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物理指标检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072947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材料物理指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服装材料物理指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服装材料物理指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服装材料物理指标检测,一、机织物密度的测定,二、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三、织物宽度的测定,四、机织物组织结构分析,五、面料正反、经纬识别,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能够了解服装材料几个主要的物理指标的内含,掌握检,测服装材料几种物理指标的方法,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以便对所检测的,服装材料做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做好服装材料的选择、排料及裁剪工,作。,二、实验原理,织物密度的测定:当织物密度镜沿经纱或纬纱方向(针织物沿线圈行,或横列方向),刻度线与刻度尺的零点对齐时,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或线圈数)。,织物宽度的测定:整段织物能放在标准大气中调湿的,在调湿后用,钢尺在织物的不同点测量幅宽。,织物厚度的测定:试样放置在参考板上,平行于该板的压脚,将规,定压力施加于试样规定面积上,规定时间后测定并记录两板间的垂,直距离,即为试样厚度测定值。,三、主要仪器、用具及试样,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棉坯布、钢尺、,织物测厚仪,图,1,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1,放大镜,2,转动螺杆,3,刻度线,4,刻度尺,图,2,YG141,织物测厚仪,三、主要仪器、用具及试样,织物测厚仪主要技术参数,:,1,、测定厚度范围,0.1,10mm,2,、最小分度值,0.01mm,3,、压脚面积,1000,、,2500,、,2000,、,100 mm,2,4,、压值档数,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CN),四、具体实验步骤,(一),织物密度的测定,(,1,)测试位置和次数,机织物的经纱或纬纱密度用,10cm,内的纱线数表示。检验密度时,把,密度镜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1,规定进行。,表,1,密度测试时的最小测定距离,(,2,)点数数字修约规则,点数经纱根数或纬纱根数,需精确至,0.5,根。点数的起点均以在,2,根纱,线间空隙的中间为标准。如迄点到纱线中部为止,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0.25,根的不计,0.25-0.75,根作,0.5,根计,超过,0.75,根作,1,根,计。,密度(根,/cm,),10,以下,10-25,25-40,40,以上,最小测定距离(,cm,),10,5,3,2,四、具体实验步骤,(,3,)测定,试验时将织物密度镜平放在织物上,刻度线沿经纱或纬纱方向,然后转动,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对准,用手缓缓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得出织物在,50mm,中的纱线根数。,(,4,)纱线根数折算,对机织物应将测得的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数。分别求出算术平均数。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然后按数字修约,规则进行修约。,(,5,)结果计算 将测量结果填入表,2,并计算,平均值的结果精确至,0.1,根,l0cm,。,表,2,织物密度测量结果,项目,1,2,3,4,5,平均值,经密,/,根,(,10cm,),纬密,/,根,(,10cm,),四、具体实验步骤,表,3,主要技术参数表,样品类别,压脚面积,mm,2,加压压力,kPa,加压时间,(,读取时刻,)S,最小测定数量次,说 明,普通类,200020(,推荐,),1001,10000100,(,推荐面积不适宜时再从另两种面积中选用,),10.01,非织造布:,0.50.01,土工布:,20.01,200.1,2001,305,常规:,102,(,非织造布按常规,),5,非织造布及土工布:,10,土工布在,2kPa,时为常规厚度,其他压力下的厚度按需要测定,毛绒类疏软类,0.10.001,蓬松类,20000100,40000200,0.020.0005,厚度超过,20mm,的样品,也可使用附录,A,中,A2,所述仪器,注,1,不属毛绒类、疏软类、蓬松类的样品,均归入普通类。蓬松类样品的确定按附录,A,中,A1,。,2,选用其他参数,需经有关各方同意,例如,根据需要,非织造布或土工布压脚面积也可选用,2 500mm2,,但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另选加压时间时,其选定时间延长,20,后厚度应无明显变化。,四、具体实验步骤,(二),织物厚度的测定,根据样品类型按表,3,选取压脚。对于表面呈凹凸不平花纹结构的样品,压脚直径应不小于花纹循环长度,如需要,可选用较小压脚分别测定并报告凹凸部位的厚度。,清洁压脚和参考板,检查压脚轴的运动灵活性。按表,3,设定压力,然后驱使压脚压在参考板上,并将厚度计置零。,提升压脚,将试样无张力和无变形地置于参考板上。,使压脚轻轻压放在试样上并保持恒定压力,到规定时间,(,表,3),后读取厚度指示值。,重复,3,4,条程序,直至测完规定的部位数或每一个试样。,如果需要测定不同压力下的厚度,(,如土工布等,),,可以对每种压力重复,2-5,条程序;也可对每个测定部位或每个试样从最低压力开始重复,2,4,条程序,测出同一点各压力的厚度,然后更换测试部位或试样,重复前面的操作,直至测完规定部位数或每个试样。,计算各次测得厚度的平均值,用,mm,表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表,4,织物厚度测量结果,项目,1,2,3,4,5,平均值,厚度,(,mm,),四、具体实验步骤,(,三)织物宽度的测定,用钢尺在织物上均匀地测量幅宽至少,5,次,求出平均数即为该段,织物的幅宽。钢尺与被测织物边垂直放在织物上。测量位置至少离织,物头尾端,1m,,测量精确到毫米,计算精确到,0.01cm,,舍入到,0.1cm,。将测量结果填入表,5,并计算,平均值的结果精确到,0.01cm,。,表,5,织物宽度测量结果,项目,1,2,3,4,5,平均值,幅宽,(,cm,),四、具体实验步骤,(四)面料正反、经纬识别,(,1,)面料的正反面,一般面料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具有条格外观的衣料和配色花纹衣料,其正反面花纹必然是清晰悦目;凸条及凹凸衣料,正反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起毛衣料:单面起毛衣料,起毛绒的一面为正面。双面起毛衣料,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衣料的正面。,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衣料的正面。,双层、多层的衣料,如正反面的经纬度不同,则正面一般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较佳。,纱罗衣料,纹路清晰,较经突出的一面为正面。,毛巾衣料,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印花衣料,花型清晰,色泽较鲜艳的一面为正面。,整匹的衣料,除出口产品外,凡粘贴有成品说明书(商标)和盖有出厂检验印章的一般为反面。,四、具体实验步骤,(四)面料正反、经纬识别,(,2,)面料的经纬向,面料中有布边的,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方向是经向,另一方是纬向。,上浆的是经纱,不上浆的是纬纱方向。,筘痕明显的衣料,则筘痕方向为经向。,对半线衣料,通常股线方向为经向,单纱方向为纬向。,单纱衣料的成纱捻向不同,则,Z,捻纱为经向,,S,捻纱为纬向。,衣料的成纱捻度不同,则捻度大的多数为经向,捻度小的为纬向。,衣料的经纬纱特数、捻向、捻度差异都不大,则纱线条平均匀,光泽度较好的为经向,毛巾类衣料,其起毛圈的纱线方向为经向,不起毛圈为纬向,,条子衣料,其条子方向通常是经向,,衣料有一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的特数,则这个系统纱线的方向为经向,,纱罗衣料,有扭绞纱方向为经向,无扭绞纱的方向为纬向。,四、具体实验步骤,(五)机织物组织结构分析实验,(,1,)方法一:直接观察法 此方法适于对一些组织比较简单的织物进行结构分析,将织物平放,使照布镜平置于其上,观察织物组织。记录纱线交织的规律。,,(,2,)方法二:拆纱分析法 该方法是将织物中一部分纱线依次拆除,以便于看清纱线之间的关系。在纱线拆除过程中是否将另一系统的纱线分组,又有分组拆纱分析法与不分组拆纱分析法。,四、具体实验步骤,(五)机织物组织结构分析实验,取样,:取样的大小在保证分析资料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小。简单组织可以取小一些,一般为,15cm15cm,;组织循环较大的织物可以取,20cm20cm,。对于大提花织物因其经纬纱循环数较大,一般分析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结构即可。,分组拆纱分析法,:在拆除一系统纱线(约,10mm,)时,将另一系统纱线按,8,根一组分组,并将各组之间以长短不齐分开,以利于在拆纱过程中比较清楚地看到它与另一系统纱线交织的情况。先拆除第一根纱线,找出它与另一系统纱线交织的情况,例如它与另一系统第一组纱线位于第三、四、七、八纱线之上;与第二组纱线位于第二、六、七之上;依次类推,从而找出第一根纱线与另一系统纱线交织的规律。第二、三,根纱线与另一系统纱线交织规律,填绘入图中,从而分析出织物组织结构。,不,分组拆纱分析法,:此法不需将纱线分组,而只需轻轻地将被拆纱线拔开,把其交织规律记录在图上即可。,思考题,1,、织物的密度与织物性质有何关系?,2,、利用织物密度分析镜如何来测试机织物的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