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部制北宋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714476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X 页数:10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六部制北宋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三六部制北宋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三六部制北宋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三六部制北宋,考试大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搜索:周朝的建立;分封制的内容、作用;宗法制的内容、作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程标准: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根本内容。认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热点考向: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2,简介:中国历史分期,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古代史,包括了漫长的,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一千多年的,奴隶社会,,和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共,110,年,中国现代史,至今,62,年,3,一、中国古代史:,约距今,170,万年前,1840,年,1,、原始社会:,约距今,170,万年前,前,2070,年,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石器时代,2、奴隶社会:前2070前476年,夏朝:夏禹夏桀前2070前1600年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商汤商纣前1600前1046年殷今河南安阳,西周:周武王周幽王前1046前771年镐今陕西西安,东周:周平王 洛邑今河南洛阳,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统一时期,大分裂时期,4,3、封建社会:前4751840年,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咸阳、长安、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隋唐时期:581907年长安、洛阳,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9071279年开封、杭州 ,元明清时期:12711840年1912年 北京,大分裂时期,大统一时期,第二次大分裂时期,第三次大统一时期,第三次大分裂时期,第四次大统一时期,5,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近代前期:,18401919,年,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有:,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856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洋务运动,(,19C6090,),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18831885,年、,18941895,年),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898,年、,189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辛亥革命,(,1911,年),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五四运动,(,1919,年),6,2、近代后期:19191949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中共诞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年、1924192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7,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即新中国的历史,,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十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8,王位世袭制启、沿用近4000年,一、夏商的政治制度,商王,相、卿士,卜、祝、史,师,(中央),侯、伯,(地方),中央设立相、卿、师等,地方封侯伯,行政管理制度,地方,中央,9,王位世袭制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本质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和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夏商周三代,王位世袭制历经了形成、开展、完善的变化过程。,10,.有人说:禅让制表达了民主,王位世袭制表达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答案提示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开展的结果,私有制开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11,商朝的主要官员,与,其职责:,官员,相、卿士,卜、祝、史,师,地方侯、伯,职责或义务,参与商王决策,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执掌军权,向商王纳贡,奉献征伐,商朝实行的内服外服制:不是分封制。内服是王畿,既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方国是部落联盟开展而来,非商王赏赐,是一种联盟制度。,12,13,目的:稳固统治,拱卫王室,内容:分封对象几种类型?主要的诸侯国?,诸侯的义务和权利,结果:西周后期,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秦朝,废除。,被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原因:诸侯实力增强,,王权衰弱,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影响,稳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4,三、宗法制度与礼乐制,(一宗法制:,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宗法制度的内容:,()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2.目的:稳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稳定。,1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制数千年来保障了统治者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原那么:西周初年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的传统。,大宗小宗的关系:,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既是兄弟关系,又是君臣关系。,1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17,(二)礼乐制度(周礼:内容:对统治阶级日常活动制定规那么和仪式,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贵族不同礼仪。作用: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维护等级制度,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构造;,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8,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4. 干部职务终身制,19,本课小结,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分封制,宗法制,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封侯、伯,特点,作用,内容,破坏,内容,特点,作用,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加强统治,稳固王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20,中国局部姓氏的由来,以母系氏族的符号为姓,如姬、姜、姒、姚,以封国或封邑之名为姓,如齐、鲁、秦、吴、楚。,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谏、仓,以技艺、职业为姓,如巫、卜、陶、匠、屠,少数民族融合改姓,如元、祝、关、钮,因赐姓、避讳而改的姓,如朱、帅。,氏于居:郭,21,1、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它能够说明 ,A、宗法制确实立 B、王位世袭制的实行,C、嫡长子断承制确实立 D、诸侯争霸,2、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固国家依治的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开展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依据宗法制的组织形式,家族内部有大宗和小宗之分,以下属于大宗的是,周天子 鲁国国君在自己封地内,诸侯 诸侯国中的卿大夫,A、 B、,C、D、,B,A,22,3.(2021全国新课标文综)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以下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解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答案:C,23,4、以下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是建立在井田制根底上的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受封诸侯有 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分封制使周朝稳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受封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日后的分裂割据创造了条件,A. B. C. D. ,5、“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波,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诸侯间争夺土地、人口,互相残杀,B.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C. 分封制动摇,奴隶制趋向崩溃,D. 诸侯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B,C,24,6、以下对于宗法制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B. 是由母系氏族的母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C.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D.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达,B,7、按宗法制的规定,以下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A. B. C. D. ,C,25,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2课,26,考试大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搜索: 秦朝的统一 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官制、 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其影响。,热点考向:加强中央集权对国家统一的作用,27,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原因,2:概念,两者关系,3:根本矛盾,4:开展趋势,5:影响,28,1经济根底: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开展。,2社会根源: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稳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3理论根底:法家思想尤其是韩非子的理论。,4历史背景:周王室衰微导致春秋战国大混乱的历史教训。,5地理原因:中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促成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原因,29,1、含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的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专制;中央集权指全国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2、根本矛盾,1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的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专制。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30,4开展趋势:,战国初步形成,秦朝正式建立,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新开展,明清达顶峰,31,5、评价与作用:,(1) 积极作用 封建社会初、中期以积极作用为主,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展大规模的经济建立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开展。,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展。,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文化: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32,2消极作用 封建社会晚期以消极作用为主,政治: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开展的因素。,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开展。,文化: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限制古代科技的进一步开展。,33,二、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1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2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人民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间进展战争。,3、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措施、目的,34,4.,秦的统一,一统一的原因,1.封建经济的开展使各地的联系增强 经济根底,2.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奠定根底 政治根底,3.民族频繁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民族根底,4.人民饱受战争痛苦渴望和平统一 群众根底,5.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强盛 物质根底,6.,秦王嬴政雄才伟略制定正确政策,个人条件,二统一经过,3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的建立,2,中央官制的建立,3,地方建立郡县制,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6,1.皇帝制度确实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专制,充分表达了皇权专制的色彩,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征。,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表达。,“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核心内容,37,皇帝,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丞,相,太,尉,诸卿,牵制,统率,统率,虚设,直接控制,2,中央官制的建立,38,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39,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和教化,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室宗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40,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第二,充分表达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效劳的。,4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标志着我国古代由世袭贵族政治开展到了官僚政治。,3,地方建立郡县制,郡,县,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42,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说明郡县制的进步,4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一样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稳固王权的统治,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被分封的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封位世袭,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44,阅读以下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那么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与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那么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请答复:,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根据材料二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根本特征及其本质。,45,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2皇权至上,皇帝专制;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3皇位世袭。,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46,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47,考试大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搜索: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朝到唐朝的选官制度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8,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两汉,二隋唐,三北宋,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两汉,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三北宋,四元朝,49,一、中央集权的开展,50,一)两汉地方政治体制的演变,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西汉初,郡县、封国,并行制,地方诸侯权势渐强,威胁中央集权。并引发了景帝时七国之乱。,2王国问题的解决与影响,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 公布推恩令,51,设置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州,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附益法:制止官吏与诸侯王谋利勾结。,3评价汉武帝的措施:进一步稳固和开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开展。,2.,汉朝后期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州郡县,三级,52,(,二,),隋唐地方政治体制的演变,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2唐太宗在全国设10道,监察地方州县;唐肃宗时形成道州县三级制。,3唐朝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设置,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53,三)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原因:吸取唐亡的教训,防止出现五代十国国家分裂的局面。,2内容:削夺兵权,削减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设置通判负责监视,财政上,转运使。,1.,北宋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北宋加强集权措施的影响,利: 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根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开展。,弊:,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54,2.北宋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县三级。,55,四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设宣慰司管理遥远民族地区,、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收理,意义: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稳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省、路、府、州、县,56,地方行政体制沿袭与变化:,秦,郡县,汉初,(郡,国),汉后期,(州,郡,县),隋,(州,县),唐,(道,州,县),(藩镇),北宋,(路,州,县),元(省,路,府,州,县),明清,(,省,道,府,州,县,),57,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与,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二、君主专制的演变,背景:,汉初,丞相权力很大,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大权的总理大臣,威胁皇权。,58,2,、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建立中朝,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九 卿,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59,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魏晋南北朝时逐步形成,三省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先后握有实权。,2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1内容:,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视,保证了君权的独尊。,3意义: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善了中央集权;相互牵制和监视,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代沿用。,60,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皇帝,中,书,尚,书,门,下,吏,户,礼,兵,刑,工,政事堂,决政,行政,议政,宰相,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61,比照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目的不同:,中国是为了加强皇权,美国是为了防止专制专制;,三权的内容不同:,中国三权是行政权上的分权,美国是司法、行政、立法分权。,分权的作用不同:中国分权作用最主要是分割相权,提高办事率,加强皇权。美国的分权最主要是防止了个人专制和专制。,分权作用一样:起到了互相牵制与监视。,实质不同:中国是皇权专制的表达;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表达。,62,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 “二府,行政,:,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二府三司,63,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政,(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政知事,(,二府,),64,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3,、统领,宗教,与,西藏,事务:,宣政院,这是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一省二院,65,元朝时期的中央体制,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皇帝,相权的反弹,枢密院,宣政院,军事,行政,宗教;西藏,66,中央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化:,秦,三公九卿,汉,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二府三司,元,一省二院,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小结: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皇帝制度的开展和皇权的加强;,2制度在继承的根底上有所创新。,67,名 称,盛行时期,标准,世官制,夏至春秋战国,血缘,世袭,察举制,两汉,品行,作为选拔标准,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按,门第,选拔官吏,科举制,隋唐至,1905,年,考试选官制度(,才学),三、 选官制度,68,1.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最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D,69,2.据?旧唐书?记载,唐元和年间806820,一位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他的意见被皇帝采纳。这说明 ,A、给事中隶属中书省,有起草诏令的权力,B、给事中隶属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的诏令,C、给事中隶属门下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D、给事中属于皇帝侍从,负责监视和纠正皇帝诏令,C,70,3.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收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摘自?新唐书百官志?,1根据材料一,唐太宗为什么要承隋制设三省之长为实相职?说明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1)三省之长共同参决国家政事,同时又起互相监视作用。加强君主专制。,71,材料二 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教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其道如何?赵普进言:“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也。今所以治之,天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那么天下自安矣。“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夺武臣之权的具体措施。,2措施: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削弱节度使的实权,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行更戍法,“强干弱枝,文官担任知州和地方司法官员。,72,材料三 宋人叶梦得在?石林燕语?卷三中说:“本朝以科举取士,得人为最盛。宋代官学非常兴旺,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四载:崇宁三年1104年,全国学生总数已达21万余员。私学在宋代也是非常兴旺的,特别是在庆历兴学之前,宋代地方私人办学风气盛行,其他布范围遍与全国。,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之尚文的影响。,3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科举制的开展;促进了教育的开展和文化的繁荣。,73,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74,考试大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点搜索: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课程标准: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开展的影响。,75,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明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2)宰相权力过重,导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3)胡惟庸擅权专恣。,2.废除:1380年朱元璋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六局部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3.影响:,1废丞相,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稳固统治;,2君主专制到达新高度;,3)废除丞相后,皇帝负担加重。,76,皇 帝,中书省,元代:中书一省制,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影 响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政局动乱,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归入,归入,明 代:,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开展到了顶峰,殿阁大学士,内 阁,明太祖:位低权轻,明成祖:位高权重,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77,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行政,军政,监察,互不统辖,各司其职,权集中央,78,明朝政治体制的变革,2,、中央,:,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创立,内阁,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君主专制达新高度,79,二、,内阁的出现,1,、创立内阁的原因:,2、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开展,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时 期,名 称,职 权,特 点,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明宣宗,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3、内阁的特点:明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仅是皇帝参谋的内侍机构。阁臣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性质。不可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80,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 责,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 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81,八旗旗主,“共治国事,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皇权受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南书房,集权于帝,设,军机处,皇太极,康熙,雍正,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努尔哈赤,82,清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设25个省级行政单位地方设置三司形成省道府州县级制,2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 央对西南地区的统 治。,83,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明清绝对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84,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开展潮流,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开展开场大大落后于西方。,2,、东西方拉开差距,中国,西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封建社会晚期,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85,综合分析归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三大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免,从地方到中央均听命 于皇帝;,中央集权,皇帝独断,皇帝从决策到行使各项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借助神权,实施专制统治;,始终伴随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封建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封建法网日趋严密.,86,庙号、谥号、年号的由来,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谥号产生于周朝。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 一般说来,帝王因其地位至高无上,获得美谥居多,这说明谥号并不完全反映真实事迹。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如诸葛亮的谥号是“忠武,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臣子的谥号两个字的居多。,怎么区分“庙号和“谥号呢?一般说,凡称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庙号,凡称某某帝的便是谥号。但在历史各阶段习惯上的称呼又有些不同。翻开中国历史年表,就会发现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称“谥号,如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等。唐朝以后,一般都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不过在这期间,也有称谥号的。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庙号是“玄宗,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这中间关键的是“明字,因而唐玄宗又被称为“唐明皇。明朝中叶后,帝王的称号又有所改变,多数以年号来称呼。,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场有的,汉武帝继位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以此类推。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87,88,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89,解析:最为可信的证据应是当时的史料或文物,因此答案为,D,。,答案:,D,90,(2021湖北宜昌高三检测)以下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的一幅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朝代表中央负责监察郡县官吏的是(),A御史大夫 B郡守,C县令 D监御史,91,此题必须紧扣题意,了解秦朝的机构设置并迁移相关知识。秦朝在中央机构中行使监察职能的是御史大夫,但在地方机构中代表中央御史大夫行使监察职能的那么是郡一级的监御史。,答案:D,9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构造,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推行,C科举制的创立 D行省制度的创立,93,解析: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题干材料信息说明分封制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制,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94,(2021天津南开区模拟)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承受主父偃建议公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局部土地给列侯,这些列侯(),A归中央直辖 B归行省管辖,C归王国管辖 D归郡统辖,95,解析:汉武帝时为解决王国问题而公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局部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答案:D,96,西汉时开展了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这些选官制度主要有(),科举制士族制察举制皇帝征召,A B,C D,97,解析: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主要包括以上几种,其中西汉时应用的主要是和。,答案:,C,98,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说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99,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中可以看到历代帝王之所以重视泰山封禅大典,主要是因为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其统治的需要。,答案:C,100,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相国、丞相,皆秦官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汉高祖)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太尉,秦官。御史大夫,秦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序?,材料二秦少府(官职)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 尚,主也。汉承秦制。 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笈、章奏与封奏,宜示内外而已,其任犹轻。,?通典尚书省?,材料三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后汉书仲长统传?,101,请答复:,(1)据材料一、二,以中央机构的情况,说明西汉初期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6分),(2)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与汉成帝的做法与其目的。(6分),(3)据材料三,说明东汉光武帝“事归台阁的有关措施。(4分),(4)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开展趋势?(4分),102,解析:第(1)问要比照秦、汉的机构设置情况,进而分析西汉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有继承有开展;第(2)问要围绕两个皇帝对“宦官的态度,说明其做法,目的是明确的,就是加强皇权;第(3)问要抓住“事归台阁几个字,即扩大尚书台的权力;第(4)问要从三那么材料看皇权的变化和相权的变化,得出开展趋势。,答案:(1)西汉根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对秦朝的一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均为秦官,西汉依旧设置。(6分),(2)汉武帝任用宦官,担任中书,汉成帝不再用宦官,但进一步加强尚书的职权,他们逐渐参与国家机要和决策。 目的是加强皇权。(6分),(3)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尚书台实际上成为最高决策施政机构,“三公的权限进一步被剥夺,大权总揽于皇帝。(4分),(4)相权不断削弱,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不断开展。(4分),103,谢谢欣赏!,104,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药学课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