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现代史上重大的体制创新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148910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现代史上重大的体制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精品:现代史上重大的体制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精品:现代史上重大的体制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凤山中学 王红玉,现代史上重大的,经济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温故知新,*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新经济政策;,*1933,年美国罗斯福推出的“罗斯福新政”;,*1978,年邓小平领导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变化。,现代史上重大的经济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要点回顾,结合,复习导案,,朗读“要点回顾”部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难点解析,材料:,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时指出:计划(国,家有计划干预经济)多一点还是市场(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请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社会主义,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计划,+,市场,资本主义,美国罗斯福新政,市场,+,计划,难点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原有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而,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也就是补充了计划经济。,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不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要点回顾,结合,复习导案,,朗读“要点回顾”部分:,*,战后的美国经济;,*,战后西欧;,*,战后日本。,拓展提升,比较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经济:,1.,经济发展速度世界最快的是:,2.,经济发展速度欧洲最快的是:,3.,经济高速增长的共同原因:,4.,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共同原因中得到的启示:,日本,联邦德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宏观管理);大力发展科教。,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例,1,】,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D.,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佳题点拨,D,【,例,2,】,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实施,863,计划,佳题点拨,A,【,例,3,】,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佳题点拨,C,【,1,】,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1921,年苏俄实施的一项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这项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土地法令,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A,触摸中考,【,2,】,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下表最能说明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苏俄广大人民的抵制,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农业的恢复和发展,D.,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触摸中考,C,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 446,6 620,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44.24,【,3,】,罗斯福新政最能体现的经济学思想是,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览。,”,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的境况更趋恶化。,”,C,【,4,】,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实行法西斯主义,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A,【,5,】,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6,】,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你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国有企业改革,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7,】,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图中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A.,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B.,开始复苏和繁荣,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D.,进入知识经济时代,A,【,8,】下图中,,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B.,朝鲜战争的刺激,C.,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D.,形成经济共同体,C,【,9,】,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D,【,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教育;,60,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这说明二战后日本,A.,推行了非军事化管理,B.,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C.,实行了政治民主化改革,D.,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B,巩固检测,复习导案,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各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2,)在材料二图一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时段。要反映图一的相关信息,还可用哪些形式?,答: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了摆脱美国控制,,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决定联合自强。,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以及,90,年代之后。,曲线图、柱状图、表格、文字表述等形式。,巩固检测,(,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三国按经济实力强弱,应该如何排序?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4,)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与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答:排序:美国、日本、西欧。,原因:,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霸主地位动摇;而西欧走向联合,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交上更加独立自主。,答:美国政府适时的政策调整,重视科教,大力发展现代高新科技等。,答案示例(仅供参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在一定范围里恢复资本主义生产,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特色经济改革思想,并成功地领导中国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历程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市场”和“商品经济”。,材料评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1933,年,罗斯福在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推行“新政”。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还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罗斯福新政表明资本主义生产也离不开国家的计划指导和调节。,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既要遵循商品价值规律,依靠市场调节,也要增强国家的宏观管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同体制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健康快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