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章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反思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3943686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章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章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章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国际贸易理论篇,第四章 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反思,1996-2003 www.,gjmy,.com,Review,斯密模型、李嘉图模型以及,H-O,模型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他们在贸易基础的论述上具有相同点: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是否按照上述理论进行的呢?,这些理论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LDC,S,),吗?,二战后,对于传统贸易理论开始出现一些批评的观点。,第一节 贸易条件,第二节 幼稚工业保护论,第三节 中心外围论,第一节 贸易条件,一、贸易条件的含义,二、贸易条件的决定,三、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一、贸易条件的含义,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单要素贸易条件指数,(,x/Pm) ,x100,x,代表出口部门生产要素生产率,这里我们关键要看生产要素生产率是否提高,而不仅仅是看商品的贸易条件指数,、双要素贸易条件指数,(,x/,m) (,x/,m) 100,、收入贸易条件指数,(,x/,m),x,其中,x,代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量指数。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用来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两难选择:增加出口,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反之,则出口量增加不易。,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改善出口结构。如果短期内难于做到这一点,那就要保证因出口数量的扩大而增加的收入超过因商品贸易条件的恶化而减少的收入。,由此可见,一国贸易条件的好坏,实质上关系到一国参加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分割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72-1993年的贸易条件,(单位出口价值/单位进口价值,1972年为100,),年度,72,73,74,75,76,77,78,79,80,81,82,发展中国家,石油出口国,100,113,258,246,259,272,248,302,412,451,450,其他国家,100,104,99,90,94,102,96,94,91,85,84,发达国家,100,98,87,89,88,86,89,86,80,79,80,年度,83,84,85,86,87,88,89,90,91,92,93,发展中国家,石油出口国,410,412,391,206,232,192,214,243,214,201,198,其他国家,84,87,85,87,88,92,91,92,92,92,91,发达国家,82,81,82,90,77,91,91,91,92,94,94,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Washington D.C. 1994),二、贸易条件的决定,(一)相互需求原理,(二)提供曲线,(三)贸易条件的决定,(四)提供曲线的移动,(一)相互需求原理,背景:约翰.穆勒(,JohnStuaut,.Mill,1806-1873),主要内容:,、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毛呢,麻布,国内交换比例,英国,10码,15码,10:15,德国,10码,15码,10:20,、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相互需求的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总结阐述:,在由比较利益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内,实际而且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手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如果对手对本国的产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对手商品的需求强度,则国际交换比价线越接近于外国的国内比价线。国际交换比价线越接近哪国的国内比例线,则该国儿获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少。,简要评价:,、为贸易条件的确定提供了解释,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局限性:,()只能应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都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表达欠精确。,(二)提供曲线,提供曲线(,offer curve)/,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curves),1、,含义: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提供曲线可以看成是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可视为一国的进口需求曲线。(故称相互需求曲线),2、提供曲线的图形推导,2、提供曲线的图形推导,A,国的提供曲线:出口,X,,进口,Y,B,国的提供曲线:出口,Y,,进口,X,(二,),贸易条件的决定,1、均衡,2、失衡与回归,w,o,c,d,z,u,k,E,(三)提供曲线的移动,当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时,一国的提供曲线的位置就会移动。,提供曲线的移动不同于同一提供曲线上贸易数量的变动,它往往会改变一国的贸易条件,进而对一国的总福利水平和贸易利益发生显著影响。,1、需求方面,(1),消费者偏好向进口品转移,(2),消费者偏好向出口品转移,2、供给方面,资源总量、技术水平的变化等等。,T,T,贸易数量效应,贸易条件效应,T,T,供给的变化,X,Y,三、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一、罗伯津斯基定理,二、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一、罗伯津斯基定理,(一),经济增长的定义及分类,1、经济增长的定义,生产要素禀赋的增长,技术进步,2、增长的类型,平衡型(中性)增长,偏向型(不平衡)增长:,Example:,中国 劳动丰裕 ,大米:劳动密集型, 钢铁:资本密集型,出口大米,进口钢铁,(二),罗勃津斯基定理,罗勃津斯基定理 (,Rybezynski,Theorem),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生产要素的增长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商品生产扩大,而另一部门(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一)平衡型增长,两个产业以相同的比例增长,国内所有要素禀赋同比例增加,两个产业取得相同程度的技术进步,Steel,Rice,二、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二)不平衡增长()进口替代型增长,“,进口替代型增长,”,指的是进口替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Steel,Rice,()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扩张型增长”则指的是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它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张。,Steel,Rice,二、要素积累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一种要素供给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部门生产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其相对价格下降。,这一结论在开放条件下同样适用。,若该产品是出口品(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贸易条件恶化,若该产品是进口品(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贸易条件好转,但上述结论是针对能对国际市场产生价格影响的大国而言的。对小国而言,禀赋变化后基本可视为贸易条件不变。,在开放条件下,如果一国要素积累导致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那么这种增长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福利影响:一方面规模扩大,福利改善;一方面贸易条件恶化,福利降低。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情况与之相反。,1、,IR,增长与贸易小国,1. 相对价格(贸易条件):,不变,2. 产量:,大米减少;钢铁增加,3. 贸易:,进出口都减少,4. 福利:,增加,Steel,IR Growth,Rice,P,1,P,2,C,1,C,2,(二)经济增长对小国贸易条件的影响,2、,EE,增长与贸易小国,EE Growth,Steel,Rice,P,1,P,2,C,1,C,2,1. 相对价格(贸易条件):,不变,2. 产量:,大米增加;钢铁减少,3. 贸易:,进出口都增加,4. 福利:,增加,1. 相对价格(贸易条件):,上升,2. 产量:,不确定,3. 贸易:,不确定,4. 福利:,比小国增加得多,Steel,Rice,Small country,Large country,A,B,C,1、,IR,增长与贸易大国,(二)经济增长对大国贸易条件的影响,2、,EE,增长与贸易大国,1. 相对价格(贸易条件):,下降,2. 产量:,不确定,3. 贸易:,不确定,4. 福利:,比增长前福利增加,但不如贸易小国增加得多,Steel,Rice,Small country,Large country,A,B,C,贫困化增长,Immiserizing,Growth,20世纪50年代,一些研究表明:经济落后国家出口产业的经济增长会使他们的贸易条件恶化,以至于比经济增长前更坏。这种现象被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称为“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的含义是,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一般说,这种贫困化增长的情况大多发生在生产、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大国。,贫困化增长的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增长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增长国的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提高,第二节 幼稚工业保护论,一、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论,二、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一、,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论,汉密尔顿其人,1、背景:美国刚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时,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特别是受到战争的破坏,美国经济处于谷低,工业极为落后。在与英国的贸易中一直充当英国的农产品和原料的供应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美国人用小麦、棉花、烟草、木材等换取英国的工业品。这样的贸易格局在美国独立初期继续保留,但这种贸易格局只有利于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而使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经营的制造业难于发展。,2、汉密尔顿的论证,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话,其结果将使美国的产业仅限于农业的范畴,而工业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对美国而言后果是不可设想的。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不但不能使国家变得强大,而且很难保护其独立的地位,比如军事工业等等。所以为了国家的利益,政府必须用关税保护美国新建立的工业。1791年关于制造业的报告,3、汉密尔顿的政策主张,()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为其提供发展资金,()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鼓励极端必需的原料进口,()对必需品工业予以补贴,对各类工业进行奖励,()限制改良机器的输出,()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成品的质量,二、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1、,背景,2、理论基础,国民经济发展阶段说,生产力理论,3、政策主张,保护目的/对象/手段/期限,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李斯特于1789年8月6日出生于德国符藤堡(,Wurttemberg,),的罗伊特林根(,Reutlingen,)。,他早期的生活并不引人注目。在父亲的制革店中工作一段时间后,他进入政府部门工作,1811年在蒂宾根(,Tubingende,),得到一个位置,并开始不定期地旁听法律讲座,两年后放弃公职专心学习。1816年,他开始参与出版一个改良主义杂志,撰写改革地方管理的文章,也参与提出在蒂宾根大学创立一个新的国家经济学院的建议。,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在1818年,李斯特成为蒂宾根大学管理和政治学的教授。1819年,李斯特参加了德国贸易和商业协会的成立会议。这一协会的目的是取消国内贸易壁垒,所以其后一年中,他作为协会的代表四处旅行宣扬自由主义,并入选了符藤堡的议会。结果,他的议会活动遭到当局迫害,不仅失去了教授职位、驱逐出符藤堡议会,而且被捕监禁9个月。,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之后,李斯特开始了流亡生活,1825年来到美国,成为矿业主和铁路制造者,累积了一笔财富。他和宾夕法尼亚制造和机器业促进会过从甚密,亲眼见到美国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开始转而成为保护关税的“美国制度”的支持者,李斯特于1827年出版了第一部真正的经济学著作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1832年他作为驻莱比锡(,Leipzig),的美国领事回到德国。为了加强德国经济发展,李斯特鼓动德国经济统一和南部德国保护主义,甚至于1843年创立了关税同盟报,努力拥护关税同盟的形成,宣扬他的保护主义和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李斯特在1941年出版了他的代表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然而李斯特最终觉得自己的经济政策无力达成,非常失望,于1846年自杀身亡。,2、理论基础,(1)国民经济发展阶段说,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德国),农工商业时期(英国),自由贸易,-保护贸易,-自由贸易,(2)生产力理论-,发展一国的生产力比通过比较优势获得贸易利益更为重要。,“,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生产力是树之本,可以由此而产生财富的果实,因为结果子的树比果实本身价值更大。力量比财富更重要,因为力量的方面软弱无能足以使我们丧失所有的一切,不但使我们既得的财富难以保持,就是我们的生产力量,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自由,还不仅是这些,甚至我们国家的独立自主,都会落到在力量上胜过我们的那些国家的手里,”,3、政策主张,(1)保护目的:促进国家综合生产力的发展,以实现工业化,(2)保护对象:国内幼稚但有反正希望的工业,受保护对象通过一段时期之后能够成长起来,(3)保护手段:主要是关税,他主张关税水平应随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而变化,他认为凡是在专门技术与机器制造方面还没有获得高度发展的国家,对于一切复杂机器的输入应当免征或征收极轻的进口税,直到机器生产能与最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为止。从某种意义上说,机器工业是工业的工业,对国外机器的输入征收关税,实际上就是限制国内工业的发展。,(4)保护期限:最高界限30年,第二节 中心外围论,理论提出者:普雷维什,普雷维什1901年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上层家庭,1923年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即到阿根廷国民银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29岁时出任阿根廷政府财政副国务 秘书,稍后又受命组建阿根廷共和国中央银行,随即担任该银行的总经理。后来弃政从学,回母校担任经济学教授,并受聘任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等国中央银行的顾问。 以后又在联合国有关机构工作,先是,“,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即著名的,“,拉美 经委会,”,),1964年时又担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并兼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他本人承认,在青年时代他是一个,“,十足的新古典主义者,”,即市场浪漫主义者。然而普 雷维什为人正直、追求真理,能站在本国和拉丁美洲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促使了他逐渐 对新古典主义持越来越严厉的批评态度。在担任阿根廷中央银行总经理 期间,普雷维什曾绞尽脑汁力图运用新古典主义理解阿根廷的宏观经济形势并制定相应 的方案,但是他失败了。用他自己的话说: 从我开始成为经济学家的时候起,我就强烈地感到被经济的周期运动所吸引。我脑子里塞满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却弄不明白阿根廷经济的种种现象。,后来当从世界大萧条 的时候起我不得不在同样的现实中采取行动时,我感到无所适从。更有甚者,我常常感到,过去学的东西不但不能解释那种现实,而且还妨碍我去考察它。由此我终于确信, 不论是关于工业国的周期的解释,还是为缓和周期运动并纠正其后果的措施,对于出口初级产品的外围和刚刚开始的工业化都是不适用的。 经过多年的行动之后,我曾得以退隐并思考我自己的经验。于是,我确信,在工业国家中提出的那些理论不过是妄图享有普遍意义。它们有可能解释工业国家的现象,尽管并不总是令人满意,但是解释不了我们这些国家发生的现象。,一、普雷维什命题,二、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论,三、政策主张,一、普雷维什(-辛格)命题,世界存在中心外围格局,中心:发达国家,外围:发展中国家,中心国经济能独立自主发展,外围依赖中心而发展。传导机制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品,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技术进步在中心国家先出现,外围国家模仿,利益为中心国家获得。,结论:按照比较优势原理的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不利。-中心剥削外围,二、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论,1950年,在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时,普雷维什考察了18761938年间英国进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指数,由于英国进口的多是初级产品,出口的多是制成品,故可分别近似代表原材料和制成品的世界价格。研究结果表明,如以18761880年间世界 原材料和制成品价格之比为100的话,此后绝大部分时间里该比价一直呈递减趋势,到 19361938年间已降到64,即表明同量制成品可以交换到更多的初级产品,即贸易条件 对初级产品出口国越来越不利了。,依附格局造成不平等交换,原因:,技术进步利益不平等分享:大都被发达国家享有,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市场结构特征不一样(制成品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会力量不一样,从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来看,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小,一般小于。,三、政策主张,发展中国家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工业化,实行进口替代的发展策略,提倡贸易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籍经济学家汉斯,辛格,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全面恶化论,自80年代末以来,辛格等人对贸易条件恶化论做了新的解释和修改,认为,贸易条件恶化不仅发生在初级品与制成品等不同类别商品之间,更指南方与北方等不同国家之间所有外贸商品比价的恶化趋向,具体为:,南方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比率高于北方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比率;,南方制成品出口价格比北方制成品的出口价格下降更快;,初级产品占南方出口产品的较高比重意味着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对南方的影响更甚于北方。,以往的贸易条件争论集中于第三点,而新的争论又集中于第一、二点推断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取代初级产品,实行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并改变外贸结构,其结果只能是转换了贸易条件恶化的内容,而不能根本解决贸易条件恶化的问题。,1996-2003 www.,gjmy,.com,辛格的解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债务负担是加剧贸易条件恶化的新因素:,80年代国际借贷利率骤升加剧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从而形成了扩大出口的压力,一些国际经济机构从,小国模式,出发也建议发展国推行出口扩张的经济政策,然而,多数南方债务国产业结构相近,出口产品差异性小,使得小国产品面临完全需求弹性的经济假设失去意义。,辛格认为,,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出口的努力使得一国单独行动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因他国群起效仿而丧尽。,债务国增加出口供给造成价格倾销。这不仅恶化自身贸易条件,也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于是,债务危机与贸易条件便形成恶性循环:,还本付息的压力迫使出口量并导致,T.T;T.T,又加剧债务负担;出口收入的还将强制性压缩进口需求;资本品和原材料进口不足势必降低生产能力并最终阻碍出口增长。,这样,新争论将贸易条件恶化的范围从初级产品扩大到制成品,进一步强化了贫困化增长的概念,。,辛格在实际检验中发现,北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显著高于南方,两者差距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扩大。以净贸易条件衡量,南方贸易条件在恶化;若以要素贸易条件衡量,则恶化倾向更为严重。,辛格等指出,很显然,将边缘地区(南方)的出口产品更多地由初级产品转变为制成品并不能为相对于中心地区(北方)的贸易条件恶化提供一条真正的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