与重复(,novelty vs.repetition,),(三)目标靶,信奉与承诺(,commitment,),Deutsch&Gerard,(,1955,),预防注射(,inoculation,),Mcguire&Papageorgis,(,1961,),人格因素,自尊(,self-esteem,),智力(,intelligence,),性别差异,27,(四)环境与情境,强化作用(,reinforcement,),预先警告(,forewarning,),Freedman&Sears,(,1965,),Apsler&Sears,(,1968,),分心(,distraction,),Festinger&Maccoby,(,1964,),28,三、对说服的抵制,(一)贬损信源(,source derogration,),(二)歪曲信息(,message distortion,),同化作用(,assimilation,),反向作用(,contrast,),(三)掩盖拒绝(,blanket rejection,),文饰,置之不理,29,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一、态度量表法,瑟斯顿等距量表,利克特型量表,语义分化测量,30,二、投射法,主题统觉测验(,TAT,),作业投射法,例:我的老师,三、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社会距离法,量表法,行为观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