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上)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90635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X 页数:141 大小:1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大家好,珞珈山校园规划及自然环境,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巡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一九二九年开尔斯绘制武汉大学校园规划图,武汉大学校园以其优美自然景观和秀丽山水风光而蛮声中外,内有珞珈山、狮子山、火石山、笔架山、乌鱼岭、小龟山、侧船山、扁扁山(后改名为半边山)、团山、廖家山、郭家山、陈家山等十余座大小山丘坐落其中,中心湖、月亮湖、星湖等点缀其间,外有东湖水半面环抱。,珞珈山挺立于校园中央,东西长1280米,方圆540亩,海拔最高处为118.5米,为群山之首,山体绿化覆盖率100。,狮子山可谓是武大校园里一座,“,飞来峰,”,,鳞木化石、腕足类化石和南麓一公里长逆掩断层表明,由四亿年前泥盆纪砂岩组成狮子山主体,是在一亿四千万年以前一次地壳变动中从不远北方被推来,落在二亿七千万年前形成砂质页岩上;其基岩主要为下古生代页岩、泥盆纪砂岩、下石炭纪石英岩和珞珈火石岩;其上覆盖一层厚薄不均棕黄色粘土(成土年代大约是第四纪)。狮子山主峰原海拔约65米,在武大新校舍建设中被削去了10米,现海拔约55米。,珞珈山东部山脚,高低起伏,吞吐曲折,湖水拍击,喷珠溅玉;山腰则佳木交碧,奇花织锦,院墙错落,房舍雅致;从山腰至山顶,林深茂密,摇苍飞翠,遮日蔽月,深幽秘邃。山之上下,巨岩层现,奇石峭陈,小径曲绕,异鸟时鸣。,侧船山南,有一无名峡谷,地质界人士称此地为武汉地质博物馆,建议加强保护和景观开发。,侧船山、半边山以东之近山湖中,有一巨岩突出水面,累累罗列,突兀峥嵘,裂罅皱折,淘痕斑驳,古称浪淘石(见任桐1923年沙湖志所载),又名,“,枕流,”,,面积约3000平方米,大部被水淹没。突出水面者大小计十余石,其形或如驼背双峰,或若浮牛露脊,参差错落,列峙于粼粼碧波之中,俨如海岛琼山,别具景趣。每当风来湖上,浪涛激石,势如飞雪漫卷,声如钟鼓和鸣;在风和日丽之时,则水平如镜,波光荡漾,涟漪微开。游人泛舟于此,登石欣赏湖光山色,恍如身置画中。,武汉大学校门牌坊,街道口老牌坊现状,(2007.4.21拍摄),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远景,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四柱三间重檐歇山式硫璃瓦木结构,缪恩钊、沈中清设计,约在1931年前后建成,后被大风吹垮。,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四柱三间单檐冲天柱式钢筋水泥结构,缪恩钊、沈中清设计,约在1937年建成。,“,陈毛体,”,新书体,“,李毛体,”,草书体,街道口老牌坊现状,又在距校本部老远一个叫街道口地方造了一座牌楼,楼上横书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气派非常。牌楼初建系用木作梁柱,因为楼上覆瓦,分量较重,不久即被大风吹垮。重修时遂改用钢筋水泥,直至现在,依然尚存,以至百年校庆前夕新建校门,仍然照样构筑,以作纪念。,杨鸿年:珞珈琐忆,题写者:不详,题写者:不详,题写者:曹立庵,题写者:曹立庵,国立武汉大学六大学院变迁,1928:文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工学院,1929:文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院改名)、理学院、工学院,1933:设农学院筹备处,1936:农学院正式成立(文、法、理、工、农),1938: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1946:农学院恢复,医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1947:设立医学院(文、法、理、工、农、医),题写者:刘赜(博平),朋友,你看见过北平文华武英殿没有?见过大前门和天坛没有?国立武汉大学便是模仿中国宫殿而建筑。文法两学院有点像大前门,而夹在中间图书馆则颇类天坛,银灰色墙壁,碧绿色玻璃瓦,远挹湖光,近揽山色,居高临下,气象万千,北平帝皇居也许比这个更为壮丽,但却没有这样天然风景陪衬。,苏雪林:忆武汉大学图书馆,大学是人类传播知识与文明摇篮。它不仅以知识培养人,也以环境教育人。美好事物总是令人愉悦和心动。如果说珞珈山下绽放樱花给人以昙花一现瞬间之美,那么在樱花道旁依山而建古建筑群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穿透时空永恒之美。恰如秦砖汉瓦,饱经数千年沧桑。,杨国安:我们古老,但古老是我们财富,武汉大学老图书馆随感,男生寄宿舍(老斋舍)由开尔斯(,F. H. Kales,)和萨克瑟(,Richard. Sachse,)设计,汉协盛营造厂中标承建,于1930年3月开工,1931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13773平方米,工程造价55.09万元。整个建筑依狮子山向阳南坡顺山势而建,具有良好日照条件。建筑主体以花岗岩灰色为主色调,显得朴素大方,厚重沉稳。宿舍屋前檐眉与亭楼顶均覆有绿色琉璃瓦,与直立银灰色墙壁珠联璧合,浑然一体。,老斋舍布局巧妙,匠心独具,建筑平面采用不同层次依山组合,巧妙地顺应了自然地形变化,同时借助山势构成气势磅礴立面效果。在不同标高处,沿等高线建成不同层次房屋,各排房屋底层地面在不同高度上,而屋顶则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天平地不平,”,格局,有曲径通幽之感。,老斋舍共有四栋宿舍,每栋宿舍由两个大天井将宿舍分隔为前、中、后三排,各排则依山势高低分为一至四层,每层各有两个出入口。入口处平面修建多层阶梯,外形统一,气势宏伟。每两栋宿舍之间,均依照山势,设置有总共95级阶梯,这既是宿舍主要楼梯,又是自宿舍楼下登狮子山、上图书馆主要通道。,老斋舍从一层到四层,房间数量依次递增,每层宿舍房间排列都呈现出迥然不同布局:一层房间最少,呈,“,一,”,字形排开,二层房间则围合成,“,口,”,字状,三层为,“,日,”,字,四层房间最多,大体呈,“,回,”,字形,真是别有洞天,颇值玩味。,除了宿舍布局别具一格外,老斋舍各层宿舍命名和编号也极有韵味,不是枯燥呆板数字,而是分别以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之语句依次命名和编号,从东边第一栋开始,从一层到四层,依次为天字斋、地字斋、玄(元)字斋、黄字斋,等等,以此类推,形成天、地、玄(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等16个斋舍,充满了深厚浪漫主义色彩和人文气息。,老斋舍四栋宿舍一字排开,全长128米,其最上层已达到山顶,由三座门楼联成一线。1947年,“,六一,”,惨案发生后,为纪念陈如丰、王志德、黄鸣岗三位死难学生,学校按照他们三人殉难地点,将老斋舍这三座拱门由东往西分别命名为,“,如丰门,”,、,“,志德门,”,和,“,鸣岗门,”,。,如丰门,志德门,鸣岗门,开尔斯先生匠心独具,在四栋宿舍之间三座圆形拱门上又垫起一层,建成三座单檐歇山式亭楼,斗拱飞檐,琉璃翡翠,宛若三座飘逸凌空天上宫阙。罗马式圆拱门配上中国传统歇山顶亭楼,堪称又一例,“,中西合璧,”,佳作。它既突出了老斋舍三个入口导向性,又使四栋建筑联为一体,避免呆板,与周围建筑顾盼呼应,相得益彰。这三座亭楼最初是作为教员休息室使用,后又成为学生活动一个重要场所。,老斋舍屋顶做成平面,形成一个宽阔平台,并与图书馆前区连成一片,成为一大广场,这既节约了工程造价,又有效地拓展了图书馆、文学院和法学院教学区前空间范围,扩大了活动场所。,老斋舍16个单元共有502个房间,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居住。单个房间尺寸为3.3米宽、4.5米长,内有壁柜,使用面积约为13平方米。,山上男生宿舍为四层楼房,分四单元。每两单元交接处,就有一座四层楼高大门,门上有阙。因为阙在楼上,离地即为五层,加上飞檐绿瓦,自下仰视,在当时真可谓天上宫阙。,房住二人,内有双人用自修桌一,木方凳、钢丝床各二,均是新制,全舍划一,极为齐整。每斋都有抽水马桶、洗澡间,热水用管道送至各斋,热程度,已经达到开水地步。每日晚饭后,同学三、五成群,漫步于青山绿水之间,颇有身在仙境之感。这样校园,当时可称全国一流,甚至可说全国第一,同学学习情绪,从而大大加强。,说到校舍建筑,老校长声称,第一要求坚固,校舍建成之后,希望能够维持二百年。二要美观,为了达到这一目,就采取了一些中国传统装饰宫殿办法来装饰校舍,结果也就将学校装扮为一座宫殿了。特别是男生宿舍,既高入云间,又门、窗百千,游人竟有比之为布达拉宫者。珞珈山也就成了武汉一个风景区,来武汉者无不以一睹为快。一、二、三区教职工住宅,一区最为华丽。当时在武汉,可称一流。因为有小洋房十八栋,故又称十八栋。至于为何如此讲究,老校长说,没有舒适住所,难得名牌教授。关于用水,老校长宣称,经过化验,完全可以饮用。学生用床,老校长说是由上海一家工厂承造。样品出来,命两个壮年在床上跳动,两小时候,毫不变样,方为合格。老校长接着还说,学生多是青壮,不给他一张坚固床,是难持久。床如此,其它学生用具,亦皆照办,都经久耐用。,杨鸿年:珞珈琐忆,校方不但建筑了新校舍,一切校具,无论教室课桌椅、宿舍床铺、书桌、餐厅台凳、厨房用具,全部都是配合新设计定制。,充分表现一番新气象,新精神。,学生宿舍由车站往前偏左拐弯微坡向上,只看见三座宫殿式城楼,倚山建筑了一排四栋学生宿舍;按地形建筑,前面四层,逐次向上;由三而二而一层;在前面向上看,既雄伟亦壮观,其方式亦别致,颇具匠心。宿舍编号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住洋房,编号却是古雅式字号,如从前考棚似。开始,女生住在左面最下面“天”字斋,单身教职员则住在其上层“地”字斋,其余分配男同学。我与朱焜兄同房,抽签决定房间,住是,“,洪,”,字斋,和我们校友会理事长李林学兄是同一斋;每房有双面书桌一只,备两人对坐,书架各一,钢丝弹簧床各一张。据王校长报告,这种床经学校身体最重从前也是运动健将叶雅各教授,在床上又站又跳地试验过,其坚固耐用可知。由城楼下一层一层台阶往上爬,宿舍分设在两边,最上一层第四层最高,教热(因上面是平台),但到文、法两学院上课,或到饭厅用餐,大礼堂开会,却较为方便,不必爬。住在最下层,前面有阳台,可向外眺望,不会受热;但到饭厅、礼堂及文法学院上课却得多爬上几级。好在珞珈山上下坡是太多了,大家也锻炼惯了,毫不在乎。每层宿舍都供应冷热水盥洗沐浴及冲水厕所。现在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在当时,可就相当贵族化了。每晚定时(大约十时)熄灯,要开夜车同学,只有自备蜡烛了;不过好像开夜车同学不多,除非是在考期,因为山上阳光,似乎来得早些。在这美丽环境里,大家都习惯早起;宿舍前面坡地是校园,种满了各式花木,有纵横交错小路,排列着大大小小草地,天然石凳,任凭你散步、小坐、卧游,真是随心所欲。无论是朝阳、黄昏、月夜,三三两两徘徊、闲聊,一包花生、一包瓜子,慢剥细嚼,一天紧张课程,就此轻松下来了,这种闲情逸致,而今到哪里去找呢?,刘定志:追怀珞珈山,樱园,“,情人坡,”,老图书馆,武汉大学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老图书馆由开尔斯设计,上海六合公司中标承建,于1933年10月开工,1935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4767平方米,工程造价34.4万元。老图书馆在结构技术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组合式钢桁架混合结构承重,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率先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仿中国古典建筑成功之作,同时也是中西建筑设计理论、技艺、手法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佳作,体现了当时文化潮流、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在图书馆工程施工中,由于墙体砌砖方法不对,承重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缪恩钊要求施工方采取补救措施,在大阅览室四角增加四对钢筋混凝土柱子才达到承重要求,这一补强措施使施工单位增加造价2万元。又因为施工方将屋角做成了南方式上挑形而非北方式平缓形而被要求返工重建。,由于图书馆地基不敷使用,设计师开尔斯便大胆地将主楼后移,采用基柱托起主楼后部,用环廊与地面相接,使图书馆前方平坦宽阔,背面更加高峻宏伟。,老图书馆占地呈,“,工,”,字形,由一座主楼和前后两翼四座附楼联结而成,整体外观为中国传统殿堂式风格,飞檐画角,龙凤卷云,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威武和庄严,内部则采用了西式回廊、吊脚楼、石拱门、落地玻璃等,将,“,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发挥得完美而极致。,老图书馆主楼第一层正面采用厚重水泥台基和西式双立柱托起中式歇山顶;主入口为三开间单洞门,使用四对方立柱形成高大宽阔门廊,既用了西式双联廊柱,又用了中国古典建筑中雀替、额枋。,金陵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央大学图书馆,老图书馆外部装饰极具中国传统特色,顶部塔楼为八角重檐、单檐双歇山式,形似皇冠,跨度达18米;上立七环宝鼎,除起到装饰作用外,还兼有排气之功用;屋顶上有采暖烟囱,装饰为通灵宝塔状,处处体现出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南屋角立有粗大隅石,称为,“,云纹照壁,”,,北屋角立有小塔,其间护栏以左右勾阑和中央双龙吻背,造成,“,围脊,”,效果。前部两座附楼歇山顶屋脊与大阅览室相连,称为,“,歇山连脊,”,。,老图书馆正门上方镶有中国图书馆祖师爷,老子全身镂空铁画像,基本造型为老子手持竹简,目光深邃地凝视前方。由于老子是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一位,“,图书馆馆长,”,(周,“,守藏室史,”,),故特在老图书馆门前镂刻此,“,抽象简笔画,”,一幅,以纪念其弘扬华夏文化之功,并颂扬其治学与文献收藏之勤。老子画像两侧云纹图案,寓意,“,青灯伴书卷,”,,象征着莘莘学子刻苦读书、治学之意境。,正门上方云纹牌匾内,用篆字镌刻,“,图书馆,”,三字,厚重古朴而又毓秀庄严,溢透出浓厚人文风韵,体现出古代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嬗变与过渡。,老图书馆一楼中部阅览大厅,层高9.6米,与欧洲19世纪早期大厅式图书馆格局颇为相似,四面通风与采光,能满足240余人同时阅览和借阅需要,还兼有学术报告厅之功用。厅内整齐陈列黑褐色榄木桌椅都是当年,古朴而美观,并一直沿用至今。,老图书馆现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古籍馆(特藏部),以收藏历史文献为主,其内部空间由目录厅、检索厅、阅览厅、书库和辅助服务厅五部分组成,平面分布合理,使用方便。目录、检索出纳台介于书库和中央阅览大厅之间,并通过环形内廊与阅览厅直通,读者、工作人员与书籍流线组织符合现代图书馆使用功能。,馆内前部两翼各4层为办公用房,后部两翼各7层作为书库。书库采用夹层来扩大使用面积,层高仅2.4米,充分考虑了空间利用经济性。书库使用面积约1186平方米,藏书容量近200万册,这在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中是屈指可数。,老图书馆馆藏甚为丰富,从影宋仿元珍稀刻本,到明清方志丛书,从经史子集到家谱族牒,从民国时期历史文献到武大师生著述收藏,武大现存20多万册线装古籍,包括800多种善本(有300多种已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000多种方志、400多种家谱和2600多种历史报刊等全藏在这里。,内廊四隅切角处设有半圆弧形楼梯,这些旋转直上楼梯,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以及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二楼为小阅览厅,顶层为小型展览厅,外墙为八边形,并设有环形外走廊,供阅览者休息和游人观光。,老图书馆内外部装饰也极为讲究。在屋脊、环廊、檐部等处都有蟠龙、云纹、斗拱和仙人走兽精美装饰,皆参照清代建筑样式。大厅内古色古香阅览座椅,内外四周斗拱与墙饰,无一不让人具有怀古遐想和一展文采冲动。,老图书馆主附楼侧后面连接处还建有西式吊脚楼,是洗拖把地方,细节考究颇值玩味和借鉴。,值得一提是,老图书馆不仅外形颇似北京故宫,其内部取暖方法也与故宫极其相似:在一楼大厅阅览室木地板下设有取暖道,寒冬时节,烧上烤火炉,热气进入取暖道而使地板发热,阅览室内便温暖如春。可惜是,因年代久远,这套取暖系统已不能使用。,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行什,斗牛,北京故宫太和殿仙人骑鸡,1955年哈军工教学楼,1955年哈军工教学楼,五美相聚,不过,武大外观之美,虽然有名于国内,也有她缺点,那便是位置太高,教职员上课办公不便。武大本部(包括文、法、理、图书馆、大饭厅及学生宿舍在内)位置于一山冈上(这便是珞珈山主山),要想上去,却必须跨越百余石级,年轻力壮人虽行所无事,体弱气衰老教授,便不免视为畏途。住在第一区校舍多为校长、院长、各系主任和有名望教授,他们来到本部时,有每半小时一次交通车代步,到了山脚,才历阶而上,究竟要省不少气力;我们这些在二区三区人,先要在那坡陀起伏山路上走上半里,再爬石阶,心脏衰弱和有脚气病,你想他怎么能不叫苦连天呢?,记得本校有一留华四十余年德籍教授,我到武大时,他年龄已在七十以上,身体又生得肥胖,他家是在武昌城里,他功课都排在下午一时;这可苦了这位老先生,上课那天,总要提前一点钟在家吃午饭,搭公共汽车来到学校后,一手挟着一个大书包,一手扶着一根手杖,颤巍巍地,取道那大饭厅前面山坡迤逶而上,转了一个大弯,才达于课室,又要坐着喘息半天,等到铃响才授课,这样,他才可以避免爬笔陡百余级石阶之苦。,武大校舍样式是一位美国建筑师所设计,他说,校舍建在山巅,可以尽收珞珈美景,而武大彼时当局,也都是四十上下壮年人,并没有考虑到爬山吃力问题,老年教职员虽想反对,却不能发生什么效果。再过几年,这几位学校当局也上了年纪,始发现当初设计错误,但那时又没有什么补救办法了。,我初到武大那几年,身体忽然大发其福,每到文学院去上一次课,总要累得汗流气喘。想学那位德籍教师取道斜坡上山,而转一个大弯要费去廿多分钟,时间上又觉得太不经济,所以我常幻想假如我能获到希腊神话里风神赫梅士金飞鞋那多么好,脚一蹬,便飞到对面山顶上,外国人发明这,发明那,何不发明一种轻便单人飞机,一方磅秤大小铁板,插着一个丁形铁杆作为扶手,发动机藏在铁板里,升降可以自由控制,价格便宜,像我们教书匠都可购置一具,倘使有这样机器,我每天要去图书馆几趟。,一个人想写篇学术性东西是非多跑图书馆不可,可是为了怕爬那百余级石阶,我往往宁可让自己文章一个典故昧其出处;一位古人生卒时间,说得不大正确;或可供佐证资料,听其缺少一条或数条;或该注原文记不清楚,只有以自己文字总括几句;还有为懒查书,当把别人已说过话,矜为自己创见;别人已矫正过错误,我来大驳特驳,,要不是为了我们图书馆龙门千尺,高不可攀,我何致于在这典籍丰富,独步华中最高学府混了几年,学问上还是依然故我?天下美观与实用不能两全,则应该舍美观而取实用,惜乎武大校舍设计者当时未曾注意及此。,我对世间万事一无所好,所爱只是读书。若有一个神仙以三个愿望许人选择,我所选择第一愿,要有一个完备图书馆,让我终日獭祭其中;第二愿,有一个和美家庭,第三愿,太平时代中产之家收入。倘神仙所许仅一愿,那么,给我图书馆吧。,苏雪林:忆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不仅是全校师生知识宝库和学术地位象征,而且也是八方来客访问参观重要场所和必到之处。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董必武、周恩来、郭沫若、朱德、罗荣桓等各界人士以及外国元首等,来武大必登此楼。作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武汉大学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老图书馆价值和魅力也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老图书馆东西两侧分别是原文学院大楼和法学院大楼,两栋楼外形大体一样,,是一对姊妹楼;它们一左一右,相对矗立,可谓左辅右弼,忠实地拱卫着老图书馆,使之更显气势恢弘。,文学院屋顶采用翘角,意为文采飞扬;法学院屋顶则是平角,意为法力严正。不同装饰手法,生动地体现出不同学科性质和特点。另外,法治尚武,象征“武治”,与“文教”形成对应;分别象征“文”、“武”文、法学院分居老图书馆左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左武右”体现,意为文武相谐、文华武英。,这一建筑“组团”采用了“对称平衡、中央突出”手法,老图书馆居中为主,东西两翼文、法学院后沿在图书馆前沿之上,既居次席又自成体系,各组建筑轴线主次分明。文学院、法学院、老斋舍及其三座亭楼,以及法学院西侧学生俱乐部,紧紧地围绕着老图书馆这个中心,犹如众星拱月,并与周边体育馆、理学院、工学院等建筑遥相辉映、相得益彰。,文学院大楼于1930年4月开工,1931年9月落成,由汉协盛营造厂中标承建,建筑面积3928平方米,总造价17.68万元。在建成之初,文、法两学院及校长办公室等均设在这里。由于学校规划建设总办公楼一直都未能开建,故国立武汉大学三任校长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及后来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邬保良等均曾在此办公。文学院大楼占地呈正方形,是四合院回廊式建筑,立面有4层,宫殿式屋顶;为了有效利用四合院中地面空间,在第一层加设了一间大教室;清水墙体,盂型屋顶,琉璃瓦面;翘而尖南方式飞檐,活泼俏丽,与西边法学院平而缓北方式飞檐遥相呼应。,法学院大楼于1935年8月开工,1936年8月竣工,由上海六合公司中标承建,建筑面积4013平方米,工程造价18.06万元,其中湖南省政府资助12万元。法学院大楼为四合院回廊式建筑,占地呈凸形;其琉璃瓦大屋面,从外面看似庑殿顶,实则为开口大天井,利于室内通风、采光;四面直立清水墙体上,各加有四根一米宽斜角大立柱,使墙面整体呈现出传统城墙形状;屋顶不施云纹斗拱、仙人走兽装饰,四角飞檐平而缓,更显端庄稳重,寓意法理正直、执法如山。,武汉大学学生饭厅,由汉协盛营造厂中标承建,于1930年8月开工,1931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2727平方米,工程造价12.27万元。学生饭厅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真正饭厅,在锅炉房背后,还供奉着一尊灶神,专门设有神龛;上层为学生俱乐部,为增强和改善其视野、光线和活动空间,在传统歇山顶上又增加两层亮窗和马头墙屋面,形成独具特色三重檐式歇山顶。,学生俱乐部内部装饰极富民俗特色:房梁上有,“,宝葫芦插三戟,”,图案,称为,“,连升三戟,”,,意即祝福武大学子,“,连升三级,”,;雀替上有,“,蝠(福)在眼前,”,图,蝙蝠大睁着双眼,看着下巴前铜钱。,20世纪3040年代,蔡元培、胡适、李济、陶德曼、张伯苓、董必武、周恩来、陈独秀、博古、蒋介石、汪精卫、陈立夫、李宗仁、罗家伦、司徒雷登、张君劢等学界和政界名人曾先后在国立武汉大学学生礼堂发表演说。1938年8月2日,由周恩来牵头,召集国共两党主要领导在学生食堂成立了,“,第九战区总动员委员会,”,,负责组织武汉全民有组织有计划大撤退,为抗战保存了许多有生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