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微创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简易三维立体定位方法“331”法,微创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简易三维立体定位方法“3,基底节区出血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70%以上,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随着微创清除术在脑出血中的应用,如何能快速、准确的定位,一直是基层医院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初学者。,目前,临床上定位的方法较多,如应用立体定向仪或,CT,扫描下定位等,这些方法要么操作较繁琐,要么不易掌握,而且,增加了病人的搬动次数,尤其对危重病人不利。本院将采用更简便、准确的根据,CT,片的定位方法,简称“331定位法”。,基底节区出血约占高血压脑出血的70%以上,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1 简易三维立体定位法,所谓“三维立体”:是按三维坐标(,X、Y、Z,轴)方法,确定血肿穿刺靶点在颅内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即指,X,轴:靶点到外侧头皮距离;,Y,轴:靶点到前冠状线的距离;,Z,轴:靶点到基线的距离。,见图1、图2。,1.1 所需工具:直角筛板定位尺或直角尺和龙胆紫。,1.2 具体方法:“331”即三条线三段距离一个垂直。,1 简易三维立体定位法,1.2.1 三段距离:在血肿最大的层面上,利用,CT,片上的标尺测量。,第一段距离(,a):,由颅中线(正中矢状线)测量到最外侧矢状线的距离,做为固定直角筛板定位尺或直角尺的位置。,第二段距离(,b):,垂直于前冠状线,测量到靶点的距离(,Y,轴),在第三条线上标出,即为穿刺点。,第三段距离(,c):,垂直于颅中线,测量靶点到头皮的距离,作为选择穿刺针长度的依据(,X,轴)。,1.2.1 三段距离:在血肿最大的层面上,利用CT片上的标尺,1.2.2 三条线,第一条线:为正中矢状线,由眉心到头顶,做为参照线和参照平面。,第二条线:为基线(,OM,线、,EM,线或,RB,线),但大多数情况下要根据所摄,CT,片来确定。,第三条线:是在血肿最大的层面,标出平行于基线的一条线(,Z,轴)。,1.2.3 一个垂直:即穿刺方向垂直于矢状面。,1.2.2 三条线,2 注意事项,2.1 掌握颅脑,CT,知识,熟悉颅底解剖关系:因为本定位法关键的是基线的确定,往往由于病情危急,所做,CT,检查的基线,并不是标准的眶耳线(,OM,线)、眉听线(,EM,线)或瑞氏线(,RB,线),应根据实际,CT,片的结果,以颅底骨性结构和眼球为参照物,确定基线。,2 注意事项,OM,断面,1、筛窦,4、眼球,7、颞叶,8、乳突小房,10、脑桥,13、小脑,21、晶状体,22、内听道,OM断面1、筛窦,OM1,断面,12、小脑,13、延髓,14、乳突小房,15、外耳道,21、,眼球,OM1断面12、小脑,OM1,断面,2、,眼球,7、颞叶,9、中脑,19、眶脂体,22、蝶鞍,23、后床突,24、环池,OM1断面2、眼球,标准眶耳线,OM,线,标准眶耳线OM线,标准眉听线,EM,线,标准眉听线EM线,标准瑞氏基底线(,RB,线),标准瑞氏基底线(RB线),2.2 确定血肿最大层面位置:一般每一层,CT,的间距为1,cm,,考虑到,CT,成像的容积效应,确定基线后,应以基线为1,如血肿最大层面在第五层,即由基线向上4,cm。,2.2 确定血肿最大层面位置:一般每一层CT的间距为1cm,,2.3,注意,CT,片的主要骨性结构是否对称,如果由于扫描时头位不正,造成,CT,层面倾斜,穿刺时的方向,不应过分强调垂直矢状面,而应根据倾斜的情况,向顶侧或底侧取10度角,为穿刺方向(如双侧不对称1,cm,,穿刺方向5度角;不对称2,cm,,穿刺方向10度角)。,2.4 测量第三段距离时,同时测出头皮到血肿外缘的距离,作为在血肿内操作的依据,但要考虑到穿刺针侧孔的位置(侧孔距针头0.5,cm),2.3 注意CT片的主要骨性结构是否对称,如果由于扫描时头位,2.5 本定位法也适用于丘脑出血。对于脑叶出血、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不必强调垂直于矢状面。本方法不适用于小脑出血。,2.5 本定位法也适用于丘脑出血。对于脑叶出血、硬膜外血肿和,由浅到深的血管有:颞浅动脉:由于在体表可以触及,容易避开;脑膜中动脉分支:对于针钻一体的穿刺针来说,即使伤及,穿刺针本身就能压迫止血;大脑中动脉及主要分支:由于在穿刺针上装有颅骨限位器,穿透颅骨后,去除限位器,拔除钻头,换上圆头塑料针芯,缓慢推入脑内,即使遇到大脑中动脉的主要分支,也能滑过。对于功能区,由于基底节出血,穿刺的途径主要通过颞叶(如颞上回),一般不会损伤顶叶功能区,即使不能避免,穿刺针造成的点状损伤较之血肿压迫的直接大面积损伤要轻微的多。,由浅到深的血管有:颞浅动脉:由于在体表可以触及,容易避开;,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一,:,前言,神经外科近年有着飞速发展的过程,从过去的大体神经外科 到今天的显微神经外科,是这一领域一大进步,现正朝着微创、无创神经外科方向迈进。近,10,年以来,全国很多医院采用,YR-1,型系列针具,微创清除颅内血肿(简称微创术),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微创术是神经外科领域内又一重大突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前言神经外科近年有着飞速发展的过程,从过去的大体,应用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与传统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方法相比较,具有快、微、易、好、省五大特点:,(一)快,快速建立清除血肿的硬通道,清除液态和半固态血肿,颅压缓解,立即解除或减轻对受压脑组织及脑干的继发性损害,从而为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赢得了保贵的时间。,应用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与传统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方法相比较,,(二)微,血肿清除的全过程只有一个直径仅,3,毫米的针道的轻微损伤,这样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手术本身对脑组织所造成的医源性创伤,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三)易,微创术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只要有,CT,设备的基层医院外科医师均可开展。,(二)微,(四)好,疗效确实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统计使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外科治疗死亡率从原来的,40%-75%,下降到,15%-25%,左右,国内微创术开展好的单位可下降到,12%,左右,医务人员乐于开展。,(五)省,微创术不用开颅,简化了手术过程,省了全麻费;简化了术后治疗,缩短了住院时间,省了医疗费,患者乐于接受。,(四)好,谢 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