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毒无毒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44427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有毒无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药有毒无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药有毒无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药有毒无毒,一、中药有毒与无毒的源流,淮南子记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毒”。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发现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对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有了初步的了解。,周代,医药学家学会了用药物的毒性治病。周礼天宫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之说。,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对药物有毒与无毒的论述,说明医药学家将药物分为有毒与无毒两类。,汉代,药物有毒与无毒理论,同四气五味一样,成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神农本草经在序列中论述了毒药的配伍、炮制和使用方法,在正文中将所载365种药按有毒与无毒分为上、中、下3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药物毒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本草经注对所载药物逐一标明了“有毒”或“无毒”。,隋朝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毒有大小”。,唐代王冰次注黄帝素问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六,常毒者治病十去七,小毒治病十去八,无毒治病是十去九”。至今仍为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此后,历代医药学家对有毒无毒的理论与内容不断补充修正。,二、中药有毒与无毒的含义,通常药理学意义的毒药是指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或相当,超过中毒量即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药物。,中医对有毒无毒的熟悉更加广泛。中医对“毒”的含义可从三个方面熟悉。,(一)毒与药相通,上古时期,常将“毒药”作为药的统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无毒者为“食”,有毒者为“药”。此亦为药食同源之说。,“药多有毒害,区别于食,故谓之药。”因此可以总结为“药”即“毒”。,(二)“毒”乃“药”之偏性,张介宾类经中指出:“药以治病,以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盖气味之偏,药饵之属也,所以祛人之邪气”。,张子儒门事亲对药性之偏认为:“凡药皆毒也,非指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人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性。”,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按其特性分为上、中、下3品:“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可知本草中所述药性有毒、无毒并非专指有无毒害,而主要是指药性强弱、缓烈,性峻烈之品多被视为毒药。,(三)“毒”为药之害,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和进步,毒药概念逐渐由广义转向狭义,毒药专指使用不当会产生副反应甚或致人死亡的特征。,隋朝元方诸病源候论记“凡药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蜀极闭口者有毒,误食之,强人咽喉,气病欲绝,或吐下白沫,身体痹冷”。,历代本草在药物条目下:“有毒”、“无毒”的标注亦多指此意,现代中药学将有毒无毒连同四气五味、归经共同归属为中药的基本性能。,药物的毒性作为中药性能之一,与药物作用之间存在层次上的差别。,毒性是药物作用表现出来的基本性质,离开了药物的具体作用,便无所谓毒性。,毒性也是从特定的角度,对药物作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概括,用以表示各药物的偏性。,毒性具有普遍性,不存在绝对无毒的药。,因此在进行有毒中药的界定之前,对中药毒性涵义的熟悉应当明确,否则轻易混淆不同层面“毒”的含义。,三、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一)含不含有毒成分(毒的本质),一般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如乌头有毒因其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马钱子有毒因其含有番木鳖碱;斑蝥有毒因其含有斑蝥素。,(二)整体是否有毒,中药是多成分的,成分之间有协同亦有拮抗,致使有些含有毒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并不显示有毒。,如人参中的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而人参皂甙A有抗溶血作用,因此整体上不显示溶血的作用。,由此可知,中药的毒性成分与整体毒性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差异。一般有毒药物含有有毒成分,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不一定有毒。,(三)使用剂量是否适当,中药使用剂量适当与否,是确定中药整体有无毒性的又一依据。只要剂量适宜不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即为无毒。超出最大剂量,出现中毒反应成为有毒,通常不认为有毒的中药亦可变为毒药。故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剂量成为药物有毒无毒的分界。,四、中药有毒与无毒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中药的有毒与无毒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有毒与无毒可以相互转化。,医药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条件促使有毒化为无毒,杜绝无毒转为有毒,从而提高疗效,将中药的“有毒”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有毒与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概括有:,(一) 正确使用有毒中药,化有毒为无毒,“取药毒,攻病毒”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一些以常用无毒中药难以奏效的怪疴顽疾,每以有毒中药为治而取效。,雄黄有毒,能攻毒杀虫,疗恶疮、蛇伤;,大风子有毒,能攻毒杀虫,治麻风、顽癣;,砒石有大毒,能攻毒定喘、疗癌肿、喘哮;,洋金花、天仙子有毒,能麻醉止痛,治多种疼痛等。,在合理炮制条件下,决定有毒中药是否能毒害人体的关键是用量。无论以体内或体表何种方法给药,均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既不可一次过量用,亦不可常量持久用。,据报道,因使用中药而中毒致死的有150余人,其中多数为有毒之品,故临床应用有毒中药时,必须十分谨慎。,(二)区别对待无毒中药,不使无毒变有毒,一部分无毒中药如大黄、肉桂、麻黄等,因其偏性突出,不合理应用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这些毒害,有的已被发现,有的还未被发现,虽常量或稍大于常量不会毒害人体或出现较大毒副反应,但超大量特别是超量口服或注射时,就可能对人体造成毒害。,(三)严格质量,是减毒的根本措施,中药的有毒与无毒,常受药物的栽培、品种、使用部位、产地、采集、贮存、炮制、制剂及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医药工作者必须严格把好药材、饮片及成药的质量关,杜绝伪劣、假冒及霉变药品流入市场。,(四)用法得当,是减毒的重要环节,中药的使用方法,如复方配伍、给药途径、单位时间内给药次数、用药时间的长短及施用面积的大小等,是否合理得法,对中药的有毒无毒影响极大。,古今临床应用中药发生“有毒”反应的案例看,有不少由于用法不当而致,故用法得当与否,是关系中药是否有毒,能否预防“有毒”反应的重要环节。,“用之得法,邪祛而病痊。用之违法,非特无功,而反为害” 。鉴此,临床用药应做到:,合理配伍,避开配伍禁忌;,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正确的有利于增效减毒的给药途径;,根据药物毒性大小和病情的轻重,合理确定日(24小时内)给药次数。,不可无节度地长期使用某单味、复方或中成药,以防蓄积中毒。,外用中药,特别是有毒中药,不可超量大面积施用,以防其所含成分特别是有毒成分,经皮肤外层或破损处组织过量吸收而致中毒。,(五)准确辨证,是减毒的必要保证,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若仅对药物的性效、有毒无毒或毒性大小,以及影响有毒无毒的药物和用药方法等方面的诸因素有所了解,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减少或防止中药对人体的毒害,还必须全面准确地辨析用药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及皮肤状况等,作为用药的依据,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中药对人体的毒害。,(六)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中药注射剂注射给药引致的过敏性休克和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的机率不仅高于以其他剂型和给药途径者,而且有致死亡者,故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尤当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