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信 息,工 业,农 业,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从远古,时期到公元,220,年,),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线,索,特,征,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线,索,特,征,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化,(1),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文学方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阶段性文学成就表现为汉赋,(3),科技方面: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视角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变法。分封制走向崩溃,宗法制遭到破坏,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集权。,命题视角,(2),从经济上看,由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型。主要表现为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3),从思想上看,由礼乐文化到诸子百家。法家的,“,集权,”,和,“,法治,”,为秦走向统一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视角二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认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从政治上看,国家统一和适应地主阶级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为必要。,(2),从经济上看,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根源。为保护分散的小农经济,封建政府还实行了抑商政策。,(3),从思想上看,法家宣扬中央集权与大统一的思想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公元,220,年到公元,1368,年,),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220,1368,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线,索,特,征,政,治,(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隋唐时期,形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3),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线,索,特,征,经,济,(1),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融合,北方农耕经济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逐步恢复发展,(2),隋唐时期,随着新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应用,农业发展达到新高度;手工业方面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3),宋代是商业大发展时期,在城市里突破了市坊界限,农村形成大量草市。宋元时期,海上和陆地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文,化,(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局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深刻影响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方向,(2),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3),宋元时期,儒学处于转型时期,出现理学和心学;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使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命题视角,视角一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及生态环境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从政治上看,经济重心南移随着政治中心南移而进行,同时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2),从经济上看,魏晋南北朝和唐末时期,北方小农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劳动力流失严重,田庄经济和土地国有制,(,均田制,),盛行。南方经济获得大规模开发,优越的地理环境,新物种的引入,先进耕作技术的应用,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3),从思想教育上看,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变化,南方科举官员比例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江东弟子多才俊,”,的局面。,(4),从生态环境上看,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视角二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理解唐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与发展,(1),从政治上看,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二府三司,”,、文官制度等,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矛盾基本解决。,(2),从经济上看,隋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出现了曲辕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宋代城市布局出现重大变化,坊市界限和时空限制被打破,商业出现繁荣局面,出现了纸币,(,交子,),,为这一时期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奠定物质基础。,(3),从思想上看,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全面繁荣,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尤其宋代出现了儒学思辨化、理论化的产物,宋明理学,成为维护中央集权制度新的理论基础。,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从公元,1368,年到,1840,年,),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明清时期,(1368,年明朝建立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达到顶峰,但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线,索,特,征,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经济,(1),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2),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线,索,特,征,文化,(1),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但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2),文学艺术繁荣,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3),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对外,关系,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自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流,影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命题视角,视角一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明清时期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从政治上看,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军机处,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虽然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但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并未产生新的社会力量,也未突破封建地主阶级渴望建立,“,明君贤臣,”,的封建政治统治模式。,(2),从经济上看,明清封建农耕经济达到顶峰阶段,资本主义产生并缓慢发展,封建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束缚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3),从思想上看,明清时期以李贽、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矛头直指理学,反传统、反教条,批判封建专制,主张学以致用、,“,工商皆本,”,,带有一定民主色彩,但未超出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未形成社会思想解放潮流,影响有限。,视角二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学体裁方面看待中国古代文学成就,(1),从政治上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阶段,反映在文学方面以诸子百家散文为主,如现实主义的诗经、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与离骚;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社会处于大一统局面,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隋唐时期具有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最终形成,推动了诗歌的繁荣等。,(2),从经济上看,宋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推动了世俗文学艺术的发展,如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明清反封建小说、戏剧走向繁盛,反映了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的特征。,(3),从文学体裁上看,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代赋、隋唐诗歌、宋元词曲、明清小说,大众化、世俗化趋势明显。,四、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古代希腊、罗马,(,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线,索,特,征,政治,(1),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2),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诉讼程序,对近现代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思想,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是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命题视角,视角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古代希腊的人文精神,(1),从政治上看,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呈现繁荣局面,个人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了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发展。,(2),从经济上看,古代希腊工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及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3),从思想上看,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古典文化空前繁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哲学家们倡导关注人和人类社会的主张,促使了古希腊的文化带有人文主义色彩。,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线,索,特,征,政治,(1),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苦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线,索,特,征,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思想,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社会生活,随着中西方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命题视角,视角一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列强侵华促使晚清政局变化,开始出现洋务派,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2),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随之产生。,(3),从思想上看,鸦片战争使一批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地主阶级内部出现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逐步形成,“,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并付诸实践。,(4),从社会习俗上看,从社会生活看,近代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在通商口岸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视角二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洋务运动,(1),从政治上看,是抵御外来侵略和镇压国内叛乱的需要,出现了中外勾结的局面,但未涉及政治制度方面变革。总理衙门的设立,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2),从经济上看,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技术,兴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第一步。,(3),从思想上看,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5,1919,年,),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线,索,特,征,政治,(1),伴随西方侵华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线,索,特,征,经济,(1),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2),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3),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思想,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社会生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命题视角,视角一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从政治上看,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与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准备条件。,(2),从经济上看,中国民族工业成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来源,但其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3),从思想上看,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视角二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辛亥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1),从政治上看,辛亥革命暴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使中国政体发生了重要转变。,(2),从经济上看,辛亥革命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孙中山积极倡导,“,实业救国,”,,促使,“,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出现。,(3),从思想上看,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民主共和思想观念的传播,为后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1949,年,),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线,索,特,征,政治,(1),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线,索,特,征,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又遭到了摧残,思想,(1),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宣传的主流,(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生活,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命题视角,视角一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理解五四运动后至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多元社会思潮,(1),从政治上看,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2),从经济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3),从思想上看,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是中国社会两大主流思潮,新三民主义成为这一时期国民革命指导思想,这一局面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视角二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1),从政治上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既是政治运动的结果,也折射出政治运动的色彩,如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具有反清革命色彩。,(2),从经济上看,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为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化的物质基础,直接引发了人们衣、食、住、行发生重要的变化。,(3),从思想上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体现了反对专制,倡导自由、平等、民主共和,反对旧道德观念,提倡新道德的进步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四、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世界连成一体,(15,19,世纪初,),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线,索,特,征,政治,英、美等国逐渐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线,索,特,征,经济,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人类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思想,(1)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2)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构想,同时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科技,在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牛顿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命题视角,视角一从政治、对外关系、思想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社会,(1),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2),从对外关系上看,英国积极开展海外扩张与争夺,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从思想上看,,16,世纪,英国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民族宗教;启蒙运动兴起,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视角二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近代欧美代议制的多样性,(1),从政治上看,英国和法国经历长期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三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美国爆发了独立战争,但没有封建专制势力束缚和阻挠。,(2),从经济上看:,17,18,世纪,英美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故经历了长期曲折过程;,19,世纪中后期,法、德两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法国封建势力强大,德意志王朝统一战争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等,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依然曲折漫长。,(3),从思想上看,英国虽经历过启蒙运动,但思想解放程度相对较低,最终确立了符合英国国情的君主立宪制;美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确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法国是启蒙思想的中心,民主共和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共和派战胜了君主派;德意志军国主义、专制主义思想意识浓厚,君主立宪政体不彻底、不完善。,视角三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1),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与教权的束缚,政治上取得自己的政治地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代议制政体;,18,世纪法国大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下爆发的。,(2),从经济上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和掠夺密切相关,既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长的历程,也反映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3),从思想上看,公元,14,、,15,世纪,以意大利为发源地的古雅典罗马文化的复兴运动兴起,标志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16,世纪以德意志为中心的宗教改革兴起,人文主义得以扩展;,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发展到顶峰。,五、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19,世纪初,20,世纪初期,),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年代至,1917,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索,特,征,政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扩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经济,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将人类历史分别推进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文化,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命题视角,视角一从政治、思想、世界政治格局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政治上看,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推动了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德国三次王朝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等。,(2),从思想上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3),从国际政治格局上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等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视角二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1),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逐渐激化,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不断起来斗争。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2),从经济上看,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促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3),从思想上看,工业革命期间,自由主义理念盛行,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视角三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文学艺术,(1),从政治上看,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弊端日益暴露,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描写的美妙社会逐渐失去幻想,推动了文学艺术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演变。,(2),从经济上看,工业革命进行及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现实矛盾的文学艺术作品出现;经济的发展与富裕,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从思想上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等,这些反映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1949,1978,年,),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线,索,特,征,政治,(1),建国初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形成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线,索,特,征,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三大外交政策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20,年纪,70,年代,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经济,(1)1949,1956,年:,“,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共八大、,20,世纪六十年代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另一方面,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线索特征,思想科教文化,(1),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武器,(2),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教育和文艺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如,“,两弹一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双百方针等。但总体落后于西方;由于受,“,左,”,的路线的干扰,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历程曲折,社会,生活,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命题视角,视角一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认识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1949,1956,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具体表现为:巩固政权;初步确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2),从经济上看,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恢复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3),从思想上看,,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1956,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视角二从中美政治、思想角度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贸易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贸易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封锁、禁运时期,(1949,1971,年,),、坚冰突破时期,(1972,1978,年,),、正常贸易发展时期,(1979,1992,年,),、贸易快速增长时期,(1993,年至今,),。,(1),从政治外交上看,封锁、禁运时期,鉴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中美贸易处于完全割裂的状态;坚冰突破时期,尼克松访华,中美政治上的坚冰被打破,使中美贸易得以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中美贸易的航船正式起航;正常贸易发展时期:,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中美经贸往来的法律基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促使两国贸易进入了正常贸易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美贸易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也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密切相关。,(2),从思想上看,封锁、禁运时期,美国推行全球霸权的,“,冷战,”,思维,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对立;从,1972,年至今,虽然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仍然影响着两国贸易的发展,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美贸易虽有摩擦,但总体向前发展的趋势。,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1978,年,至今,),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线,索,特,征,政治,(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如提倡,“,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等,(2),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得以成功运用。港澳顺利回归,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不结盟;外交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线,索,特,征,经济,(1),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我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2),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城市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思想,文化,(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2),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命题视角,视角一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1),从政治上看,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了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对台湾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外交策略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2),从经济上看,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全方位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过程中。,(3),从思想上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科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视角二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邓小平,“,南方谈话,”,(1),从政治上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复杂的局势,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科学解决了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政治路线问题。,(2),从经济上看,,“,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科学回答了市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的标准,成为建立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指导理论。,(3),从思想上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三、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文明: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1917,1945,年,),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创新与调整是该时期的典型特征,线,索,特,征,政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线,索,特,征,经济,(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最终确立斯大林模式,(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思想,由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文学艺术,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命题视角,视角一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1),从政治上看,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美国三权分立和制衡体制经历了一个从以国会为中心到以总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权力不断扩充,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2),从经济上看,,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背景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产生重要影响。,(3),从思想上看,罗斯福新政,运用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指导思想;罗斯福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的救济思想,制定社会保障法,初步建立起国家福利制度,还推动了注重环保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视角二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1),从政治上看,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2),从经济上看,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如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等。,(3),从思想上看,斯大林模式下,缺乏民主传统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农民的小农意识浓厚,不利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视角三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理解,20,世纪现代主义的特征,(1),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加强,无产阶级遭受压迫和剥削,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从经济上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经济危机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以及瘟疫疾病等问题凸显,给人们心灵以打击,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表示失望和不满。,(3),从思想上看,现代主义从各方面看都是对现实主义的反叛,其特点是象征性、表现性、抽象性。人们在荒诞、毫无意义的现代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归宿,通过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作品来体现这种精神危机。,四、二战后的世界文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政治格局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1945,年至今,),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时间断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的迅速发展,线,索,特,征,政治,(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成为主导世界的两大力量。伴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冷战局面出现,两极格局形成,(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等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成为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线,索,特,征,经济,(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调整:苏联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相继进行改革,但都失败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社会福利等,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科技文化,(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命题视角,视角一从国际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角度认识美苏两极格局,(1),从国际政治上看,二战后初期,以,“,冷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政治事务中起主导作用,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局面。,(2),从国际经济上看,两极格局下,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战后经济复兴,从经济上增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但是缺少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经济体系是不完整的。,(3),从意识形态领域看,苏联要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美国要把资产阶级的民主自己把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全世界。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方式,完全违背人类社会形态多样型存在与共同发展的规律。,视角二从国际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从国际政治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唯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强国,与苏联展开,“,冷战,”,,最终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实际成为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2),从世界经济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的地位。,(3),从国际主流思想上看,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体现了美苏,“,冷战,”,对抗的思想意识。国家利益掩盖下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对抗,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格局中的主流思想。,视角三从世界政治、经济、思想角度看待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从世界政治上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源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力量壮大及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从世界经济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西欧、日本、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从思想文化上看,世界思想多元化、文化的多样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加快,反映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下世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