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之于中国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3908570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素养之于中国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媒介素养之于中国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媒介素养之于中国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媒介素养,”,之于中国,广电,121,黄珊 袁桂铃,郑泽燕 纪丽敏 廖思怡,其实,,“,媒介素养,”,即使对于我们这群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也是,第一次,接触的词汇。但我们的生活却与之息息相关,拿着报纸对今天的新闻热点对边看边思考,时或发发朋友圈调侃并参与其中,成为一群人讨论的话题,无一都关乎着你的,我的,,ta,的,“,媒介素养,”,,,但,究竟何谓媒介素养!,开篇先言,提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媒介素养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初期,电影的普及及其带来的流行文化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重视。他们认识到这是一种和传统的印刷媒介截然不同的新的媒介形式,而流行文化的价值观念也与学校正统教育相冲突,因此必须赋予人们新的解毒能力才能正确理解电影传达的含义,于是他们开始提出了,“,屏幕素养,”,的概念。,何谓媒介素养,在,媒介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联系紧密中,媒介素养的内涵也随着传播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不停发生变化。媒介素养经历了从,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与印刷媒体相关),,视听素养,(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相关)、,数字化素养,、,信息素养,(与电脑以及电子存储设备相关)、以及今天,新媒介素养,(与互联网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相关)的转变。,可以看到,媒介素养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经过六七十年的演变,它已发展成一种多含义、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概念。,何谓媒介素养,加拿大:媒介素养旨在帮助和学生发展对大众媒介的本质有知晓和批判的理解力,懂得大众传媒所运用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所产生的影响。更具体地说,媒介素养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对媒介如何运作、媒介如何传递意义、如何组织起来以及如何建构现实的理解和享受,。媒介素养也旨在让学生具有穿凿媒介产品的能力。,英国:媒介素养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把媒介素养分为使用和解读俩个层面。,美国:,1992,年,“,媒介素养领袖会议,”,又给出了如下统一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何谓媒介素养,而以上定义,基本可以反映出,“,Media Literacy,”,的含义和使用范围。,那么,我们小组在,“,媒介素养,”,的理解上,,首先它是一种能力或素养,它是一个全新的素质概念,是传统的文字识读能力(听说读写)在媒介时代的扩展和补充,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获取、解读和使用的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维是媒介素养的核心能力。,何谓媒介素养,ta,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第一个层面是个人能够意识到媒介对信息获得的重要,可以合理地分配和选择利用媒介的时间;第二个层面是掌握具体的、批判的媒介使用能力,学会分析和质疑传媒的架构和信息;第三个层面是能够深入到传媒表层架构之内,进一步挖掘媒介信息之所以被生产出来的原因。,何谓媒介素养,总的来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何谓媒介素养,那么,讲了那么多的其他国家,媒介素养之于中国的定义呢?很遗憾,,“,素养,”,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媒介素养,”,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它是英文词组,“,Media Literacy,”,的译文,也有大陆研究者译为,“,媒介素质,”,。,何谓媒介素养,同时,这一词组在香港却被译为,“,传媒教育,”,,在台湾被译为,“,媒体识读教育,“,、,“,媒体素养,”,、,“,传媒素养,”,或,“,媒体(公民)教育,”,等。结合一开始说到的其他国家对于,“,Media Literacy,”,的定义,在,美国和加拿大,,“,媒介教育,”,和,“,媒介素养,”,均使用,“,Media Literacy,”,。可以看到,,“,Media Literacy,”,在其他国家的使用时等同于媒介教育。,而这样的几字不同,在后来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这里我们后文会有所提及!,何谓媒介素养,在媒介素养的核心理念方面,媒介素养教育组织加拿大联合会主席约翰,彭金特,(John Pungente),提出的关于媒介素养的八大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认同。这八大核心理念为:,任何媒体讯息都是,“,构造体,”,媒体构建现实,受众对媒体信息进行释义博弈,媒介信息蕴含着商业动机,媒体信息含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媒体信息含有社会和政治理念,媒体信息的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任何媒介都有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媒介素养的核心理念,以及,,美国媒介素养教育中心关于媒介素养的五个核心理念:,所有的媒介信息都是被构建的,媒介信息是使用一种具有自己规则的创新性语言构建的,不同的人对媒介信息的体验不同,媒介融入了价值和观点,建构的媒介信息是为了获得利益或权力,媒介素养的核心理念,上面我们谈到了很多,然而,正如开篇就提到的,对我国公民而言,媒介素养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词。,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我国的传媒业在规模、品种、信息量、信息覆盖面等方面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有,2100,多种报纸、,9400,多种杂志、数以千计的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和每年数以万计新增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特别是异军突起的互联网更使网民人数骤增,截止到,2007,年,6,月,3,日,我国网民总数达,1.62,亿,且以每分钟过百人的速度增长。,媒介素养之于中国的发展,那么,在这样残缺、不完整的传媒体制里却得到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媒介素养之于中国的发展情况究竟是怎样呢?我们小组总结出了三点:,普通个人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并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扮演重要角色,个人自由发表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实现互动交流,媒体个人化对新闻把关的降低,媒介素养之于中国的发展,(一),普通个人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并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扮演重要角色。,正如马克,.,波斯特所说,相对于,20,世纪大部分年代里盛行的,“,播放型传播模式所对应的,“,第一媒介时代,”,而言。当时信息的发布权掌握在极少数的专家知识分子手里,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并且没有互动交流。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及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电话等的结合所逐渐形成的替代模式,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正在形成,其中,“,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三个概念间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进入到,“,第二媒介时代,”,。,媒介素养之于中国的发展,例如,在中国发生的汶川地震中,许多的,DV,影像都是网友传到视频网站公之于众的,使我们了解了地震时的动荡,地震后的破败,清晰的知晓了这次事件中的方方面面。还有那知名人士,“,范跑跑,”,,就是在网络博客中披露了自己在地震发生时的所作所为,还有那骇人听闻的言论,“,即使是我的母亲,我也不会付出生命,除了我的小女儿之外,”,,使自己一下子成为了,“,公众人物,”,,并引起了社会上关于伦理道德的大讨论,公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与使用者,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媒介素养之于中国的发展,(二),个人自由发表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实现互动交流。,普通个人成为了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播主体不再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传播权力,信息的话语权也被分散到了普通个人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的解码自由发表言论。网络舆论的高潮曾一度使人民受益,比如曾经的,“,孙志刚案,”,引发了人们对收容遣送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思考,从而推动了新制度的出台,使一个实施了,21,年的不合理制度终止。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提出评论,使政府能够了解民意,汲取批评意见。但慢慢的,这种言论开始超越正常表达舆论的权限,恣意扩大,成为了一部分人发泄的通道,甚至是滋生色情、暴力的温床。,媒介素养之于中国的发展,(三)媒体个人化对新闻把关的降低。,这是媒介素养之于中国发展不成熟的方面。,以上的两点使,媒体个人化成为一种趋势!媒体个人化却加剧了信息传播内容的泛滥,把关降低。且不论近年来借由手机、网络平台引发的抢盐风潮甚至疾病恐慌,军事武装恐慌,单从网络恶搞的不断加剧,凤姐、芙蓉姐姐之流愈演愈烈,不分国界,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在网络中,人们时而虚假,时而真实,网络把关低,使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媒体更是渲染炒作,有娱乐化倾向。,媒介素养之于中国的发展,那么,什么导致了以上的中国式媒介素养难题?又怎么样去解决,ta,?一开始,我们就埋下了伏笔!,媒介素养教育!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如何从年轻一代抓起,去有目的地去培养其媒介意识是一个课题!也就导致了今天的中国式媒介素养难题,。,媒介素养教育之于中国的发展,在学术界,比较认同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汤普森,1933,年所著的,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是媒介素养教育的起点。照此,西方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但从中国对,“,Media Literacy,”,媒介素养的翻译看来,,中国式的媒介素养教育粗暴地等同于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但实际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使人们既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如何构架现实,也知道怎样制作传媒作品与媒介信息。,媒介素养教育之于中国的发展,目前国际上:,英国、加拿大、澳洲等,早已把媒介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新西兰的学生在五年级课程中就已加入媒介素养的培训,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在中小学与高中设立的,“,综合教育,”,科目中纳入了媒体素养,台湾在,2002,年公布了官方的,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香港在,1997,年教育改革时开始推动媒体教育,,2005,年推行的英语新课程及,2007,年推行的中文新课程,亦纳入了媒体素养,而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之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大陆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问题自觉的关注和探讨,开始于,1990,年代。基本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的传播环境和媒介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媒介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媒介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媒介开始变味。,公民媒介素养状况堪忧。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媒介体制下的中国受众,早已习惯于将媒介报道视为,“,指导性文件,”,,对媒介产业化经营导致的商业化倾向缺乏起码的警觉。可以说,中国受众是媒介信息很好的接受者,但不是很好的分析者、辨别者和评判者。,媒介素养教育之于中国的发展,相比较外国,“,媒体素养教育,”,的社会组织建设,,美国有旧金山的,“,媒介素养教育方略,”,、洛杉矶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心,”,、麦迪逊的,“,全国电子传媒协会,”,等传媒教育组织,它们定期研讨传媒教育的问题;智利有,“,教育普及中心,”,、,“,文化、艺术表达与研究中心,”,等组织;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儿童与公民电视论坛,”,等民间组织,以筹办会议、组织专题研究等形式大力倡导传媒教育。,媒介素养教育之于中国的发展,当前“媒介素养”在我国还处于“陌生概念”甚至未被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较为重视在未成年人中的推广,是为了使人们从小就拥有一定的媒体素养,成长为拥有“媒体智慧”的人,并提出“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虽然开设了媒体课程,但主要侧重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较为忽视关于各类现代媒体信息的接受、鉴别能力的培养。没有利用到趁着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人生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的阶段,将内涵更为全面的“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从而没有起到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媒介素养教育之于中国的发展,可以看到,在面对形形色色传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