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第五讲 定性研究方法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243385206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方法第五讲 定性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教育科研方法第五讲 定性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教育科研方法第五讲 定性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五讲,主要内容,:,中小学常用定性研究方法及其比较:,个案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定性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与实物分析,定性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分析,1,个 案 研 究,一、“个案研究”,概念界定,“,案例(个案)研究,是对某个现象或事件及其承载环境的整个系统进行整体的、全面的、专门研究。”,(,美国著名案例研究专家罗伯特殷),个案研究主要研究现当代的事件、个体和组织。,个案研究不同于“例证”。,个案研究的“个案”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个组织”,还可以是单个“事件”,3,二,、“个案研究”,的特点,整体性,:行为、情感及其相互联系;因此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解读性描述是其重要的研究手段,全面性,:对所有子系统、所有组成部分、所有因素进行研究,专门性,:每个个案的独特性。要根据具体的个案设计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深度访谈、文本分析或参与观察,甚至是小范围的问卷测量和调查,4,三,、“个案研究”,的类型,1,、内在的个案研究,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2,、工具意义的个案研究,没钱如何办好学校,A,学院发展战略研究,3,、多个案研究或比较个案研究(综合案例研究),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5,四,、“个案研究”,的适用性,1,、,个案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2,、,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探明真相,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6,7,五,、,个案,研究的一般步骤,Step 1,Step 2,Step 5,Step 4,Step 3,Step 7,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文献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检验成果!,六,、“个案研究”,案例:内在的个案研究,研究题目,:,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研究,目标,:了解中国贫困生中小学生重读、辍学问题,以找到缓解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本研究着重于对辍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和辍学过程进行探讨。,研究方法设计,:,1、目的性抽样:,寻找典型的辍学生研究个案(王小刚是其中一个),2、收集资料方法:开放式访谈、非正式交谈和现场观察。,进入研究现场,到辍学生王小刚所在学校了解情况,并对王小刚本人、王小刚的母亲、原来的班主任、原学校校长和现任校长进行了正式访谈,每次访谈时间约一个半小时,并录音。,走访了王小刚的同学的家并向他本人和家人了解情况。,8,六,、“个案研究”,案例:内在的个案研究,研究结果:,1、成文方式:现实的故事;坦诚的故事;印象的故事;批判的故事;规范的故事;,2、具体结果表述:,(一)背景介绍;,(二)辍学的过程和原因;,(三)辍学后的去向;,(四)辍学后的心情;,(五)今后的打算;,3、讨论:,1)基本结论与讨论:辍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失去信心;二是因老师体罚而退学,2)对研究效度的讨论。,9,七,、个案研究的另一个案例:工具性个案研究,2,、访谈若干典型学生与教师。,3,、学校文件、教师的教学笔记和学生作业的文本分析。,4,、对学生心理和学习成绩进行量化测查,并且与城市学校学生的常模进行比较。,5,、课堂观察。主要目的是用于与其他研究资料进行三角互证。,6,、家长访谈。,10,七,、个案研究的另一个案例:工具性个案研究,研究,题目,:,贫困农村,H,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个案研究,研究目的,:,认识留守儿童集中的贫困农村,H,地区基础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切实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方法设计,:,1,、两个月的某乡级小学的田野工作,该小学中留守儿童比例最大。目的是了解学生们真实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挑选一位课题组成员“扮演”小学教师,给学生们上课、批改作业、家访。,11,七,、个案研究的另一个案例:工具性个案研究,研究结论中对策与建议,:,1,、提高农民工待遇,制定鼓励农民工携带子女一起进城的政策,农民工子弟应该与所在城市的儿童具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力。,2,、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3,、改革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为农村孩子的特殊心理和学习需要服务。,4,、增加农村校舍建设投入,优化学校环境,扩大住校生比例,改善住校生的生活条件,12,教育叙事研究,研究案例,教育信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研究,研究者,:专业研究人员耿涓涓,研究合作者,:中学教师李群,研究观点(目的),:试图通过叙述教师活的故事来看在中国文化中教师个人的发展,来看一个普通教师如何思考她的教学,来感受普通岗位上教师的理想与追求,并由此展开对教师个人教育信念的理解。,研究方法,:访谈、观察和实物收集;,14,研究结果的呈现,:,(一)李群的故事,1,、李群的教学故事研究者观察描述的故事,2,、李群的生活故事研究者与参与者合作的故事,(二)教学故事的分析,1,、教学行为惯例的分析,2,、教学行为惯例背后的个人教育信念分析,3,、个人教育信念的形成因素分析,15,一、教育叙事研究的缘起与界定,(一)发展概述,1,、最早使用“教育叙事研究”概念的作品,康纳利和克莱迪宁:经验的故事和叙事研究,(1990),叙事研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与故事,(2000),2,、,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兴起,出现所谓的“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16,基于两个基本信念:,一是: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事经验,因而研究人的最佳方式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二是:认为教育的研究就是生活的研究,研究教育就是去研究经验。,17,(二)内涵界定,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方式对教育素材进行微观分析与重构,以发掘隐藏其中的教育意义的研究方式。,18,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分类,根据叙事主体的不同划分:,(一)合作型教育叙事研究(叙事的人类学研究),教师只是“叙说者”,由专业人员记述。专业人员把教师作为观察和访谈对象,或者把教师所叙述的想法及提供的文本作为解释的对象。,(二)教师自传型叙事研究(,反思型的叙事研究,),教师既是叙说者,也是记述者,即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讲述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哪些教育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教育问题的。,19,20,三、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根据叙事研究类型而不同),Step 1,Step 2,Step 5,Step 4,Step 3,Step 7,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检验成果!,合作型教育叙事研究,21,三、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根据叙事研究类型而不同),Step 1,Step 2,Step 4,Step 3,Step 7,确定研究问题,收集研究资料,分析解读资料,自我反思,撰写研究,报告,检验成果!,自传型教育叙事研究,四、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是教师个人及其教育经历,;,2,、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3、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特点:可读性强,关注时间三态,描绘事件场景,展现事件情节,凸显具体个人,22,五,、教育叙事研究,的适用主题,:,1,、,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典型教育事件研究;,3、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反思研究;,23,行动研究方法,研究案例:,研究者,:某中学校长,研究问题,:是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教师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成长的?”“教师写教学日记对其成长的影响”,研究对象,:本中学的教师,研究方法及实施,:,长期的田野调查(包括听课、分析教师教案和与学生交谈;),对几个坚持写教学日记的教师进行跟踪案例研究,与教师讨论怎样设计测量工具以测量教师的成长,研究结论,:联系教学实践的写作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力工具,25,分析:该研究案例呈现出哪些特点?,运用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研究者本人是教育管理实践工作者;,研究的对象成为了研究的参与者;,研究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学管理实践和教学实践的水平,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参与、改进、系统、公开,26,一、“行动研究”的缘起及界定,(一)最早应用于社会科学众多领域,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勒温,创建,思路,:,研究课题来自于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社会行为为目的。,27,(二),20,世纪,70,年代:行动研究对教育研究领域产生显著影响,较多地运用于教师发展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1,、,4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英国菲利普教育学院 ,,斯腾豪斯 “教育应用研究中心”,70,年代后:埃利奥特、凯米斯等是行动研究的悍将,2,、,我国学者著作:,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C,】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 【,M,】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郑金州等,行动研究指导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8,(三)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界定,A,、瑞典著名教育学家胡森等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985,“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人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行动的合理性、自身社会实践或教育实践的公平性,以提高他们对这些实践和实践环节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自我反思与质询。”,B,“积极的、建设性的教育行动研究理论,是提倡处于实际教育环境中的教师为了提高对自身实践的理解,增进教育实践的理性程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和管理而进行的自我反应式的研究。”(,McNiff,1988,),教育行动研究,: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取向,以增进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直接改进教育实践为目的。,29,(四)教育行动研究的针对性,1,、教育理论研究脱离于教育实践;,2,、传统模式下的教育研究环境的不足,3,、行动研究的口号“教师即研究者”,30,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类型,解决实践问题的研究,对实践的批判性反思,行动研究,合作模式的研究,支持模式的研究,独立模式的研究,根据参与主体,及其关系,根据研究侧重,32,三、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Step 1,Step 2,Step 5,Step 4,Step 3,Step 7,Step 6,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收集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撰写研究,报告,验证成果!,凯米斯程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怀特海设计的研究步骤,:,1,、“我”遇到一个问题,“我”发现“我”的教育价值,在我的实践中遭到否定;,2,、“我”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3,、“我”按照方案行动;,4,、“我”评价“我”的行动效果;,5,、“我”根据“我”的评价调整“我”的问题、设想以及行动,33,收集定性研究资料的方法,主要内容:,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文献)分析法,35,访谈法,一、,“,访谈,”,概述,二、访谈前的准备,三、实施访谈,36,一、,“,访谈,”,概述,(一),含义,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或者说建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二),作用,了解被访者的所思所想,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了解被访者的行为表现,与受访者建立关系,让受访者的声音表达出来,访谈类型,封闭型(结构型),按结构分类,开放型,(非结构型、深度访谈),半开放型(半结构型),其它分类,:,正规型访谈,非正规型访谈,直接访谈,间接访谈,个别访谈,集体访谈,一次性访谈,多次性访谈,访谈,正式程度,接触方式,受访者人数,访谈的次数,(三),定性研究的访谈类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访谈的结合,以开放型访谈为主;,结合使用正式和非正式访谈;,结合使用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一般使用直接访谈、多次性访谈,二、访谈前的准备,访谈时间,访谈地点,自愿原则,保密原则,是否,录象与,录音,设计访谈提纲,三、实施访谈,(一),访谈中的提问,三类问题之间的关系与转化,研究问题,访谈提纲中的问题,实际访谈时提的问题,访谈提纲设计的思路:,研究现象,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可行性),概念框架,访谈问题不同于研究问题,访谈提纲需要简洁、明了,访谈提纲主要起提示的作用,访谈既需要事先设计,又需要灵活性、应变,访谈提纲需要不断修改,(二,)访谈中的倾听,听的方式,行为层面的听(表面的听、消极的听、积极关注的听),认知层面的听(强加的听、接受的听、建构的听),情感层面的听(无感情的听、有感情的听、共情的听),倾听的原则:,不轻易打断对方,容忍沉默,(三,)访谈中的回应,回应的类型和作用,认可,重复、重组和总结,自我暴露,应该避免的回应方式,论说,评价,如何真正了解和理解对方?,真诚,+,关注,+,敏锐,(四,)访谈中的记录,内容型记录,受访者在访谈中所说的内容,观察型记录,访谈者看到的东西,如访谈的,环境、受访者的衣着和神情,方法型记录,访谈者自己使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受访者、访谈过程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内省型记录,访谈者个人因素对访谈的影响,如性别、年龄、职业、相貌、衣着、言谈举止、态度等,观察法,一、观察的类型,二、观察前的准备,三、实施观察,47,一,、观 察,类型,参与型观察,: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生活一起生活、工作,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他们的言行。,特点:自然、开放、灵活,非参与型观察,:不要求研究者直接进入被研究者的日常活动。观察者通常置身于被观察的世界之外,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特点:客观、方便,定性研究的观察以参与型观察为主,结合非参与观察,二,、观 察,前的准备,(一,)设计观察提纲,遵循可观察原则和相关性原则,回答六个问题:,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观察提纲举例:,课堂上师生是如何互动的?,列出计划重点观察的内容,如:,1、,教师提问,2、,学生回答的形式、内容,3、,教师提名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座次,4、,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回应,5、,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活动的方式和特点等,(二,)设计观察记录表,比较,定量观察,与,质性观察,表的区别,52,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师生言语交流记录表,定量观察举例,定性(质性)观察举例,课堂观察事实,分析,教师提问:“有谁知道,海水为什么,看上去是蓝色的?看看哪个小朋友肯,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话音刚落,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举起了手,并且,都看着教师,所有中队干部和小队干,部都举了手。,这些“干部”学生真的都知道吗?若真的都知道,是否可以说明这些“干部”学生比其他“群众”学生知道的多?若并非都知道,是否可以说明“干部”学生比“群众”学生更注意积极响应教师的要求?,常用观察表举例,时间,事实,分析,8,:,00,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一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好!”,学生似乎已形成一些固定的课堂规则,8,:,05,教师手捧课本,开始念书上的内容。,教师似乎对教学内容不太熟悉。,8,:,10,教师问了一个问题:“秦始皇是什么时候统一中国的?”所有学生立刻翻书找答案。,教师问的问题都是事实性问题,总需要学生从书中找答案。,8,:,15,学生回答问题之前都先举手,等待教师点名。,学生没有即兴回答问题的可能性,教师的控制很严。,分类更加细致的观察表,时间,事实笔记,个人笔记,方法笔记,理论笔记,8,:,00,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一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好!,”,我很久没有看到如此规矩的课堂了,着实吓了一跳。,我坐在教室的前,3/2,处,没有看见所有学生的动作。,该课堂似乎很重视规则的建立。,8,:,05,8,:,10,三、实施观察,观察顺序:全面观察,焦点观察,举例:,“教授是如何提问的?”,全面观察:包括教授上课时整个教室的情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焦点观察:集中观察教授提问的内容、方式、反馈等等。,聚焦式观察与封闭式观察的区别:,聚焦式观察,: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但其观察的方式始终是开放的,封闭式观察,:是一种事先设定了角度和内容的观察方式,只对某一类特定的行为进行观察,而且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量的计算和统计分析。,质性,观察要求的标准:,准确、全面、具体、,持久、开放、具有反思。,实物(文献)分析法,一、实物分析的作用,二、收集实物前的准备,三、实施实物收集,60,一,、实物分析,的作用,1、,可以扩大研究者的意识范围,增加多种研究手段和分析视角;,2、,实物可以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概念、隐喻、形象和联想,使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3、,实物分析还可以作为进行,“,可靠性,”,检验的手段。,二,、实物,收集前的准备,(一,),确定需要收集的,实物,实物分类,正式官方类实物,指那些被用于比较正规的、严肃的社会交往中的资料。,如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各种官方文件、证件等,非正式个人类,:主要被用来为个人目的服务,通常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资料。,如信件、教案、作业、日记、传记等等,(二)设计实物收集清单(表格),三,、实物,收集方法,(一,),收集实物原件;,(二)通过拍照收集实物资料;,(三)对实物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定性研究资料的方法,主要内容:,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对资料的深入分析,65,“定性分析没有现成的公式或菜谱,只有指南。指南可以指明方向,但达到终点因研究者而异。而且这个终点只有当你达到之后才知道。”,“应用指南需要判断和创造性。因为每一个定性研究都具有独特性,所以分析数据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因为定性研究在每一个阶段都取决于研究者的技巧、训练、洞察力、探究能力,因此定性分析取决于研究者的分析智慧和分析风格。这里,人的因素是强大的力量也是最根本的弱点。”(,Patton,,,2002,),阅读原始资料,登录与寻找本土概念,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1、,步骤,一、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2、几个概念,登录:,是对资料进行编码的过程。,设码,:寻找对本研究问题有意义的登录码号,“码号”:,表示的是资料分析中最基础的意义单位,一般是对那些出现频率高的内容和词语的“抽取”。,本土概念,:是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3、,档案系统,:,是对资料进行归类的具体体现。,三大类:,一般的档案,分析档案,实地工作档案,深入分析:,是,在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归类的基础上,将资料进一步浓缩,找到资料内容中的主题和,/,或故事线,在他们之间建立起必要的关系,为研究结果做出初步的结论。,1、,类属分析,:指的是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以及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的重要概念的一个过程。,2、,情景分析,:,指的是将资料放置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3、综合分析,:综合运用类属分析和情景分析,二、深入分析资料的基本方法,情境分析强调对事物作整体的和动态的呈现,注意寻找将资料连接成一个叙事结构的关键线索。如引子、时间、地点、事件、冲突、高潮、问题的解决、结尾等,情境分析的结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方式:,前因后果排列、时间流动序列、时空回溯、圆周反复等,情境分析的具体手段,:,轮廓勾勒、片断呈现、个案、访谈片断、观察事件、故事等,案例: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本案例的资料分析方法:情境分析法,背景介绍辍学的过程和原因辍学后的去向今后的打算,72,类属分析举例,:,分析资料的手段,画图、列表,写反思笔记:,描述、分析、方法反思、理论建构、综合,运用直觉和想象、比喻、类推等,在部分与整体之间不断进行对比,建立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