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学教案——绪论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3957985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3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献学教案——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文献学教案——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文献学教案——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文献学教案绪论,中国文献学教案绪论,第一,章,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文、献二字联成一词,出现在中国古书上,是从论语开始的。论语八,佾,y,篇,记载孔子的话:,子 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 不 足 徵 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杞,夏之 後。宋,殷之 後。徵,證 也。文,典籍也。獻,賢也。言 二代之禮,我能言之,而二國不足取以為證,以其文獻不足 故也。文獻若足,則我能取之,以證君言矣。,用,“文献”二字自名其著述,起于宋末元初的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献通考自叙指出:,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第一章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文、献二字联成一词,出现在中国古书上,远在司马迁写史记时,记叙之外,还收录了不少文辞、言论。到了班固,写成汉书,凡是有关学术、政治的重要论文,都一一载入传中,从此历代诸史,也都沿用了这一体例。如果再推而上之,那么,尚书中的典,叙述事实;谟,记载言论。左传一书,于叙事之外,还用,“君子,曰,”,以抒发言论。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历史书籍以“文”和“献”为主要内容,起源很早。不过取“文献”二字作为著述的标题,在马端临以前,却没有人用过。明成祖时,编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也取义于包含各类图书在内的意思,。,尚书,(,日本龙谷大学藏,).pdf,远在司马迁写史记时,记叙之外,还收录了不少文辞、言论。到,我国古代,,从事,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称为,校雠学家。所以校雠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凡是有关整理、编纂、注释古典文献的工作,都由校雠学家担负了起来,。,我们,今天,自然要很好地继承过去校雠学家们的方法和经验,对那些保存下来了的和已经发现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并且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我国古代,从事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称为校雠学家。所以,在中外古今著名学者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凡是想在人类历史上作出总结性的工作写出一部伟大著述的,都是穷年累月,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着手,再结合实际调查考察,才能取得成功。,司马迁写史记,马克思写资本论,都这样做过,由于他们有雄伟的气魄、庞大的规模,为了要撰述一部总结性的巨著而努力奋斗,竟成为世界上整理历史文献最成功的人,替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在中外古今著名学者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凡是想在人类历史上,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第二,章,记录,古代文献的材料,一、甲骨,根据地,下已经出土的材料,证明我国在商代,已有很多可用以记事的文字了。所记载的,只是极简单的某月某日作什么事,用小刀刻在龟板的腹甲和牛骨上。因为这上面的记载,大半是占卜的事情,所以学者们称它为“甲骨卜辞”,或称为“龟甲文字”。因为它出土于殷代都城旧址,所以又称为“殷虚卜辞,(,虚即墟字,),,或称为“殷虚书契”,(,契是刻的意思,),。这种遗物,埋藏在地下达三千年之久,直到一八九九年,(,清末光绪二十五年,),,才大批出土于现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第二章 记录古代文献的材料一、甲骨,最初发觉甲骨上面有文字加以收购的,为山东福山人王懿荣。他是清末的官僚,住在北京,是一位金石收藏家。当他最先发觉龟板上有文字时,便托古董商四去搜求,共约千片。不久,他死了,甲骨为丹徒刘铁云所得。刘氏又托人奔走购买,所集更多。上虞罗振玉,在刘氏处开始看到甲骨文字,以为“汉以来小学家所不得见”,惊为奇货,因怂恿刘氏拓印行世。一九三年,(,光绪二十九年,),,刘氏择龟甲中字迹完好者千余片,拓印为书,名,铁云藏龟,(,29,、,46,、,64,页),,,凡六册。这便是甲骨文字印行之始。,最初发觉甲骨上面有文字加以收购的,为山东福山人王懿荣。他是清,罗氏从一九六年开始搜购甲骨,并派专人至安阳采掘,前后所得,达三万片以上,为历来收藏家所不及。于是开始了广为流传的工作。先后编印殷虚书契八卷,,殷虚书契菁华,一卷,殷虚书契后编二卷,殷虚书契续编六卷。,罗氏从一九六年开始搜购甲骨,并派专人至安阳采掘,前后所得,,科学方法计划,地进行发掘,这是从一九二八年才开始的。由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其事,实际参加工作的如梁思永、李济、,董作宾。,从一九一八年十月到一九三四年三月,陆续进行了九次发掘,共发现龟甲和兽骨六五一三片。选出三八六六片,编为殷虚文字甲编,由商务印书馆影印行世。一九三四年的秋天,和一九三五年的春秋两季,又继续举行了第十、十一、十二等三次发掘,仅找到了殷代帝王的葬所,而没有发现甲骨。从一九三六年春季到一九三七年春季,又进行了第十三、十四、十五等三次发掘,共发现龟、骨一八四五片。编为殷虚文字乙编,先后出版了上、中、下三辑。从此研究甲骨文字的材料,较过去私人所搜求而传拓的,更加丰富而完整。一九五五年,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成殷虚文字缀合,将断碎了的甲骨,联接起来,从而补充了许多资料。近年由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人力,编出,甲骨文合集,,陆续出版。洋洋大观,集甲骨文字之大成。,科学方法计划地进行发掘,这是从一九二八年才开始的。由当时中央,二、金石,铜器绝大部分,都是古代统治阶级日常生活中所享用的礼器。大概说来,乐器有钟,食器有鼎、,鬲,l,、敦,du,、簋,gu,,,饮器有尊、彝、壶、罍、爵、,觚,g,,盥,gun,洗,器有盘、,匜,y,。,这些礼器中,以钟和鼎为最大,上面大半刻有文字,所以后来便称研究这类东西的学问为“钟鼎文字之学”,现在简称为“金文”,。,集古录跋尾清光绪丁亥行素草堂藏版,.pdf,二、金石铜器绝大部分,都是古代统治阶级日常生活中所享用的礼器,南宋学者郑樵在通志金石略中说过:“三代而上,惟勒鼎彝。秦人始大其制而用石鼓,始皇欲详其文而用丰碑。自秦迄今,惟用石刻。,”,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各刻四言诗一首,歌咏秦国君游猎情况,因又称为“猎碣”。所刻书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前的大篆,(,即籀文,),,历代学者们对其书法评价很高。其制作时代,唐人以为周文王或宣王,宋人始提出秦始皇以前之说。经近代学者进一步研究,公认为秦国的刻石,但仍有文公、穆公、襄公、献公诸说,确切年代,尚不易定。石原在天兴县,(,今陕西宝鸡,),之南,唐初被发现。杜甫、韦应物、韩愈等都有诗篇题咏,益为人们所重视。十石传到今天,文字大多剥泐,其中一石全部无存。原石今藏故宫博物院,。,石鼓文,.pdf,南宋学者郑樵在通志金石略中说过:“三代而上,惟勒鼎彝。,司马迁写史记时,便将秦始皇巡游天下颂扬功德的刻石,如泰山、琅邪、之罘、碣石等石刻上面的文辞,都收入了,秦始皇本纪,,这便创辟了以石刻文字为史料的途径。,司马迁写史记时,便将秦始皇巡游天下颂扬功德的刻石,如泰山、琅,石经,:,东汉,熹平三年,(,公元一七四,年,,,汉灵帝,吩咐蔡邕等写好上石。其所写内容,为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五经,公羊、论语二传。刻成后,竖立在洛阳,太学门,外,以便全国读书的人,都以此为依据,来校正传抄本的讹误。后汉书蔡邕传称当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魏,明帝正始年间,(,公元三世纪初,),,又用古文、篆、隶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二种,称为“三体石经”,每个字都用三种字体写成,比较烦难,没有多写其他经传便中止了,。,唐文宗,开成年间,(,公元九世纪中叶,),,也在长安太学用楷书写刻了十二部儒家经传,(,十三经中无孟子,),。这时,印刷术已发明了。不久以后,儒家经传,便用雕刻木版的办法代替了雕刻石版,比较轻而易举,刷印方便,。,古代“三大石经”:,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htm,石经:东汉熹平三年(公元一七四年,汉灵帝吩咐蔡邕等写好上石。,三、竹木,古人用以写书的竹片,叫做“简”,也称为“策”。所以郑玄仪礼注、蔡邕独断都说:“策,简也。”古人用以写书的木版,叫做“方”,也称为“牍”。礼记中庸说过:“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古人说“方策”,就等于我们说“书籍”一样。制成竹简和木牍的方法,是先取竹木裁成短段,部析成片,再加刮削之功,成为长方形的写书版。由于新竹容易生虫朽烂,凡制竹简,必须先放在火上烘出水来,名为“汗青”;又将竹上青皮刮去,名为“杀青”。至于木版,更要用力刨治,使它平滑,才好在上面写字。,三、竹木古人用以写书的竹片,叫做“简”,也称为“策”。所以郑,睡虎地秦墓竹简,.pdf,中国出土的最大宗汉代简牍,居延汉简,.htm,睡虎地秦墓竹简.pdf,木牍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通信和书写短文。古人通信用木牍,它通常是一尺长,所以有“尺牍”之名。仪礼聘礼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名”就是字,不及一百字的写在木版上;超过了一百字的,便要写在竹简上,使能编连起来,记载较多的内容,。,简,策的长度,在同一时期内是比较一致的。但在各个时期,则不相同。春秋战国时候的简,最长的二尺四寸,其次,一尺,二寸,又次八寸。汉朝的简,最长的二尺,其次一尺五寸,又次一尺,最小的五寸。古人用最长的简写经典,用短简写传记杂文,国家的法律是写在特长的三尺简上,表示尊重。每简的字无定数:最少的八字,多的有三十余字,通常在二十二字到二十五字之间。因此,一篇文字就会要用很多的简,而简也必须编连成册了。,木牍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通信和书写短文。古人通信用木牍,它通常,晋书束皙传,称:“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其中,有,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四千四百余枚,其中大部分是兵书。除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以外,还发现六韬和尉缭子,也有墨子、管子、晏子以及不少有关军事、政治和阴阳杂占等方面的佚书,。,同年,十一月,甘肃武威县旱滩坡汉墓出土了医药简牍,(,省称医简,),九十二枚,是一份很珍贵的医疗记录资料。除保存了比较完整的三十多个医方外,还记载了针灸穴位、刺疗禁忌等,内容极为丰富,。,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了大量秦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