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研究热点2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39376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研究热点2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学化学研究热点2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学化学研究热点2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学化学研究热点2,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十分明确。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指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它指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即学生带着研究的意识、带着探究问题的意识去学习,去从事各项学习活动,它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从狭义的角度解释,它指的是一门课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问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门课程。新颁布的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主要取的是后一种含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教学之处是,它不需要教师把自己对有关内容的认识理解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与学科知识、日常生活或社会现象相关联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指导学生围绕课题,通过到图书馆查找书籍、期刊、报刊等,或通过互联网检索,也可通过社会调查、考察、采访等途径获得信息资料,对所获信息进行选取、加工处理,并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报告等。,1 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涉及面相当广泛:既可以是属于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属于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科学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为学习者、指导者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发挥留有足够空间。,2 探究性。探究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常不是由教师提供教材知识,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3 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在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3.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问题”即“思维”,一切探究、发现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它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归纳、综合、抽象等思维方式,逐步掌握学习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研究课题的合作解决,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景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总目标,也是21世纪新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研究性学习最初的提出就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习”的理念,力图在保证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创造性学习”,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不能仅仅为升大学作准备,它应该为学生继续学习、参与未来的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观察能力显著提高,终生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学会学习并能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过程(包括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学生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提出问题,制订方案,通过调查、实验等收集信息,完成研究课题,从中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达成一致等。,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如环境生态保护、科学技术发展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科教兴国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课题意识,反思探寻的途径并将其迁移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从而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才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所指,也才是研究性学习功能充分发挥的标志。,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知识的呈现理解巩固评价模式,而研究性课程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评价。具体地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可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长、兴趣或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课题。如学到甲醛知识,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甲醛的存在;干洗店所用的洗涤剂成分常有甲醛和四氯乙烯,试从成分物质的性质思考:从事干洗工作要注意采取的防护措施;,从一些房屋装修纠纷案件引入思考:室内的甲醛来源于什么?从建材、家具和壁纸等的粘着剂以及涂料和化学燃料中释放出来的;从福尔马林溶液浸制标本中甲醛可作防腐剂,介绍一些抽查案件报道:不法商贩为了促销水发食品,竟然使一些水发品如海参、鱿鱼、牛百叶、竹笋、人造动物、蹄筋等食品中甲醛含量高达23%。,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开,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研究欲望。教材中合成氨工业,硫酸、硝酸工业,硅酸盐工业,塑料、纤维素等都是很好的结合材料。最好从简易实验入手,如从鲜花中提取指示剂、改变花的颜色,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教师作为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共同确立研究课题,指导学生,使课题进一步调整、改进,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每学期各年级拟三到四个课题供学生选择。,2.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每个课题小组一般3人5人,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经济背景、化学成绩、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使每个小组都成为整个班级的缩影。为了方便学生寒、暑假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也可按街道、自然村居住的学生编组。,建组之后,每一个课题小组要根据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对调查问卷、提纲、实验方案的编制等,使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3.实施方案、信息处理、得出结论,学生走出校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实验、搞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学习、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定期检查专题研究的情况,及时总结,使专题逐步深入,落到实处。然后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个人的建议。,可以是小论文、图表、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电脑多媒体等形式。教师帮助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使用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深入一步的理性认识。,评价,以及对解释的排除或修正,是科学与其他形式的研究及其解释相区别的一个特征。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与科学研究不同的是学生只要将他们的结果与适应他们的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就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研究终于有了结果,很兴奋。为了促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注重研究过程的评价,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惟一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原则。,“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将突破传统教育中教学基本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使教与学双方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实验型“研究性学习”课题12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改稿)中规定,研究性学习为必修课,每周3学时,高中三年总计授课时数为288节。,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发展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自然科学,因此,以化学学科教学为基础,组织实施相关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研究的课题也是十分广泛的。其中包括:化学学科的拓展和延伸;教学实验的改革与创新;学科前沿知识的探秘;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实用化学品的研制;常见物质的分析检测;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研究等。,每一个课题可以从不同视角,研究不同的层面。根据研究者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出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为了帮助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师生选择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编选了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实验型“研究性学习”选题,12,例,并对每一个选题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供广大师生参考。,1 用铝制取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为使铝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减少副产物,缩短反应历程,探究最佳反应路线。例如:铝硫酸铝氢氧化铝铝偏铝酸钠氢氧化铝铝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硫酸铝;铝偏铝酸钠;硫酸铝+偏铝酸钠氢氧化铝,设计反应路线时还应综合考虑硫酸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以及副产物的价值。,2 用铜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1)根据提高原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简化操作的原则,选择最佳反应路线。例如:铜+浓硝酸铜+稀硝酸铜+氧氧化铜;氧化铜+硝酸硝酸铜,(2)设计既便于操作,又不产生有害气体的环保化实验装置。,3 用乙醇制取乙烯时反应物的优选,(1)研究浓硫酸与乙醇共热制取乙烯时的异常现象及副反应。,(2)探索将脱水剂由浓硫酸改为五氧化二磷、浓硫酸 磷酸混合液或其他物质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过程、生成乙烯的纯度及产率,并与用浓硫酸作脱水剂的方法进行对比。,4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物的研究,(1)从理论上分析,过量锌粉与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铁溶液发生哪些反应,生成哪些物质。,(2)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判断生成物,分析反应机理,总结反应规律。,5 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本质的研究,(1)了解硫化钠、氯化铁分别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情况。,(2)研究将硫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将氯化铁溶液加入硫化钠溶液中,分别发生什么现象,判断发生了哪些反应。总结两种溶液之间反应的本质。,6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最佳反应条件的探索,(1)研究氢氧化铜与乙醛的用量比不同时,产生的现象。,(2)研究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与放置时间较久的氢氧化铜跟乙醛反应有何不同。,(3)研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在强碱性条件下与乙醛发生反应的情况。,(4)研究常温下、微热、加强热的条件下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的情况。,(5)分析反应过程中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判断生成了哪些物质,发生了哪些副反应。,(6)总结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的最佳条件。,7“喷泉”实验的探究,(1)分析氯化氢、氨气能形成喷泉的原因。,(2)研究、设计将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溶解于某种物质的溶液(例如酸、碱)中,能否形成喷泉。探索最佳实验条件。,(3)研究、设计使一些气体(例如氧气、氯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跟某些固体(例如磷、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氧化钙等)发生反应,而形成喷泉的实验。探索最佳反应物的配比及反应条件。,(4)研究、设计运用物理方法,根据“压差”形成喷泉;利用某些固体的吸附性能(例如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吸收一些气体而形成喷泉。,(5)探究变色喷泉除使用石蕊、酚酞指示剂外,还可以采用哪种溶液能使喷泉变成蓝色、红褐色、黑色、乳白色等。在变色时发生了哪些反应。,8 天然色素的提取,(1)调查天然色素的种类及其主要用途。,(2)探索从常见水果蔬菜中提取天然色素的方法及最佳工艺路线。从胡萝卜中提取橙黄色素;从紫菜头等蔬菜中提取紫红色素;从绿叶菜中提取绿色素。,9从海带中提取碘,(1)我国海带资源调查。,(2)海带主要有效成分及其用途。,(3)探索在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最佳工艺路线。,(4)了解用离子交换法及膜分离技术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原理和操作方法。,(5)调查碘的主要用途及用量,提出解决我国碘需求量多而供不应求的办法。,10 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1)调查市场上常见碳酸饮料的种类、品名、及市场占有率。,(2)设计检测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3)比较市售各种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4)提出增加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设想。,11 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检测,(1)探究白酒中含少量甲醇的原因;了解白酒中甲醇含量的国家标准。,(2)了解甲醇的性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搜集近几年来假酒造成人员伤亡的报道。,(3)对市场上销售的白酒进行抽样检测,并将结果报告有关部门。,12面粉中增白剂的检测,(1)调查市售面粉及其制品中添加增白剂的品种,了解各种增白剂(如过氧化苯甲酰、吊白块、硫黄等)增白原理,及其破坏营养价值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因。,(2)探索检测各种增白剂的化学原理,设计检测方案,对市售面粉及其制品进行检测。,第二节 说课简介,“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要写好说课稿。认真撰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必须明确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所谓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写一篇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简析教材,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的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的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要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二、阐述教法,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就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的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三、指导学法,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撰写时应突出地说明: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概说教学程序,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撰写时应科学地阐述:课前预习准备情况;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辅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的内容落实到实处。,五、教学效果分析,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不能照教案说;,2.“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3.“说课”不等于“背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只字不漏地背下去;,4.“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前写好的材料去读。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特点,完成说课进程。,2.2.2“硫酸”说课提纲,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氧族元素是继卤族元素后,另一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族,硫是氧族元素的一种代表元素,而硫酸不仅是硫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有着广泛的用途。,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中常常涉及的热点。学好本节内容,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硫酸的性质,更好地认识氧族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相关化学理论打好基础。,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虽然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已在初中化学里较为系统的学习过,但作为氧化性酸的强氧化性,即浓硫酸的最主要的特性,学生从本节课才开始接触,因此,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但使学生全面掌握硫酸的性质,而且为今后学习硝酸等其他氧化性酸的性质打好基础。所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强调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不是说一般酸没有氧化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之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常常涉及部分被还原的问题,使这一概念复杂化,故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也是本节的难点。,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在重点掌握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同时,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归纳,使学生系统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并能较灵活的运用。,(2)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两点,通过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通过对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分析,推理及课堂练习的处理,教给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路,了解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说程序、说教法,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我设计以下六步教学程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1.通过边实验,边观察,边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具体做法如下:,从酸的概念入手,导出硫酸的电离方程式后,提问:“哪位同学能以硫酸为例,指出酸通性的具体表现?”同学回答后,接着自己操作演示实验,让学生边观察边回答以下问题。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能否看到白色酸雾?,将打开瓶盖的浓硫酸在空气中久置,会出现什么变化?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字迹会有什么变化?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出稀硫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后,导出新课。这样能使学生一上课就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1)用演示实验法和启发讲授法相结合,突出重点。,新课的中心内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而强氧化性主要是通过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及结果分析得出的,因此,做好这个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成为该节课的关键之一。,为了更顺利的证明实验中产生的是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我改用润湿的品红试纸代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学生从品红试纸的退色现象,很快推出正确结果,由此说明浓硫酸跟金属的反应是较复杂氧化还原反应。再观察稀释后试管里溶液的颜色,便可推知反应还生成了硫酸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用新旧知识对比突破难点。,分析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本质是揭示浓硫酸强氧化性的核心所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将浓硫酸与铜反应和稀硫酸与铁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剖析酸的通性和强氧化性的本质区别,从中归纳出以下结论,稀硫酸的氧化性实质是氢离子的氧化性,而氢离子的氧化性就是酸的通性之一,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则是+6价硫在特定条件下的氧化性。然后,顺理成章,导出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其他表现,这样既突破难点,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讲授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后,进行归纳, 总结,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理解硫酸的性质。,第一道题:让学生观察蔗糖和浓硫酸的实验,根据现象分析所发生的变化,巩固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第二道题:已知一定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反应,求被还原的硫酸,掌握此反应中浓硫酸被部分还原的特点。,第三道题(1997年高考13题):已知一定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求被还原的硫酸。学生往往误认为在铜足量的情况下浓硫酸能够完全反应。经过引导学生对浓硫酸特性的分析得出,在铜足量的情况下,一定量的浓硫酸不可能完成反应,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得出正确答案,再把二、三道题进行比较,既巩固了概念,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整体性。,5.小结硫酸的用途。,6.布置作业及练习。,三、说学法,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要看教师如何教,更要看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学,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常用方法。,1 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范围,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2 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学生掌握浓硫酸和铜反应的方程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指导学生分析浓硫酸强氧化性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及时纠正概念或思维上出现的漏洞。,总之,本节通过巧妙设疑,演示实验,启发讲授,知识对比,归纳总结,指导学习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目标。,四、板书设计,板书分四板,内容如下,左板上:硫酸的电离方程式。,左板下:稀硫酸的通性。,中间两板:浓硫酸的特性。,右板:硫酸的用途。,2.2.3说课初中化学铁的性质,1教材分析,1.1地位和作用,铁的性质是初三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已讲述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再安排一章铁,使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非金属单质后,也接触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一方面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内容比较完整,另一方面因为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拨的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第一节铁的性质的学习也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等物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习的知识准备。,1.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铁的重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印象;,.建立铁是一种比较活拨金属的认识,并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理解。,(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几个专题的资料收集、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通过以小组合作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收集的资料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资料收集、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通过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1.3重点、难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拨,”。,2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2.1学情分析,在本章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镁条、细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及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氢气等知识,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可以设计出铁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案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镁、铁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燃烧剧烈程度的差别,锌、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剧烈程度上的差异等,让学生理解并得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拨”的结论。,2.2教材处理及意图,(1)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领取“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铁在地壳中的储量及在我国分布情况”、“我国的钢铁史及产量情况”等资料收集任务,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上做简短汇报,教师评价总结后转入铁的性质学习。这样处理能让学生自主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同时,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铁制品和纯铁的区别,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其韧性和硬度,联系物理帮助学生分析其密度、联想到其铁磁性,再由水的三态变化迁移到铁的熔、沸点等,在了解铁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方法并建立学科知识渗透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化学教学习的能力。,(3)铁的化学性质采取“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准备好所需化学药品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方向性地回忆已学知识,让学生提出不同探究方案,互相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及优劣,最后确定方案并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过程,获得自主发现的快感,在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同时,受到了科学方法的教育,发展了学习化学的兴趣。,(4)关于铁生锈及防绣措施的内容,与其泛泛而谈,不如将其调整到研究性学习部分。在本节课约一周前,布置研究性课题“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的探究”,在讨论完铁的化学性质后就请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引导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防锈措施和锈蚀条件间的关系,在此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树立珍惜、保护资源,合理、正确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并能作到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3教学方法和手段,3.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3.2学法指导,在课的设计中注重指导学生:广泛收集、善于提炼、表达完整、勤于思考、操作规范、观察仔细、学会交流、积极探索。,3.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技能及活动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对他人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3.4教学手段,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4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