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模板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35250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课件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 医 学 概 论,刘 亚 梅,1,学 习 要 求,平时成绩:回答问题、作业等(占总评30%),期末笔试:试卷(占总评70%),2,平时成绩要求,时间,题目,答案页码,老师批改,3.6,1.中13首方的方名和主治?,P3,请准备两本笔记,一为课堂笔记,包括上课重点内容、课后作业(扉页上目录、时间、答案页码) ;一为读书心得笔记。(参考书目见后,每周500字,有原文、有注释、有心得体会 ),不定期批阅,作为平时成绩。,3,你最想了解中医学哪些方面的内容?,如理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学说,临床中草药、常用中成药、养生、针灸、按摩、美容、常见疾病的诊断(舌诊脉诊)、防治,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你最想让老师以何种方式讲授此门课程?,如课堂讲授、临床带教、讲座、实验室,4,导 论,Introduction,关键性问题,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概论的组成部分,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5,【目的要求】,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熟悉中医学体系的主要建构方法;,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6,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概论是介绍,中医学,、,中药学,以及,方剂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7,中医学概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中药学,方剂学,8,(一)中医学的起源,一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9,质的飞跃,经验实践的积累 抽象、系统的理论,10,1.,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吕氏春秋,老子“虚静无为”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11,孔子“安适自养”说,易经,韩非子、庄子,12,汉代董仲舒首先提出元气之名和天人感应之说,以后元气说得到王充、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等儒生发挥。,儒家“神学,唯心主义”,13,“,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14,(1)黄帝内经18卷162篇,13首方,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基本理论,):始见于张仲景之言,灵枢(,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始见于王冰之述,素问,黄帝内经中13首方的方名及主治。,15,(2),扁鹊.,难经,“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史记扁鹊传“ 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16,(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经方之祖”,,,共314方,“,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先河、集理法方药于一体,伤寒论,(外感病),113方,金匮要略,(内伤杂病),262方,17,八法:汗、下、吐、和、温、清、补、消(利),汗法解表,下法承气汤、麻子仁丸,吐法瓜蒂散,和法小柴胡汤,温法附子汤、四逆汤,清法白虎汤,补法炙甘草汤,消法生姜泻心汤,18,(4)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共365种中草药,上、中、下三品,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19,上品:人参、甘草、 地黄、龟甲、阿胶等120种。无毒或毒性小,属补养类药。,中品:葛根、当归、麻黄、知母、水银等120种,有毒无毒均有,多系补养兼攻治疾病药物。,下品:附子、乌头、半夏、蜈蚣、蛇蜕等125种,多有毒,不可久服,可除 寒热破积聚,攻治疾病药物。,20,(5) 汉.华佗 中藏经,“麻沸散” 最早的外科麻醉手术,21,(1)脉经,24种脉法,最早的脉学专著,(2),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学专,(3)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2.,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22,(4)千金方,6500余首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6000余首方 首载消渴病状和治疗方法,(5)唐新修本草,第一部政府颁发的药典,23,(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2),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政府颁发的,成,药典,3.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24,刘完素(河间),寒凉派,李 杲,(东垣),补土派,张从正,(子和),攻邪派,朱震亨,(,丹溪,),养阴派,(3),金元四大家,25,金元四大家,攻邪派 张从正,认为任何疾病都是由邪气所致,因此治病就是要攻邪,邪气去而人身的元气自然恢复。去邪的方法主要有汗、吐、下三法。,养阴派 朱震亨,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的生命源泉在于生理之相火,而相火之变为病理,相火妄动则煎熬真阴。在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寒凉派 刘完素,认为五运六气,火热居主要地位;发病病机也以火热为主;六气皆可从火化,因而他大力倡导火热论,治疗上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药物。,补土派 李杲,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中心是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认为人体内在元气充足时诸病不生,而元气的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有无受伤。,26,课后作业,金元四大家学术流派你赞同何方?反对何方?说出你的理由?以PPT形式汇报,可510人一组,每组5分钟。请参考各家学说等相关书目。,27,(4),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28,(5),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详解伤寒论常用方20首,开创方论的研究方法,(6)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的第一部专著,29,(1)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00首,分为16纲,60类、,濒湖脉学27种脉象体状诗、主病诗、相类诗,4.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30,31,(2) 命门学说温补学派 “左肾右命门”,明,张介宾类经、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认为“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 “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赵献可“两肾之间命门说”、孙一奎“肾间动气命门说”、,清,程知“心包络命门说”,32,(3),温病理论的创立,明代吴又可,瘟疫论,“戾气说”,(奠基人),33,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清代吴鞠通,“三焦辨证”,温病条辨,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薛雪、王孟英,34,(4),明 普济方,现存中医药文献中收方数最多的古方书,61739首,(5)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以瘀血立论逐瘀汤类,35,5.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36,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37,结构上的整体联系,功能上的相互协调,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诊断上的整体诊察,治疗上的整体调节,(一)整体观念,38,自 然 界,五,行,人 体,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五变,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 肠,舌,脉,喜,笑,忧,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肌,思,歌,哕,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39,季节气候对人的影响,昼夜的变化对人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社会心理生物模式,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社会关系密切,2.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40,课后作业,黄帝内经中五行与自然界、人体之间的关系原文及注释。,伤寒杂病论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证原文及注释。,什么是同气相求?,41,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征,体征,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 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二)辨证论治,42,风热、里热为主,风寒为主,逐渐好转,痊愈,初期,中期,后期,感冒病,43,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同病异治,:,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不同。,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相同。,44,里热为主,风热袭表,热甚伤阴,初期,中期,后期,麻疹,以清为主,以透为主,以养为主,45,瘀阻头面证,瘀血痹阻经络证,活,血,化,瘀,46,(三)恒动观,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人的生命过程、气升降出入、血循环不息),“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如生、长、壮、老、已是生命活动的全过程。,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中、有一定阶段性、处于恒动中),47,三、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性,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植物学、军事学、数学、酿酒技术、冶炼技术,(二)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为什么” 、“怎么办”,(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素问著至教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傍人事,48,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运用哲学的思维,注重整体上的研究,四、中医学体系的主要建构方法,49,(一)取象比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举例:病因风;治疗“釜底抽薪”,(二)司外揣内,以表知里(有诸内,必形诸外),举例:咳嗽、气喘、咯血肺,(三)揆度奇恒(对比),举例:生理与病理 实证与虚证 脏与腑,50,(四)推演络绎,(一般到个别),举例:肝木升发喜舒畅条达;,水肿(土克水、脾属土,故健脾利水),(五)试探与反证,举例:以轻剂方药试探寒热真假;,“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等,(六)心法与顿悟,51,中医学概论参考书目,中医基础理论,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望诊遵经,四诊抉微,脉经,濒湖脉学白话解,蒲辅周医案,岳美中医案,丁甘仁医案,南方医话,北方医话,黄河医话,燕山医话,52,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傅青主女科,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邓铁涛医学文集,景岳全书,类经,医宗金鉴,医学心悟,小儿药证直诀,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53,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 脉经、 伤寒金镜录、金元四大家及学术流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草纲目作者、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个特点:整体观(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界)、辨证论治、恒动观,导论思考题,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