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43812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小儿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小儿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儿科学基本知识,(提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学教授 周佩芳,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年龄愈小,与成人的差别愈大,绝非成人的缩影。,一、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 从卵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孕母的健康、营养、工作、环境、疾病等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当孕母受不利因素侵扰(如理化创伤、缺乏营养、感染、药物等)时,可,使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发生障碍,而引起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等不良结果。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十分重要。(二)新生儿期 自出生的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足28天,称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新生儿的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及各种疾病如产伤、窒息、溶血、感染、先,天畸形等,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据这些特点,新生儿时期保健特别强调护理,如保温、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 (三)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这个时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各系统器官继续发育和完善,因此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特别高。如不能满足,易引起营养缺乏。但此时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与摄入高的要,求产生矛盾,易发生消化与营养紊乱。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十分重要。婴儿期抗病能力较弱,来自母亲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又尚未发育成熟。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活动范围渐广,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长,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故应注意防止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饮食已从乳汁转换为饭菜,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仍需注意营养,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此时接触外界较广,而自身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病率增高,防病仍为保健重点。,(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达到稳步增长,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爱问,喜模仿,知识面迅速扩大。能作较复杂的动作,学会照顾自己、穿衣、吃饭和洗漱等。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会讲故事、背诵儿歌、跳舞等。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从小道德品质培养,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和劳动的习惯,为入小学作好准,备。因接触面广,仍可发生传染病,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病等。因喜模仿而又无经验,故发生意外事故也多。 (六)学龄期 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未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更为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应加强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在家庭中打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矫治慢性病灶、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避免思想过度紧张。 (七)青春期(少年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称青春期(相当于中学学龄期)。但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相差24岁。此期最大特点为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生长也随之明显加快,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生殖器官发育趋向成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有精子排出,第二性征逐渐明显。此时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常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不稳定;另一方面社会接触增多,遇到不少新问题,外界环境,起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保健工作上除了要保证体格上的壮健,如供给足够营养以满足加速生长发育所需,加强体格锻炼,注意充分休息以外,尚应根据其心理、精神上的特点,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之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培育优良的道德品质也十分重要。并应及时进行生理卫生教育,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变化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避免过份紧张。,二、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整个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不断进行,但各年龄生长发育并非等速进行。一般体格生长,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以最初6个月生长最快,尤其是头3个月;后半年起逐渐减慢,至青春期又猛然加快。,(二)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平衡。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三、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性别、内分泌、孕母状况、营养、生活环境和疾病等。,四、体格生长,(一)体格生长常用测量指标,1体重一年以内:前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后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kg)+60.7(kg)+(月龄-6)0.5(kg)2岁12岁:体重(kg)=年龄2(kg)+8(kg)2身长(高)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212岁身高: 身长(高)(cm)=年龄 5(cm)+75(cm),五、骨骼发育,1头颅骨发育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闭合及前、后囟关闭迟早来衡量颅骨的发育。前囟约在11岁时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于出生68周闭合。 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于34个月时闭合。前囟检查在儿科临床很重要,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克汀病或脑积,水,前囟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如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而前囟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六、牙齿的发育,一生有两幅牙齿,即乳牙(共20个)和恒牙(32个)。 新生儿时无牙,约自6个月起(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可视为异常。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最晚2岁出齐。,七、运动发育,八、儿童的行为问题,1吮拇指癖、咬指甲癖 当其吮拇指或咬指甲时应将其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鼓励小儿建立改正坏习惯信心,切勿打骂讽刺,使之产生自卑心理,也不宜在手指上涂抹苦药等方法来终止。 2遗尿症 正常小儿在2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如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 3语言问题:口吃 多数行为问题可在儿童发育期间自行消失。,小儿用药选择、途径及计算,前言,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肝脏解毒功能及肾脏排泄功能不全,且药物在组织内分布及小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均因年龄而异。 在选用药物之前,一定要掌握好该药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用药的疗程。小儿一般禁用或慎用的药: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一、药物剂量计算,临床按每日或每次、每公斤体重计算对因治疗为每天每公斤(可分23次/天)对症治疗为每次每公斤 急诊或一般病开药13天,慢性病可24周,以观疗效。,二、给药途径及方法,(一)途径,一般口服(昏迷或呕吐者除外),肌肉注射:注射时因臀部肌肉及坐骨神经可能受损伤,一般少用 静脉注射:病情重,口服药困难者常用。 雾化吸入或肛注栓剂药物可选用。,(二)方法,1.,抗生素疗法,主要用于细菌(包括结核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 要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细菌的耐药性及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滥用抗生素可延误正确诊断和治疗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1)青霉素类:青霉素(Penicillin)G主要用于G+球菌,G-菌主要为淋球菌注意先皮试,防过敏反应。 剂量:常用2万5万/kgd 目前因耐药菌株增多,剂量偏大。 (2)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除G+球菌外,对G-杆菌亦有抗菌作用,。,(三)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同上,对绿脓杆菌效果好。,2.头孢菌素类:,先皮试,注意过敏反应 第一、二代以G+菌为主 第三代对G+菌稍弱,对G-菌作用效强 头孢噻肟(Cefotaxime) 头孢三嗪(菌必治)(Ceftiaxone) 头孢哌酮(先锋必)(Cefoperazone)对绿脓杆菌有效强作用,头孢羧甲噻肟(复达欣)(Ceftazidime)对G-菌作用突示(多用于静脉,口服不吸收) 3.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Erythromycin)、白霉素(Leucomycin)、交沙霉素(Josa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对支原体,衣原体作用强 口服对胃有刺激、较长期用对肝脏有损害,4.其它作用于G+菌的抗生素,洁霉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万古霉素(Vancomycin)(稳可信),5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等因对耳及肾脏的毒性,小儿不用。,6其它用于G-杆菌抗生素,多粘菌素(Polymyxin)、磷霉素(Phosphonomycin)对G+球菌及阴性杆菌都有抗菌作用。,7磺胺类(Sulfonamides),儿科少用,要注意引起尿路结晶,8抗结核菌药(略),因用药时间相对较长,注意同时加用护肝药,定期查肝功能。,9抗真菌药(略),因病情需要较长期应用抗生素药物及体弱儿,需防止真菌感染。,维生素、微量元素,一、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人体几乎不能合成,需要量甚微,各自有其特殊生理功能。维生素种类很多,常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与水溶性维生素二类:脂溶性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有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烟酸、叶酸、泛酸,另有维生素C等。,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贮存于脂肪组织中,从胆汁少量排出,摄入过量可引起中毒;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仅有少量贮存,且易排出体外,过量一般无毒性,须每日通过膳食(食物)补充。故在补充维生素时均不能大量、过量使用。,1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来自于植物性食物,在体内可以转化生成视黄醇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称为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我国儿童所需的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维生素A摄入后易在体 内蓄积,大量摄入时,可引起中毒,故建议补充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膳食中维生素A的来源:各种动物性食品如肝脏、鱼肝油、牛乳、奶油、蛋黄。 -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及红黄色蔬菜及水果。,2维生素D,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和日光照射不足可造成,维生素D缺乏。常发生在光照不足、小儿喂养不当、出生后生长较快的早产儿。婴儿缺乏时发生营养性佝偻病,阻碍骨髂发育,发生婴儿手足搐搦症,但如过量长期服用也可引起中毒。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奶油中含量较多。另外人体皮肤多接触日光或其他紫外光可使体内维生素D3增多。,3维生素E,缺乏时,可使机体内的抗氧化机制发生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症状。自然界存在广泛,故成人极少缺乏。母乳中维生素E含量较多,初乳中含量更丰富。所以尽量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需另外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E在植物胚芽油中含量最多,花生油、玉米油中也较多,蔬菜干果豆类及肉蛋中也含有。,4维生素B1,维生素B1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增进食欲、,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我国由于食用精白米面,硫胺素摄入不足是硫胺素缺乏的主要原因。 缺乏时可发生脚气病、纳差、乏力、膝反射消失等。 主要来源于未精制谷类食物。瘦肉及内脏较为丰富。豆类、种子或坚果类等食物也是硫胺素的良好来源。,5维生素B6,据调查,人群维生素B6缺乏的发生率很高。,缺乏时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与皮肤炎症变化,出现烦躁不安、惊厥、低色素贫血、周围神经炎等。对幼儿会影响中枢神经。 主要食物来源:含量最高的为白色肉类、其次为肝脏、豆类和蛋黄。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B6含量也较多。,6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作为一种有力的抗氧化剂,保护脂溶性的维生素A及维生素E以及,必需脂肪酸。维生素C使铁处于亚铁状态,以提高机体对铁的吸收。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主要食物来源:各种新鲜的水果及绿色蔬菜(蕃茄、青椒、白菜等)含量丰富,柑桔、山楂、猕猴桃中含有量最高。,7蛋类的营养价值,常见的蛋类有鸡、鸭、鹅和鹌鹑蛋等。全蛋蛋白质几乎能被完全吸收利用,是食物中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蛋清中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蛋黄比蛋清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钙、磷和铁等无机盐多集中于蛋黄。蛋黄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二、常量和微量元素,1 常量元素,人体中有20余种必需的无机盐,其中含量较多(5克)的有钙、磷、镁、钾、钠、硫和氯等7种,称为常量元素。良好的膳食应该能提供足够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别强调的三种元素是:铁、钙和锌。,钙:钙为人体骨髂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如长期摄入钙不足,并常伴随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发生佝偻病。该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和孪生儿。故应注意对孕妇、乳母、以及婴幼儿补充足量的钙与维生素D,并要求钙、磷比例适宜。 主要食物来源:奶和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其中含钙量丰富,吸收率也高。发酵的酸奶更有利于钙的吸收。可以骨连壳吃的小鱼小虾及一些硬果类,含钙也较多。豆类、绿色蔬菜类也是钙的较好来源。硬水中也含有相当量的钙。骨头汤里不含钙。 磷:磷也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磷为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食物中含磷普遍丰富,很少发生营养性磷缺乏。,2 微量元素,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8种,包括锌、铁、硒、碘、铜、铬、钼、钴。 锌:儿童锌缺乏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特发性低味觉、小儿出现异食癖,头发枯黄、口腔溃疡,地图舌。严重缺乏可致侏儒症。,小儿常见疾病防治,一、湿疹,湿疹为婴儿期常见的皮肤病,一般由蛋白质过敏、母亲吃鱼虾等引起。多从面部开始,流黄水、痒重、哭闹,搓、搔可致出血或感染。处理:牛奶少放糖多煮一会(使蛋白变性)。增加奶糕、豆粉等。不用热水或肥皂洗 ,不晒太阳,衣服不要过厚,避免毛线衣接触皮肤。局部不应随便上药,在急性期用24%硼酸水,湿敷,后氧化锌糊剂外用;亚急性期炉甘石洗剂外用;慢性期用0.5%可的松霜类药物,涂前先洗屑痂。极痒导致睡眠不安,睡前可用少量镇静剂。不要乱抓,剪指甲,纱布包手。二、荨麻疹(俗称风它) 是婴儿对某些内外刺激敏感性增高所致,此类刺激多数来自饮食:蟹、虾、鱼类或香料;药物如磺胺类、血清、解热镇痛药等。另外虫咬、肠寄生虫,侵袭、温度变化等也可以引起。,主要症状:,皮肤出现丘疹和红斑,然后形成水肿,可出现于身体任何部位,伴奇痒,多数在几分仲或数小时消失,但易复发。随着孩子的长大,荨麻诊会自动消失。防治方法:寻找和清除致敏因素,避免复发; 局部使用止痒洗剂,如炉甘石洗剂; 口服扑尔敏、开瑞坦等抗过敏药物。,三、尿床,儿童大多在37岁之间,具备日、夜间控制排尿能力。除非7,岁之后仍尿床,或已经不再尿,床一段时间(612个月)之后又出现尿床现象,否则不用太焦虑。,四、尿白,小儿尿白1 2次或1 2日,间歇出现。常常引起家长的不安。小儿尿白原因主要为:磷酸盐、尿酸盐增多,由于饮水少和天气冷,服碱性药物或含碱多含磷高的食物。变形杆菌感染及脓尿。乳糜尿,现很少发生。 对原因要注意饮食,不需治疗。对原因可服用泌尿道感染显效的药物。,五、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受肠道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疾病。 先表现咳嗽、流鼻涕、烦躁、哭闹,多数不发烧或有低烧,发病1 3天后,于手、足及口部出现红疹,疹子的直径约3毫米左右,当红疹转为水疱后会传染给别人。 生长于手足的红疹较不易影响情绪,但口中水疱破裂则会因剧痛而不肯进食。经常流口水,并有发烧及不安等症状。如果患儿持续发烧、呕,吐、烦躁不安,应去医院请医生密切观察、治疗。此病病情较为温各,可以自行痊愈,不过为防止脱水现象,应多喂开水、果汁等饮料。,本病的预防很重要,在流行季节要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游玩,教育宝宝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应定期消毒。 本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因有传染性,要报疫情)。,六、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以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为特征。 维生素D缺乏可能由多方面因素造成。 接触日光不足 维生素D3是由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转变而来,若皮肤接触日光中紫外线不足,则易患佝偻病。小儿接触紫外线不足的原因包括不经常到户外活动;住处空气中多烟尘或云雾,紫外线在到达地面前被吸收掉;冬季太阳离地面较远,紫外线不易达地面等。,摄入不足 人乳及其他乳类中含维生素D不多,故婴儿如不晒太阳,就易患佝偻病。因此在冬季多烟尘、云雾的地方,都应尽可能服用维生素D制剂(如鱼肝油),尤其早产儿。早产儿生长快,更易患此病,应提早在出生后的第2周时,给予维生素D制剂。此外,食物中钙磷比例也影响钙磷的吸收率,如母乳、奶粉(牛乳)所含的维生素D均低,但母乳的钙磷比例比较适宜(2:1),钙的吸收率较高;而奶粉(牛乳)的,钙磷含量虽较人乳高,但钙磷比例 不适宜(1.2:1),钙的吸收率较低,故母乳喂养儿患佝偻病者较人工喂养儿为少。 生长速度的影响 骨骼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成正比,婴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要量大,故佝偻病的发病率高。 疾病影响 慢性腹泻影响肠道对维生素的吸收;胆道疾病时,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患肝病或肾脏病时,维生素D羟化发生障碍。这些均易导致佝偻病的发生。,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驰和非特异性精神症状。,预防:,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1小时以上。对体弱儿或冬春季节,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一般维生素D每日需要量为400800IU,如不能保证生理需要量,可定期补充适量维生素D。,治疗:,应及早发现,综合治疗(营养、日光、药物、防治并发症等)。,七、小儿腹泻,婴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本病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占半数,发病数以夏秋季为最高;临床上除腹泻、呕吐外,严重者可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感染因素,分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1 肠道内感染 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细菌感染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其次,空肠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近来年被发现能较常引起腹泻的细菌。 病毒中人类轮状病毒(HRV)是引起秋冬季婴儿腹泻的常见病因。 肠道病毒如埃可病毒(ECHO 11 14 18型)、柯萨奇病毒、腺病毒以及冠状病毒等也可引起腹泻,原虫中如梨形鞭毛虫和结肠小袋虫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腹泻。霉菌亦可引起腹泻,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大多数在滥用广谱抗生素后发生,体弱者尤为多见。,2 肠道外感染 上呼吸道炎、肺炎、肾盂肾炎或中耳炎患儿、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肠内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可引起腹泻。,(二)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 多见于人工(奶粉)喂养的婴儿,如喂养不当,过多、过少、过早喂食含大量淀粉或脂类的食物,或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均能引起腹泻。个别婴儿对牛乳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其中以乳糖酶缺乏较为常见,会使乳糖吸收障碍,喂食后、特别在喂乳类食品后可发生腹泻。,(三)气候因素,气候改变,比如过冷可使肠蠕动增加,过热使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也易诱发腹泻。,(四)主要症状,1 按腹泻的病程变化可分为:(1)急性 腹泻病程连续在2周以内者。(2)迁延性 腹泻,病程连续在2周至2个月以内者。(3)慢性 腹泻病程连续在2个月以上者。2.按腹泻的病情轻重可分为:(1)轻型腹泻 患儿一般无全身症状,精神好,失水常不明显,一天大便多在10次以下。粪质不多,水分略多时大便呈“蛋花样”。(2)重型腹泻 胃肠道症状 腹泻较频繁,每天10次以上,亦有达数十次者。大便水样,量多,可带有少量粘液。 中毒症状 多有不规则低热,有时高达3940;,初烦躁不安。病情进,展时,精神萎靡或意识朦胧,甚至昏迷、惊厥。 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 a.轻度失水:患儿精神稍萎靡,皮肤弹性改变不明显,可略有口干,眼眶及前囟凹陷 b.中度失水:患儿软弱无力,皮肤、口唇干燥且弹性较差,眼眶及前囟凹陷明显,泪少,尿少。 c.重度失水:患儿重病容,精神萎靡,哭无泪,皮肤苍白、干燥且弹性丧失。可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和低血镁。,治疗:适当调整饮食,防治肠道内外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微生态疗法:如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键球菌活菌片(金双歧)。 胃肠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粉剂(思密迏)(婴幼儿可服加少量圤的米汤水)。,八、呼吸系统疾病(一)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期的常见病,炎症侵犯鼻、咽、扁桃体、,喉等部位,亦可累及邻近器官导致中耳炎、结膜炎、副鼻窦炎、颈淋巴结炎、及咽后壁脓肿。90%为病毒感染。主要症状:一般症状为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部不适。轻者精神、饮食不受影响,体格检查仅见咽部充血,约34天症状逐渐好转。重者体温高39 40,持续7天左右,精神萎靡,食欲不佳,,咳嗽流涕均较明显。年长儿主诉头痛,乏力;婴儿则烦躁不安,因鼻塞而不愿吸吮,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外,若同时伴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症,可表现阵发性脐周腹痛。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休息、多饮水,给予适当的易消化的饮食。起病初期可用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应加用抗菌药物,症状控制即可停药。累及邻近器官发生并发症时,应根据病情应用抗生素并对症处理。高热时可用退热剂。,(二)急性支气管炎,病原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其他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混合感染亦为常见。 主要症状:病初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逐渐加剧,干咳或伴有痰液,部分病儿咳出脓性粘痰,咳嗽剧时伴有呕吐。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伴精神萎靡、呕吐、腹泻。无热或,中度发热,咳嗽持续12周经过对症处理后逐渐好转。婴幼儿时期部分有过敏性体质的小儿,常有湿疹或过敏。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即可出现喘息症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病程较迁延,反复,为毛细支气管炎。年长者可临床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亦有部分病儿发展成哮喘症。,治疗:一般治疗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同,痰液粘稠可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加用止咳化痰药。喘息重者加布地奈德混悬,液喷化吸入。小儿不用氨茶俭。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常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三)肺炎,引起肺炎的病因是细菌和病毒感染,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为常见,细菌以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B型流感杆菌为常见。此外,霉菌、肺炎支原体、原虫、误吸异物及机体变态反应也是引起肺炎的病因。,不同病因引起的肺炎,其临床表现的共同点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肺部罗音。而其病程、病理特点、病变部位及体征、X射线检查等各有特点。,治疗:,1 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体位或抱起活动以利分泌物排出及炎症吸收。 2 抗生素治疗 根据临床诊断考虑引起肺炎的可能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或疑为病,毒性肺炎但,难以排除细菌感染者。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儿的年龄决定给药途径。病毒性肺炎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但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需应用抗生素治疗。 3 对症处理 氧疗:无明显气促和紫绀轻症患儿可不给氧疗。心力衰竭的治疗:对重症肺炎如出现心力衰竭时,应给快速洋地黄制剂,用洋地黄制剂应慎用钙剂。降温与镇静。对咳嗽伴气喘者可雾化吸入。,急症的处理,一、高热,高热是儿科常见临床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一般肛温在39以上为高热。发病原因: 1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寄生虫、原虫等所致的感染。小儿最常见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神经系统感染、传染病等。,2非感染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疾病:风湿热、类风湿病、系统性红班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此外,药物引起的过敏性反应、血清病等均可引起高热。 组织破坏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组织细胞增生症、烧伤、大手术后等。 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均能导致产热过多而出现,高热,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则因散热减少而引起高热。 体温中枢调节失常 小儿常见的是暑期热,此外,颅内出血及颅骨损伤亦可影响体温调节而致发热。 新生儿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度保暖,入液量少,加之新生儿汗腺功能不完善,不能以出汗来调节维持正常体温,亦可导致高热,称为新生儿脱水热。,治疗:,对高热病儿必须对因治疗,原发病确诊后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 1对症治疗 在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可采用退热剂或物理降温作对症处理;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婴幼儿,降温同时适当应用镇静剂。物理降温 用冷毛巾敷颈、前额、双侧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反复更换。而不用酒精溶液进行擦浴。可用温水澡。药物降温:选用泰诺系列: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Tylenol)),布洛芬(Ibuprofen),(美林),肛注栓剂。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嗪注射液,不用阿司匹林。 新生儿一般不用药物降温,采用解松襁袍及衣服使之散热降温。 2病因治疗 感染性疾病应针对病原选用适当抗生素治疗,在病原菌不明时可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结核、霉菌及寄生虫感染分别给予抗结核治疗或相应的药物治疗。,3支持治疗 适用于长期高热患者,补充液体,保证营养摄入,以改善全身情况。,二、惊厥,惊厥是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发病原因,:1感染性:颅内感染 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引起的脑膜炎、脑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等。颅外感染。,高热惊厥 年幼儿的任何突发高热的颅外感染均可能引起惊厥。 高热惊厥的特点:a.多见于6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b.患儿的体质较好;c.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常见于上感;d.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症、一般预后好。 2非感染性 颅内疾病 原发性癫痫;占位性病变(肿,瘤、囊肿等);颅脑损伤(产伤、缺氧、外伤等);颅脑畸形(脑积水等);其他(脑白质营养不良、脱髓鞘病等)。 颅外疾病 (1)代谢性 低血糖、代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高胆红素血症;遗传代谢缺陷(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维生素B6依赖症);维生素缺乏B1、B6、D、K)等。 (2)中毒性 药物(氨茶碱、阿托品、异烟肼、,抗组织胺类药、哌嗪、阿司匹林、安乃近、氯丙嗪等);植物(毒蕈、白果、苦杏仁、发芽马铃薯、马桑子、苍耳子、蓖麻子、地瓜子等);农药(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杀鼠药(磷化锌、安妥等);其他(一氧化碳、煤油、汽油等)。(3)水源性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致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阿-斯综合症);法洛四联症失水易致血栓,其肺动脉漏斗部痉挛时脑缺血、缺氧;可导致惊厥。,(4)肾源性 任何肾脏疾病或泌尿系畸形导致高血压或尿毒症时均可引起惊厥。,处理:,在来不及用药物时,可刺人中、合谷穴。,常用止惊药:,10%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口服或肌注地西泮(Diazepam)(安定)肌注或静脉原发性癫痫:常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片剂或糖浆或缓释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