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同步强化ppt课件-第4章章末总结

上传人:20022****wzdgj 文档编号:244321168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必修-3-同步强化ppt课件-第4章章末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3-同步强化ppt课件-第4章章末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3-同步强化ppt课件-第4章章末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末总结,第,4,章,种群和群落,内容索引,系统,构建,规律整合,跟踪训练,系统,构建,知识建网,初生,迁出率,死亡率,J,竞争,波动,垂,直,捕食,次生,S,要,语必背,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3.,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t,,呈,“,J,”,型曲线。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4.,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种群的数量常常出现波动,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因此,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环境改变时,,K,值会发生变化。,5.,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6.,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影响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7.,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和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及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规律整合,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增长速率,曲线,如图所示,其中,a,所示为,“,J,”,型曲线,,b,所示为,“,S,”,型曲线。,把握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时,要从增长条件、增长率变化、有无,K,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把握,。,一、,“,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1),“,J,”,型曲线是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连续增长。,“,J,”,型增长由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2),“,S,”,型曲线是由于环境条件有限,因此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一方面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由于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相对稳定。,“,S,”,型增长由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所以,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3),分析,“,S,”,型曲线每一段时间变化原因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除食物之外的非生物条件;食物因素;种内斗争,(,主要因争夺食物而引起的,),;种间竞争,(,主要是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其中,后三种是主要因素,。,2.,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说明:图中,A,、,B,、,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值,。可见,,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例,1,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第,1,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解析,答案,解析,D,第,1,5,年间,,值大于,1,且较为稳定,因此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第,5,10,年间,值在逐渐减小,但是仍然是大于,1,的,因此种群仍然处于增长阶段;第,10,20,年间,值小于,1,,种群的数量在下降;第,20,30,年间,值为,1,,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二、数量坐标曲线图所表示的种间关系判断,表示种间关系的数量坐标曲线,(,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个体数量,),属于何种种间关系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判断:在同一个变化周期内看是否同步、在同一个变化周期内看变化的方向是否相同、看结果是否表现为一方消亡。按以下规律判断:,判断依据,种间关系,是否同步,同步,互利共生或竞争,不同步,捕食或寄生,方向是,否相同,相同,互利共生,相反,竞争,相同或相反,捕食或寄生,变化结果是否表现为一方消亡,一方消亡,竞争,都不消亡,捕食、互利共生、寄生或竞争,例,2,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D.,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只存在,竞争,解析,答案,解析,B,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50,只上下波动,,,可见,50,只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环境资源的有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A,项,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月到,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B,项正确,;,6,8,月,B,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黄鼠狼的捕食,,C,项错误,;,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D,项错误,。,跟踪训练,1.,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的是样方法,下列选项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白点表示未统计的个体,其中取样的统计方法有误的是,答案,1,2,3,4,5,6,7,8,解析,解析,D,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条边上及其夹角上的植物个体数,,D,项错误。,2.(2017,河南商丘、开封九校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解析,1,2,3,4,5,6,7,8,解析,C,蔓生或丛生的植物不宜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因为此类植物计数比较困难;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只有随机取样,才能尽量避免主观因素所造成的误差。,3.(2018,甘肃临夏中学高二月考,),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答案,解析,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1,2,3,4,5,6,7,8,解析,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A,项错误,;,田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使重捕的标志个体数减少,所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B,项错误,;,捕获,次数少,不能估算出田鼠的性别比例,,C,项错误,;,设,种群中总个体数是,N,,初次捕获的个体数为,5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标记的个体数为,10,只,根据标记个体的比例相等,则有,N,/50,50/,10,,,则,N,为,250,只,由于样方的面积为,2 hm,2,,故种群密度为,250,只,/2 hm,2,125,只,/,hm,2,,,D,项正确。,1,2,3,4,5,6,7,8,4.(2017,杭州八校高二下期中,),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乙,B.,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C.,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型,增长,答案,解析,1,2,3,4,5,6,7,8,解析,C,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甲,,A,项错误,;,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大,,B,项错误,;,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即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项正确,;,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不符合,“,J,”,型增长,,D,项错误,。,1,2,3,4,5,6,7,8,5.,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答案,解析,1,2,3,4,5,6,7,8,解析,D,导致群落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导致群落水平结构的非生物因素有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等。,6.,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经的三个阶段,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釆用样方法获取的,D.,表中数据表明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第一年该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答案,解析,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1,2,3,4,5,6,7,8,解析,A,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项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但不能说明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经的三个阶段,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达到乔木阶段,,B,项错误,;,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也可采用该方法进行,但需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C,项错误,;,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其群落始终具有垂直结构,,D,项错误。,1,2,3,4,5,6,7,8,7.,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10,只大草履虫和,10,只双小核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以枯草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天数,动物,2,4,6,8,10,12,14,16,双小核草履虫,15,60,80,81,80,82,81,80,大草履虫,12,35,50,60,61,62,60,62,1,2,3,4,5,6,7,8,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大草履虫单独培养,8,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_,_,_,。,(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大、小草履虫种群增长都属于,_(,填,“,S,”,或,“,J,”,),型增长。,(3),某同学提出,“,混合培养时,占优势的双小核草履虫并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的观点。,为验证,这一观点,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大草履虫单独培养,8,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_,_,_,。,答案,解析,解析,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时的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大、小草履虫种群增长都属于,_(,填,“,S,”,或,“,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