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与实务_02-0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法律责任_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

上传人:小明 文档编号:243710438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基础与实务_02-0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法律责任_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审计基础与实务_02-0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法律责任_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审计基础与实务_02-0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法律责任_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一、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1,、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鉴证业务准则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起统领作用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二层次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它鉴证业务准则。,2,、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二、相关服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质量控制准则是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准则。,三、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指南以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为依据,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指南是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细化、深化和具体化。,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责任的总称。,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鉴证业务时,应当遵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属于执业准则,它高于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标准。是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时的最高要求。,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1,、一般原则,(,1,)独立原则,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以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实质上独立,就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及被审计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形式上独立,就是指在第三者面前,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及被审计单位之间保持一种独立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2,)客观原则,(,3,)公正原则,2,、专业胜任能力与应有的关注,(,1,)注册会计师应接受后续教育,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2,)注册会计师不得提供不能胜任的专业服务。,(,3,)在提供专业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在特定领域利用专家协助其工作,并对专家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4,)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关注。,3,、保密,注册会计师应对在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保密,不得利用在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一保密责任不因业务约定的终止而终止。,4,、收费与佣金,需考虑的因素:,(,1,)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3,)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4,)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5,、与执业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6,、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7,、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1,、违约,违约是指注册会计师未能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当违约给他人造成损失时,注册会计师应承担违约责任。,2,、过失,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 一般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3,、欺诈,欺诈又称舞弊,是指为了达到欺骗或坑害他人的目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已审计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假地陈述,发表不恰当的意见。,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类型,1,、行政责任,2,、民事责任,3,、刑事责任,三、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放映结束,谢谢!,第,3,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分工,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确定审计目标之前应先划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与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应负的责任。,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管理层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主要是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反应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治理层是要对财务报告过程承担监督责任。,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三、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之间的关系,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报表审计是财务信息生成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两者各司其职。法律法规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被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第二节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审计目标包括审计总目标和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一、审计总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也是随着审计的发展而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其总目标也不相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三个阶段。,1,、详细审计阶段,在详细审计阶段,(1844,年,20,世纪初,),,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求的逐笔检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公司管理层的舞弊行为。,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可靠性、真实性进行审查,判定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3,、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注册会计师判定被审计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我国目前对审计目标的认定是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我们可以把以上两点概括为审计总目标就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二、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1,)与各类交易、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2,、具体审计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由发生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由完整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由存在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的权利,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认定是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第三节 审计过程,一、接收业务委托,1,、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2,、决策是否考虑接收委托;,3,、商定业务约定条款;,4,、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二、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2,、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风险评估程序和实质性程序是每次财务报表审计都应该实施的必要程序,而控制测试则不是。,在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第四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组织方式,财务报表审计的组织方式大致有两种:账户法和循环法。,账户法是对报表的每个账户余额单独进行审计的方法。在此法下对审计工作的分块通常使工作效率低下,因为该法将能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审计的账户人为分割开,从而会造成审计工作的重复和脱节。所以目前审计当中越来越多的用到循环法,因为循环法可以弥补账户法的一些不足。以下就循环法进行详细介绍。,一、循环法的概念,循环法是将有密切联系的交易种类和账户余额联系起来划分为同一块,审计时作为一个整体处理,运用这种分类方法把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划分为几个大块,可以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二、业务循环的划分,业务循环是指处理某一类型经济业务的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的总称,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一般可将所有交易和账户余额划分为几个业务循环。,以制造企业为例分为: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存货与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等。,三、各循环业务的相互关系,货币资金,筹资与投资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各循环业务之间的关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