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全套课件114讲1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243340998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全套课件114讲1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全套课件114讲1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全套课件114讲1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全套课件1-14讲(1),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全套课件1-14讲(1)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全套课件1-14讲(1)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要点感悟,1.,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还原剂还原性氧化反应失去e,价升高被氧化氧化产物(弱氧化性), ,反应物 性质 反应 本质 特征 过程 生成物, ,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反应得到e,价降低被还原还原产物(弱还原性),其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关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抓住这一特征可判定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例2,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3)如果反应转移了0.3 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解析,抓住化合价这一外观特征,由题给信息中的“H,2,O,2,O,2,”,不难得出H,2,O,2,是该反应的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且转移的电子数为2e,;据此也易推出该反应的另一半还原反应只能,要点感悟,是H,2,CrO,4,Cr(OH),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理,有:,V,(O,2,)0.3 mol e,22.4 L/mol2 mol e,3.36 L。,2.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1)守恒律: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2)强弱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与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答案,(1)H,2,O,2,(2)H,2,CrO,4,Cr(OH),3,(3)3.36 L,要点感悟,应用: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3)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与无。,(4)归中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只靠拢,不交叉”。,如图:高价中间价低价,应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推测变化产物。,要点感悟,(5)先后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用。,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例3,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H,2,SO,3,I,2,H,2,O 2HIH,2,SO,4,2FeCl,3,2HI 2FeCl,2,2HClI,2,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要点感悟,A.H,2,SO,3,I,Fe,2,NO B.I,H,2,SO,3,Fe,2,NO,C.Fe,2,I,H,2,SO,3,NO D.NOFe,2,H,2,SO,3,I,例4,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解析,对于通常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判断出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顺序,由反应可判断出还原性:H,2,SO,3,I,;由反应可判断出还原性:I,Fe,2,;由反应可判断出还原性:Fe,2,NO。,要点感悟,下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131 C.338 D.114,要点感悟,解析,三者氧化性强弱的顺序是:,HNO,3,Fe(NO,3,),3,Cu(NO,3,),2,Fe4HNO,3,Fe(NO,3,),3,NO,2H,2,O,1 mol 4 mol 1 mol,2Fe(NO,3,),3,Fe 3Fe(NO,3,),2,2 mol 1 mol 3 mol,Cu(NO,3,),2,Fe CuFe(NO,3,),2,1 mol 1 mol 1 mol,可见HNO,3,为4 mol,Fe(NO,3,),3,为1 mol,Cu(NO,3,),2,为1 mol。,要点感悟,1.在Fe,3,、Fe,2,、Al,3,、H,、S、C、S,2,、Cl,等离子或原子中。,(1)只有氧化性的是,;,(2)只有还原性的是,;,(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解析,从元素价态来分析,具有最高正价的元素在反应中只能得到电子,只能作氧化剂,因而只具有氧化性;具有最低价态的元素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只能作还原剂,因而只具有还原性;具有中间价态的元素在反应中既可以失去电子又可以得到电子,既能作还原剂又能作氧化剂,因而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随堂试训,答案,(1)Fe,3,、Al,3,、H,(2)S,2,、Cl,(3)Fe,2,、S、C,解析,依据化合价升降关系可判断出属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其中只有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中的H、O未参与氧化或还原。,2.下列物质间的反应NaH,2,O;Na,2,OH,2,O;NO,2,H,2,O;Cl,2,H,2,O;F,2,H,2,O;SO,2,H,2,O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A. B. C. D.,随堂试训,3. 在 K,2,Cr,2,O,7,14HCl 2KCl2CrCl,3,3Cl,2,7H,2,O 反应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元素被氧化;,元素被还原;,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电子转移的总数为,。,解析,本题属基础题,从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入手。,答案,K,2,Cr,2,O,7,HCl Cl Cr Cl,2,CrCl,3,6e,随堂试训,第2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要点感悟,1.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1)配平依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2)配平步骤:“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即“标好价,找变化,定总数,配系数,再检查。”,(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要领,全变从左边配: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自变从右边配: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一般从右边着手配平。,部分变两边配:一部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计量数应为变与不变之和。,要点感悟,例2,2 g 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400 mL 0.075 mol/L KMnO,4,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8MnO 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6MnO 5CuS28H,5Cu,2,5SO,2,6Mn,2,14H,2,O,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剩余的KMnO,4,恰好与350 mL 0.1 mol/L (NH,4,),2,Fe(SO,4,),2,溶液完全反应。,(1)配平KMnO,4,与(NH,4,),2,Fe(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 ,Fe,2,H,Mn,2,Fe,3,H,2,O,(2)KMnO,4,溶液与混合物反应后,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mol。,要点感悟,解析,(1)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配平方程式。,(2)根据(1)中方程式可计算出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0.35 L0.1 mol/L1/50.007 mol。,例3,(2007上海化学卷)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 4H,3e,NO2H,2,O,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答案,(1)1 5 8 1 5 4 (2)0.007,要点感悟,(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性质。,(3)反应中若产生0.2 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4)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题目所给的四种物质中,只有Cu,2,O可做还原剂,将方程式配平后可以发现反应中硝酸部分被还原生成NO,体现了硝酸的氧化性,而另一部分硝酸生成Cu(NO,3,),2,体现了其酸性。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生成0.2 mol NO转移,要点感悟,了0.6 mol电子。(4)小题中硝酸浓度未知,1 mol Cu,2,O在反应中提供的电子数是定值2 mol,要还原更多的硝酸,只能是还原产物NO,x,中N的化合价高于2价,因此可能是使用了浓硝酸。,2.用电子得失守恒法处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根据这一原则可以简化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答案,(1)14HNO,3,3Cu,2,O 6Cu(NO,3,),2,2NO,7H,2,O,(2)酸性 氧化性,(3)0.6,(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要点感悟,例4,(2007海南中学月考卷)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12 D.23,解析,当含有4价硫元素的物质被氧化时,4价的S一定变为6价(一般为SO ),这是本题中的一个隐含信息,也是同学们应当熟知的知识。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产生ClO,2,和Na,2,SO,4,,根据氧化还原中电子守恒的关系,有:,n,(NaClO,3,)1,n,(Na,2,SO,3,)2,可求得:,n,(NaClO,3,),n,(Na,2,SO,3,)21。,1.反应 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氧化生成和还原生成的氯分子数之比是( ),A.11 B.51 C.15 D.31,2.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KMnO,4,HCl,KCl,MnCl,2,Cl,2,H,2,O,(2),KMnO,4,H,2,C,2,O,4,H,2,SO,4,CO,2,MnSO,4,K,2,SO,4,H,2,O,解析,氧化生成的Cl,2,与还原生成的Cl,2,分子数目之比为51。,随堂试训,(3),Fe(OH),3,NaOH,Cl,2,Na,2,FeO,4,NaCl,H,2,O,(4),MnO,2,I,H,Mn,2,I,2,H,2,O,随堂试训,解析,运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上述方程式。并按“ 标价态列升降求相等观察计量数检查”等步骤依序配平。,答案,(1)2 16 2 2 5 8,(2)2 5 3 10 2 1 8,(3)2 10 3 2 6 8,(4)1 2 4 1 1 2,随堂试训,3.根据反应S,2,O Mn,2,H,2,O SO MnO H,,解答下列问题:,(1)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2)该反应中,元素被还原。,(3)若电子转移仅在两种元素之间发生,已知1 mol S,2,O 共转移2 mol电子,则,x,。,解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较复杂,宜用待定系数法来配平。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5S,2,O,(2,x,14)Mn,2,(3,x,16)H,2,O 10SO (2,x,14)MnO (6,x,32)H,随堂试训,从离子方程式看,锰元素化合价从2升高到7,所以Mn,2,是还原剂。,必定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氢、硫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可能降低,只可能是S,2,O 中的氧元素。根据题中条件,5 mol S,2,O,应转移10 mol电子。根据已配平的离子方程式可得:,5(2,x,14)10 解得:,x,8,答案,(1)5S,2,O (2,x,14)Mn,2,(3,x,16)H,2,O,10SO (2,x,14)MnO (6,x,32)H,(2)氧,(3)8,随堂试训,4.溴酸钾与溴化钾在酸性溶液中反应,溴元素完全转化为溴单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反应中,mol溴酸钾中含有,m,g溴元素,它能,(填写“氧化”或“还原”),mol的,(填写离子或物质名称)。,解析,由题意可初步写出:BrO Br,H,Br,2,H,2,O,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方程式;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含,m,g溴元素的溴酸钾的物质的量为,m,/80 mol,它能氧化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m,/80 mol5,m,/16 mol。,答案,BrO 5Br,6H,3Br,2,3H,2,O,m,/80 氧化,m,/16 Br,第3讲 离子反应,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要点感悟,1.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本身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叫电解质,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它包括大多数的盐类、强酸和强碱。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它包括弱酸(H,2,SO,3,、HF、HClO)以及弱碱(NH,3,H,2,O)等。,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有,(1)违背客观事实,反应产物错;,(2)违背守恒原则,如原子个数、离子电荷未配平;,要点感悟,(3)违背拆分规则,该拆没拆,不该拆的却拆成离子式;,(4)违背组成法则,若化合物中阴阳两种离子都参与了离子反应,则在离子方程式中其离子计量数之比应符合原化合物相应离子的组成之比;,(5)反应物间的计量数之比不符合题意要求。,例2,(2007四川理综卷)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Al2OH,H,2,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 2OH,H,2,Cl,2,要点感悟,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2H,2Fe,3,2H,2,O,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 Ba,2,2OH,BaSO,4,2H,2,O,解析,A选项中的反应原理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 2 3H,2,;B选项中的反应没有考虑Al,3,在阴极附近会与OH,反应生成Al(OH),3,沉淀,且随着电解的进行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会与生成的OH,继续反应而溶解,所以在开始阶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6Cl,6H,2,O 2Al(OH),3,3H,2,3Cl,2,;C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符合有关的要求(实验事实、电荷质,要点感悟,量守恒等);D选项中的反应原理错误,没有注意到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时足量的,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SO Ba,2,OH,BaSO,4,H,2,O。,3.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可通过“五看”来加以甄别:,(1)看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离子间直接结合,生成难溶物质、气体、弱电解质等。,(2)看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性离子如MnO 、Fe,3,、NO (H,)、ClO,与较强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 )在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要点感悟,(3)看是否发生双水解反应。常见的双水解反应有Al,3,与HCO 、CO 、HS,、S,2,;Fe,3,与HCO 、CO ; NH 与SiO 等。,(4)看是否生成络合物。如Fe,3,与SCN,易结合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5)看题干中的酸、碱性条件以及溶液颜色。,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例3,(2007北京理综卷)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 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K,、Cl,、NO 、S,2,K,、Fe,2,、I,、SO,Na,、Cl,、NO 、SO Na,、Ca,2,、Cl,、HCO,K,、Ba,2,、Cl,、NO,要点感悟,A. B. C. D.,解析,在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时,溶液可以显强酸性(若常温时pH1)也可以显强碱性(若常温时pH13)。当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还存在大量的H,离子时,组中因S,2,发生S,2,2H,H,2,S,而不能共存;组中因HCO,发生HCO H,CO,2,H,2,O而不能共存。当溶液显碱性即溶液中还存在大量的OH,离子时,组中因Fe,2,发生Fe,2,2OH,Fe(OH),2,而不能共存;组中因HCO 发生HCO OH,CO H,2,O而不能共存。而和组中的离子无论在酸性还是在碱性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要点感悟,4.离子反应与数学图像相结合,化学中的数形结合题型在每年的高考命题中常有体现,请看下面的例题:,例4,(2008长郡月考)向盛有NaHSO,4,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加Ba(OH),2,溶液,随着Ba(OH),2,的不断滴入,溶液中产生的沉淀量与溶液的pH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解析,当溶液呈中性时,SO 没被沉淀完;当SO 被沉淀完时,溶液已经显碱性。,随堂试训,1.下列物质是非电解质的是( ),A.Cl,2,B.NH,3,C.NaCl溶液 D.CH,3,COOH,2.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时, 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HFNaOH B.HNO,3,Mg(OH),2,C.HClBa(OH),2,D.H,2,SO,4,Ba(OH),2,解析,弄清楚对应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判断本题的关键。此题很容易错选A,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明确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A、C选项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在被选之列,本题答案应为B。,随堂试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是所有酸碱中和反应都可用H,OH,H,2,O来表示其离子方程式,弱酸、弱碱、难电离和不溶于水的物质要保留原化学式。A中HF是弱酸, B中Mg(OH),2,是不溶于水的碱,D中还有BaSO,4,生成。,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一类离子反应是强酸或酸式硫酸盐与易溶的强碱反应,生成易溶易电离的盐。,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Ba(OH),2,溶液与稀H,2,SO,4,溶液发生中和反应:,Ba,2,OH,H,SO BaSO,4,H,2,O,B.H,2,S通入FeCl,3,溶液中:2Fe,3,S,2,2Fe,2,S,随堂试训,C.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HCO H,CO,2,H,2,O,D.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SO,2,H,2,O CaSO,3,2HClO,4.在pH1含Ba,2,离子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AlO B.ClO,C.Cl,D.SO,解析,对于A,式中OH,、H,和H,2,O的化学计量数均应为2;对于B,H,2,S是弱电解质,应写分子式;对于D,漂白粉的强氧化性足以将SO,2,中4价的硫氧化为6价;所以选项A、B、D都不是正确答案;只有C中的离子方程式是正确的。,随堂试训,解析,电解质溶液及其电离理论,是中学化学理论骨架之一,它往往与元素化合物、酸碱盐的溶解性、复分解反应等内容交织在一起。本题主要考查电解质溶液及其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这类题的突破,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双基。,本题首先要特别抓住题干条件,即pH1,溶液呈强酸性,会发生如下反应:,4H,AlO Al,3,2H,2,O,H,ClO,HClO,Ba,2,SO BaSO,4,故可排除A、B、D。,第4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要点感悟,1.反应热及其表示法,化学反应中所释放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本质时,要注意三点:,(1)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这是由于各种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2)反应中能量守恒;,(3)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就会转变成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放热反应;反之则是吸热反应。,要点感悟,2.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在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同时也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例2,2.3 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 g水和2.24 L CO,2,(标况)并放出68.35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解析,m,(H)2.7 0.3 g ,m,(C) 121.2 g,C,2,H,6,O(l)3O,2,(g) 2CO,2,(g)3H,2,O(l);,H,1367 kJmol,m,(H),m,(C)0.31.22.3 g,要点感悟,则还含有O元素,,m,(O)2.30.31.20.8 g,则,n,(C),n,(H),n,(O) 261,则该液态有机物为C,2,H,6,O。,1 mol C,2,H,6,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6 g 1367 kJ。,3.燃料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例3,(2007江苏淮阴)据参考消息报道,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答案,C,2,H,6,O(l)3O,2,(g) 2CO,2,(g)3H,2,O(l);,H,1367 kJmo1,要点感悟,不妥当的是( ),A.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B.硅的来源丰富,易于开采,且可再生,C.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程度低,容易有效控制,D.寻找高效新催化剂,使硅的生产耗能降低,是硅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解析,A项,硅是固体,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必考虑泄露的问题,便于运输、贮存,说法正确;B项,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居第二位,来源丰富,说法也对;C项,硅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硅是固体,说法也对;D项,理论上,制备硅不需要催化剂,说法不对。,要点感悟,4.中和热及其测定实验,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反应生成1 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H,(aq)OH,(aq) H,2,O(l);,H,57.3 kJmol,1,。弱酸和弱碱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少于57.3 kJmol,1,,因为弱酸弱碱电离时还要吸收能量。,例4,(200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卷)试回答下列中和热测定的有关问题:,(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尚缺少的实验用品是,;,要点感悟,(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3)实验时所用盐酸及NaOH溶液的体积均为50 mL,各溶液密度为1 g/cm,3,,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实验起始温度为,t,1,,终止温度为,t,2,。试推断中和热的计算式:,H,。,解析,第一、二问属实验中的基础问题。,(3),注意,n,(HCl)0.025 mol,n,(NaOH),所以中和反应中生成的水只有0.025 mol; 放出的热量为 4.18 J/(g)100 g(,t,2,t,1,)10,3,kJ/J0.418(,t,2,t,1,) kJ;所以,中和热为,H,16.72(,t,2,t,1,) kJ/mol。,答案,(1)温度计、量筒(两个),(2)不能;铜丝易导热,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较大,(3),H,16.72(,t,2,t,1,) kJ/mol,随堂试训,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能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A.氯化钠 B.生石灰,C.氢氧化钠 D.硝酸铵,解析,将该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能制冷,说明此物质溶于水时,可以吸收大量的热。四个选项中,氯化钠溶解时没有明显的放热或吸热现象;生石灰和氢氧化钠溶解时均能放出大量的热;只有硝酸铵溶解时,吸收大量的热,能起到制冷作用。,随堂试训,2.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吸热反应”概念的掌握和图像识别能力,属于容易题。吸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从图像来看,符合题意的只有A。,随堂试训,3. 1 g H,2,(g)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2H,2,O(l);,H,142.9 kJmol,B.2H,2,(g)O,2,(g) 2H,2,O(l);,H,571.6 kJmol,C.2H,2,O,2,2H,2,O;,H,571.6 kJmol,D.H,2,(g) O,2,(g) H,2,O(g);,H,285.8 kJmol,解析,热化学方程式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且水呈液态,可排除C、D;1 g氢气含0.5 mol H,2,,显然,A中的,H,计算有误。,随堂试训,4.已知:H,(aq)OH,(aq)H,2,O;,H,1,57.3 kJmol,1,,,H,2,SO,4,(浓)NaOH(aq) Na,2,SO,4,(aq)H,2,O(l);,H,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B. ,H,1,H,2,C. ,H,2,57.3 kJmol,1,D. |,H,1,|,H,2,|,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A项不对;浓H,2,SO,4,在稀释时放热,含0.5 mol H,2,SO,4,的浓H,2,SO,4,与1 mol NaOH反应放出的热量应等于浓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和中和热之和,因此,,H,2,H,1,0,且|,H,2,|,H,1,|。,第5讲 钠和钠的化合物,第二章 碱金属,要点感悟,1.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对比,物质,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色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电子式,氧的价态,2,1,生成条件,常温,加热或点燃,热稳定性,不稳定(加热时被空气氧化),稳定,与水反应,Na,2,O,H,2,O 2NaOH,2Na,2,O,2,2H,2,O 4NaOH,O,2,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与酸反应,Na,2,O,2HCl 2NaCl,H,2,O,2Na,2,O,2,4HCl 4NaCl2H,2,OO,2,主要用途,用于少量Na,2,O,2,制取,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要点感悟,例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可用水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B.可用CO,2,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C.可利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中的Na,2,O,2,D.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试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解析,CO,2,、H,2,O与Na,2,O,2,、Na,2,O均能反应,但与Na,2,O,2,反应时能产生气体,不过因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O,2,也是气体,故CO,2,与Na,2,O,2,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产生,水与Na,2,O,2,反应则会产生气,要点感悟,泡而有明显的现象,故A项正确而B项错误。在空气中加热Na,2,O,2,与,Na,2,O的混合物,后者会转化为前者,故C项错误。D项中两种氧化物加到酚酞试液中后,均先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试液先变红色,但因Na,2,O,2,具有漂白性,最后又会将变成红色的溶液漂白,D项错误。,要点感悟,2.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名称,碳酸钠,碳酸钠晶体,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2,CO,3,10H,2,O,NaHCO,3,俗名,纯碱、苏打,碱面,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粉末,无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溶解性,易溶于水,较易溶于水,热稳定性,不易分解,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与酸反应,反应较慢,Na,2,CO,3,2HCl 2NaCl,H,2,OCO,2,反应激烈,NaHCO,3,HCl NaClH,2,OCO,2,要点感悟,与碱,反应,与NaOH不反应,但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NaOH Na,2,CO,3,H,2,O,NaHCO,3,过量,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石灰水过量,NaHCO,3,Ca(OH),2,CaCO,3,H,2,ONaOH,与CO,2,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后则有晶体析出,不反应,相互,转化,2NaHCO,3,Na,2,CO,3,H,2,OO,2,NaHCO,3,NaOH Na,2,CO,3,H,2,O,Na,2,CO,3,H,2,OCO,2,2NaHCO,3,要点感悟,例3,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H,2,SO,4,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盐酸多,C.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无沉淀,而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D. Na,2,CO,3,和NaHC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Na,2,CO,3,、NaHCO,3,分别与HCl反应,有关物质的质量关系是:,要点感悟,Na,2,CO,3,2HCl 2NaClH,2,OCO,2,106 g 73 g 44 g,NaHCO,3,HCl NaClH,2,OCO,2,84 g 36.5 g 44 g,显然,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NaHCO,3,产生二氧化碳多,Na,2,CO,3,消耗盐酸多,故A正确,B不正确。向NaHCO,3,溶液中滴加Ba(OH),2,有如下反应:HCO OH,CO H,2,O,CO Ba,2,BaCO,3,,C选项不正确。Na,2,CO,3,溶液不能与NaOH反应,D选项不正确。,3. CO,2,、H,2,O和过氧化钠反应的有关计算或综合推断,要点感悟,例4,200 时11.6 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A.5.8 B.11.6 C.23.2 D.46.4,解析,设原混合气体中CO,2,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2Na,2,O,2,2CO,2,2Na,2,CO,3,O,2,m,(固体),2 mol 56 g,x,28,x,g/mol,要点感悟,2Na,2,O,2,2H,2,O 4NaOHO,2,m,(固体),2 mol 4 g,y,2,y,g/mol,依题意则有:,所以,x,0.1 mol,,y,0.4 mol,故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23.2。,随堂试训,2.将1 mol的NH,4,HCO,3,受热完全分解后,使产物维持气态进行下列实验:(1)若将生成物全部依次通过足量Na,2,O,2,和足量浓H,2,SO,4,时,Na,2,O,2,增重,a,g,浓H,2,SO,4,增重,b,g;(2)若将生成物全部依次通过足量浓H,2,SO,4,和足量Na,2,O,2,时。则浓H,2,SO,4,增重,c,g,Na,2,O,2,增重,d,g。则,a,、,b,、,c,、,d,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c,a,d,b,B.,a,b,c,d,C.,d,c,b,a,D.,b,a,d,c,解析,1 mol NH,4,HCO,3,受热完全分解产生NH,3,、H,2,O、CO,2,各1 mol,将其通过过氧化钠会增重30 g,然后通过足量浓H,2,SO,4,时会增重17 g;若首先通过足量浓H,2,SO,4,时会增重35 g,然后过氧化钠会增重28 g。,随堂试训,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H,2,O Na,OH,H,2,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 2H,H,2,OCO,2,D.NaOH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HCO OH,CO H,2,O,解析,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 2Na,2OH,H,2,;钠与CuSO,4,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铜单质,而是生成氢气与氢氧化铜沉淀;HCO 不能拆。,第6讲 碱金属元素,第二章 碱金属,要点感悟,1.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内容详见学生用书),2.焰色反应,例2,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B.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D.不能确定该物质中是否含钾元素,A D,解析,焰色反应的作用是检验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要点感悟,焰色为黄色证实有Na元素,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K元素的确定方法是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呈紫色。,3.极端值法或平均值法解决混合物的相关计算问题,例3,铷和另一种碱金属的合金7.8 g,与足量的水完全反应后,放出氢气0.20 g,则合金中另一种碱金属可能是( ),A.Li B.Na C.K D.Cs,A B,解析,对于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可根据混合物的平均质量、平均体积、平均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等,求出混合物的组成、质量比等。,解:,因合金是由碱金属组成,故设:合金为R,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 。,要点感悟,2R2H,2,O 2ROHH,2,2 2,7.8 g 0.2 g,得: 39,由于合金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39,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5,所以另一种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必定小于39。Li为6.9,Na为23,符合题意。,4.碱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综合计算,例4,某天然碱(纯净物)可看作由CO,2,和NaOH反应后的产物所组成。称取天然碱样品四份,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30 mL,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要点感悟,(1)由第组数据中的CO,2,体积与样品质量之比,可以推测用2.49 g样品进行同样的实验时,产生CO,2,mL(标准状况)。,(2)另取3.32 g天然碱样品于300 加热分解至完全(300 时Na,2,CO,3,不分解),产生CO,2,112 mL(标准状况)和水0.45 g,计算并确定该天然碱的化学式。,盐酸溶液的体积(mL),30,30,30,30,样品(g),3.32,4.15,5.81,7.47,二氧化碳的体积(mL),672,840,896,672,要点感悟,(3)已知Na,2,CO,3,和HCl(aq)的反应分下列两步进行:,Na,2,CO,3,HCl NaClNaHCO,3,NaHCO,3,HCl NaClCO,2,H,2,O,由上表中第组数据可以确定所用的HCl(aq)的浓度为,.,molL,1,。,解析,(1)672 mL2.49 g3.32 g504 mL,(2)由题意可知,天然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O,3,和NaHCO,3,,再由分解反应的方程式可得:,n,(NaHCO,3,)2,n,(CO,2,)2112 mL22400 mLmol,1,0.01 mol,n,(Na,2,CO,3,)672 mL22400 mLmol,1,0.01 mol0.02 mol,n,(H,2,O)(0.45 g18 gmol,1,112 mL22400 mLmol,1,)18 gmol,1,0.02 mol,天然碱为:2Na,2,CO,3,NaHCO,3,2H,2,O,(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组中天然碱过量,因7.47 g/3.32 g2.25倍,则7.74 g中含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2.250.045 mol,盐酸的浓度为:,(0.045 mol672 mL22400 mLmol,1,)/0.03 L2.5 molL,1,要点感悟,答案,(1)504,(2)2Na,2,CO,3,NaHCO,3,2H,2,O,(3)2.5,随堂试训,1.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LiNaKRbCs,B.密度:LiNaKRbCs,C.熔点、沸点:LiNaKRbCs,D.还原性:LiNaKRbCs,3.一定质量的钠、钾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解析,碱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密度越来越大(但钾例外),熔沸点逐渐降低,还原性依次增强。,随堂试训,A.投入的Na、K一定等质量,B.投入的Na的质量小于K的质量,C.曲线,a,为Na,,b,为K,D.稀盐酸的量一定是不足量的,4.有A、B、C、D四种物质的水溶液,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为酸性,B为碱性,C、D为两种盐。在A的水溶液里加入HCl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无气体产生;A与B、C、D反应时,,解析,碱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的特点“先酸后水”。因为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一样多,所以钠的质量小于钾的质量;,a,的速率大于,b,,所以,a,曲线为钾;盐酸的量不影响氢气的量。,随堂试训,B无明显现象,C、D均能产生无色无臭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D也可以等物质的量相互反应生成C。试回答:,(1)写出化学式:A,,B,,C,,D,;,(2)B与D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3)A与D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4)A显酸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答案,(1)NaHSO,4,NaOH Na,2,CO,3,NaHCO,3,(2)OH,HCO H,2,OCO,(3)H,HCO H,2,OCO,2,(4)NaHSO,4,Na,H,SO,第7讲 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第三章 物质的量,要点感悟,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内容详见学生用书),例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D. 16 g CH,4,与18 g NH 所含质子数相等,解析,由于O,3,为三原子分子,所以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有的原子数大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故A选项错,要点感悟,误;甲基(CH,3,)和羟基(OH)均含有9个电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即B选项正确;28 g CO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N,A,个分子,而常温常压下22.4 L O,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所以二者所含的分子数不相等,故C选项错误;CH,4,分子中含有质子10个,因此16 g CH,4,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个,而 NH 含有质子数为11,18 g NH 所含有的质子数为11,N,A,个,二者不相等,故D选项错误。,2.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物质的量、粒子数、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