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84752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164 大小:18.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教学大纲要求,(一),掌握,病毒性肝炎病原的种类及临床表现。,(二)熟悉,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三)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课程安排,第一部分 病原学,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第三部分 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第四部分 临床表现,第五部分 实验检查,第六部分 并发症,第七部分 诊断与鉴别诊断,第八部分 治疗、预后及预防,中国第一病!,概述,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如:慢性乙肝以肝脏损害为主,但也可有皮肤、肾、胆、胰、心、关节等,肝外损伤,。,目前已确定的有,甲、乙、丙、丁、戊,。,已、庚型和输血传播病毒是否引起肝炎尚无定论。,甲戊型经,粪口传播,(急性感染),乙丙丁型经,血液和体液传染,(慢性感染多见)。,临床表现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份病例出现,黄疸。,病原分型,:,甲、乙、丙、丁、戊,临床分型:,急、慢、重、瘀、硬,第一部分 病原学,1、基因组:微小RNA病毒。,2、有核衣壳,无包膜。,3、7个基因型,目前我国均为型。,4、只有一个血清型,5、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IgM为,近期,感染和标志(8-12周),-IgG为,过去,感染的标志(长期存在),6、一般只有急性感染或无症状感染,而无慢性感染,7、可终生免疫,一、甲型肝炎,二、HBV,三种病毒颗粒:小球形、柱形、大球形(Dane)完整HBV。,42 nm,有囊膜(HBsAg),核心28nm,有核衣壳(HBcAg)。,环状双股DNA,3182bp,有S、C、P、X四个编码区。,亚型: HBsAg 分10个亚型,以adr adw ayr ayw 为主。,1963年Blumberg,2. HBV基因组结构,pre-s1,pre-s2,S,P,C,pre-c,X,HBV DNA 3.2 kb,pre-S1 pre-S1蛋白,pre-S2 pre-S2蛋白,S HBsAg,pre-C HBeAg,C HBcAg,P DNAP,X HBxAg,编码,HBsAg,pre-S2,pre-S1,2、抗原抗体系统,HBsAg HBsAb (抗-HBs) HBeAg HBeAb (抗-HBe) HBcAg HBcAb (抗-HBc ) Pre S1 抗Pre S1 Pre S2 抗Pre S2,HBVm的临床意义,HBsAg:,是病毒外壳成分,,有抗原性,,可诱发产生相应抗体,本身无感染性,HBsAb:,是,保护性抗体,,在接种疫苗后或在部分患者感染后产生,HBeAg:,是病毒核心部分的可溶性抗原,若阳性表示患者体内病毒正在,复制,HBeAb:,是机体针对HBeAg产生的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HBVm的临床意义,HBcAg:,是病毒的,核心抗原,,用一般方法在外周血中无法检出,HBcAb:,是机体针对HBcAg产生的抗体,其IgM型表示近期感染或病毒正在复制,IgG型需视其滴度进行判断,PreS1与PreS2:,HBV,复制,的标志,抗PreS1与抗PreS2:,保护性抗体,HBVm的临床意义,HBV-DNA:,用PCR法检测,阳性结果表示病毒正在复制,患者传染性强,3、有核衣壳(HBcAg)和包膜(HBsAg),4、有10个亚型:主要为,adr、adw、ayr、ayw;,长江以北adr为主,以南adw、ayr为主。,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 DNA,DNAP,(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1、基因组:单股正链RNA,编码区包括核蛋白区、包膜蛋白区、非结构蛋白区,,HCV-RNA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极易变异,同一病例存在准种特性。,准种:感染者体内形成的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三、丙型肝炎(HCV),2、HCV抗原抗体系统:HCVAg阳性表示HCV感染,,抗-HCV阳性不是保护性抗体,,是感染标志。,3、HCV基因型:目前分为6个基因型,,中国以1b型为主,。,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5,3,hypervariable,region,capsid,envelope,protein,protease/helicase,RNA-dependent,RNA polymerase,c22,core,E1,E2,NS2,NS3,33,c,NS4,c-100,NS5,5,3,1、基因组:单股环状闭合负链RNA、,HDV-RNA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2、核衣壳:HDVAg。,3、包膜:HBsAg。,四、丁型肝炎(delta virus,HDV),4、,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才能复制、表达及引起肝损害。,5、HDV抗原抗体系统:,(1)HDVAg是,唯一,的一种抗原成分,为HDV感染的直接证据;,(2)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1、基因组:单股正链RNA。,2、核衣壳:核壳蛋白。,3、无包膜。,五、戊型肝炎(HEV),4、HEV抗原抗体系统,:,(1),HEVAg:,肝组织中可检出,(2)抗-HEV,IgM:,近期感染标志,抗-HEV,IgG:,高滴度或滴度有变化提示近期感染,抗HEV阴性不能排除戊型肝炎,5、HEV至少有,两个基因型,。,五型肝炎病毒简要对照,HAV HBV HCV HDV HEV,基 因 组,RNA,DNA,RNA RNA RNA,传播途径,消化道 血液/体液 血液/体液 血液/体液 消化道,慢性化否,否 是 是 是 否,血清学,抗HAV-IgM “2对半” 抗-HCV HDAg 抗HEVIgM,检测,抗HAV-IgG 抗HDV-IgM,抗HDV-IgG,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一、甲型肝炎(HAV),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无病原携带状态。,2、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密切生活接触。,3、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主要是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二、乙型肝炎(HBV),1、传染源:,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2、传播途径:,(1),母婴传播,(2),血液、体液传播,(3),其他途径,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的家属、反复输血制品者、血液透析者、多个性伴侣者、接触血液的医务者等。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出现抗HBs者有免疫力。,4、流行特征:,(1)有地区性差异:我国为高度流行区。,(2)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3)无明显季节性。,(4)以散发为主。,(5)有,家庭聚集,现象。,(6)婴幼儿期感染多见。,三、丙型肝炎(HCV),1,、传染源:,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包括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密切,生活,接触,、,性,接触和,母婴,传播。,3、易感人群:人类对HCV,普遍易感,。,四、丁型肝炎(HDV),1、传染源:与乙肝相似,2、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HBV以,重叠感染,或,同时感染,形式存在。,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五、戊型肝炎(HEV),1、传染源:与甲肝相似。,2、传播途径:与甲肝相似。但经粪便,污染水源,常引起,暴发流行,,由,不洁食物,或饮食常引起,散发流行,。,3、易感人群:人类对HEV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多发生于成年。,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传染源,急性病人,隐性感染者,急性病人,慢性病人,慢性病毒携带者,(同乙型),(同乙型),(同甲型),传播,途径,粪-口,体液(水平):,输血/血制品,注射器/针制品/手术,皮肤黏膜损伤,性接触,母婴(垂直)!,(同乙型),(尤输血/血制品),(同乙型),(同甲型),免疫力,终身免疫,较持久(产生抗-HBs者),未明,未明,不持久,流行,特征,可暴发,秋冬(散发),全球不均衡,散发/家庭集聚,季节性不明显,全球不均衡,散发/输血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全球不均衡,散发,不明显,全球不均衡,可暴发,冬春(散发),全球不均衡,第三部分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一、发病机理,1、 HAV :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主要是,细胞免疫,。,发病机制,2、 HBV:,(1),HBV复制,:,HBV,肝细胞核形成,共价闭合状DNA(cccDNA),以cccDNA为模板,合成前基因组mRNA肝细胞浆合成负链DNA合成正链DNA 完整HBV-DNA 。,细胞核内有,稳定的cccDNA存在,;有一个,逆转录步骤,(以前基因组mRNA为模板,合成负链DNA)。,发病机制,(2)肝细胞病变:,a、,免疫耐受,状态,无症状携带者,。,b、,免疫功能正常,急性肝炎,。,c、,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自身免疫产生、,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慢性肝炎,。,d、,超敏反应,,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补体等,重型肝炎,。,发病机制,3、HCV:,(1),HCV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a、HCV直接杀伤。b、自身免疫。c、宿主免疫因素。d、细胞调亡。,(2),HCV感染后慢性化的机制,:a、 HCV高度变异性,,准种,。b、 HCV肝外细胞的泛嗜性。c、机体对HCV免疫应答水平低下。,发病机制,4、 HDV:肝细胞损伤机制:,(1)、 HDV本身及其表达产物对肝细胞,直接损伤,。,(2)、宿主,免疫反应,。,5、 HEV:肝细胞损伤机制为,细胞免疫,反应。,二、病理解剖,1、,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1)气球样变、嗜酸性变。(2)单细胞坏死、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碎屑状坏死、桥接坏死、融合坏死。,2、,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3、,间质增生,:Kuffer细胞增生,间叶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纤维化等。,4、,肝细胞再生,。,三、肝炎的病理特征,1、,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气球样变、嗜酸性变、点状、灶状坏死,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坏死区肝细胞再生,,网状支架,正常。,图1 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向肝实质溢出。无界面炎症。,图2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均匀分布。血窦细胞反应活跃。肝细胞、库普弗细胞胆色素沉积,毛细胆管淤胆。,图3,腺泡带显著炎症坏死,腺泡内炎症活跃。,图4 终末肝小静脉周围炎症坏死,网状纤维支架塌陷。,急 性 肝 炎,2、慢性病毒性肝炎,:,炎症坏死,:分为,1,4,级(,G1,4,),点、灶状坏死,融合坏死,碎屑坏死(,PN,):,分为轻、中、重度,桥接坏死(,BN,):分,3,类,汇管区,-,汇管区(,P-P,),BN,汇管区,-,小叶中央区(,P-C,),BN,中央,-,中央(,C-C,),BN,纤维化,分为,1,4,期(,S1,4,),2、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G1-2,S0-2,中度,:G3,S1-3,重度,:G4,S2-4,图 慢性肝炎,(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肝纤维化,图 无肝硬化时的纤维间隔,图 汇管区纤维化,(胶原纤维从汇管区向外周肝细胞扩展并包绕。),a、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大块坏死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2/3以上肝细胞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无,肝细胞再生。,b、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大块坏死,面积1/2,,可见,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C、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亚大块或大块坏死,。,3、重型肝炎:,图 急性重型肝炎,1.坏死带扩大,形成VP间的桥接坏死。,2.终末肝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坏死后,残存网状纤维支架塌陷。汇管区有少量固有的纤维组织,1,2,图 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腺胞小区域的融合性坏死和活跃的腺胞内炎症),图 慢性重型肝炎,(坏死区有许多红细胞及炎症细胞,小胆管增生,淤胆。存活的肝细胞萎缩、嗜酸性变,形成凋亡小体),图 肝硬化(大体照片),图 肝硬化(大体照片 小视野),图 肝硬化(染色后低倍镜照片),4、肝炎 肝硬化,5、淤胆型肝炎:以,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肝细胞内胆色素滞留为特点。,6、慢性无症状携带者。,四、病理生理,1、,黄疸,: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梗阻性黄疸。,2、,肝性脑病,:、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潴留。、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质假说。,3、,出血,:凝血因子减少、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4、,急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降低,引起的急性功能性肾功能不全。,5、,肝肺综合征,:肺内毛细血管扩张,出现动-静脉分流引起低氧血症和高动力循环症。,6、,腹水,:、早期:钠潴留。、后期: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增多。,四、病理生理,第四部分 临床表现,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范围(d),545,30180,15150,未定,1070,平均(d),30,70,50,未定,40,各型肝炎潜伏期,潜伏期,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范围(d),545,30180,15150,未定,1070,平均(d),30,70,50,未定,40,一、分 型,1、,病原学分型,:甲,乙,丙,丁,戊,未定型,2、,临床分型,a、,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b、,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c、,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慢性。,d、,淤胆型肝炎,e、,肝炎肝硬化,二、临床表现,(一)症状,疲乏,(fatigue,tire feeling),食欲减退,(poor appetite),厌油,(Fears greasy food或 Tires of the oil ),肝大,(The liver is tumescent ),黄疸,(jaundice),(二)体征,慢性肝病面容,肝掌,(palmar erythema),蜘蛛痣,(spider angioma),肝脾肿大,(hepatosplenomegaly),1、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多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而无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典型病程,1.,潜伏期 1550天,平均30天,常无自觉症状,传染性最强。,2.黄疸前期 发热畏寒症状重,恶心厌食全,身乏。持续57日。,3.黄疸期 症状好转,黄疸出现,转氨酶升,高。持续26周。,4.恢复期 平均1个月。,1、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多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而无黄疸。,甲型肝炎:起病,较急,乙型肝炎:起病较缓,丙型肝炎:症状,较轻,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比甲型,重,,妊娠期死亡率高,有以下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右季肋部隐痛等,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样,应怀疑病毒性肝炎!,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慢性肝炎基础,或HBsAg携带史而因同一病原再次发病;,病史长短无法确定,或发病时间虽少于半年,但经,病理检查或综合分析符合者慢性,者,也可诊断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分度,轻度,病情较轻,肝功1-2项轻度改变。,中度,介于轻重之间。,重度,症状体征明显,伴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者。,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项 目,轻 度 中 度 重 度,ALT,正常,3,倍,3-10,倍 ,10,倍,胆红素,白蛋白,35 34-33 32,A/G,球蛋白,21 22-25 26,PTA,79-71 70-61 60-40,3,、,重型肝炎:,、该型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高,各型肝炎,均可引起,。,诱因:,重叠感染、妊娠、过度疲劳、大量饮酒、肝损药物、合并感染及其他疾病、机体超敏反应等,、主要临床表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中毒性鼓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mmol/L,或每天升高超过17.1mmol/L;,出血倾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肝臭;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阳性;,PT显著延长,PTA40。,、重型肝炎的分类:,急性重型肝炎:,发病,2周,内出现以,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状,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15天-26周,出现肝衰竭症状;脑病型;腹水型,慢加急型重症肝炎:,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急性肝衰竭,慢性重型肝炎:,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慢性肝功能失代偿,、,重型肝炎的分期,早期,中期,晚期,出血倾向,有,明显,严重,PTA,40%,20%PTA30%,20%,肝性脑病,无,II度以上,III度以上,难治性并发症,无,无,有,4、,淤胆型肝炎,临床表现:,“三分离”,(黄疸深,但消化道症状不明显,ALT、AST升高不明显,PTA下降不明显);,“梗阻性黄疸”,表现(黄疸加深同时有全身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或灰白色,ALP、 -,GT和胆固醇显著升高,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减少或消失)。,5、肝炎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分为:活动性及静止性肝硬化。,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性(早期)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早期,诊断困难,须依靠病理、B超、CT诊断,肝功能为Child-A级,可有门脉高压征。,肝炎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门脉高压,表现(门、脾V增宽、食道V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白蛋白35g/L、胆红素35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有明显门脉高压,表现,肝功能明显异常或,衰竭,,如Alb35g/L、A/G1、胆红素35umol/L、PTA60%。,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第五部分 实验室检查,一、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急性肝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重型肝炎: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2、尿常规:,、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尿胆原(+);,、溶血性黄疸:尿胆原(+),,、梗阻性黄疸:尿胆红素(+)。,3、肝功能检查:,、,血清酶测定:,、,ALT:,是最常用指标,急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轻、中度升高或反复异常;重型肝炎时,可出现 “,胆酶分离,”现象。,、,AST:,多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肝病时,AST常伴随ALT升高而升高。与肝病严重程度正相关。,、其他酶类:,LDH,、,- GT,、,ALP,在患病时也可升高,后两者明显升高时,常,提示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梗阻,。,、胆碱酯酶:其活性降低与肝细胞受损程度正相关。,、血清蛋白测定: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出现白蛋白下降, - 球蛋白升高,A/G比例下降或倒置。,、胆红素:含量与肝受损程度正相关。, 、PTA:重型肝炎时PTA40%,PTA高低与肝损程度负相关。, 、血氨:肝性脑病时可有血氨升高。,4、其他生化指标:,、,重型肝炎,:常有低血糖,低蛋白,低血浆胆固醇及低Na、低K、低Cl、低Ca、低Mg、低P等。,、肝肾综合症时,可出现,高K,。,、,AFP,:原发性肝癌;肝炎活动时,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宜动态观察。,5、病原学检查:, HAV :,、,抗HAV-IgM,是 HAV近期感染的标志,是诊断HAV的主要依据;,、,抗HAV-IgG,为保护性抗体,单份抗HAV-IgG阳性表示受过HAV感染,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HBV:,、,HBsAg与抗HBs,: HBsAg阳性提示HBV现症感染。但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现症感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HBeAg与抗-HBe,: 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e阳性提示HBV复制减少或停止,如HBV前c区基因变异,HBV复制仍活跃。,、,HBcAg与抗-HBc,: HBcAg阳性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抗-HBc阳性:高滴度抗-HBc IgM提示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高滴度抗-HBc IgG提示现症感染,低滴度抗-HBc IgG提示过去感染。,、,HBV-DNA,:反映HBV复制最直接、最特异、最敏感的指标。,介绍三个概念:, “两对半”, 血清抗原抗体转换率:HBeAg 抗-HBe, “转 阴”,常用指标,:,血清HBeAg抗原抗体转换率,HBV DNA 阴转率,HBsAg转阴,一般类型,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 +,升高,临床意义:简称“大三阳” 有传染性;,HBeAg阳性乙型肝炎。,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 +,正常,临床意义: 简称“大三阳” 有传染性;,慢性HBV携带者。,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 +,升高,临床意义:简称“小三阳” 有传染性,HBeAg阴性乙型肝炎,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 正常,临床意义:简称“小三阳”,基本无传染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 +,升高,临床意义:简称“小二阳” 有传染性,前C区变异不能产生e抗原, HBeAg阴性乙型肝炎,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 正常,临床意义:简称“小二阳” 基本无传染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正常,临床意义: 无传染性有免疫力,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升高,临床意义: 有传染性,急性感染或慢性肝炎活动期,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 正常,临床意义: 无传染性,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有免疫力,、HCV,:,HCV-RNA是反映HCV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指标;,抗HCV是HCV感染的标志。,、HDV:,HDVAg阳性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HDV-RNA是诊断HDV感染的最直接,依据。,抗HDVIgM是HDV现症感染的标志,抗-HDIgG高滴度提示HDV感染持续存在。,HEV,抗-HEV,IgM,提示,近期,HEV感染的标志;,抗- HEV,IgG,提示,近期,HEV感染的标志,持续时间较抗-HEVIgM 久。,HEV RNA,二、影像学检查,1、上腹部B超;,2、上腹部CT检查;,3、肝脏MRI检查.,肝硬化(再生结节),三、胃镜,观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对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有实用价值,化验单举例,姓名:章某某 年龄:48岁 性别:男 诊断:肝硬化,分析项目 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总蛋白 79.10 g/L 6286,白蛋白 33.90 g/L 3555,谷丙转氨酶 141.00 IU/L 340,谷草转氨酶 224.00 IU/L 340,碱性磷酸酶 99.00 IU/L 15112,谷氨酰转肽酶 75.00 IU/L 240,总胆红素 26.90 mol/L 5.122,直接胆红素 13.30 mol/L 0.18,球蛋白 45.20 g/L 2335,姓名:金某某 年龄:38岁 性别:男 诊断:慢性重症肝炎,分析项目 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总蛋白 53.30 g/L 6286,白蛋白 30.08 g/L 3555,谷丙转氨酶 85.00 IU/L 340,谷草转氨酶 391.00 IU/L 340,碱性磷酸酶 139.00 IU/L 15112,谷氨酰转肽酶 42.00 IU/L 240,总胆红素 233.40 mol/L 5.122,直接胆红素 150.20 mol/L 0.18,球蛋白 22.50 g/L 2335,第六部分 并发症,一、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二、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三、肝肾综合症,(hepatorenal syndrome),四、感染,(infection),五、肝肺综合症,(hepatopneumonic syndrome),六、肝癌,(carcinoma),七、电解质紊乱,(electrolyte imbalance),八、门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第七部分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诊断:,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注意诊断的证据:支持证据,确诊证据,举例-乙型肝炎,1、家庭聚集史;2、肝炎表现;3、肝功能+乙肝三系;4、HBV-DNA;5、肝活组织检查。,鉴别诊断,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炎:,血吸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第八部分,治疗、预后及预防,治 疗,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以充足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药物。,治疗方法,基础治疗,:,饮食、休息,药物治疗:,保肝、抗病毒、免疫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移植,细胞治疗,一、,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不需抗病毒治疗,,但,急性丙型肝炎,应早期应用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程24周。,二、,慢性肝炎,(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心理辅导。,(2)药物治疗:,如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药物; 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抗病毒治疗。,安慰剂,(n=215),拉米夫定,(n=436),诊断时间(月),拉米夫定,安慰剂,不包括第一年的5个病例,: HR:0.47(P=0.052)0.49(P=0.047),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癌发生率,诊断,HCC,的比例(,%,),Liaw YF, et al.N Engl J Med. 2004;351:1521-1531,7.4%,3.9%,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目的:,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肝纤维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疗效判断,完全应答:,HBV DNA或HCV RNA阴转、ALT正常、HBeAg血清转换,无应答:,HBV DNA或HCV RNA、ALT、HBeAg均无应答,部分应答,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征,HBV,复制,血清,ALT,异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指征,血清,HCV RNA,(+),和/或,抗,-HCV,(+),血清,ALT,升高,或肝活检证实为慢性肝炎,血清胆红素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失代偿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脏器病变,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禁忌证,类流感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精神症状,失眠、轻度皮疹、脱发,;,出现,少见的不良反应,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时,应停药观察;,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型糖尿病等。,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核苷(酸)类似物仅用于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分为二类,核苷类似物,: 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恩曲他滨、替比夫定、克拉夫定等;,核苷酸类似物,: 包括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等。,治疗的疗程根据患者情况而定:,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HBeAg,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1,年以上,;,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至少,2,年以上;,肝硬化患者,:,需长期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无论在治疗中还是,治疗结束时都,不宜减量,给药。,核苷(酸)类,抗病毒疗程,三、,重型肝炎,1、一般和支持疗法,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溶液,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静脉输入人血浆白蛋白或新鲜血浆。,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2、促进肝细胞再生,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其疗效尚有争议。,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为小分子多肽类物质。静脉滴注,120,200mg,/,d,,疗程一个月或更长,可能有一定疗效。,前列腺素 E1 (PGE1):,可保护肝细胞,减少肝细胞坏死、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静脉滴注,10,20,g/d,。,3、并发症的防治:,肝性脑病的防治,氨中毒的防治:,低蛋白饮食;酸化及保持大便通畅;口服诺氟沙星以抑制肠道细菌;降低血氨,(,乙酰谷酰胺、谷氨酸钠、门冬氨酸钾镁,),。,恢复正常神经递质:,左旋多巴,维持氨基酸平衡:,支链氨基酸,防治脑水肿:,使用脱水剂、速尿,积极消除诱因:,脑水肿,放腹水,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使用足量止血药物,输入新鲜血浆、血液、血小板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内镜下治疗,继发感染的防治:,合理使用抗生素,肝肾综合征的防治:,扩张血容量,可用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可肌肉或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必要时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血液滤过治疗。,4、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HBV,复制活跃,(HBV DNA,104,拷贝,/ml),,,应尽早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药物以核苷类药物为主,不主张使用干扰素类;,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近期病情改善不明显,但对长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5、人工肝支持系统,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套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系列组合方法,它借助非生物型或生物型的体外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暂时代偿肝脏的部分功能,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目前的人工肝多数只能取代肝脏的部分功能,因此又被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简称人工肝。,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PTA,在,20%,40%,之间和血小板,5010,9,/L,为宜;,晚期肝衰竭患者也可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多见,应慎重;,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但,有肝衰竭倾向者,,也可考虑早期干预;,晚期肝衰竭,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禁忌证,有严重活动性出血情况、出现,DIC,者。,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药品如血浆、肝素、鱼精蛋白等高度过敏者。,循环功能衰竭者。,心脑梗塞非稳定期者。,严重全身感染者。,妊娠晚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并发症,出血,插管处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凝血,灌流器凝血,留置管凝血,低血压,继发感染,与人工肝治疗管路有关的感染,血源性感染,失衡综合征,溶血,空气栓塞,过敏反应,6、肝移植,肝移植:,该技术治疗终末期肝病基本成熟。,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衰竭,内科治疗效差者;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硬化。,禁忌证,肝(干)细胞移植,图 肝移植术所摘除的病肝,图 肝移植术所移植的供体肝,四、,淤胆型肝炎,早期同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持续不退,可考虑使用激素,五、,肝硬化,参照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治疗,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脾脏切除术,预 后,急性肝炎,甲肝预后良好,多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乙肝大部分可完全康复,约,10%4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急性丙肝多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急性丁肝重叠,HBV,感染时约,70%,转为慢性。,戊肝病死率一般为,1%5%,。妊娠后期合并戊肝病死率,10%,40%,。,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一般预后良好,仅少数转为肝硬化。,中度慢性肝炎预后较差,较大部分转为肝硬化,小部分转为肝癌。,重度慢性肝炎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或失代偿期肝硬化。,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病死率,50%70%,。,年龄较小、治疗及时、无并发症者病死率较低。,急性重型肝炎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多不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者多数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最高,可达,80%,以上,存活者病情可多次反复。,淤胆型肝炎,急性淤胆型肝炎预后较好,一般都能康复。,慢性淤胆型肝炎预后较差,容易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肝炎肝硬化,静止性肝硬化可较长时间稳定。,活动性肝硬化预后不良。,预 防,控制传染源,急性患者隔离期:甲、戊肝病后,3,周,乙肝,HBsAg,阴转,丙肝,HCV RNA,阴转,慢性患者,/,病毒携带者(乙、丙型):加强管理,切断传播途径,甲、戊型:重点搞好卫生措施,乙、丙、丁型:重点防止血液,/,体液传播,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甲肝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被动免疫:甲肝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乙肝,HBIG,(,高滴度抗,-HBV,IgG,),典型病例,男,,25,岁,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3,年,反复乏力,1,年再发半月,3,年前体检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当时肝功能正常,未定期复查。,1,年来经常自觉乏力不适,劳累后明显,胃纳减退,未重视,未就诊。半月前自觉劳累后乏力明显、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无明显恶心、呕吐等,尿色清,大便如常。,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殊。,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肝掌,+,,,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1cm,,质中,无触痛,,脾肋下未及,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叩痛。,化验结果,:,肝功能:,TB 21mol/L,,,,,ALT 350U/L,,,AST 230U/L,,,GGT 72U/L,。乙肝三系:,HBsAg+,HBeAg+,HBcAb-IgG,+,。,HBV DNA 7.1*10E7copies/ml,。,思 考,本例诊断首先考虑是什么?,下一步需做哪些检查?,化验结果,肝功能:,TB 21mol/L,,,,,ALT 350 U/L,,,AST 230U/L,,,GGT 72U/L,。,乙肝三系:,HBsAg+,HBeAg+,HBcAb-IgG,+,。,HBV DNA 7.1*10E7copies/ml,。,抗,HAV,、抗,HEV,、抗,HCV,。,抗,HDV,IgM,阳性。,思 考,现临床诊断考虑?,治疗原则?,女,,18,岁,发热天后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患者于,10,天前受凉后发热,体温,39,左右,伴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 及“胃病”,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持续,4,天后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自觉尿黄,渐呈浓茶样,家人发现其眼黄。病后大便稀,近两日大便呈黄白色,无皮肤搔痒及咳嗽等,无出血倾向。,无长期服药及饮酒史。其母,HBsAg,(+),。,查体:,T 37,,,P70,次,/,分,,BP100/70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未见出血点,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未及,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叩痛。,化验结果,:,血常规正常,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肝功能:,TB 84mol/L,,,DB 60mol/L,,,ALT 800U/L,,,AST 650U/L,,,GGT 162U/L,。,思 考,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为确定诊断需作什么检查?,本例的治疗原则 (包括隔离,饮食,药物),谢,谢,!,祝大家天天开心,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